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的步伐在國家電網一步都不能停止。關山陣陣蒼,創新逐浪高。
8月25日,國產絕緣料±535千伏直流電纜型式試驗在浙江舟山供電公司海洋輸電工程技術實驗室順利完成,標誌著我國高壓直流輸電裝備生產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9月2日,在國家電網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期間,浙江舟山供電公司海洋輸電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鄭新龍接受英大傳媒全媒體記者專訪,講解了在過去4年的時間裡,他和團隊如何解決了「±500千伏直流電纜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
▲國產絕緣料±535千伏直流電纜進行電氣型式試驗的衝擊試驗。
剖開一根電纜,絕緣層是它的基本構件。當電流沿著電纜內的導體順暢奔湧,外側的絕緣材料負責為其安全傳輸保駕護航。然而,正是這層絕緣材料,在過去牢牢「卡」住了國內電線電纜行業的「脖子」。
截至目前,國內還沒有±535千伏直流電纜的生產資質,技術與產品主要依賴於進口。為促進超高壓直流電纜國產化,國內數家海纜製造廠分別製造出±535千伏直流電纜,以期通過權威機構試驗後投入生產運營。
承擔本次試驗任務的是浙江舟山供電公司海洋輸電工程技術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國內具備高壓直流電纜檢測能力的實驗室,已取得CMA計量認證和CNAS實驗室認可。該實驗室曾先後開展500千伏交流海纜型式試驗、預鑑定試驗和基於國產絕緣料的±320千伏直流電纜型式試驗,完成國際首個±500千伏交聯聚乙烯絕緣海纜線路現場試驗,此次又在國內順利完成國產±535千伏直流電纜型式試驗。
▲浙江舟山供電公司海洋輸電技術工程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準備國產絕緣料±535千伏直流電纜型式試驗。
針對本次型式試驗,該實驗室分別從組織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理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保障措施。
組織方面,實驗室成立了型式試驗工作組,確立了日報制度,建立了保供電機制。
技術方面,實驗室編制試驗技術方案和迴路安裝方案;開展各個項目的試驗仿真,明確了型式試驗用設備要求;結合試驗經驗,做好風險點管控與迴路布置優化等細節工作;運用光纖測溫、紅外和紫外監測等諸多手段,確保整個試驗的規範性和試驗數據的準確性。
安全方面,實驗室完成了安全風險分析預控,針對高風險作業內容,組織了專項評審,確保風險可控在控。
應急方面,針對疑難問題採用一事一議、現場處置原則解決。
▲浙江舟山供電公司海洋輸電技術工程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檢查國產絕緣料±535千伏直流電纜型式試驗。
國產±535千伏直流電纜型式試驗有力支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00千伏直流電纜關鍵技術研究」的電纜研發工作,檢驗了我國自主研發的±535千伏交聯聚乙烯直流電纜及附件的可靠性,在推動±500千伏直流電纜國產化進程、提升國產高壓直流輸電裝備參加國際成套工程的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感謝:朱斐白
供稿:張慈烽 敬強 張帆
視頻:張道厲
責編 | 金雨雙 執行審核丨師維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