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不建大型強子對撞機?諾獎得主楊振寧分析緣由

2021-01-09 奇點使者

引言:強子對撞機效用較廣,它能幫助人類更好地鑽研高能物理世界。早前,曾有科學家提議在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楊振寧為何表示反對?

經過多年努力與探索,中國已在多個領域上取得巨大進步,中國的工業、製造業等逐漸趕上了發達國家的步伐。同時,中國的科技水平也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如今,中國的科研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雖然中國在飛速進步,但還是有個別方面落後於別國,例如高能物理領域。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對高能物理研究較深的是歐洲,他們還斥巨資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強子對撞機。說到這,不少朋友或許不解,強子對撞機是什麼?它為何頗受科學家喜愛?

科學家表示,強子對撞機本質上是粒子加速器,它的強大之處在於它能把粒子的速度提升至很高水平。給粒子加速有什麼作用?當兩個速度相當的高速粒子相撞時,它們可能會相互結合從而生成一種全新的粒子,這為研究人員探索物質本質起到了輔助作用。另外,即便高速粒子沒有相撞,研究人員也能通過粒子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來找尋微觀世界的變化規律,從而為進一步研究與發展微觀世界奠定基礎。與此同時,了解微觀世界也能幫助人類更好地構建與調整宏觀世界。

另外,科學家還介紹到,一般來說,體積越大的強子對撞機,其效用往往越高,因為體積越大代表內部運轉空間越大,這便意味著機器能給粒子提供更多能量,以幫助粒子更好更快地加速。如此,研究人員便能得到更準確的實驗結果。

目前,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世界內體積最大的強子對撞機,它周長達27公裡,為了建造它,歐洲科研團隊花費了超80億美元。由此可見,強子對撞機效用雖大,但它並不是平價的科研設備,它屬於科技產品中的奢侈品,若非國家經濟實力雄厚,難以建造並投入使用,畢竟除建造時期需要投入大量費用,後期使用與維護亦需大筆費用,這也是多個發展中國家無法獨立建造它的原因之一。

看到強大對撞機的巨大效用,國內有科學家投出了羨慕與期待的目光,他們希望中國也能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強子對撞機,如此,一方面方便研究人員開展科研工作,另一方面,或能更好提高國人對高能物理的認識與理解。但是,以中國目前的實力,中國真的能建造一座大型強子對撞機嗎?

對此,有科學家分析,在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並不現實。曾經,國內有科研團隊提議建設一座世界第一大強子對撞機,它的周長達100公裡,耗資至少200億美元,比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還貴許多。對於這一宏偉計劃,各界專家搖頭表示否定,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在出席國內某高校的報告會時,當被問及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看法,楊振寧先生直言,完全沒必要在國內搭建大型對撞機。

對於其中緣由,楊振寧先生表示,人類研究高能物理學的鼎盛時期已過去,在時代的帶領下,人類未來將認識與攻佔新的領域,高能物理學不再是「香餑餑」。因此,現在開啟建造計劃並不明智。另外,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及財力,這會影響國家經濟。而且,強子對撞機屬於科研產物,它能在科研領域發揮較大作用但卻難以產生經濟效益。所以說,對於國情特別的中國來說,並不適合。看到此,你有什麼想法?你認同楊振寧先生的看法嗎?

相關焦點

  • 港媒關注中國建超大對撞機論戰:民生與科研誰先行
    據香港《經濟日報》9月7日報導,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現年94歲的楊振寧,日前撰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回應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文章後,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反駁,後者稱「建大型對撞機正當其時」。
  • 中國該不該建超大對撞機?美國諾獎獲得者觀點不一
    ▲葉軍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11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士,成為極少數在改革開放後本科就讀於中國大陸高校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者。葉軍:不是非建不可我個人認為,中國不應該建設能級超過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新型超大對撞機,至少現在不應該建。
  • 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國也在製造,但為何說它就是個「黑洞」?下
    為什麼叫「強子對撞機」?是因為通常是拿質子來對撞的;中子因為不帶電,所以沒法用電磁力加速。不過也有拿原子來對撞的,比如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就是用鉛離子,也就是電離的鉛原子,它比質子更大更重,可以研究的原材料更多。
  • 大型對撞機該不該建,一場楊振寧和王貽芳之間的千億論戰
    」的角色,大型強子對撞機將兩束質子分別加速到7TeV(7萬億電子伏特)的極高能量狀態,並使之對撞。科學家目前已經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找到了希格斯粒子,但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質子對撞過程產生非常多的本底,希格斯粒子事例混雜著大量無用「噪音」,給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帶來幹擾和困難。如果採用正負電子對碰撞,則本底非常低,對希格斯粒子性質更精確的測量將得以開展。
  • 專訪 諾獎得主、標準模型創始人溫伯格談中國對撞機計劃
    這些的確是過去三十年來粒子物理學界通過美國的 Tevatron 與歐洲的 LEP 和 LHC 等高能對撞機實驗所一直努力探索的目標。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的第二輪運行以13TeV的能量進行質子-質子對撞,目前進展非常順利。它的探測器迄今已經收集到第二輪運行所預期的全部數據的10%.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一點點來分析理由!
    楊振寧教授多年來在不同的場所表達自己的觀點,就是反對中國獨自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這一點,很多人不是很理解,這篇文章做簡要分析,有所缺失,僅供討論。強子對撞機其實質就是粒子加速器,從電子對撞機到強子對撞機,再到大型強子對撞機,不斷更新和換代,主要是加速能力的提高。
  • 龍科多:遊說中國建超級對撞機 是美國的戰略忽悠嗎
    恰在不久前,哈佛大學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來上海演講,再次表達了對中國建設巨型對撞機的期望。為此,丘成桐去年10月還掛名出版了一本科普書《從長城到大對撞機》,希望中國用十幾年時間,在山海關附近建成一個能級超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巨無霸。丘成桐還在演講中透露,自己為了這項「大科學」工程,還給國家領導人寫信,跟有關部門領導會談,目前,還沒有遭到直接反對。
  • 大型強子對撞機證明世上不存在鬼魂
    」能夠解釋為何幽靈和鬼魂純屬虛構。▲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條長27公裡的隧道,利用位於瑞士日內瓦地下100米深處的超導磁鐵開展科學研究考克斯教授在他主持的BBC節目《無限猴籠》(The Infinite Monkey Cage)中指出,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夠解釋為何幽靈和鬼魂純屬虛構。大型強子對撞機開展的實驗顯示,這些超自然現象缺乏真憑實據。
  • 丘成桐支持,楊振寧反對,中國「大型強子對撞機」到底何去何從?
    科研上出現分歧,在所難免,不過有個分歧動靜不小。在中國是否建設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問題上,引發了兩個學術界的風雲人物爭論。丘成桐是國際知名數學家,曾發布的一篇文章《丘成桐:關於中國建設高能對撞機的幾點意見並回答媒體的問題》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進行了反駁。
  • 王貽芳力主建造的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有什麼用?建還是不建?
    ,整個建造過程耗時15年,總花費超過了52億美元,這個設備就是著名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簡稱LHC,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如果想要解開這些謎題,那麼就必須要依靠基礎科學的進步,要依靠大型強子對撞機。如果基礎科學無法進步,那麼人類就會止步不前,舉個例子吧,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製造出一矢十發的連弩,甚至於可以通過不斷的技術改良製造出一矢一百發的連弩,並不斷提高它的射速和射程,讓它產生和機關槍一樣的效果,但是只要基礎科學得不到進步,對物質本質的認知不能夠提升,就永遠也不可能造出原子彈。
  • 大型對撞機到底建不建?丁肇中說了這樣一句話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關於中國到底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的爭論,這些年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升溫的態勢。11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國際戰略研討會上,83歲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沒有直接談中國要不要建大對撞機,但卻圍繞對撞機建設,講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
  •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未來如何?
    大型強子對撞機已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物理程序,將一直運行到20世紀30年代初。這證明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領導層在運行大型強子對撞機。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來看,以同樣的運營模式運行加速器是一個失敗的提議。如果你以相同的能量運行並且碰撞的速率相同,那麼你的數據只是隨著時間線性地縮放。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
    實際上,楊振寧一直都反對中國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從他1971年回國開始就是如此。當然,他僅僅是反對建造,而不是竭力阻止。這是因為,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是國家行為,是由國家根據實際情況來做決定,而不是楊振寧能夠拍板或者決定的。那楊振寧為什麼要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為什麼中國沒必要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來看看楊振寧怎麼說
    引言:從中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我們在個別領域的科技水平已經領先世界水平,但是在很多領域還是落後的,例如高能物理學。對高能物理學頗有研究的地區應該就是歐洲了,因為他們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但有很多科學家認為中國沒有必要建造這樣的機器,這是為什麼呢?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建造大型對撞機有什麼好處目前國際上正在醞釀的方案除了中國科學家提出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對撞機」(CEPC+SppC),還有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緊湊型直線對撞機(CLIC)、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3)、極高能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TLEP)、未來環形對撞機(FCC)、超大型強子對撞機(VLHC)、繆子對撞機
  • 大型強子對撞機生成等離子態微滴 宇宙最初或為液態
    就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之際,10月8日,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發現,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可模擬宇宙大爆炸後瞬間存在的夸克-膠子等離子態物質。 研究顯示,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原始湯很可能呈液態,而不是之前天體物理學家推測的高熱氣體團。科學家認為,這種由100到200個亞原子粒子組成的等離子態微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最完美的液滴。
  • 大型強子對撞機創造物質
    去年,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ATLAS實驗觀測到兩個光子(光的粒子)相互反彈並產生兩個新的光子。今年,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發現光子合併並轉化為更有趣的東西:W玻色子,這種粒子攜帶著支配核衰變的弱力。這項研究不僅闡明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控制過程的核心概念:能量和物質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 大型強子對撞機升級,效益超過成本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園園)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網日前發布消息稱,一個經濟學家團隊最近對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升級項目所產生的社會成本效益進行了分析,結論認為,從大型強子對撞機升級項目中獲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層面的效益——不包括潛在的科學發現,超過它的總體資金投入。
  • 大型強子對撞機簡介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粒子物理科學家為了探索新的粒子,和微觀量化粒子的『新物理』機制設備,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英文名簡稱為LHC(Large
  • 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問浙大
    吳朝暉表示,在全球科技和經濟協同、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諾獎科學家成為溝通高校及青年科學家的橋梁,不僅對浙大,而且對中國的科技和教育將產生重要意義。同時,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將傳播帶入一個新的時代,思考如何將諾獎科學家的思想傳播給青年科學家和大眾也十分重要。麥可·楊教授現任洛克菲勒大學學術事務副校長和遺傳學實驗室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