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藝術感的牙齒——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

2020-12-01 騰訊網

雙鳥朝陽紋牙雕

大家好,歡迎收聽本期的博才少年。

點擊音頻,和我一起聆聽歷史叭~

今天小編帶大家繼續走進浙江省博物館,去了解鎮館之寶——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它也叫「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象牙蝶形器」,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藝術珍品。

這就是牙雕喔

這件牙雕長16.6釐米、寬6.3釐米、厚1.2釐米。

▲ 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

這麼大塊的牙雕,你們猜猜是誰的牙齒呢?沒錯,它是大象的牙齒

▲ 象牙

牙雕正中間五個大小不等的圓圈構成同心圓,最外面一層刻有類似火焰的紋飾,看上去像一個太陽。圓圈兩側刻有兩支鳥,鳥頭相對,面向太陽,仿佛在鳴叫,而且兩隻鳥還是對稱的。牙雕四周鑽有六個小圓孔,邊緣有線條流暢的羽狀紋,有人推測它是一種樂器,但並未得到證實。

▲ 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紋樣圖

這件牙雕出土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遺址,該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和之前小編講的半坡遺址是處於同一時代的。

▲ 河姆渡遺址

而河姆渡文化是長江下遊以南的一種較早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距今約有7000年的歷史,因1973年第一次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鎮被發現而得名。

河姆渡文化

雙鳥朝陽紋牙雕

一起去看看遠古時期的人類文明叭

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藝術品,造型獨特,內容豐富。

主要有象牙雕刻陶器紋飾鳥形圓雕等,尤其是象牙雕刻,線條流暢,造型美觀,令人嘆為觀止。這些精緻的藝術品雖然是氏族的共同財產,但只有氏族首領才有權利使用。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圓雕鳥形匕

河姆渡的藝術主要體現在雕刻上,雕刻主要包括兩種:一種為圓雕,它講究立體感和光感;一種為線刻,講究平面感,重視線條本身的韻味。

這件牙雕就是採用的線刻手法,仿佛不是用石刀刻的,而是用毛筆畫的。線條不僅流暢,而且輕重、粗細均勻有致。

最為精彩的是牙雕上鳥嘴的曲線,剛勁有力,表現了嘴的堅硬銳利,其次是鳥頭部的輪廓線,圓轉自如,流暢自然,一氣呵成。

▲ 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紋樣

這種表現手法不禁讓我們想到了中國畫,中國畫的線條之美說不定就可以追溯到這幅雕刻呢。

圖騰文化

為什麼古人會在牙齒上雕刻鳥和太陽的圖案呢?

究其原因我們發現河姆渡居民屬於東夷族,他們以鳥作為圖騰。

▲ 鳥圖騰文化

因為鳥能飛,古人覺得鳥有通天的作用,所以特別崇拜鳥,將鳥視為神物。在古代,人們將鳥稱為「玄鳥」,玄鳥是母性的象徵,這也符合當時河姆渡時期母系氏族社會的性質。

去過金沙博物館的同學,是否記得裡面有一個文物叫「太陽神鳥」,上面也是鳥和太陽的紋飾,說明古人對鳥和太陽的崇拜一直延續下來了。

▲ 成都·金沙博物館·太陽神鳥

這件牙雕圖案布局嚴謹、雕刻技術嫻熟、形象逼真傳神,是河姆渡原始藝術的精品。

▲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

它反映了當時象牙工藝的最高水平,為研究古人對鳥和太陽的崇拜提供了寶貴資料,堪稱曠世瑰寶。同時,它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還曾被選為中國郵票的圖案

▲ 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郵票

好了,今天的博才少年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吧。

-end-

相關焦點

  • 在「浙」裡,遇見河姆渡文化
    【在「浙」裡,遇見河姆渡文化】浙文化今年,浙江評出了首批「浙江文化印記」,這個假期,小布帶你走近它們。河姆渡遺址位於寧波市餘姚河姆渡鎮,是浙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遺址。河姆渡文化時代較早,出土遺物特別,對研究古代農業文明和生態環境有重要價值。其中「雙鳥朝陽」象牙雕刻作品,已成為長江史前文化的重要標誌。
  • 《河姆渡文化》:傾心經營千古史 瑰麗思逸情採出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根源,歷史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2011年,我和我的創作團隊接受了「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河姆渡文化》的創作任務。河姆渡文化是此次創作工程時間排序上的開篇之作,作為中華文明最悠久的一段歷史篇章,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打下了深厚的積澱。如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河姆渡文化及中華美學精神,創作出鮮明、獨特且有崇高之美的藝術作品?
  • 看上去很有藝術感,深邃禪意為境界,富有人情味的內庭結構
    兩個大小高低不一的三角形茶几拼在一起,看上去很有藝術感。不管有沒有錢,其實家居就很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質了,力求創造出適應工業時代精神,獨具新意的簡化裝飾,以淡雅節制、深邃禪意為境界,重視實際功能,從現在起,用最簡單卻是最永恆的方式來生活,其實這樣的自己才是最開心的!
  • 四明大地,河姆渡文化譜系遺址有哪些
    除了今天公布的井頭山遺址,來看看寧波境內河姆渡文化譜系的遺址還有哪些? 鯔山遺址是姚江谷地繼河姆渡遺址後發現的又一處具有重要價值的河姆渡文化遺址,超過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面積。遺址保存良好,出土的實物資料,其堆積狀況、文化面貌、內涵特徵及時代均大體與河姆渡遺址相對應,極大地豐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內涵,增加了對河姆渡文化發展環節的認識。
  • 【文化朝陽】朝陽人的化石情結
    有一次他從巴黎郊區採來一塊古生物化石,只有一顆牙齒露出在化石外面,其餘部分都被巖石覆蓋著。居維葉僅以這顆牙齒就斷定這是負鼠的化石,並立即將負鼠復原圖形繪出。當人們細心用刀和針剝去外面的巖石後,果然發現一具完整的負鼠化石。居維葉對化石的研究,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進入了皰丁解牛,爐火純青的境界。這就是他對化石摯愛的最好寫照。
  • 從河姆渡文化到井頭山遺址:史前時期人們究竟如何生活?
    撰文丨許永傑摘編丨何安安近日,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考古傳來了新消息:井頭山遺址第一階段考古發掘取得了突破性收穫,繼河姆渡遺址、田螺山遺址之後,再度將寧波地區人文歷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礎上往前推進了1000多年。
  • 浙江餘姚發現史前貝丘遺址,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
    經測定,井頭山遺址的年代在距今7800~8300年之間,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 30日上午,浙江省餘姚市井頭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正式發布。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
  • 最早的人類與文化
    1.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⑴元謀人  1965年在雲南省元謀縣,發現了兩顆牙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
  • 文化朝陽冉冉升起 柳市新建文化禮堂系列報導之三
    一件件舊物、一樁樁村史,勾起滄桑往事,接通了村莊文脈;一臺臺文藝演出,一場場培訓講座,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溫暖了老百姓的心田……這些變化,皆因文化禮堂的出現。傳統技藝永流傳坐落於朝陽村中心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就是村莊最具人氣的地方——朝陽文化禮堂。
  • 「俄羅斯方塊」建築你們見過嗎,超級有藝術感,而且在中國噢!
    今天添佳將帶大家走近藝術的世界,帶大家看看世界上有哪些擁有超級藝術感的建築,話不多說,往下看吧!這非常有藝術感的一座建築。2.東京銀座東京銀座立面的靈感來自日本傳統工藝中以開放格子形式的鏤空。通常用於籃子或餐具之類的小物件上,幕牆的網格系統會逐漸擴展以適應建築物的規模。該系統的滲透性允許幕牆自由打開和關閉。靈活的建築表皮分布在不均勻的建築體上,將大幕牆分為無數個獨立的小幕牆。
  • 5000年前神秘消失的河姆渡人 可能一直沒走遠
    在海灣的西北沿岸,也就是現在的餘姚河姆渡、田螺山,慈城傅家山一帶,生活著諸多史前部落,他們創造了代表長江古文明的河姆渡文化。  可5000多年前,這群人神秘消失了。  昨日,「魚山·烏龜山遺址考古成果」發布:關於河姆渡人的去向,又有了新的說法。
  • 河姆渡文明為何會神秘消失?專家猜測:可能和千年前的災難有關
    河姆渡文明為何會神秘消失?專家猜測:可能和千年前的災難有關1973年,在浙江東部的河姆渡一帶發現了一些史前人類生活過的遺址,而在這個遺址發現之前,我們歷史學界一直都認為我們中華文明應該誕生於5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但是因為河姆渡遺址的發現,一下子將中華文明的起源提前到了7000多年之前。
  • 這裡是朝陽——E9區創新工場: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聚場」
    近年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在朝陽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文創園出現在百姓身邊。走進其中就會發現,很多文創園已經不再只是辦公空間,而是變成了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聚集地」,圖書館、足球場、咖啡廳等令人愜意的生活場景也都出現在了文創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