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關於中國要不要建造超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討論又達到了一個高潮。對撞機是一種大型實驗裝置,能夠將正負電子或正反質子加速到極高的能量,然後正反粒子迎頭相撞。科學家就是通過粒子的對撞研究物質的基本組成及粒子間的相互作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這是一個環形對撞機,其周長達27千米。
實驗粒子物理學家對對撞機能量的要求幾乎是無止境的,在發現了希格斯粒子之後,有不少科學家迫切需要一個更高能量的對撞機以研究希格斯粒子,同時也有科學家想用更高能量的對撞機去發現標準模型之外的粒子或者檢驗超對稱理論。於是國際高能物理學界幾年來一直在醞釀建造一個更大的對撞機,中國正在討論要不要建的超大型對撞機周長達到了100千米。
建造對撞機需要巨額花費,運轉之後的對撞機又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承擔起建造超大型對撞機所需的巨額花費。中國的經濟近些年來雖有高速發展,但拿出上千億實施這樣一個大的科學工程,也不免會讓人覺得花錢太大手大腳。目前楊振寧和王貽芳爭論要不要建的一個焦點就是錢。
中國需要超大型對撞機嗎?從科學上講,應該是世界上的高能物理學家們需要超大型對撞機,並且他們對更高能量、更高亮度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中國建造起了超大型對撞機,不會只有中國人在使用這臺裝置,很可能是只有少部分中國人參與實驗,因為這是世界的大科學裝置。
對撞機對中國的最大好處,更可能、更直接的能夠為中國帶來一大批科學人才,會有幾千人直接因此到中國工作。這樣能夠帶動起相關學科及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需要有這樣一個裝置。
至於花那麼多的錢值不值得,那就需要綜合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