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的飛輪效應

2020-12-03 首條財經

作者:俞澤塵

編輯:之南

風品:沈禾 惠峰

來源:首財——首財研究院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

這是國家電網的戰略目標。

全球視野審視:國家電網位居世界500強第2位、中國500強企業第1位,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

領先底氣,首先來自基礎力。

大而不強,是很多國家電網發展的魔咒。最近美國加州、印度孟買等地頻繁停電既是力證。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20多年來未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的國家。

強勁保障力,來自基礎「骨架」、「末梢」供電的久久為功。

2020年6月30日,隨著四川阿壩夾壁—馬塘110千伏線路工程帶電投運,國家電網成功完成「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等電網建設。川甘青新藏5省(區)198個貧困縣,1777萬居民自此用上大網電,深度貧困地區供電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一字之變的背後是304億元的資金投入,7957項工程打底,1.2萬公裡35千伏及以上線路的新建和改造......

滿滿匠心不用累言。想來,正是這份日拱一卒、一擲千金,成就了大國大網,大國好網的價值根基。

01

四大核心技術 央企第一

問題來了,這份重器是如何練成的?

答案是創新!

任正非一句,我們是打不死的鳥。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的民族脊梁,更看到了核心創新的豪橫力量。

而華為的創新之路並不孤獨。2018、2019中國企業專利創新百強名單顯示,國家電網與華為公司連續兩年位列一二,成為創新領域的雙子星。

許多人或沒想到,除了高鐵,電網也是我國少數領先世界的高光產業。和高鐵一樣,我國電網建設技術已在澳大利亞、巴西、義大利、希臘等多個國家成功運用。

同時,憑藉全球特高壓技術的話語權,我國也是第一產電大國,更藉助智能化、物聯網的戰略布局,在產業安全度、先進性、智能標準化上不斷拉開競品距離。

2006年8月,我國第一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開工。

2010年7月,來自四川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的電能,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送到2000公裡外的上海。

憑藉核心技術,我國輸電能力極大提高,為中國成為全球製造中心提供了源源動力。更重要的是,國家電網還建立了特高壓技術標準體系,該體系由168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組成。由此,極大提升了我國在世界電力市場上的話語權。

今天,中國標準就是世界標準。

國際電工委員會成立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國家電網公司。

這也只是一個創新縮影。

企查查最新數據顯示,近五年,國家電網發明專利數量高達2.33萬件,穩居榜首,也連續9年位列央企第一。

位列第二的是華為,擁有近兩萬件專利。

截止2019年底,國家制修訂國際標準 75 項、國家標準 788 項、行業標準 1833項。

諸多技術、標準的強支撐下,國家電網形成四大核心技術。

除上文特高壓技術,其還擁有世界先進的新能源併網技術。2017年底併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為1.3億、1.2億千瓦,均居世界各大電網首位。

擁有全球領先的大電網運行控制技術。得益以此,國家電網是近20年來全球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型電網。

擁有世界先進的智能電網技術。覆蓋150個城市高速公路的快速充電網絡和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

02

飛輪複利 「新動能」賦能「新基建」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滿滿創新範打底,這是國家電網「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底氣所在。

更可貴的是,飛輪效應仍在加強。

2019年1月,國家電網公司做出全面推進「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戰略實施。

所謂「兩網」包括: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可以說,這是其業務創新的著重發力點。「三型」——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這是其建設世界一流能源網際網路企業的重要抓手。

2017年,國網入選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負責牽頭實施國家「科技創新2030」智能電網重大項目。

按照國家電網計劃,到2020年將形成「五縱六橫」特高壓輸電骨幹網架,全面建成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特高壓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使我國在技術創新領域開始有「中國製造」向「中國引領」轉變。

並非虛言,以新能源汽車業為例。

作為四新產業代表,新能源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國家電網基礎配套賦能也亦步亦趨。

目前,國家電網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為48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出行服務。今年國慶期間,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的快充日均充電數和電量較去年分別增55.93%、59.2%。

2020年9月22日,全國首個集合光伏發電、儲能、數據中心、5G基站、北鬥基站等功能於一體的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在安徽合肥完成升級投入使用。

提供5G+有序充電服務,專門設計5G共享杆塔,首創5G+電動汽車有序充電,實現「人-車-樁-網」互聯互動,充電樁和儲能納入虛擬電廠調度運行、「光儲充用」一體化綠色可循環微網系統......

滿滿的科技範、創新範,成為國家電網推進數字新基建,帶動產業鏈上下遊,連接融合共享戰略的又一力證。

據悉,今年,國家電網安排充電樁建設將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同時,加強V2G等新技術研發應用,形成中國充換電標準體系,與美、歐、日並列世界四大標準體系。

通過「新技術」「新動能」助力「新基建」,進而促進產業智能化、品質化升級,顯然,國家電網的基礎動力正在演繹一場產業、消費雙賦能大棋。

03

啃下硬骨頭 正面「剛強」

2019年10月14日,國家電網發布《泛在電力物聯網白皮書2019》,重點解讀泛在電力物聯網推動構建分布式光伏服務、綜合能效服務、電動汽車服務等七方面生態的建設模式、服務內容。提出著力促進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推動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和能源大數據,構建能源網際網路產業鏈,打造互利共贏能源新生態。

這被業界解讀為泛在電力物聯網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的信號,國網轉型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再進一步。

2020年11月10日,國網副總經理劉澤洪表示,2025年初步形成電網平臺能源生態圈。基本架構包括能源網架體系、信息支撐體系、價值創造體系。2026年至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

具體而言,國家電網將推進電力網絡互聯互通,應用「大雲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加快向能源網際網路進化,形成能源網際網路產業鏈。目前,國網新能源雲正在13家省公司推廣試點實施。

實際上,作為載體,基礎能源革命已經先行。

2020年6月29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雙極低端直流系統成功解鎖,工程全線帶電。

據悉,該工程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能夠將西部清潔電力源源不斷輸送到1587公裡外的華中負荷中心,「用青海之光點亮中原之燈」。

還有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其應用全球領先的±5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實現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將助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歷史首個100%清潔能源供電的奧運盛會。

截至2020年10月底,新能源併網裝機超過4億千瓦,比2010年底增長18倍,其中風電裝機1.86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1.97億千瓦,新能源綜合利用率97.3%。由此,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輸電距離最遠、能源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電網。

創新無有止境,創新孕育無限可能。基礎打底,深層的飛輪賦能效應也就水到渠成。

2020年6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包括電網數位化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電力大數據應用、5G應用、工業物聯網等。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為重點,帶動上下遊企業共同發展,2020年總體投資約247億元,預計拉動社會投資約1000億元。

2020年9月1日,國家電網公司召開近10萬名員工參加的科技創新大會,啟動實施了「新跨越行動計劃」:變革科研管理機制,組建創新聯合體,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電網向更加智慧、更加泛在、更加友好、更加安全的能源網際網路升級。

04

強網、智網之路

顯然,時間沉澱、產業深耕中,國家電網的複利價值不斷顯現,正在成為我國產業創新升級的動力發動機。

《數位化生存》一書中,經濟學家尼葛洛龐帝認為,漸進思想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國網將從發揮基礎保障、創新引領、產業帶動作用三個方面,把握機遇、創新發展。」「堅持適度超前,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就是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啃下卡脖子的硬骨頭,加大研發投入。」

字斟句酌,滿滿的時不我待、滿滿的自我迭代、拼勁幹勁。想來,這就是國家電網創新王者的精髓所在。

資深產業戰略專家、首財研究院院長柴永強表示,創新也是一場價值馬拉松。韌性張力與顛覆飛躍,缺一不可。一個企業要想持續發展,獲得持續核心競爭優勢,以市場為基、趨勢為友,精準升級是源泉所在。大國競爭,是產業鏈之爭,更是基礎動能之爭。從此看,國家電網的大網、智網、強網之路,還有諸多價值遐想。

國家電網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投入800億元,徹底解決受制於人的狀況,確保電力行業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可靠。

只為萬家燈火、只為家國復興。披星戴月、正面「剛強」。

本文為首財原創

相關焦點

  • 千奇百怪的效應——飛輪效應
    這就是飛輪效應。飛輪效應說的就是萬事開頭難當然飛輪效應可以說是應用在各行各業的初期是最難的,等品牌的知名度打開,就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用戶了,保持良好的口碑,用戶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度過萬難的開始,飛輪效應就開始發揮作用,自我發展轉動了。
  • 《飛輪效應》選摘
    因為吉姆·柯林斯的新書《飛輪效應》,其實全書就是在論述系統動力學四大基本連接關係(因果鏈、增強迴路、調節迴路、滯後效應)中的一種:增強迴路。 什麼是增強迴路?因增強果,果反過來又增強因,形成迴路,一圈一圈循環增強,就是「增強迴路」。想像一下,你用麥克風對著揚聲器說話的場景。麥克風、揚聲器之間,形成了一條一圈圈增強的「迴路」。
  • 貝殼找房的飛輪效應
    在《飛輪效應》一書之前,吉姆·柯林斯曾創作了《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選擇卓越》與《再造卓越》等一系列經典商業書籍,上述每一本書都是吉姆·柯林斯帶領多位團隊成員,投入多年心血創作完成,對全球商業界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所以,當得知吉姆·柯林斯先生又最新創作了《飛輪效應》一書後,便迫不及待地買來閱讀。這本書重點介紹了一個核心觀點就是「飛輪效應」。
  • 「飛輪效應」是如何成就亞馬遜的?
    但是,亞馬遜把這三個核心業務板塊重新組合之後,創造出了一種互相推動的飛輪效應,形成了一種正循環,讓自己的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打造飛輪效應,亞馬遜具體是怎麼做的呢?一起來聽聽看吧。歡迎轉發金句卡到朋友圈稿件提供 | 韓焱精選編輯排版 | Eurus「飛輪效應」如何成就亞馬遜?
  • 飛輪效應恆強勢企業或個人的秘密武器
    答案是,因為那些成功的人和企業已經開設了自己的「增長飛輪」並獲得了「飛輪效應」。飛輪效應是什麼?「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的概念首先由管理專家Jim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提出,並由Bezos和亞馬遜提出。
  • 《飛輪效應》:邁向卓越的12問
    作者 | 李祖濱 杜若芸《飛輪效應》是吉姆·柯林斯繼《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再造卓越》之後的又一本著作,本書對於什麼是組織飛輪,如何打造組織飛輪以及組成飛輪的要素等都進行了深入的講解,理論結合案例對飛輪理念進行了徹底剖析。
  • 人生的兩大奇蹟思維:槓桿效應+飛輪效應!
    成功,就是由「一快」加「一慢」兩大要點組成的「道」:一快,指的是槓桿效應;一慢,指的是飛輪效應。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生,就是這兩大效應的疊加!有的人,只學會了槓桿效應,成了人生賭徒;有的人,只學會了飛輪效應,就像蝸牛爬行。只有極少數人,能將這兩種效應完美的組合起來,今天我就來系統地聊一聊,如何發揮巧妙的利用好這兩大效應。
  • 泓慧能源飛輪儲能技術在工業節能中的應用
    一、國家政策   依據2019年國家工信部發布的《關於開展2019年度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及「能效之星」產品評價工作的通知》,通知內容明確申報的工業節能技術可在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機械、輕工、紡織、電子等行業廣泛推廣應用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某一臨界點時,由於牽引力和慣性的存在,即使飛輪失去推力,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轉動。
  • 新氧:飛輪效應越發明顯
    並且新氧獨創的媒體+社區+電商的模式,如飛輪效應般,既能驅動公司業績增長,又能為下一輪增長積蓄力量。 財務指標經營指標全面恢復 新氧三季度總收入為3.6億元,同比增長18.9%。如下圖所示,新氧一季度受到疫情的衝擊,二季度開始快速恢復,新氧三季度的收入規模已經回到了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 飛輪UPS更適合與柴油發電機配合
    中國IDC圈7月24日報導:倘使我們必須使用柴油發電機與UPS相結合,為何不考慮飛輪UPS電源?眾所周知,電池是電源系統中最虛弱的環節,有諸多隱患。當下,飛輪UPS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飛輪所存儲的能量足夠來啟動發電機,並提供不間斷電源,直到發電機啟動。
  • 飛輪儲能有哪些特性_飛輪儲能的應用
    飛輪儲能的工作原理   飛輪儲能系統是一種機電能量轉換的儲能裝置,突破了化學電池的局限,用物理方法實現儲能。整個飛輪儲能系統實現了電能的輸入、儲存和輸出過程。   飛輪儲能有哪些特性   飛輪蓄能利用電動機帶動飛輪高速旋轉,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儲存起來,在需要時飛輪帶動發電機發電。
  • 《千與千尋》:淺析用「飛輪效應」應對「不確定性」的三個關鍵點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從職場角度,淺析由《千與千尋》啟發下的思考,如何用「飛輪效應」來成功應對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的變化與挑戰,以及具體做法的三個關鍵點:01誤入低谷,其實只是「飛輪」暫時「靜止」心理學上有一個「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
  •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飛輪效應」須知曉,3個事項父母要注意
    也許我們可以從「飛輪效應」中得到一些啟示。「飛輪效應」給我們帶來的教育啟示所謂「飛輪效應」,是指要使靜止的重輪保持靜止狀態,首先必須用力推它,每轉一圈都要費力。但只要努力堅持,最初的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那是因為慣性的作用,當到達某個臨界點後,你不需要再費力,飛輪還是會繼續快速地旋轉。
  • 瀋陽微控新能源王智勇:高性能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與應用
    ----瀋陽微控新能源市場技術支持部產品經理王智勇11月28日由中國長江經濟帶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業產業聯盟、江蘇省南京市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9第九屆加強應用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新能源創新發展論壇暨首屆新型電力(智能電網)技術裝備發展大會」在南京盛大開幕。
  • 偉大的公司,都會讓業務產生飛輪效應:帶你了解亞馬遜三大業務
    如何產生飛輪效應個人認為,飛輪效應在公司業務發展層面可以理解為各個業務板塊的相互帶動。一開始,企業需要投入極大的精力和資源成本來啟動各個業務,隨著投入業務運轉積累發展,企業全板塊轉作起來,那麼這些單個業務就好像齒輪一樣咬合得越來越近,從而實現飛速轉動。
  • 跟誰學三季度實現同比3.5倍增長,陳向東強調實現飛輪效應
    日前,跟誰學召開了一個千人規模的管理幹部會議,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發表全員講話,在講話中,陳向東強調要形成飛輪效應。「永遠不要低估飛輪的力量。因為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能提供企業持續增長的動力,一旦你找到了正確的飛輪,你就會在未來數十年裡,不斷的做決策,不斷的採取行動,不斷的轉動,不斷的更新和延展。飛輪轉了一圈又一圈,其累積的能量令人驚嘆。
  • 含分布式電源電網儲能技術綜述
    峰會上業界已經取得的共識是:儲能正是從根本上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接入問題的最有效途徑,通過儲能系統來彌補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缺陷,從而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平滑併入電網[2]。儲能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並有望得到國家大力支持,科技部發布了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把儲能作為戰略必爭領域。儲能技術將為改變現有的電網發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未來有望大範圍應用。
  • 一年內粉絲規模翻番,揭秘榮耀手機「飛輪效應」背後的故事
    「飛輪效應」初顯,催生粉絲規模幾何級數增長用來解釋從量變到質變的商業飛躍,最典型的理論就是著名的「飛輪效應」,這一理論最初由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索斯提出,指的是企業業務如同巨大的飛輪,如果要讓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起初你必須持續用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重複地推,當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就會逐漸轉動起來
  • Amber Kinetics公司曹子維:飛輪儲能的另闢蹊徑
    2019年5月18-20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舉辦「ESIE2019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ESIE2019沿襲「會、展、賽」3+N融合互動的形式,以「技術應用雙創新,規模儲能新起點」為主題,通過組織主題演講、高層對話、展覽展示、專題研討、項目考察、新品發布、技術交流、媒體推廣等多種活動,多維度精準對接全球儲能市場與應用,助力中國儲能企業與國際接軌,為儲能企業搭建與政策制定者、規劃者、電網管理者、電力公司、能源服務商等交流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