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足袋鼩連續交配14個小時而死,科學家:非常聰明的做法
繁衍時間最長的動物如果你在澳大利亞地區旅遊,並且足夠幸運的話,那麼你可能會看到一個長得非常像老鼠的動物,它們正在瘋狂地繁殖後代。其中雄性一方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整個過程最長可以持續大約14個小時。
-
澳大利亞:林火肆虐,袋鼠島過半野生...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燃燒了4個月的澳大利亞林火仍在持續肆虐,導致大量野生動物死亡,據澳大利亞雪梨大學調查顯示,估計已有將近5億隻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死亡,其中,有國寶之稱的袋鼠和考拉的生存環境也受到威脅。
-
科學家:地球百萬物種瀕臨滅絕,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面臨生存威脅
不久前,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地球上有100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而處於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這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報告由來自全球知名大學的七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研究內容則由來自50多個國家的150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比以往研究更具有參考價值。報告顯示,在南極洲,第二大帝企鵝群已經連續三年沒有繁殖後代,這導致帝企鵝數量崩塌式的下跌。
-
澳大利亞弗雷澤島林火持續燃燒 炎熱天氣致火勢蔓延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弗雷澤島遭受林火侵襲數周,政府6日通知島上居民儘快撤離,上周天氣炎熱加劇火勢蔓延。弗雷澤島林火連燒7周 炎熱天氣致火勢蔓延弗雷澤島地處澳大利亞東北沿海。路透社報導,林火大約7周前開始燃燒,起因是有人違規點燃篝火。
-
寬足袋鼩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為什麼它們會因為繁衍後代而死?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澳大利亞有一種哺乳動物,它們的「父親」(雄性)就非常的負責,為了能夠留下後代甚至不惜葬送性命,它就是寬足袋鼩(qu)。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寬足袋鼩沒錯,上圖中那一對長相酷似老鼠的傢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寬足袋鼩了,不過雖然它長得有點像老鼠,但其實它與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而是澳大利亞獨有的一種有袋類動物。
-
研究:澳大利亞上一季林火影響百餘種植物存活
新華社坎培拉2月17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公報說,
-
國寶面臨「滅種」之災!澳山火肆虐 2萬多考拉喪命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澳國寶正在面臨「滅種」之災!遲遲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森林大火,為澳大利亞多個瀕危物種帶來一場浩劫,素有「動物庇護所」稱號的袋鼠島也未能倖免於難。據動物專家粗略估算,目前島上的考拉已經死亡過半、傷者不計其數,該物種的生存與繁衍已面臨「毀滅性的危機」。
-
澳大利亞林火持續肆虐 主要是自然環境和氣候因素所致
近來,澳大利亞林火持續肆虐,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6個州均有災情,有的地方大火已經持續數周。最嚴重的時候,來自各地的消防員們在長約6000公裡的火線上作戰。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都發布了最高級別火警「災難級」。
-
澳大利亞:扛得住物種入侵危機嗎?
然而,這可能只是一種表象,因為澳大利亞不僅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人類居住,而且還承受著地球上最嚴重的生態失衡考驗,其中一個最棘手的麻煩就是物種入侵。數十年來,澳大利亞推行了全世界最嚴苛的海關檢疫制度。政府和民間以各種方式進行生態自救,但一直難見成效。 最近,一條觸目驚心的消息引發熱議。
-
一場大火或致兩物種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澳大利亞火災
據報導稱,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是其常見的自然災害,往年基本在防火隔離帶內就能熄滅,但今年的大火相對往年來得早,來得猛,是一次嚴重的環境事故。截至2020年1月6日,澳大利亞森林大會燃燒面積超過1030萬公頃,相當於韓國的面積,約10億隻動物因火宅死亡。
-
叔說動物:侏袋鼬,狹足袋鼩
Planginalini 侏袋鼬族Planigale 侏袋鼬屬有5個種,其中4個種分布在澳大利亞,1個種分布在紐幾內亞。是非常小型的有袋動物。澳大利亞的4個種的分布如下:跳袋鼩 Kultarr,還叫做 Jerboa-marsupial,和 Jerboa 跳鼠,Hopping Mouse 彈鼠等齧齒動物非常相似。分布在澳大利亞內陸沙漠地區。
-
非本土物種:好還是壞?
首先,多數保護派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本身並不排斥非本土物種,他們僅排斥那些《生物多樣性公約》所界定的,威脅到「生態系統,棲息地或原有物種」的非本地物種。沒有人排斥一切外來物種。像澳大利亞那樣,根據外來物種對當地的影響來先後排序的做法,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其次,物種入侵生物學家和管理者也同樣重視外來物種帶來的實惠。
-
澳大利亞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入侵物種每年獵殺數億隻爬行動物!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紅色名單,其中澳大利亞有975個爬行物種被列入了名單,其本土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澳大利亞的爬行物種多樣化是世界所獨有的,其數量約佔全球爬行動物總數的10%。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據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WWF Australia)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庫蘭達樹蛙是在澳大利亞東部熱帶的昆士蘭州發現的,它是自1999年以來在澳大利亞發現的至少1300種新的動植物中的一種。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把庫蘭達樹蛙劃歸到瀕臨滅絕的物種中,這種青蛙的棲息地佔地面積僅有1.3平方英裡(3.5平方公裡)。
-
紅色名單更新:28338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首次突破了10萬個物種的大關,因為名單上多了9000多個新物種,使得瀕危物種總數達到了105732。在這些物種中,有28338種已經在生死存亡的邊緣了,佔所有評估物種的三分之一。
-
澳大利亞「混」得最慘的袋鼠
因此,相關動物保護組織正在加緊研究,希望能夠保護這一關鍵物種。何以陷絕境 鼠袋鼠是一種小型有袋動物,體型如兔子般大小,身長平均30多釐米,體重平均約1.2公斤,全身皮毛主要呈淺灰色,腹部的皮毛髮白。 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生活在昆士蘭東北部的鼠袋鼠被列為瀕危物種。它們只生活在昆士蘭州的三個區域內,這三個區域彼此相距不到80英裡。 鼠袋鼠曾經一度在澳大利亞境內廣泛分布,如今卻面臨生存威脅,主要源於兩大因素。 第一,土地開墾導致這些小袋鼠的棲息地大面積喪失,農業的大規模擴張對鼠袋鼠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來源造成了重大威脅。
-
綜述:澳大利亞林火肆虐 將設新機構救災
新華社澳大利亞布裡斯班1月6日電 綜述:澳大利亞林火肆虐 將設新機構救災 新華社記者郝亞琳 郭陽 劉競帆 澳大利亞多地發生的嚴重林火災害已持續數月,最新統計顯示目前澳全國著火點仍有上百處。 2019年12月21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藍山地區,市民遠遠觀察山火。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澳官方宣布,自2019年7月澳進入林火季以來,高溫天氣和乾旱是澳各地持續數月林火肆虐的主要原因。
-
食人鯧,物種入侵又一威脅 科學防治才是根本
專家表示,「食人鯧」的出現再次提醒我們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外來物種入侵不僅在中國不勝枚舉,也給世界很多國家的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性影響。這些外來物種究竟是如何入侵他國的?防範和治理物種入侵有什麼科學方法?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中,我國有50多種,其中危害最嚴重的11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給我國造成大約600億元損失。幾年前,美國伊利諾州的環保部門便為消滅一種大個頭的亞洲鯉魚而大傷腦筋,甚至不惜冒著錯殺其他魚類的危險,在河道中大量投放殺魚藥。這種鯉魚是30多年前從亞洲引進的,食量驚人,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一半的食物。
-
澳大利亞林火遠距離奪命 瀕危煙鼠吸入煙霧死亡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澳大利亞研究員發現,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造成遠距離外的瀕危動物煙鼠(smoky mouse)死亡。研究員認為,這是首度證實動物在野火災區以外因吸入煙霧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