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質聯用儀測定多種食用合成色素方法開發成功

2020-12-05 OFweek儀器儀表網

  近日,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科研項目驗收會,由徐州市質檢中心承擔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課題「液質聯用儀測定多種食用合成色素和染料及其他添加劑方法研究及在果汁、飲料、葡萄酒類樣品檢測中的應用」順利通過驗收。

 

  由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任科員趙維佳、江蘇省食品質量安全監控中心研究員鄒潔、徐州工程學院教授秦衛東、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冷雲偉等專家組成的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了基於液質聯用方法對合成色素、甜味劑、防腐劑及非食用化學品多組分的定性定量檢測,建立了樣品快速處理方法,確定了母離子和子離子以及檢測限,在飲料及酒類產品中應用獲得滿意效果,合成色素的回收率為98.2%—101.6%,甜味劑、防腐劑的回收率為98.1%—102.1%,非食用化學品的回收率為97.0%—100.5%。該項目創新點在於改良果汁、飲料、葡萄酒色素提取方法,縮短色素提所需時間,並對國家允許添加的食用合成色素、可能非法添加的染料、其他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甜味劑等),利用液質聯用儀進行同時定性定量測定。

 

  據了解,近年來徐州市質檢中心不斷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科技支撐體系,重點開展食品檢驗新技術、食品中潛在危害因素分析等研究,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該中心主持制訂了江蘇省工業地方標準《釀造醬油中蛋白來源的檢測方法(胺基酸分析法)》,先後完成「釀造醬油品質評價體系的研究」、「釀造醬油關鍵成分的特性分析與研究」、「食用菌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技術」、「乳製品中摻雜非乳蛋白檢測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並通過鑑定驗收,其中2項科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項獲國家專利,1項獲省質監局科技進步獎,2項獲徐州市首屆城鎮婦女科技創新獎。

 

相關焦點

  • 市場需求不容小覷 液質聯用儀新國標即將實施
    液質聯用儀作為其中的一種,因其靈敏度高、通量性能好、優異的高流量性能、降低的離子抑制效應、分析速度快、使用簡便等特點,備受用戶青睞。作為高性能定量和鑑別檢測的「金標準」,液質聯用儀廣泛應用於食品、藥品、環境、化工、臨床、科研等領域,市場需求不容小覷。具體來看,從基礎研究到藥物發現和開發、功能醫學、食品安全和環境分析中對農藥殘留的檢測,以及法醫毒物學、臨床研究的痕量分析都離不開它。
  • 安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液質聯用儀項目中標結果公告
    安陽市政府採購中心接受委託,就安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液質聯用儀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採購,按規定程序進行了開標、評標、定標,現就本次招標的中標結果公布如下:一、招標項目名稱及招標編號
  • 液質聯用儀、液相色譜等787萬採購大單「名花有主」
    液質聯用儀作為其中的一種,因其靈敏度高、通量性能好、優異的高流量性能、降低的離子抑制效應、分析速度快、使用簡便等特點,備受用戶青睞。液質聯用儀的採購需求也日益凸顯。日前,廣州生物院1146萬採購一套超高解析度液質聯用質譜系統;衢州龍遊縣預算380萬採購2套三重四極杆氣質聯用儀;中南大學1200萬採購2套液質聯用。
  • 島津三重四極杆液質聯用儀LCMS-8030:速度無可比擬
    平野一郎先生:目前,液質聯用儀中的液相色譜部分已逐漸從HPLC(高效液相色譜)發展到UHPLC(超高效液相色譜),由於UHPLC的出峰速度很快,所以液質聯用儀質譜部分的分析速度必須很快,否則無法讓UHPLC快速分析的優勢發揮出來。
  • 新藥生物分析對液質聯用儀提出新需求——訪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
    肖琳琳介紹道,「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對於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估及評價都十分重要,其決定了一個新藥是否會從研發走向臨床應用,所以建立穩定、可靠、準確、靈敏的分析方法來評價新藥的藥代動力學性質對於我們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據悉,除了非臨床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該實驗室還負責對臨床試驗生物樣品進行藥代動力學分析。
  • 《食品中合成著色劑的測定》即將實施,阿爾塔推出7種著色劑混標!
    幾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某些合成色素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導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甚至是轉換成致癌物質。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也將人工合成色素指向它對兒童多動症誘發的一面。早在2010年7月,歐盟就出臺法令,要求歐盟成員國出售的食物如含有檸檬黃、喹啉黃、日落黃、酸性紅、胭脂紅和誘惑紅等6種人工合成色素,必須加上「可能對兒童的行為及專注力有不良影響」的警告字樣。
  • 《中國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市場調研(2018)》正式發布
    氣質聯用(GC-MS)技術兼有色譜分離效率高、定量準確以及質譜的選擇性高、鑑別能力強、提供豐富的結構信息、便於定性等特點,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環保、材料、食品、藥物開發等領域,特別適用於易揮發或易衍生化合物的分析。
  • 科學家開發出能同時有效診斷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的...
    2017年1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紅外光譜法開發了一種新型血液檢測技術,或能同時對淋巴瘤和黑色素瘤進行診斷。
  • 中國藥科大學四級杆串聯飛行時間高分辨液質聯用儀中標公告
    江蘇蘇美達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受中國藥科大學的委託,就「四級杆串聯飛行時間高分辨液質聯用儀」項目(項目編號:1749-1940SUMEC745D)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1749-1940SUMEC745D   項目名稱:四級杆串聯飛行時間高分辨液質聯用儀
  • 2018年質譜儀器最新產品技術進展(上)——液質聯用篇
    液質聯用:經典組合 逐鹿市場  2018年,中國市場各主流廠商質譜儀器推陳出新,其中液質聯用儀的新品包括島津推出的微流量LC-MS、以及島津旗下首款Q-TOF 液質產品,賽默飛推出Q-Exactive UHMR Orbitrap質譜 、Orbitrap ID-X Tribrid 質譜、TSQ Fortis三重四極杆質譜
  • 吉天儀器液相色譜-原子螢光聯用儀(LC-AFS) 帶你看「食界」
    標準與法規:  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GB_5009.17-2014)  代替GB/T5009.17-2003《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   建立食品中有機汞測定的液相色譜-原子螢光光譜法(LC-AFS),取消食品中有機汞測定的氣相色譜法和冷原子吸收法。
  • 食物的色澤來源於哪幾種色素?
    食物的色主要來源於食物的色素和食物發色劑。食物的色素主要有天然食用色素、合成食用色素和人工著色物質三類。1.天然食用色素指未加工的自然界的花、果和草木的色源。常用的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有∶(1)紅曲色素——用乙醇浸泡紅曲米所得到的液體紅色素。可直接用於紅香腸、紅腐乳、各種醬菜及各種糕點的著色。
  • 吃下來自蟲子、黴菌的天然色素,比吃人工色素更放心?
    1856年,英國化學家威廉·帕金最早合成了一種叫苯胺紫的合成色素。 在此之前,人們使用的都是一種叫骨螺紫的天然色素。從地中海旁的一種海螺身上提取其分泌的淡黃色粘液,暴曬等工序處理後轉變成鮮豔的紫色。 合成色素的製備對當時的人來說,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人們發現,相對於天然色素而言,合成色素的化學性質更加穩定,染色性能也就更好。
  • 周維善院士等講述青蒿素結構的測定與全合成經過
    青蒿素項目誕生於「文革」時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周維善院士主持並參與了青蒿素結構測定和人工全合成。 1907年,德國化學家P·拉比推導出奎寧的化學結構式;1945年,美國化學家羅伯特·伍德沃德和其學生威廉姆·馮·多恩合作,首次人工合成了奎寧,雖然他們的合成方法因昂貴而無法實現工業化,但這是有機化合合成歷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
  • Nano Letters:納米技術助力惡性黑色素瘤療法的開發
    ,就可以快速輕鬆地檢測組織樣本中遺傳組成的改變,文章中首次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機體的遺傳突變進行了檢測。據美國皮膚癌基金會估計,相比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及結腸癌而言,當前越來越多的人都會患上皮膚癌,儘管惡性黑色素瘤僅在所有皮膚癌症佔到了大約5%,但其卻是非常嚴重的疾病,甚至會引發患者死亡;在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中,大約有一半患者都會表現出一種特殊的遺傳突變,其中就包括BRAF基因的改變,該基因能夠引發細胞的失控生長。
  • 理化中心「基於光譜技術開發食用油脂檢測方法」榮獲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金獎
    在日前落幕的第14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上,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的「基於光譜技術開發食用油脂檢測方法」參賽項目榮獲發明創新大賽金獎。此次獲得金獎的「基於光譜技術開發食用油脂檢測方法」項目,主要應用於食用油脂存儲和生產企業以及食用油成品的市場監管
  • 島津超快速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QP2020上市
    引領靈敏度和分析效率飛躍前所未有的巔峰     島津單四極杆型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QP2020和軟體工作站GCMS Insight即日起在中國上市。提供從方法創建到數據處理的一體化分析流程,令日常的分析工作發生飛躍性的改變。可根據用戶的實際分析需求,量身定製專屬性的分析系統,滿足不同實驗室苛刻的分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