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這篇文章客觀分析了現階段中國應不應該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現階段中國不應該建設粒子對撞機。
建造對撞機意味著什麼?
從中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我們已經在個別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甚至是領先的水平,但是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做出的成就還不夠。就好比如說中國的高能物理學,雖然近些年來也有不錯的發展,但是跟一些歐美的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們的科學手段實在是有限的,歐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歐洲的高能物理也在引領全球。
中國有實力建造大型對撞機嗎?
有人認為中國近些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去建設一個大型的粒子對撞機,也有必要建設這個粒子對撞機,未來高能物理的突破就得看中國了。高能物理學是最基礎的自然學科之一,歐洲人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強子對撞機,並且利用這個機器研究了很多的高能粒子,高能粒子對撞機是通過將粒子加速到光速級別然後通過觀察和分析它們碰撞所產生的現象來探索微觀世界的潛在規律。
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
歐洲的這個粒子對撞機周長整整有27公裡,而我國的粒子對撞機則計劃建設得更大,計劃建造一個周長達100公裡的超級粒子對撞機,而這個項目保守估計也得需要200億美元的資金。這個項目的設想是在50~100米深處的地下,建造一條100千米長的環形隧道,第一步安裝的是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隨後置入的是質子對撞機(SPPC)。此計劃的亮點是,兩套裝置分享一條隧道。SPPC建成以後,對撞能量將達到LHC的7倍以上,成為世界新的最大對撞機。本來這個項目在2016年就有極大的可能要被通過了,但是最終卻以一票之差未能得到立項,早在2016年的時候關於中國該不該建設大型對撞機的爭論就已經由楊振寧和王貽芳在《知識分子》上面爭論而達到熱潮。
為何提出反對意見
而楊振寧在今年的一次會議上更是再次再次點出自己的觀點沒有改變,他還是不建議中國建設粒子對撞機。因為在他看來,高能物理盛宴已過,再研究下去也研究不出太多有用的東西,而別的國家之所以說高能物理的希望在東方那是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有錢,中國可以拿得出上千億的人民幣去建設這個,然而實際上以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還是多用點錢來改善民生問題比較好。此外,如果這個項目得到立項了,那麼勢必會大幅壓縮其它領域的科研經費,這對中國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