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鯧,物種入侵又一威脅 科學防治才是根本

2020-11-22 環球網

入侵美國的亞洲鯉魚

危害澳洲的海蟾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柳州出現「食人鯧」的新聞最近備受關注。專家表示,「食人鯧」的出現再次提醒我們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外來物種入侵不僅在中國不勝枚舉,也給世界很多國家的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性影響。這些外來物種究竟是如何入侵他國的?防範和治理物種入侵有什麼科學方法?

多國遭受物種入侵之苦

所謂物種入侵,是指一個物種被引進到某個此前未曾傳播到的環境,失去了原有的制約和平衡,迅速繁殖,導致種群數量無限擴大,破壞該地區原有生物多樣性,成為當地公害。上世紀,美國白蛾、日本松幹蚧等森林病蟲就傳入我國,每年造成上千萬株樹木死亡。有報導稱,我國已成為遭生物入侵嚴重的國家。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中,我國有50多種,其中危害最嚴重的11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給我國造成大約600億元損失。

幾年前,美國伊利諾州的環保部門便為消滅一種大個頭的亞洲鯉魚而大傷腦筋,甚至不惜冒著錯殺其他魚類的危險,在河道中大量投放殺魚藥。這種鯉魚是30多年前從亞洲引進的,食量驚人,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一半的食物。當時美國養殖場購買這些鯉魚是為了利用這一特性來控制魚塘裡的浮遊植物和微生物。沒想到,這些鯉魚在一次洪水中進入了密西西比河,而且向北一路遊到五大湖區。如今亞洲鯉魚已霸佔密西西比河大部分流域及其支流,美國本地魚類數量急劇下降。美國國會上月通過法案,要求陸軍工兵在18個月內,完成構建阻止亞洲鯉魚進入大湖區的隔離網。

加拿大卑詩省十多年前從日本引進日本蓼草作為裝飾植物,結果這種以每天2釐米速度生長的植物能穿透建築物、橋梁地基,給當地建築造成極大危害,迫使該省環境廳出動殺滅。然而這種蓼草根系深入地下4米,即便「斬草除根」來年還會長出。

澳大利亞原本是有袋類等特殊哺乳動物的天堂,境內無原生猛獸。140年前有人引進24隻兔子,結果因無天敵,兔子繁衍到6億隻以上,導致數萬平方公裡植被消失,許多動物面臨飢餓威脅。為此。澳洲人引進兔子的天敵———狐狸,結果重蹈覆轍,如今為防範狐狸,當地人不得不大修防護籬笆,每公裡防護籬笆耗資2萬澳元以上。

國際化加快入侵速度

物種入侵的途徑是多樣的,包括人為引進;原本作為寵物或庭院觀賞植物引進而後擴散;由本地人或遊客無意中帶入;由車輛、船隻帶入等。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生物入侵」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遭遇外來生物入侵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隨著國際旅遊、國際貿易的高速發展,各大陸物種傳播速度、方式和頻率,發生巨大變化。國際貿易就是導致外來物種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中國進口大豆等糧食,進口的這些農產品中以及包裝箱都可能攜帶出口國的物種。還有一個因素,自身生態環境越穩定,外來物種可能帶來的危害越小。如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較脆弱,一些自身能力很強的外來物種進入這個環境,就可能成為先鋒物種。

不過,不是所有外來物種都會帶來危害,有些外來物種甚至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而死亡。萬方浩說,每年都有很多物種傳進中國,但產生危害的只佔很小比例,大概千分之一左右的物種會成為入侵性強的物種。中國目前引進的不少農作物、花卉都是外來物種,基本上都是經過人工改造的,不是野生物種,因此更容易控制。

科學除害和變害為寶

萬方浩說,對付外來物種入侵是個系統工程,首先是將有害物種隔絕在國門之外。這不僅需要政府立法嚴格管理,還要對公眾進行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因為許多入侵物種正是被普通民眾無心帶入並引發嚴重後果的。其次是在監測到有害物種之後,進行根除。再次是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對於這次柳州出現食人魚的案例,萬方浩認為,科學的做法不是動員老百姓「有獎捕魚」,而是先要查清楚來源,因為食人魚一般是禁止入境的。要通過調查看看是從水族館、寵物市場、活魚市場等哪個渠道出來的,然後進行監管。中長期的做法是,在柳州甚至廣西的相關水域開展調查,查清楚數量有多大,再想辦法治理。

有的國家還將有害入侵物種加以合理利用。如海蟾蜍原本是澳洲上世紀為對付農田害蟲從美洲引入的大型蟾蜍。但其繁殖能力極強,嚴重威脅了原生物種的生存數量。如今模樣醜陋的海蟾蜍已經成了時尚新寵,某時尚品牌將海蟾蜍皮加工後製成球鞋銷售。無獨有偶,芝加哥美食節日前開幕,今年美食節免費提供亞洲鯉魚試吃活動,通過食用亞洲鯉魚遏制其對五大湖生態環境的破壞。▲

【環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派特約記者 陳一鳴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馮國川】

相關焦點

  • 加劇外來物種入侵 從"食人鯧"看"非法放生"之憂
    在當前,外來物種入侵引發了多種生態危機,而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放生」行為,正導致「外來物種入侵」愈演愈烈。     1「食人鯧」頻出自然河流中     專家介紹說,食人鯧是對一類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這種魚有「植食性」和「肉食性」兩種。通常說的食人鯧,指一種肉食性紅腹鋸鮭脂鯉。
  • 97個外來物種侵湖南年損百億 食人鯧公開叫賣
    南郊公園附近湘江岸邊,記者發現一些外來入侵植物空心蓮子草生長在雜草中。 記者 李丹 實習生 李際 攝  廣西柳州河裡的一條食人鯧,無意「咬」動了國人對外來物種的敏感神經,但在這場草草收場的釣魚懸賞鬧劇背後的是,十年來,國內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的防範,一直是處於被動境地,屢屢在釀成生態悲劇後「補牢」。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並成為優勢物種,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 從「食人鯧」看「非法放生」之憂
    在當前,外來物種入侵引發了多種生態危機,而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放生」行為,正導致「外來物種入侵」愈演愈烈。     1   「食人鯧」頻出自然河流中     專家介紹說,食人鯧是對一類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
  • 高清大圖:不只是食人魚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適應了本地環境並成為優勢物種,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保障生態安全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在廣西南寧舉辦了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主要圍繞農業主要外來入侵植物危害識別與防治技術、外來物種入侵形勢與對策分析、中國主要外來入侵生物動態分布與資源庫建設及科學管理等專題開展培訓,印發了前期遴選形成的《農業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典型技術和模式》,並進行了防治知識和技術的展示宣傳,雲南、湖南、廣西、河北等省介紹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經驗。
  •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一、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不易控制。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都去哪了!
    我們知道目前為止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有共35個物種。保守統計,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範圍內,中國的入侵物種有754種,其中植物265種,動物171種,菌類微生物26種。那麼這些外來物種結局都是這樣的呢,其實這些物種結局只有2種,一種是能吃的,一種是不能吃的,下面我們看看那些曾經囂張一時的外來物種結局都是怎樣的。說到入侵中國最悲催的估計就是小龍蝦了,幾十年前美國的小龍蝦大規模入侵中國的稻田,結果,每天都有大量小龍蝦從村口路邊收上來運往城市的餐館。
  • 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年損失約600億[圖]
    (導視)  解說:  垂釣、撒網、出動捕魚船,每條獎勵一千塊,柳州全城圍剿食人鯧。  市民:  雞肝、雞肺、動物的內臟。  解說:  本是南美物種,被稱為水中藍族,它為何會出現在中國河流?  胡隱昌:  如果講以前2002年早期食人鯧事件之前,我們國家對外來物種入侵管理方面,基本上也是新的課題,再早期的話,沒有外來物種入侵,或者這種研究、說法,主要引種跟利用。但是在觀賞魚方面,有了2002年食人鯧事件以後,才把外來物種入侵這些事情,國家才開始重視外來物種入侵問題。
  •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及防治提案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及防治提案 2020-10-19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一定地域範圍內原本不存在的某些物種,經人類有意或者無意引入後,在自然條件下建立種群並對本地性質相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的現象。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安全產生極大威脅,對生物多樣性、生物安全和國民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據統計,外來入侵物種對我國農林牧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百億元。
  • 物種入侵!釣友在長江釣到「食人鯧」,無序放生該停一停了
    釣友在長江水域釣到的「食人鯧」如今,這種可怕的「食人鯧」,在我國的長江鄱陽湖水域中也被發現了。物種入侵!長江水域發現可怕的「食人鯧」在長江鄱陽湖段,有不少釣魚人都釣起過這種看起來有些怪異的魚,它們滿口長著類似「人牙」的怪齒,能輕鬆將魚線咬斷。「有時候正釣著魚,提上魚竿後發現魚鉤不見了,魚線被齊刷刷截斷,還以為是水耗子在作怪!」有釣友講道:「自從釣上這種怪魚後,才知道原來是它們在水底搗亂。」
  • 恐怖的入侵魚——食人鯧
    食人鯧Pirhana 食人鯧並不是鯧魚,食人鯧也不是一種魚,是公眾對一類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魚類的統稱
  •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在邕舉行
    本報南寧訊 (記者/陳靜 通訊員/鄧蕾雅)10月14日,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主辦,中國農學會、廣西農業農村廳承辦的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在南寧市舉行。
  • 組圖:8大物種入侵威脅生態環境
    來源:  字號 大 中 小 列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近年來,由於有意無意的人類活動等原因,許多外來物種侵入本不屬於它們的領地,並給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很大威脅。
  • 南淝河驚現「食人鯧」? 經專家鑑定是淡水白鯧 -食人鯧-中安網...
    安徽商報8月12日訊 8月10日下午,正在省城南淝河捕魚的張師傅有些驚慌地給本報打來電話:「我剛剛打撈上來兩條奇怪的魚,好像是食人鯧!」記者聞訊立即趕往現場。怪魚酷似食人鯧記者來到南淝河畔,看到了張師傅所說的兩條「怪魚」。這兩條魚一條約7釐米長,另一條約4釐米長,體形側扁,形如人的手掌。背部呈深灰色,身體側面為銀灰色,有深色斑紋。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國農學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在南寧舉辦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進一步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外來生物入侵是全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危害形勢日益嚴峻,據專家評估我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00多種。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農業農村部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的牽頭部門,加快推動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立法,不斷完善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著力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治,採取集中滅除、示範推廣和廣泛宣傳各種防控技術,著力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危害。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小康劉彤王政屈凌燕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增多,外來物種由此進入我國境內。由於缺乏天敵形成入侵,我國多地損失慘重,並面臨著生態系統被破壞、人身安全受威脅等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