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已經很難忽視這場大火,即使相隔萬裡。
最近4個月來,澳大利亞一度從度假勝地燒成了末日圖景。首都坎培拉被山火濃煙籠罩,部分政府機構被迫關閉,雪梨空氣品質一度可以與印度新德裡比肩。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個澳洲女性用襯衫救助燒傷考拉的視頻,最後這隻考拉因為傷勢過重在醫院安樂死。根據雪梨大學的最新測算,4.8億隻動物在此次森林大火喪生。
11月7日,在澳大利亞麥誇裡港,一隻在山火中受傷的考拉得到救助。(新華社/路透/圖)這場火到底有多大?具體燒在哪裡?又是什麼引起了火災?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五張圖帶你回顧此次澳大利亞致命林火。
這場林火的過火面積,已有70個紐約那麼大英國衛報1月6日報導,至少23人在澳大利亞林火中喪生,超過1700座房屋被毀,過火面積超過84000平方公裡,這一面積相當於70個紐約。而據早先紐約時報報導,2018年美國加州大火過火面積為7689平方公裡,這已經是加州歷史上最嚴重的大火。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的這場火規模要大得多,帶來的後果可能也更嚴重。
雪梨距離林火災區不足80公裡9月初,澳大利亞開始出現林火端倪。9月9日,建造歷史超過80年的賓納布拉旅館(Binna Burra Lodge)在澳大利亞森林大火中燒毀。紐約時報發文稱,在這類陰涼潮溼之地發生火災很不尋常。據了解,這座旅館坐落於山區之間,可以觀賞到鬱鬱蔥蔥的雨林景觀。
接下來,澳大利亞林火開始席捲全國,6個州中有4個受影響。其中,東海岸的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是重災區。澳大利亞著名城市雪梨即是新南威爾斯州下轄市。而雪梨距離大型火點——藍山國家公園,直線距離不足80公裡。2019年12月,藍山國家公園曾發生大火,火焰高度一度達到70米。
高溫、乾旱還是植被,什麼促成了致命大火?「數萬年來,澳大利亞的許多地貌都已經相當習慣於火災。但火災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卻沒有這麼高。」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裡奇教授這樣向BBC表示。
那麼,是什麼促成了這次澳大利亞的致命大火?
紐約時報認為是創紀錄的高溫、持續的乾旱和強風共同造成了災難性的火災。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火災科學家Mike Flannigan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指出,高溫和乾旱令樹木變得更乾燥,這意味著更容易發生火情,也意味著撲滅大火變得更難,甚至不再可能。
1.高溫觀察一百年來的氣象資料,澳大利亞的確在變得越來越熱。據英國衛報報導,在2019年12月18日,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遭受強烈熱浪襲擊,創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平均最高氣溫為41.9攝氏度。
距離此次大火重災區不遠的雪梨,2019年以來氣溫一直盤桓在高位。在這一年中,雪梨度過了史上最熱的1月和11月。3月、4月、5月、7月的日均最高溫度在有氣象資料記錄的百年歷史中也都高居前五。
2.乾旱乾旱也在席捲澳洲。澳大利亞氣象局在2019年12月宣布,剛過去的春季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乾旱的一個春季,而且未來數月乾旱還將延續。自2017年初以來,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降雨不足的情況。
仍以雪梨為例,在2019年9月之前,雪梨雖然時有乾旱,比如經歷過歷史降水第二少的4月;但仍有雨水充沛的月份來調劑,比如3月、6月和9月。但從10月開始情況陡轉直下,雪梨的每月日均降雨都在2毫米以下。其中12月日均降雨僅為0.06毫米,這是雪梨歷史上降雨量最少的12月。
3.植被這場大火跟澳大利亞的植被有關嗎?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曾撰文指出:澳大利亞大量種植桉樹,由於桉樹皮富含桉樹油,它們脫落後堆積在樹根處,氣溫達到40攝氏度時就會自燃,極易引發山林大火。但是這些本地植物也依靠大火繁殖,譬如大火可以使桉樹種子開裂,從而生根發芽,這逐漸成為了澳大利亞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或許正因如此,有人認為,這次大火是因為環保人士不讓砍樹。
果殼網發布的一篇科普文章駁斥了這一觀點。該文章指出:澳洲的商業伐木不會阻止火,而會加劇火。這是因為商業砍伐的首要目標是大樹。成年大樹很多熬過早先火災,易燃部分已被燒掉。大樹砍倒後,大樹樹樁會成為易燃物,新長出的小樹更易燃燒。
而澳大利亞常用的原生林清場型砍伐更會摧毀森林原有的抗火能力。所謂原生林清場型砍伐,也就是在一個區域裡,砍伐所有植被,使用火和農藥清理乾淨後,再種上樹苗。這種人工林植被單一,多樣性差,枯枝難以自然循環,沒有原生林具備的耐火能力。
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系統實時監控全球森林。該系統監測到大火重災區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有多地森林覆蓋有所減少,由此發出多個森林砍伐警報。全球森林觀察系統是世界資源研究所、谷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多家組織共同發布的免費森林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
4個月過後,這場大火還在燃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