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爭丨高原寧:建超大對撞機是我國高能物理界的共識

2021-01-15 科技日報

雖自稱遠離輿論漩渦,正在美國參加學術會議的清華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原寧一直關注著這幾日圍繞超大對撞機的爭論。


國內科學家想建的超大對撞機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CEPC怎麼做、造價多少,關於這些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論證,完成了初步概念設計報告,但據我觀察,很少有人去看,甚至一些參加討論的業內人士也沒看過。」 高原寧8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認為,在現階段建設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深入研究希格斯粒子,是高能物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基礎物理學因此面臨一個重要的轉折和發展機遇。」高原寧說,這就像拼圖,你已經完成一幅拼圖,要重新開始新一幅,那麼從哪裡開始?「新物理理論不是沒有,而是太多,高能物理的發展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候,需要實驗給出一個方向。」

科學家們開始討論基礎物理學將向何處發展,國際上出現了好幾個基於加速器的高能量前沿實驗裝置的設想。與此同時,中國高能物理界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現有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下一步怎樣發展。高原寧說,中國物理學會下屬的高能物理分會組織過多次戰略研討,但一直沒有確定合適的方向。「當時有人說日本已經在做直線對撞機了,我們不能再做同樣的,但也不能直接做質子對撞機,那樣我們的技術和人才隊伍都跟不上。」


直到希格斯粒子的發現。「其實早在2011年底,已經有一些跡象表明希格斯粒子可能會很輕,當時我們已意識到環形對撞機可能會有機會,因為它的優勢就是大量產生希格斯粒子,精確研究這個能量區域的物理。」高原寧說。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闖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高能物理分會組織的戰略研討最後形成共識,將優先發展CEPC。

「CEPC可以說是中國高能物理界的共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所長想得更長遠,提議在設計和建造CEPC的同時不要把發展超級質子對撞機(SPPC)的路堵死。」高原寧說。此後經過多次研討,特別是在2013年6月香山會議上,建造CEPC+SPPC的設想得到了國內高能物理學界的支持。

「首先,我不知道直線對撞機比環形對撞機造價低的數據從哪來,國際公認的是,ILC應該比CEPC貴得多。而CEPC和ILC哪個先得到最好的希格斯粒子測量結果正是要看哪個項目先得到批准並率先完成,這一競爭恰好說明建造希格斯粒子工廠的重要意義。」

張闖則表示,ILC與CEPC在希格斯粒子上的研究內容類似,但ILC是直線對撞機,由於新發現的希格斯粒子質量比較低,採用CEPC這樣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在造價和性能上更有優勢,並且以後還能在同一個環形隧道裡增建一臺超高能量的強子對撞機。LHC是一臺強子對撞機,對撞產生的次級粒子出來的圖像比較複雜,遠沒有電子對撞機成圖那麼清晰,CEPC作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可以對希格斯粒子的性質等進行更深入、更精確的研究。(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原寧認為:建設超大對撞機是我國...
  • 中國該不該建設大型對撞機?楊振寧與王貽芳多次論爭
    隨著王貽芳和楊振寧對該不該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論爭,已經引起全國範圍內的討論,一位是中國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一位是世界範圍內物理領域權威泰鬥。什麼是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大型粒子對撞機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
  • 楊振寧最後的堅持,阻止中國研究耗資上千億的超大對撞機
    阻止中國買單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也是當世最有影響力的 原來在五年前,中國曾經正在醞釀著建造一架耗資極大的CEPC非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架設備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研製出來,同時,它也被稱為寄希望於高能物理領域和探索希格斯粒子性質以及宇宙早期演化等,一系列未知關鍵科學問題的新的物理規律的研究。
  • 反對建大型對撞機?先了解一下高能物理
    早在 2016 年 8 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希望在中國秦皇島市山海關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篇報導不僅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還掀起了一場物理界的爭辯。9 月,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發布文章,反對中國建設大型對撞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實驗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也撰文,列舉中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理由。
  • 王貽芳:物理學正處於拐點 超大對撞機一定要建
    2012年,以王貽芳為代表的科學家提出在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這一提議受到知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的極力反對。今年9月,就這一預計將花費上千億人民幣的大項目,楊振寧和王貽芳在輿論上掀起公開論戰。預言:超大對撞機的建造,將使中國高能物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未來30—50年,必將產生極具價值的科研成果。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文/格子說歷史V2019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雁棲湖畔,已經97歲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禮堂上,回答了一位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學生的問題,再次闡明了自己反對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態度,聲明「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
  • 歐洲也要建「希格斯工廠」,將與我國超大對撞機形成競爭
    這份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提出近期和長期的發展願景:即先建設一個正負電子對撞機作為「希格斯工廠」,未來再建設高能質子-質子對撞機。 如何看待最新版的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歐洲計劃建設的「希格斯工廠」,對我國高能物理科學家希望建設的超大對撞機有何影響?
  • 反對建大型對撞機?先了解高能物理好吧
    一篇《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又讓大型對撞機之爭呈現在公眾輿論場。早在 2016 年 8 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希望在中國秦皇島市山海關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篇報導不僅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還掀起了一場物理界的爭辯。
  • 歐洲計劃建「希格斯工廠」 將與我國超大對撞機形成競爭
    這份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提出近期和長期的發展願景:即先建設一個正負電子對撞機作為「希格斯工廠」,未來再建設高能質子—質子對撞機。 如何看待最新版的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歐洲計劃建設的「希格斯工廠」,將對我國高能物理科學家希望建設的超大對撞機產生怎樣的影響?
  • 反對建大型對撞機?還是先好好了解一下高能物理吧
    早在 2016 年 8 月,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希望在中國秦皇島市山海關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篇報導不僅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還掀起了一場物理界的爭辯。 9 月,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發布文章,反對中國建設大型對撞機。
  • 港媒關注中國建超大對撞機論戰:民生與科研誰先行
    據香港《經濟日報》9月7日報導,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現年94歲的楊振寧,日前撰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回應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文章後,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反駁,後者稱「建大型對撞機正當其時」。
  • 中國該不該建超大對撞機?美國諾獎獲得者觀點不一
    不久之前楊振寧、丘成桐、王貽芳關於中國是否應該建設超大對撞機的爭論,影響已經超出了中國,引起了全球物理學界關注。現在看來,這已經不再僅僅是有關中國高能物理發展的一場爭論,而是正發展為事關全球高能物理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場大爭論。
  • 為阻止中國花費上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再度發聲:盛宴已過
    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其二,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對解決燃眉問題不利。其三,建造超大對撞機必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 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目前世界最大對撞機是CERN 的LHC。2012 年6000 位物理學家用此對撞機發現了Higgs 粒子,是粒子物理學的大貢獻,驗證了「標準模型」。LHC 的建造前後用了許多年,建造費加上探測器費等等加起來一共不少於100億美元。高能所建議的超大對撞機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二)高能所倡議在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由許多國家分攤。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推動我國建設CEPC,是他在現在的科學崗位上的最後一樁心願。今天希望用超大對撞機來找到超對稱粒子,只是部分高能物理學家的一個猜想。多數物理學家,包括我在內,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只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實驗根據,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 新華社:中國該不該上馬超大對撞機項目?
    據新華社9月7日報導,近日,一場關於中國是否應該斥千億元巨資建造超大對撞機的爭論引發社會關注。 以菲爾茲獎獲得者、數學家丘成桐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為代表的一方主建,認為這是基礎科學及高技術研究中具有標誌性的重大領域,可以在技術發展和人才引進方面產生巨大效益。
  • 寧受他人非議,楊振寧也要阻止國家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是我國留美歸來的老一輩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學等方面做出過巨大貢獻,可以說在中國的物理界是一位權威人士。 於是,就在同年,我國相關部門提出,將要在我國修建大型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其規劃是,在中國建設一個以高能環形加速器為核心的世界級大型加速器基地。
  • 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
    2016年,清華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工程物理系教授何紅建、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兩人,採訪了一圈世界頂級物理學家,包括霍金、格拉肖、溫伯格等人,以獲得他們支持在中國建超大對撞機的言論。這些物理學家都是場外搖旗吶喊,屬於啦啦隊的性質。
  • 如何評價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對超大對撞機計劃與超弦理論的...
    再一次把我國高能物理學家要極力推進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存在的爭議帶到公眾面前。本文精選了知乎答主對該問題的看法,以饗讀者。 但如果這是一篇討論科學的科普文,那麼,我的評價是不負責任的、不合格的文章。 對於超大對撞機計劃,不管是反對還是支持,都應該持開放態度討論。贊成,是為了推進我國的基礎科研事業;反對,是因為投入巨大,性價比不足等。但是,不管意見如何,所有的討論都應該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尤其是其中的科學內容,而非臆想。
  • 美國為何不建對撞機-虎嗅網
    2016年,清華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工程物理系教授何紅建、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兩人,採訪了一圈世界頂級物理學家,包括霍金、格拉肖、溫伯格等人,以獲得他們支持在中國建超大對撞機的言論。這些物理學家都是場外搖旗吶喊,屬於啦啦隊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