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1427期,歡迎關注最好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本文作者:郭福瑞
體育大生意記者
臺灣籃球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也許你會想起2013年男籃亞錦賽,中國男籃敗於中華臺北的場景,又或者是每年夏天國內高中球隊赴臺打熱身賽少勝多負的各種消息等等。大家對於一灣之隔的臺灣籃球已經形成或多或少的認知,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裡,不少球迷在五棵松體育館近距離感受到了臺灣高中籃球的魅力,甚至被臺灣的球隊圈粉。
▼賽前幾乎沒人能夠猜到個頭普遍矮小的能仁家商能夠戰勝清華附中
4月30日晚,一件刷爆朋友圈的事情落下帷幕,來自臺灣的高中球隊能仁家商以65-60戰勝清華附中,成功捧起2017-18賽季耐克高中籃球巔峰賽冠軍獎盃。這一結果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幾乎沒人能夠猜想到個頭普遍矮小的能仁家商可以戰勝平均身高逼近190cm的清華附中。從外形條件來說,清華附中佔據明顯優勢,但從比賽進程則來看,能仁家商才是佔據主動的一方。儘管清華附中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險些上演絕地反擊,但能仁家商還是憑藉他們具有壓迫性的防守和犀利、老練的進攻戰勝對手。
兩所學校迥異的打法和頑強的拼勁保證了比賽場面的精彩火爆,實際上,這場比賽所呈現的不單單是雙方競技層面的博弈,同時也折射出大陸和臺灣兩種籃球文化的對比。其實,這場比賽是一場遭遇戰,孰勝孰負皆有可能,我們也無需對清華附中的失利過分苛責,妄下定論。但值得思考的是,能仁家商背後的臺灣高中籃球聯賽(HBL)其實應該成為我們在校園籃球人才培養方面借鑑學習的模板。
HBL在臺灣擁有較為深厚的歷史,這項賽事創立於1988年,今年正是賽事的30周年。HBL發展演進至今,球隊數量已經從最初的129支增加至近300支。目前HBL有男女和甲乙組之分,甲乙組之間沒有升降級設置。每年十月,HBL資格賽正式開打,經過預賽、複賽、準決賽,一路打到次年3月開始的決賽,賽季跨度長達半年。
▼HBL已經創立30周年
目前,HBL火爆程度超過超級籃球聯賽SBL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少臺灣媒體直接表示,開打多年的SBL票房越打越慘,即便是總決賽期間,場館內的席位都難以坐滿。相反的是,HBL的熱度持續走高。HBL球票並不採取售賣的形式,而是免費發放。每當總決賽開票時,徹夜排隊搶票的現象屢見不鮮。曾多次承辦HBL總決賽,能夠容納1.4萬人的臺北小巨蛋體育館經常座無虛席,一些時候連場館內的通道中都會坐著球迷。有球迷對此調侃道,「想要起身去趟衛生間都困難。」
不僅是現場場面的火爆,HBL的直播收視率也十分可觀。以今年HBL的比賽為例,數據統計顯示,今年HBL男女子總決賽共有75.5萬觀眾通過電視收看,而整個賽季的收視率也比去年上升了17%。如此空前盛況已經讓HBL擁有近似於NCAA瘋狂三月的架勢。這其實也反映出,HBL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臺灣球迷對它已經產生特殊的情感,無論是家庭,還是球隊所屬的學校都對於HBL擁有較高的認可度,依賴度,養成了看球的習慣,每當比賽開打時,他們總會通過各個渠道來為主隊球員們吶喊助威。
▼HBL總決賽票房火爆
實際上,提到臺灣高中籃球,選材總會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就像前文所提,能仁家商的球員身高普遍矮小,最高的球員不過是1米9出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身高臂長是我們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不可否認,這其中能夠發掘出了籃球人才,但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存在誤區的。如果是按照此前傳統觀念,能仁家商球隊中大多數人未必能夠進入到選擇視野之中,即便是人才也會被錯過。
一位籃球圈人士也表示,由於國內校園籃球發展相對滯後,一方面校園籃球教練的數量和水平資質不夠,另一方面,現有教練對於校園籃球的理解並不到位,這也造成他們在選材上會參照專業隊標準,從而將這種觀念帶到校園籃球中。這其實是值得反思和探討的問題。
此外,臺灣的人才培養思路效仿了美國籃球。在HBL之外,他們還擁有國中籃球聯賽(JHBL)、大專院校籃球運動聯賽(UBA)以及職業聯賽SBL,SBL聯賽的俱樂部沒有設置青年隊和二隊,人才供給都是通過這一條一脈相承的通道,這樣體系的搭建其實有利於球員按照階段和層級來完成訓練自己基本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體教合一的路線也能夠幫助培養更多基層教練,很多在HBL打過比賽的球員會在大學後返回到基層聯賽,反哺母隊。
一位業內人士對體育大生意表示,隨著中產階級家庭的不斷崛起,家長更希望孩子走進大學,獲得一份文憑。而專業隊的成材率較低,家長更不願意在孩子身上「冒險」,他們將孩子送進專業梯隊的比率在不斷下降,因此校園籃球未來勢必將是國內籃球發展的重要通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將校園籃球的體系架構搭好。「國外也是這樣的,幾乎所有職業球員都是從高中、大學走出來的,希望未來中國籃球的發展也能夠向這個方向發展。」易建聯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達出了同樣的觀點。
▼耐高現場視聽效果十分華麗
此外,作為校園籃球的重要輸出窗口和平臺,像HBL或國內耐高這樣的聯賽也需要講好故事,讓更多人能夠容易接觸到它,參與到其中,從中獲得激勵。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更多人投入到校園籃球之中。
在HBL聯賽中,作為贊助商的耐克就利用商業營銷思路來包裝球星和球隊,為他們拍攝宣傳片,為球隊推出周邊隊服,塑造出青春熱血、氣勢磅礴的形象。如今國內的耐高聯賽同樣如此,在五棵松現場,你能發現應援T恤、球隊詳盡的資料宣傳冊,比賽前華麗的聲光效果,將整面球場當成大屏幕的3D投影技術,更有易建聯、丁彥雨航和潘瑋柏等明星前來助陣。這些在高中比賽中略顯豪華的配置將原本普通的高中生包裝為同齡人中的明星偶像,讓更多人看到了可能。同時這也提升了球迷觀賽體驗和聯賽的整體形象。在品牌的助推下,校園籃球這一本就美好的故事正在向人們娓娓道來。
未來,我們也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校園籃球舉措出現,當然,我們也深諳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校園籃球未來的發展還需時間的醞釀。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