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公司,都會讓業務產生飛輪效應:帶你了解亞馬遜三大業務

2020-12-03 MiuTech喵科

說到亞馬遜,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不就是類似京東的網上商城?「」不就是類似阿里的電商業務及阿里雲服務?「。這是我聽得比較多的答案,可惜先後順序都搞反了。

論電商及雲服務,亞馬孫都走在世界最前面。京東的會員體系,自建倉儲物流體系,基本是復刻亞馬遜,不然沒有成功的先例,資本風投那些人精會捨得下重本壓住京東物流?

由於亞馬遜和貝佐斯的故事網上隨便百度下都能搜到,段子故事太多就此略過。

今天的主題,是亞馬遜老闆貝佐斯說的三個如夢幻般美好的主營業務:Amazon Prime會員,Amazon Marketplace第三方賣家服務,以及AWS雲服務 。

Amazon Prime

如果你在亞馬遜進行海外購,幾乎很難不買它的會員,因為購買打折商品同時為你省下的運費和稅費,幾乎都能省出兩到三倍的會員費用。

會員在當地區域可享受限時送,除了網上打折優惠和打折專場外,還能免費享受亞馬遜的視頻、音樂平臺上大部分內容,當然也少不了免費閱讀標有會員限免的電子書雜誌。另外,由於亞馬遜在2017年收購了做生鮮的全食超市(WholeFood market),prime會員權限也可用於線下全食超市購物打折。

不難看出,亞馬遜的野心,是希望消費者只要去購物消費,就一定要有亞馬遜的身影,而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在這幾年來的運營一直虧損,但從長遠來看,為亞馬遜布局完善生鮮雜貨的產業鏈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想想作為CEO,看到業務剛好少覆蓋生鮮這塊市場,前面那麼難都搞下來了,這份蛋糕怎可能不分一份。

截止19年底,亞馬遜Prime會員費已超過110億美元營收。通過線上線下多方位布局,以後的亞馬遜將像水電那般無處不在。

Amazon Marketplace

說白了就是電商給第三方賣家開放的生態平臺。這裡的核心重點是其早期重本投入的自建倉儲供應鏈體系服務。在淘寶開個網店的人都知道,要做店鋪運營,同時對接處理物流倉庫的事情,兩三個人家庭作業人根本不夠使,管倉庫對接物流發貨就夠你受。作為電商的鼻祖亞馬遜最早洞察到這個痛點,通過自建倉庫物流體系,為入駐商家提供商品存放管理,分揀,打包,發貨,配送等一系列服務,大大降低了傳統商家轉型做電商的投入資源及成本。

發展到現在,亞馬遜平臺上已匯集了超過300萬的第三方賣家,這部分的銷售額佔到亞馬遜全年總銷售額的60%。

AWS

一開始連我自己也感覺奇怪,因為之前常聽我的CTO(劍橋大學教授)說起谷歌早期用大卡車裝滿硬碟運輸到異地中心進行數據同步的段子,也聽到過谷歌大神由於伺服器資源嚴重不足拿舊電腦資源組群搭建最早期的雲計算伺服器的故事。但是想不到的是,最早讓雲計算實現大規模商用的,竟然是亞馬遜。

亞馬遜也有「數據運輸卡車」

從商業邏輯來看,似乎合情合理。畢竟谷歌起家做搜索業務,以廣告作營收,解決計算存儲等資源是內需,自然沒有商用的驅動力。

而亞馬遜作為開放的電商平臺,除了自身有計算存儲需求外,大量的賣家也需要把自己的店鋪放在亞馬遜平臺上。所以有網上店鋪的資源需求,迫使亞馬遜不得不建立對應的雲計算資源服務體系,幫助賣家更輕鬆地入駐並維護自己的店鋪。

AWS從2005年布局發展到現在,可以稱上是全球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成千上萬各行各業的公司和個人要上雲,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會是亞馬遜。

截至2019年底,AWS業務板塊給亞馬遜貢獻了累計超過350億元美元的生意營收。

如何產生飛輪效應

個人認為,飛輪效應在公司業務發展層面可以理解為各個業務板塊的相互帶動。一開始,企業需要投入極大的精力和資源成本來啟動各個業務,隨著投入業務運轉積累發展,企業全板塊轉作起來,那麼這些單個業務就好像齒輪一樣咬合得越來越近,從而實現飛速轉動。亞馬遜這三大板塊業務便是飛輪效應的最好例證。

首先,會員體系提供的線上線下生態優惠吸引大量的消費用戶群體,龐大的活躍用戶數吸引大量三方賣家進駐Amazon MacketPlace;

通過自建倉儲物流體系等服務,解決賣家倉儲物流等負擔,降低開支,形成口碑吸引更多的賣家進駐;而通過AWS服務,賣家更輕鬆地搭建並維護自己的店鋪,讓他們為難以抗拒的便利買單,產生商家用戶黏性;

而大量的賣家進駐豐富了亞馬遜平臺上的商品,加上便利的配送服務,吸引更多的用戶到平臺消費並註冊成為Prime會員,產生消費用戶黏性;

平臺上活躍的買賣雙方自然地將平臺擴大,使亞馬遜具備越來越高的議價能力,從而壓低廠家和三方賣家商品價格吸引更多用戶消費。

周而復始,飛輪飛轉,每個業務都攢錢,長遠收益不容小覷;

目前亞馬遜以市值1.200萬億美元排行全球公司市值第三位(第一微軟,第二蘋果),19年總收入全球最高達2800億美金,由於倉儲物流供應鏈等板塊的重成本投入,淨利潤相對其他巨頭來說較差,但長遠來看,若無黑天鵝,飛輪依然會讓亞馬遜保持增速。

你還知道哪個公司存在飛輪效應?歡迎留言討論。

謝謝閱讀,勿忘記的點讚給小編一點支持哦~

相關焦點

  • 「飛輪效應」是如何成就亞馬遜的?
    亞馬遜的核心業務板塊只有三個,這三項業務很多競爭對手也有,分開來看,甚至比亞馬遜做得還出色。但是,亞馬遜把這三個核心業務板塊重新組合之後,創造出了一種互相推動的飛輪效應,形成了一種正循環,讓自己的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打造飛輪效應,亞馬遜具體是怎麼做的呢?一起來聽聽看吧。
  • 成就亞馬遜帝國的「飛輪效應」,對電商賣家創建品牌和業務增長有何...
    本文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亞馬遜提高利潤率的一個核心策略以及你如何將其應用於你的業務增長。什麼是亞馬遜飛輪?「飛輪效應(The Flywheel Effect)」首次由Jim Collins在其《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被提及。
  • 《飛輪效應》選摘
    那時正值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很多人想知道亞馬遜如何能從危機中走出來,也好奇它是否能成為一家卓越公司。我把我們的研究成果「飛輪效應」告訴了他們。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轉型中,沒有單一起決定作用的創舉,沒有驚人的創新,沒有幸運的突變,也沒有奇蹟的瞬間。相反,整個過程就像是在持續地推動一個巨大的、沉重的飛輪。
  • 貝殼找房的飛輪效應
    在這本書中,吉姆·柯林斯還重點以亞馬遜為案例,介紹了其應用「飛輪效應」的實踐。在創建亞馬遜早期,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就以「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為核心驅動,構建了良性的業務循環方式,並堅信這種循環方式可以有力地推動亞馬遜的業務發展。這種循環方式是:以更低的價格帶來更多的顧客訪問量,更多的訪問量帶來更多的銷售量,同時也能吸引更多需要支付佣金的第三方賣家。
  • 五大業務效能疊加,輕鬆集團「飛輪效應」穩步破城
    進軍保險成了輕鬆集團推動其飛輪的最緩慢的動作,卻讓人一眼看清了健康保障背後的巨大價值,推動的是輕鬆集團所有業務完成整合,雖然緩慢但所積蓄的後勁非常強大。人們驚奇地發現,大健康產業其實和保險互為場景,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保險其實處於健康保障的最前端,也可以視為用戶終端需求,背後是用戶對健康需求和心智理念的高度統一。
  • 飛輪效應恆強勢企業或個人的秘密武器
    答案是,因為那些成功的人和企業已經開設了自己的「增長飛輪」並獲得了「飛輪效應」。飛輪效應是什麼?「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的概念首先由管理專家Jim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提出,並由Bezos和亞馬遜提出。
  • 什麼是亞馬遜「飛輪理論」
    公眾號:跨境小人物 2021-01-14 09:27 飛輪效應是Amazon CEO貝佐斯早期提出的一個商業理論,通俗的解讀是: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有機的相互推動,就像是咬合的齒輪一樣。
  • 亞馬遜落戶上海自貿區 加碼跨境電商業務
    昨日(8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管委會方面獲悉,管委會聯合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投公司)與亞馬遜(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亞馬遜)三方達成合作,籤署了將在自貿區內合作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備忘錄。
  • 《飛輪效應》:邁向卓越的12問
    作者 | 李祖濱 杜若芸《飛輪效應》是吉姆·柯林斯繼《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再造卓越》之後的又一本著作,本書對於什麼是組織飛輪,如何打造組織飛輪以及組成飛輪的要素等都進行了深入的講解,理論結合案例對飛輪理念進行了徹底剖析。
  • 全球電商領航者亞馬遜,打造數字新消費的「飛輪效應」
    如何讓已經活躍起來的消費熱潮不受經濟周期下行或疫情等不確定的因素影響而出現停滯狀態,電商行業需要找到能夠拉動市場自循環的「飛輪效應」。例如目前熱鬧非凡的「雙十一」,通過整場打折促銷活動強化全民購物熱潮。不過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這還不夠,電商企業還需要商品的豐富度、品質的穩定性以及適應數字新消費的服務創新進行相互補充,顯然來自大洋彼岸的亞馬遜不可缺席。
  • 如何啟動和擴展平臺業務?(1):啟動平臺業務,先限定市場範圍
    我分享經驗教訓多了,便越來越擔心聽眾過於依賴單一公司的經驗。一個最終成功的故事有很多因素,而曾經有效的事情可能不會再work。因此,我一直渴望從更廣泛的角度,來了解其他平臺公司的工作情況。因為我找不到足夠全面的研究,所以我決定身體力行,自己做一個初步的研究。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有幸採訪了幾十位大佬,他們有直接的經驗來建立和擴展世界上最成功的平臺型公司。
  • 千奇百怪的效應——飛輪效應
    ,在開始你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氣去推動飛輪轉動,每轉一圈都需要耗費你巨大的精力,但是別灰心,因為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不會白費,等飛輪的轉動速度由慢變快,直到有一瞬你感覺到自己不需要費太多力氣,飛輪也在快速地轉動著,這時候飛輪自身的重力和衝力成為了推動力的一部分,而且轉動一直持續著。
  • 新氧:飛輪效應越發明顯
    並且新氧獨創的媒體+社區+電商的模式,如飛輪效應般,既能驅動公司業績增長,又能為下一輪增長積蓄力量。 財務指標經營指標全面恢復 新氧三季度總收入為3.6億元,同比增長18.9%。如下圖所示,新氧一季度受到疫情的衝擊,二季度開始快速恢復,新氧三季度的收入規模已經回到了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 飛輪轉動之後:「吃住行遊購娛一體化」能否成為美團新動能?
    「飛輪效應」就是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如果說,美團「飛輪」的起始動力是到店餐飲、餐飲外賣業務,那麼,酒店、景區門票、打車、KTV、麗人、醫美等廣泛的生活服務類業務,則不斷為「飛輪」的加速提供了新的動力。
  • 跨境電商一周猛料:eBay欲重啟印度跨境電商業務,亞馬遜Q2廣告業務...
    樂歌:擬收購跨境電商服務商四海商舟 雨果網消息:7月30日,樂歌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擬由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現金支付的方式,購買交易對方持有的江蘇四海商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收購完成後,四海商舟將成為公司全資或控股子公司。
  • 行業調研:中國TOP10網際網路公司業務布局分析
    編輯導語:了解網際網路行業的業務布局,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目前的行業現狀,感知行業的發展趨勢,判斷不同公司的興衰,從而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得到一些基本判斷。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對中國TOP10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布局進行了分析。
  • 亞馬遜擴大美國貨代業務範圍至48個州;阿里巴巴國際站造66服務節
    字節跳動最近幾個月低調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逐步將國際業務的決策與研究職能部門轉移到海外。據優時派了解,這一戰略不僅針對面向海外用戶的TikTok,還針對字節跳動其他不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海外業務,其中包括印度社交軟體Helo等。
  • 飛輪效應賦能企業增長 亮眼業績背後中梁控股或成行業新龍頭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梁控股集團半年報透露出的積極信號,正迎合了世界第一電商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提出的「飛輪效應」:   一個公司的業務板塊如同咬合的齒輪,雖然從靜止到轉動起來耗費力氣很大,但努力不會白費;一旦一個齒輪開始轉動,整個齒輪組都會跟著飛速轉動。
  • 全球三大熱點移動數據業務掃描
    隨著個人市場的進一步飽和,M2M作為行業應用的一大新增長點逐漸被電信運營商所認知,儘管ARPU較低而且可能面臨進一步降低的風險,但M2M應用的規模效應和較低的離網率已經吸引了主流運營商在近年來積極介入M2M市場,試圖通過合作的方式加強自己在軟體集成、IT服務等領域的實力,爭取獲得產業發展主動權,如挪威運營商Telenor將原來的M2M業務部門獨立成一個全資子公司Telenor Connexion
  • 亞馬遜在歐洲啟用空運業務:在德國萊比錫設空運中心
    據報導,亞馬遜將在歐洲推出空運業務,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將這項服務拓展到美國之外,目的是將更多貨運業務收歸公司內部運營。根據官方聲明,亞馬遜空運(Amazon Air)將在德國萊比錫/哈雷機場運營一個2萬平方米的區域空運中心,配備兩架由ASL航空公司執飛的波音737-800客機。這一空運中心將聘用200名員工。(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