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08月18日訊(記者 張吉 通訊員 周健)隨著人類對智慧型手機、電腦等產品依賴性的增強,近視已成為最普遍的視力問題。一份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權威數據表明,目前全世界有14億人罹患近視,到2020年,這一數據將會增長至25億。
根據這份最新權威報告,中國是全球近視患病率最高的區域,近一半人正在經受近視的考驗。而近視作為眼疾,卻未引起大眾足夠的關注:眼鏡、雷射手術等手段的存在使得人們有理由忽視其帶來的困擾。為了尋找近視機理以達到更好的幹預目的,溫州醫科大學率先開設全國首個眼視光專業,從中探索新模式。
眼視光學的「中國溫州模式」
眼視光學是現代光學技術和現代眼科學的有機結合,運用現代光學的原理和技術解決視覺障礙的新興交叉學科。
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眼視光學院院長瞿佳介紹,溫州醫科大學於1998年創立國內首家眼視光醫院,將視光學和眼科學有機整合,改變了長期以來世界上眼科學和視光學一直相分離的狀況。這個模式,國際視光學界讚譽為「眼視光學教育的中國溫州模式」。
「溫醫大眼視光學的特色,是開創了『前店後廠』模式和『三位一體』理念。」瞿佳說道,「前店」指的是醫院,「後廠」則是實驗室。醫生通過門診案例開展研究,將科研成果再應用到門診病例的治療中去。形成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一種模式。
而「三位一體」即基礎研究、臨床應用、學校教學三位一體。「我們要求眼視光醫院的醫生,不僅僅是會做醫生,同時要有科學的頭腦和研究方法,更要學會將臨床案例用到教學中去。」
經過十幾年的實踐,目前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專業建設成具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7年制本碩連讀眼視光學教育體系。而這一模式也被學界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視光學教育模式之一」。
臨床成果讓「差生」考上名校
在眼視光學「中國溫州模式」的帶動下,作為「前店」的眼視光醫院在國內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每天都有不少的患者從各地慕名而來。而醫院創立至今,令瞿佳印象最深刻的一名患者年僅10歲。
瞿佳回憶,這名10歲的男孩,因為用眼不適導致上課經常走動,而又無法查出病因被老師定義為「差生」。「家長几經輾轉從北京找到我們醫院,最終用我們醫院首創的檢查手段發現小朋友兩眼不平衡。」瞿佳說,當查出問題的時候,小朋友竟然高興地說:「終於查出有病了,終於證明我不是差生了。」最終,這位年僅10歲的患者在眼視光醫院完成了矯正和治療,擺脫了「差生」的陰影,考上了人民大學。
患者的康復,無疑是對溫醫大眼視光學最大的肯定,瞿佳認為,溫州醫科大學之所以能夠引領國內眼視光學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溫州模式」,更離不開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通過基礎研究到臨床研究的轉化,我們可以從根源來發現、防治和幹預近視,可以更好地服務患者。」
【相關閱讀】孵化中的新技術——「浙江基礎研究進行時」系列報導
①用「光催化」技術治汙寧波汙染水體治理探索新路子
②鐵皮石斛價格或「退燒」 「基因條碼」防奸商以次充好
③重金屬離子快速檢測有望構築餐桌安全「最後防線」
④告別含氟製冷劑磁致冷材料讓生活更環保
⑤走「綠色化學」之路化工產業和青山綠水得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