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加速器戰略更新引領高能物理進入新時代

2020-07-20 天涯逐客

2012年,LHC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標誌著粒子物理學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它不僅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標準模型粒子,而且與之前發現的任何粒子都完全不同:它是一個基礎標量,與真空的結構有著深刻的聯繫。但是,對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它的性質仍然是個謎,包括為什麼它這麼輕,標準模型無法解釋。粒子物理學正在進入一個探索的新時代。

2020年,歐洲粒子物理戰略(ESPPU)的更新,將這個領域的探索方向深入到了整個21世紀。經過兩年的討論和協商,ESPPU確定電子——正電子希格斯粒子工廠是繼LHC之後最優先考慮的對撞機方案。這個機器將在一個更加純淨的環境下使各種基本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進行碰撞,系統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並形成一系列持續的研究項目,包括暗物質的成分和關於中微子的難題。


歐洲加速器戰略更新引領高能物理進入新時代

LHC之後開始具體塑造CERN的未來

為了做更長遠的準備,ESPPU優先考慮歐洲和國際合作夥伴,探索未來能量至少為100 TeV的質子對撞機在技術和財政上的可行性。除了可以在前所未有的尺度上搜索新現象,這臺機器將使希格斯玻色子如何與自身相互作用的詳細研究成為可能,提供對早期宇宙電弱相位轉變的更深入理解,轉變之後的真空獲得了非零期望值,粒子得以獲得質量。

建立基礎

該策略首先是由科學驅動的,並且呈現了該領域的科學優先級。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具體塑造LHC之後CERN的未來,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案可供選擇。

這是自2005年啟動該進程以來的第二次戰略更新,旨在確保合理使用全球資源,作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指導方針,並使歐洲的科學政策保持連貫。在2013年結束的上一項戰略更新的基礎上,2020年的戰略更新指出,成功完成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仍將是歐洲粒子物理學的焦點,同時在實驗技術上繼續創新。通過CERN的中微子平臺,也將繼續支持美國的長基線中微子設施和日本的中微子項目。與對撞機項目互補的各種項目是ESPPU建議的重要支柱,該建議敦促歐洲核子中心支持的實驗包括:「味」物理學、電偶極矩或磁偶極矩的精確研究,以及搜索」軸子「、候選暗物質區和弱相互作用粒子。

該報告指出,粒子物理持續引領基礎科學項目深入研究對科學進步至關重要。除了與天體粒子和核物理團體建立強有力的合作之外,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應當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和擴大合作。

探索下一個前沿

2013年ESPPU建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LHC之後探索下一代對撞機建設的可行方案。如今,在世界各地建立希格斯粒子工廠有四種可能的選擇:日本的國際線性對撞機(ILC),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緊湊線性對撞機(CLIC),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未來圓形對撞機(FCC-ee),以及中國的圓形電子—正電子對撞機(CEPC)。隨著希格斯粒子的發現,ESPPU發現這四種方案都具有相當的可行性,儘管它們的時間安排不同,在其他能量下研究物理規律的偏重和潛力也各有不同。雖然ESPPU沒有具體說明應該建造哪一種設備,但他們表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未來的強子對撞機所必需的大型圓形隧道,也可能為FCC-ee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作為可能的第一步計劃的基礎。

除了作為希格斯粒子工廠,FCC-ee還能夠提供大量的弱矢量玻色子和它們的衰變產物,這將使電弱物理的精確測試和「味」之謎的研究成為可能。我們深入考慮了3 TeV的CLIC和100 TeV的圓形強子對撞機(FCC-hh)。雖然擬議中的380 GeV CLIC還提供了一個希格斯工廠作為第一階段,與大型強子對撞機的13 TeV相比,未來的強子對撞機能量將大幅增加,這導致ESPPU認為這項技術是未來能源前沿設施中最有前途的技術。

因此,歐洲將與國際合作夥伴一起,以FCC-ee希格斯工廠和電弱粒子工廠(electroweak factory)作為可能的第一階段,進行建造這樣一臺全新的加速器的可行性研究,爭取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在本世紀末完成。預計歐洲還將進一步投資於FCC-hh的高場超導磁體的研發,同時保留為CLIC開發的先進加速器技術項目,該項目在基於加速器的科學領域也有重要的潛在應用,而不僅僅是高能物理學。


歐洲加速器戰略更新引領高能物理進入新時代

歐洲應該敞開合作大門

該報告還指出,在日本的國際線性對撞機(ILC)與這一戰略相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粒子物理學界將希望進行合作。下一步自然是探索最高優先級建議的可行性,同時繼續追求高影響項目的多樣化計劃。歐洲應該敞開大門,參與該領域其他的重要項目。

為了實現ESPPU雄心勃勃的目標,粒子物理學家們被敦促對先進的加速器技術進行積極的研發,特別是關於高場超導磁體,包括基於高溫超導體的磁體。ESPPU的報告還指出:歐洲應該制定一個技術路線圖,考慮到與國際合作夥伴和其他團體的協同作用,比如光子和中子科學、核聚變能源工業等。該報告還強調了加速器技術創新在推動許多其他科學、工業和社會領域的重要作用。除了高場磁體,路線圖還應包括等離子加速計劃的研發、介子對撞機的國際設計研究以及高強度、多匝能量回收直線加速器的研發。


歐洲加速器戰略更新引領高能物理進入新時代

對粒子物理學來說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

ESPPU的建議強調有必要繼續努力,將加速器設施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並將未來項目的能源效率最大化。歐洲還應繼續大力支持涵蓋粒子物理全譜系的理論研究,尋求新的研究方向,並與宇宙學、天體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相聯繫。還將與其他科學和工業領域合作,開發利用信息技術和數據科學的最新進展的軟體和計算基礎設施。粒子物理學家應該與歐洲核子中心委員會建立更牢固的關係,並繼續引導通過開放科學數據和成果促進知識共享。

「對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和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粒子物理學來說,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我們都非常激動,我們已經準備好為實施這一雄心勃勃但又謹慎的計劃而努力。」我們將繼續投資於CERN和CERN成員國及其他研究機構之間的強有力的合作項目。這些合作是持續科技進步的關鍵,並帶來許多社會效益。

相關焦點

  • 歐洲公布了未來的高能加速器戰略規劃
    2020年6月19日,經過兩年的討論和審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他們已經更新了在全球粒子物理領域內指導歐洲粒子物理學未來發展的戰略。戰略強調了粒子物理學的繼續發展對整個科學的影響,以及相關的技術、社會和人力資本等問題。
  • 中科院高能所:歐洲最新粒子物理戰略路線與環形對撞機設想一致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歐洲核子中心(CERN)理事會當地時間19日全票通過歐洲粒子物理2020戰略,其確定基於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希格斯(Higgs)工廠」是「優先級最高的未來對撞機項目」,並期望建設能量儘可能高的質子對撞機的路線圖
  • 高能物理發展迎來新機遇
    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言中,希格斯粒子是能夠解釋物質質量起源的粒子。為精確測量其基本性質並探索標準模型外的新物理,發達國家都在設想建造一個能產生大量希格斯粒子的「希格斯工廠」。  針對這一科學目標,我國高能物理學界於2012年提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CEPC-SppC)項目。
  • 訪王貽芳:打造國際領先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新聞—科學網
    作為中國高能物理領域舉足輕重的「角色」,高能所早已是我國高能物理研究、先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研究及開發、利用先進射線技術與應用的綜合性研究基地。 「阿里計劃」與粒子物理設想 之所以選擇西藏阿里地區實施引力波計劃,高能所所長王貽芳介紹,原初引力波非常微弱,要儘量選擇幹擾小的區域。
  • 中國未來高能加速器方案進入預研階段
    原標題:中國未來高能加速器方案進入預研階段   科技日報北京6月2日電 (記者張蓋倫)在2日下午舉行的中科院各學部學術報告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表示,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及超級質子對撞機(CEPC-SPPC)的預研工作正在進行。
  • 高能物理研究的國際合作
    粒子物理實驗研究有力地推動了加速器技術的發展,並廣泛應用到許多領域,使之成為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技術產業。伴隨加速器技術發展起來的同步輻射、散裂中子源,自由電子雷射等給許多學科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手段,使它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能物理和加速器的發展還推動許多高技術的發展,如超導、真空、高性能計算、網絡等。粒子物理實驗是國際基礎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和知識創新的熱點之一。
  • 陳和生院士:從高能物理發展看中國科技這十年
    我是從事高能物理研究的,高能物理研究必須依靠大科學裝置。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和正確的發展戰略,大科學裝置是無法順利建成和運行的。因此,在這方面我感受頗深。回顧高能物理領域發展的歷程,也能從一個側面了解我國科學技術十年來走過的道路。 2000年,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並原則通過了中國科學院提交的《我國高能物理和先進加速器發展目標》,確定了中國高能物理和先進加速器的發展戰略。
  • 北大物理學院博雅特聘教授秦慶就任歐洲同步輻射裝置加速器及輻射...
    北大物理學院博雅特聘教授秦慶就任歐洲同步輻射裝置加速器及輻射源部門主任 2020-11-03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高能物理迸發無限能量
    30年前,這臺對撞機竣工,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臺高能加速器。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的第一站就來到高能物理所,了解研究所的發展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運行情況。「自那之後,我們的士氣更足了,勇氣也更足了。」高能物理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說。
  • 歐洲粒子物理追求全球化方向
    圖片來源:KEK 更新後的歐洲粒子物理計劃,或許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的方向。 歐洲粒子物理計劃曾經僅為歐洲的物理學家提供研究方向;而5月30日出臺的更新後的歐洲粒子物理計劃,或許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的方向。 更新後的計劃建立在2006年制定的原始戰略的基礎上。
  • 高能物理的絕唱
    前者一般比較便宜,但是往往只能探測參數空間(ParameterSpace)裡的小小一隅;真正要產生詳盡的資料,最理想的還是更大的加速器,而現在最大最先進的加速器就是歐洲核子研究機構(OrganisationEuropéene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CERN)位於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Collider,LHC)。
  • 北大物理學院博雅特聘教授秦慶就任歐洲同步輻射裝置加速器與輻射...
    (The Europea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ESRF)官方任命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雅特聘教授秦慶為加速器與輻射源部門(Accelerator and Source Division, ASD)主任,任期五年(自2020年11月1日起)。
  • 誰來拯救「玩不起」的高能物理 光纖雷射點亮未來粒子加速器
    圖片來源:PHIL SAUNDERS 遲早,這些野心將會陷入困境——除非一些花費徹底便宜下來的新加速器技術得以實現。 在不斷發展的高能物理隧道的盡頭,光還會是光嗎?該領域對更強大加速器的追求正在與社會為其支付費用的意願相衝突。
  • CEPC-SppC加速器——從概念設計到技術設計
    自20世紀後半葉起,粒子物理發展的主旋律就是標準模型的建立和驗證;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無疑把標準模型的成功推向了高潮。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發現希格斯粒子,科學家經過50多年的搜索,粒子物理學終於進入了希格斯時代。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建造大型對撞機正當其時
    9月4日,《知識分子》刊發了楊振寧先生的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作為正在高能物理一線從事實驗工作的科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我不能同意他的觀點。  (一)楊先生反對的第一點理由是造大型加速器是無底洞。這裡涉及三個問題,一個是SSC為什麼失敗?第二是中國的大型加速器需要多少錢?第三是這個估計可靠嗎,是不是又是一個無底洞?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人才需求招聘啟事
    在未來15年中,完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並開展粲物理研究,積極參加大型國際高能物理合作,開展非加速器物理實驗及粒子天體物理實驗研究,積極探索未來在國內建造新一代高能加速器和物理實驗裝置、先進光源的可能性。
  • 楊振寧堅持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歷史原因
    基於與中國科學界深入交流基礎上而對中國科學界的深刻了解,正是楊振寧堅決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極為重要的原因。楊振寧對高能物理的總體判斷及其物理思想楊振寧作為高能物理領域的翹楚,不可能看不到發展高能的重要性,事實上,他對高能物理的價值有著獨特的看法。
  • 王貽芳院士:中國科學基礎設置將進入百億時代,早晚而已
    「中國其實已經到了百億(元)科學裝置的時代。上海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項目預算就是百億。」10月30日,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步入採訪間,他長期呼籲的爭議性「超級對撞機」項目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呢?
    建造高能加速器的背景 很多人以為「楊振寧反對建造強子對撞機」是在最近發生的事情。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反對這件事情其實由來已久,準確地說是在1972年。客觀地說,由於許多媒體的片面報導,使得大多數人對於楊振寧有許多誤解。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們尋夢「大對撞機」!
    (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實驗物理中心學習的曾浩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提問:「您現在對我們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阮曼奇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阮曼奇等科學家則強烈主張建造新一代大型對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