龍科多:遊說中國建超級對撞機 是美國的戰略忽悠嗎

2020-12-07 觀察者網

最近,因媒體報導中科院院士吳嶽良的工作「超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高能物理領域的進展又吸引了公眾注意。恰在不久前,哈佛大學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來上海演講,再次表達了對中國建設巨型對撞機的期望。為此,丘成桐去年10月還掛名出版了一本科普書《從長城到大對撞機》,希望中國用十幾年時間,在山海關附近建成一個能級超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巨無霸。丘成桐還在演講中透露,自己為了這項「大科學」工程,還給國家領導人寫信,跟有關部門領導會談,目前,還沒有遭到直接反對。

而在海峽對岸,師從諾獎得主溫伯格(S. Weinberg)的哈佛大學物理博士王孟源則撰文《高能物理的絕唱》,質疑美國高能物理學界利用丘成桐對中國政府遊說。那麼,建超級對撞機,是否真是一個投資上千億但99%不會取得成果的「超級大坑」,這一切是不是美國的一次「戰略忽悠」呢?

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什麼是高能物理

如果你喜歡讀《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或者愛看謝耳朵在《生活大爆炸》中侃侃而談,那麼高能物理學中的名詞你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夸克、黑洞、大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的能量還夠不上),二十世紀是物理學的黃金世紀,也正是因為高能物理學的誕生與蓬勃發展。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粉墨登場,從理論上有效解釋了微觀世界高能環境中現象;在實驗室,各種新粒子從對撞機中產生,證實了「標準模型」的預言。

什麼是「標準模型」呢?自然界有四種基本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廣義相對論可以描述引力,而「標準模型」可以描述強力、弱力、電磁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與量子力學及狹義相對論相容,但仍無法描述引力,不能作為統一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大統一理論」。

「標準模型」很成功,最著名的就是其預言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被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證實。但「標準模型」也有很致命的缺陷,除了不能描述引力,它也不能解釋暗物質,不能解釋宇宙中的物質和反物質為何沒有對消近淨,也不能解釋宇宙暴脹。

而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標準模型」的成功反而導致了高能物理學的衰落,因為除了對它修修補補,什麼也做不了,沒有任何一項實驗結果能超出「標準模型」的計算範圍,也就是說,它遇到的難題也失去了實驗的引導,無法解決。

學術界遵循「不出版即死亡」,許多人只能改行去華爾街,還留在物理學界的改行做凝聚態物理了。據王孟源介紹,他博士班畢業時,哈佛那屆7個高能物理理論博士除了他都馬上轉了金融。

為什麼要建超級對撞機

在走向衰落的同時,高能物理界開始把理論希望寄托在超弦理論上,對,「超弦」就是你在《三體》中看到那個名詞。這次來充當「說客」的丘成桐,就與超弦教主威滕(Witten,圈內戲稱Pope)長期合作過好幾篇數學論文。之所以稱「教主」,把超弦理論說成是一種宗教,是因為「超弦」編出的故事完全沒有作任何預測的能力,不能被實驗證偽,這就與相對論、量子力學等預言被實驗證實,描述宇宙的真實現象的科學理論不同,讓人覺得只是數學遊戲,與實際的宇宙可能沒有關係。同理,開頭提到的吳嶽良院士的工作,如果能夠作出可被實驗檢測的預言,想必早就引起轟動,而不是現在這樣的影響力。

幸而,除了李淼等極少數學者,中國做這個方向的人不多,就論文數量來說,憑藉超弦理論,美國在高能物理、宇宙學方面遙遙領先。

為了不淪為笑柄(雖然可能早已淪為了),不被當成江湖騙子,超弦界開始遊說建造更大的對撞機,以蠻力來產生更高能的粒子,特別是「標準模型」以外的超對稱粒子(超對稱是超弦最主要的假設,名字中的「超」即由此而來。但即便找到了超對稱粒子,也不能說超弦理論就一定是對的)。

起初,超弦界以為美國費米實驗室的Tevatron粒子加速器(最高總能量在2011年停機前達到了2TeV)就能發現超對稱粒子,可是後來就連更強的LHC也找不到超對稱。到2013年,LHC做完7TeV能階的實驗後,超對稱理論的原始參數空間已經有99.9%被否定掉了。

在經歷兩年停機維護、加固升級後,LHC重建超導電磁鐵的電路,在2015年重啟,達到了設計的13TeV能階。2015年12月15日,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在記者會上宣布了最新的實驗結果,不出意外,一個超對稱粒子都沒找到的。也就是說,99.999%的可能性都被否決了。所以,王孟源博士稱2015年為「高能物理的絕唱」。

而恰是在這個時間點,丘成桐他們又來遊說了。丘成桐一向以敢於開炮聞名,1月16日,經常批評中國教育和學術腐敗的他在上海接受採訪時稱:「如果我沒得過菲爾茲獎,早就被打垮了。」因此,不用懷疑,他不會因為什麼阻力而動搖。

丘成桐

丘成桐去年10月掛名出版的一本科普書《從長城到大對撞機》

相關焦點

  • 中國該不該建超大對撞機?美國諾獎獲得者觀點不一
    ▲葉軍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11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士,成為極少數在改革開放後本科就讀於中國大陸高校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者。葉軍:不是非建不可我個人認為,中國不應該建設能級超過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新型超大對撞機,至少現在不應該建。
  • 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
    而超弦教一行,卻是幾次專程趕到中國四處遊說,尼瑪還於2013年底擔任中科院高能所前沿研究中心主任,聯絡各種活動,那是下場打球的姚明。霍金、格拉肖、溫伯格等人的學術成就已有定論,超大對撞機對他們而言是錦上添花,如果撞出新東西,皆大歡喜,撞不出來也沒啥損失。需要成百上千億資金?反正又不是我掏錢,who cares?
  • 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虎嗅網
    而超弦教一行,卻是幾次專程趕到中國四處遊說,尼瑪還於2013年底擔任中科院高能所前沿研究中心主任,聯絡各種活動,那是下場打球的姚明。霍金、格拉肖、溫伯格等人的學術成就已有定論,超大對撞機對他們而言是錦上添花,如果撞出新東西,皆大歡喜,撞不出來也沒啥損失。需要成百上千億資金?反正又不是我掏錢,who cares?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中國的科學研究長期落後於西方,雖然建國後我們做了很大努力,也出了不少成果,但是我們跟西方的差距依然很大。在高能物理學領域,也不例外,我們依然跟在西方的後面。
  • 戰略忽悠局SFA(認真)
    ,攪到螺旋槳它是死路一條」 「糖衣炮彈打過來,把糖衣吃掉,炮彈丟回去」 「咱一退休老頭就知道這麼多」、「啥也不知道」、「到底是建沒建,建多少艘,我也不知道」尹卓,作為國際關係專家,可以將複雜的國際局勢舉重若輕地展現在聽眾們面前經典語錄:「中國成功地把美國給忽悠了,嘿嘿嘿」 「中國打菲律賓相當於奧運會拳擊冠軍打一殘疾人」 「像什麼新加坡、科威特就找個大哥抱個大腿也行,中國不行,中國抱誰大腿?
  • 楊振寧老了,中國應該建對撞機
    我曾經在前年瑞士旅遊時寄宿在一個山東女孩的租房套間,這女孩就是讀高能物理的博士,說這裡有對撞機,方便搞科研。現在看到中國還在爭論有無必要花一千億建一個比歐洲大7倍的全球最大正負電子對撞機,實在覺得不必要,還有人說後期維護要很多錢,哪種設備不要錢維護?
  • 中國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你支持楊振寧還是王貽芳?
    自2012年中國科學院士王貽芳提出一個建造費用可能超千億的超級對撞機項目以來,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議,支持與反對的正反兩方均為華人中的科學巨頭。如今王貽芳提出的超級對撞機,其規模要達到周長100公裡,是歐洲對撞機的3倍多。
  • 他從美國回來,讓中國360億建對撞機被罵,網友:兒女都是美國籍
    他從美國回來,讓中國360億建對撞機被罵,網友:兒女都是美國籍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悄悄了解過對撞機,不過這種科學裝置的作用太過深奧,我到今天,也只有粗淺的了解。在中國科學界,關於要不要建對撞機的爭論一直沒有休止,贊成派主要以王貽芳為代表,他極力推動中國建大型對撞機,而反對者以楊振寧為代表,認為建大型對撞機,形式大於實際意義,還不如花錢在培養人才上。先了解一下王貽芳,他為什麼敢跟中國物理泰鬥楊振寧教授「叫板」,其實他還是很有實力的。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底撞出啥?中國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值嗎?
    大型對撞機300多年前真正開始有科學,從原子論、分子論、到元素周期表,再到原子核、夸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我是科學家」演講中說,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物理學家頒給了粒子物理,中國需要大型對撞機,建造大型對撞機又一次引發熱議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決心建造超級對撞機,中國進展如何
    CERN也希望尋求歐洲以外的國家的支持,比如包括美國、中國和日本。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負責人王貽芳院士多年來一直為國產超級對撞機奔走。國產超級對撞機正式名稱為中國超大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簡稱&34;)。對於歐洲同事的決定,王貽芳認為是正確的方向。FCC與CEPC策略相似,都是第一期進行正負電子對撞,之後進行更高能量的質子-質子對撞。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作者再發文: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
    至此,美國資助高能物理的戰略路線清晰可見:1993年美國國會下馬耗資20多億美元的SSC,還專門撥款6.4億美元把挖好的隧道填掉,夠狠。2011年美歐競爭發現希格斯粒子,戰鬥正酣之際,美國悍然封存Tevatron,給中微子實驗讓路。2015年美國能源部將不多的預算押寶LBNF/DUNE中微子實驗。
  • 科學論爭丨高原寧:建超大對撞機是我國高能物理界的共識
    雖自稱遠離輿論漩渦,正在美國參加學術會議的清華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原寧一直關注著這幾日圍繞超大對撞機的爭論。國內科學家想建的超大對撞機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CEPC怎麼做、造價多少,關於這些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論證,完成了初步概念設計報告,但據我觀察,很少有人去看,甚至一些參加討論的業內人士也沒看過。」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建造大型對撞機有什麼好處目前國際上正在醞釀的方案除了中國科學家提出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對撞機」(CEPC+SppC),還有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緊湊型直線對撞機(CLIC)、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3)、極高能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TLEP)、未來環形對撞機(FCC)、超大型強子對撞機(VLHC)、繆子對撞機
  • 《楊振寧的最後一站》姊妹篇: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
    LBNF/DUNE主要由美國能源部資助,預計總投入15億美元,不算夭折的超導超級對撞機(SSC),這是迄今美國高能物理界最昂貴的一筆投資。 2015年美國能源部將不多的預算押寶LBNF/DUNE中微子實驗。 美國高能物理的戰略路線圖呼之欲出: 堅決不走對撞機道路,集中力量瞄準中微子開火。
  • 《楊振寧最後一戰》作者再發文: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
    LBNF/DUNE主要由美國能源部資助,預計總投入15億美元,不算夭折的超導超級對撞機(SSC),這是迄今美國高能物理界最昂貴的一筆投資。 2015年美國能源部將不多的預算押寶LBNF/DUNE中微子實驗。 美國高能物理的戰略路線圖呼之欲出: 堅決不走對撞機道路,集中力量瞄準中微子開火。
  • 歐洲將建「超級對撞機」?王貽芳:就看誰能搶先
    當地時間6月19日,作為世界粒子物理的中心,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理事會全票通過了《歐洲粒子物理2020戰略》。該戰略提出,基於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希格斯(Higgs)工廠」是「優先級最高的未來對撞機項目」,並期望建設能量儘可能高的質子對撞機。
  • 錢花在刀刃上再多也值,錦上添花要用鐵算盤算計
    國際熱核實驗堆計劃(ITER)是國際科研合作項目,2006年5月中國參加該計劃。(ITER)建設總投資50億美元(1998年值)。我國承擔9%。是不小的支出。被譽為中國「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核聚變實驗裝置(縮寫為EAST)。經長期努力,在2019年首次實現了5000萬度等離子體持續放電101.2秒高約束運行。要實現穩態長脈衝高約束運行是核聚變堆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 現階段中國真的需要建超大型粒子對撞機嗎?為什麼?
    最近網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這篇文章客觀分析了現階段中國應不應該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現階段中國不應該建設粒子對撞機。建造對撞機意味著什麼?從中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我們已經在個別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甚至是領先的水平,但是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做出的成就還不夠。就好比如說中國的高能物理學,雖然近些年來也有不錯的發展,但是跟一些歐美的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們的科學手段實在是有限的,歐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歐洲的高能物理也在引領全球。
  • 中國燒錢建粒子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楊振寧說了實話
    我們可以先了解下,建造這樣一個神奇的東西要多少錢,粒子對撞機無論是規模還是精密程度以及對人才的需求,都是科研裡面最高的,起步至少需要200億美金,折合成人民幣至1300多億人民幣,這還是保守估計。1983年美國就曾經打算建造這樣一個對撞機,命名為超導超級對撞機,原先工程預算在44億美元,1989年正式投入建造的時候,預算提升到了59億美元,僅僅過了兩年預算又增加23.6億美元,到了1993年預算已經達到110億美元,所以美國很乾脆也不管之前是否投入了上百億,直接放棄這個粒子對撞機工程,至今美國也沒有打算再嘗試建一個粒子對撞機,有了前車之鑑我們建造粒子對撞機就更要慎重,要知道這筆錢的投入是沒有上限的
  • 中國將成為世界科研中心?中科院院士主張,花1400億建大型對撞機
    關於中國到底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的爭論,這些年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升溫的態勢。當中科院院士王貽芳主張,花1400億建大型對撞機時。楊振寧堅決反對,寧願與中科院作對,也堅決不同意中國建大型對撞機!原因:1400億不是小數目,美國已經失敗,200億美元打水漂。建造這樣一個對撞機的成本大概是二百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半珠港澳大橋,三個上海迪士尼樂園,性價比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