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面牆十幾塊大屏幕
顯示著進博會周邊各交通節點畫面
幾十臺電腦聯機監控
一條條數據實時刷新
人們或三五個聚在一起在紙上圈畫探討
或獨自緊盯監控畫面細節
或指著一方大屏熱烈討論……
在和進博會場館「四葉草」一路之隔的
虹橋世界中心L1座
記者探訪了一個神秘的現場指揮部
11月10日9點多,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徐涇東站,大批專業觀眾和參展商走出地鐵閘機,沿著通道裡的指示,走向「四葉草」西登錄廳。第三屆進博會最後一天依然人流如織,但進館全程都很順暢。
不光是今天,進博會開幕以來,「四葉草」周邊的軌道交通、公交、出租汽車、定製巴士、停車場等均運轉平穩有序。11月6日當天,僅軌道交通徐涇東站進站客流就累計達到了6.65萬人次。
交通是進博會成功舉辦的重要一環。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這看似平淡無奇的畫面背後,有眾多人在日夜辛勤保障,還有一個神秘的「最強大腦」——進博會交通保障現場指揮部在高效運轉。
個個都是精兵強將
這是一個32人的臨時組合,也是一個精簡幹練的「超級團隊」,人員全部都是上海各區域、各領域交通管理和運營關鍵負責人。
例如「區域聯動」板塊,由進博會場館所在地相關聯的青浦區交通委、閔行區交通委各派來1名最熟知情況的負責人。運輸保障小組分為公交、出租、包車三個板塊,由上海市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久事公交、強生計程車汽車公司等單位的7位負責人,隨時協調對接進博會相關短駁公交、計程車、酒店包車等事務。
軌道交通小組由上海市交通委軌道交通處負責牽頭,現場協調員則由上海申通地鐵集團進博核心車站區域站長擔任。設施管理組僅有1位負責人,卻統籌管理著進博會周邊所有停車場,只要和進博會停車設施、服務等相關的事務,他都會及時提供「一條龍」的協調和服務。
哪幾天停車場壓力會比較大?哪幾天地鐵客流將是高峰?為進博會提供保障的地鐵、公交、出租、停車等各部門總能及時做好應對準備,重要參考信息來自現場指揮部的綜合研判組。
綜合研判組組長朱洪是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副所長。進博會舉行的每一天,朱洪和5位同事都會編制一份綜合研判日報,總結分析當日運行情況,對第二天的客流情況和運行情況進行預判。連續三屆進博會證明,他們的客流預判準確度非常高。
這群人中,既有管理經驗豐富的「老交通人」,也有很多「90後」,很多人都是連續三年出現在進博會交通保障現場指揮部名單中了。
防疫,重中之重
每天凌晨4點多,現場指揮部的監控大屏已經全部打開;深夜參展人員退場後,現場指揮部依舊燈火通明。
「今年進博會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防疫要求,防疫是重中之重。」現場指揮部綜合聯絡組負責人吳學程告訴記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交通順暢、儘量不發生人流聚集顯得更為重要。
進博會交通保障中,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車、包車客運、停車管理等分別制定了專項疫情防控方案。
在地鐵徐涇東站出站口,加裝了高清探頭智能監控和4套無感測溫設備,乘客一走出通道,體溫數值就在不到一秒之間閃現在屏幕上,如遇未戴口罩或體溫異常就會自動報警。
今年進博會,許多參展人員都乘坐過「防疫版」進博接駁公交車。車輛駕駛室區域附近設置了人臉測溫一體機,實現體溫非接觸式快速檢測。這款公交車還配備4盞紫外線消毒燈,停車後自動啟動殺毒,30分鐘後可全方位消毒。
中運量71路公交車特別開行了進博會專線,直達進博會P1停車場。每一趟停靠站點的車輛,在下完客後都要進行消毒,而後再投入運營。
上海五大骨幹計程車企業組建2500輛規模的新能源進博會專屬保障車隊,嚴格做到一車一消毒。計程車司機每天要對車輛進行兩次消毒,沒有體溫測量和消毒記錄的計程車不能接客運營。
吳學程介紹,從各種交通工具上下客的地點安排,到地鐵「3+1」的分流方案,事無巨細,現場指揮部與各方緊密聯動,「我們的目標就是讓進博會做到『進得來、出得去、行得暢、防疫好』。」
文字丨周向陽、韓菁
視頻丨於淼
視頻剪輯丨陳雪飛
圖片丨上海交通
責編|陳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