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科技事業開始發展。由於早期國內外的經濟、政治因素,科技發展比較緩慢。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中國在科學領域的發展也逐漸提升了速度。如今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在個別領域領先世界水平,但是在大部分科學領域中還需要繼續努力,例如高能物理領域。目前國內主要做高能物理領域研究的人並不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在這方面的水平。
在高能物理學的研究上,歐洲地區的研究可以說比任何一個地區都要先進,因為歐洲人已經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強子對撞機,並且利用這種裝置來研究高能粒子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我國不在這方面投入資金和人才進行發展呢?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國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目前沒有必要去專注高能物理的研究,這又是為何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大型強子對撞機,它有什麼作用?根據百科知識,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種能夠把粒子速度提升到非常接近光速的一種裝置。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利用它來對兩顆粒子進行加速,然後讓它們相撞,最後研究會發生什麼情況。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主要是對粒子的變化進行觀察,那這對人類科學發展有什麼促進作用嗎?
答案是有的,但是它的價值並沒有那麼明顯。高能物理學家通過對高能粒子相撞的現象進行研究來探索微觀世界潛在的規律,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類更加了解宇宙。而且對撞機的規模意味著實驗的精準性,同時也能夠從對撞機的規模看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科技水平。
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強子對撞機在歐洲,據了解它的周長整整有27公裡左右。如此大規模的項目自然耗費了不少資金,80億美元還只是個保守估計的數字。當然除了要有充足的資金之外,還需要有成熟的技術才能夠將這種裝置研發出來。儘管我國一直以來在科研上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在這一方面的投入並不多,因為我國的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沒有必要。
據稱我國曾有計劃過建設一臺周長達到100公裡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這樣的項目保守估計也需要200億美元的投資。不少人會認為這樣的計劃算得上宏偉的計劃,然而該計劃遭到了很多科學家的反對。在持反對意見的科學家中就有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他在一次高校物理報告會上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高能物理學的巔峰時期已經被歐洲人給佔領了,這個時候中國再投入大量資本進行研究意義不大。而且投入和產出很可能不成正比,做科學要腳踏實地而不能跟風。
確實如此,如果該計劃一旦啟動之後,我國有可能會颳起一股高能物理的熱潮,但這股熱潮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