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了解了光質的內容,本節課就開始了解光線的方向。
光線照射的方向影響被攝體的表現,通常來說,光線方向主要是相對鏡頭而言的,也可以說是被攝體前方或者後方的光線,光位不同,效果也不同,光線方向在現實生活中的變化是非常豐富的,因此,可以改變被攝體角度或改變燈光方向來營與預期的效果。
光位是在確定的拍攝角度前提下,圍繞著主體作不同角度與位置的變化的。
一般可分為七大類:順光、順側光(斜側光)、側光、側逆光、逆光、頂逆光、腳光(前腳光、後腳光)。
光位取決於拍攝角度,拍攝角度發生變化,光位也會發生變化,被攝主體表現效果也會受到影響。例如,被攝體正面受光較多,但改變拍攝角度後,相機出現在被攝體背面,此時就被變為逆光,主體僅會以輪廓的形式表現。
在自然光條件下,日光作主要光源。光位與太陽的高度、被攝體角度、拍攝角度有關。
在人工光條件下,燈光位置可控、人物可控,理論上來說非常靈活,不受限制,但要考慮主光源。
7種光位
1 、順光
順光也叫「正面光」,順光的光線照射方向與相機取景視角方向一致。
用順光拍攝時,受光一面照明均勻,主體被自身遮擋的位置有陰影產生,影調比較柔和,但因被照射到的一面沒有陰影產生,會顯得比較平淡,缺乏空間與層次,立體效果差。
順光可以很好的在線主體原貌和色彩效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少有在被攝體前方單獨使用順光,只有極個別情況會用正面順光做主光源。
2 、側順光(斜側光)
光線照射方向與相機夾角為45度角左右,或燈光圍繞被攝主體呈45度角。
這種光源也是順光的一種,在正順光改變角度後,被攝體正面會出現部分陰影。如人像攝影中,側面補光後,鼻梁就會阻擋一部分光源,有塑形的作用。
側順光照明能使主體有明暗變化,可以表現立體感與空間感,應用領域較多,在戶外拍攝人像、花朵、風景時,也可以使用側順光,許多有經驗的攝影師在拍花朵時都會避開順光,改變角度拍攝的花朵更有質感。
3 、側光
光線照射方向出現在被攝體的正側方,營造出一半明一半暗陰陽分割的效果。
在主體未受光一面有明顯的投影,可以表現物體的形狀,也有塑形效果,會讓觀者聯想另一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