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講過一句話:「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的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無論身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取得成就。
因為他們掌握了成功的「道」。
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凡事都只要抓住了其兩大核心矛盾,使其對立又統一,就可以掌控全局。
成功,就是由「一快」加「一慢」兩大要點組成的「道」:
一快,指的是槓桿效應;
一慢,指的是飛輪效應。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生,就是這兩大效應的疊加!
有的人,只學會了槓桿效應,成了人生賭徒;
有的人,只學會了飛輪效應,就像蝸牛爬行。
只有極少數人,能將這兩種效應完美的組合起來,今天我就來系統地聊一聊,如何發揮巧妙的利用好這兩大效應。
1
槓桿效應
借力撬動財富
我們先來看看宇宙的樣子吧,它就像一個大漩渦,可以看成一股正在旋轉的能量:
它蘊含著巨大的「勢能」,如果我們能跟順應著宇宙的能量一起運轉,這就是順勢而為,就可以「坐地日行八萬裡」。而如果我們發力的方向和宇宙大勢相反了,必定會在無形中受到一股很大的阻力。
也就是說,宇宙中時刻存在這一股勢能,這個勢能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時代的力量,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副人類進程圖:
這就是宇宙的勢能,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已經呈指數級發展勢態,地球將陷入一種自我運轉,旋轉速度將越來越快,旋轉力也將越來越強大。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到來,人類將越來越被動,越來越渺小。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都必須藉助到這股勢能,這就是學會借力。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槓桿,我能撬動地球。這就是槓桿效應。
槓桿效應就是借力。大家切記: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裡,一個人要想成功,」借力「比」努力「重要得多!
為什麼有些人很勤奮卻依然是窮人?因為他是只靠賣力去賺錢。
那富人靠什麼富起來的?又為什麼越來越富?就是靠靠「槓桿效應」,在他們的世界裡,世上沒什麼東西是不能「借」的。
綜觀商業發展史,許多商賈巨富都是白手起家,這些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到底是怎樣發展起來的?你只要去看看他們的傳記就知道了,他們就是靠玩空手道起家的。
空手道是商業的最高境界,它屬於社會科學類,北大、清華絕對學不到。
包括零資本創業、白手打天下,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等等在內,他們善於通過獨特的創意、精心的策劃、完美的實施,在法律和道德規範的範圍之內,巧借時代、趨勢及外在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
今後99%的人都將侏儒化,被圈養起來,任意堆放,只有1%的人能崛起,他們要麼成為社會秩序的設計和維護者,要麼成為完全獨立的個體(經濟體)。
而能不能順應時代、擅長借力,是一個人能不能躍遷式崛起的關鍵,這是一個只留下極少數巨人、一大堆侏儒的時代。
要知道,任何一個行業都值得你花5年的時間入門,10年的時間摸索。而最聰明的辦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踏著成功者的腳步走,用最短的時間學習頂尖高手的成功經驗。
舉個例子:
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招聘廣告:百萬年薪聘老總。有些企業是真聘,他們是真的需要聘請一位老總;但是有的企業可能就是假聘,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造勢,來擴大影響,更重要的是,想吸納社會上一些人才的智慧。
然而,來應聘的卻是幾百上千人。這些人為了得到這樣一個高薪職位,他們會怎麼做?他們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回答企業給出的考題。比如,如果你是老總,你將怎麼搞?請你寫出關於某某問題的方案,請你談談關於某某方面的設想等。這樣一來,毫無疑問,企業就能夠從中得到很多有用的、有價值的東西,就能夠獲得社會上很多高智商人才的智慧。
當你啟動一個事業的時候,你不熟悉、不專業、不在行,沒有技術、沒有這方面的能力。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自己去鑽研、去摸索、去犯傻,這時你一定要借用別人的力量、腦袋來為自己所用,這是最聰明的辦法,最省時省力,是最快捷的辦法。
借力,就是要大膽使用別人已經取得的成果,牛頓說過一句話:「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牛頓那麼偉大的人物,都善於利用前人的成果,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
你擁有多少資源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藉助多少資源。借力的最高境界是一切皆不為我所有,一切皆為我所用。
想想諸葛亮草船借箭吧,他沒動一兵一卒,一夜之間就從對手那裡收到了無數支箭,這才叫高明。
造船過河就不如借船過河,記住你的目的是過河,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去幹造船或建橋的事。
借別人的智慧為我所用,就是什麼事不懂,就去找這個領域最牛的人聊天。因為向人學習的速度,遠超向書本學習的速度。
再比如,你可以把記憶能力外包給搜尋引擎,把協作外包給網絡,把體力外包給機器。如果有一天機器人比人還好使,你可以借力機器人來做大量的工作。
你會有一些技能減弱,而有一些技能則需要百倍增強——大腦不該用來記憶,而是要用來觀察、思考、創造和影響他人。
猶太人的思維習慣就是習慣找準施力點,使用微小的力,撬動比自己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東西,所以猶太人能不斷地在金融界創造出越來越多的輝煌。
這個世界上所謂有「真材實料」的人,最終都為別人所用,很大程度上成為別人的工具,原因在於他們精力都陷於自己的才學,沒有注意利用別人。
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所有的信息(包括知識)都會隨時擺在我們面前,因此一個人能不能記住很多知識點已經不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這些現成的知識點整合起來,找出其中的邏輯或者組建新的系統。
今後最關鍵的能力,是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是發現趨勢後快速跟進的借勢能力。
你聰明,我會用你的聰明,那我比你更聰明。聰明的人善於將別人的力量凝聚起來,變為己用。
普通人思維、老闆思維、網際網路思維的不同,用一個有意思的公式來表達就是:
一般人思維1元 X 1元=1元
老闆思維 1元 X 1元=10角 X10角=100角=10元
網際網路思維 1元 X 1元=10角 X10角=100分 X100分=10000分=100元
人性是趨利的,但網際網路思維告訴我們,在當下這個時代創業做生意,賺大錢的本質就是分享和借力。
「與其待時,不如乘勢」。通過借力分享才能達到多贏的局面,而且是倍增的多贏,這就是網際網路思維的精髓。
2
飛輪效應
找到人生的錨
與「槓桿效應」對應的是「飛輪效應」。
什麼是「飛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