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址的選擇上,依據堪輿風水理論要求,山水交匯,動靜相承,負陰抱陽,陰陽相濟。其中,最主要的,當屬的「四神砂」格局,就是「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同時,形態標準為:朱雀翔舞、玄武頓首、青龍蜿蜒、白虎馴服。此圍合穴為上上穴也!
什麼是砂
砂,同「沙」。古時,運用地理形勢、形態的各類專家,如,風水師、軍隊將帥、水利專家等,常以沙堆成山巒形勢圖,用於研究。研究堪輿風水學的先輩們就將「龍穴」周圍的山巒,特指定義為「砂」。砂所指極為廣泛,穴周圍護衛之山水,都包含在內。堪輿風水學的古時著名的風水大家,都在論著中有專門論砂的章節。宋代張子微著的《玉髓真經》、明代徐善繼、徐善述著的《人子須知》、徐試可著的《天機會元》(顧陵岡原著)等書內有很多圖形可以參考。
中國風水理想布局圖
砂與龍的關係
在風水格局中,砂圍繞著「穴位」,朗迎護衛,左右環抱著龍脈、龍穴,表達尊崇,與後倚的來龍、或主山鎮山者,呈隸從關係。如《青囊海角經》說龍與砂的關係及砂的環境景觀意象:「龍為君道,砂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垂頭俯伏,行行無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遠則為城為廓,近則為案為幾;八風以之而衛,水口以之而關。」
砂對龍起著增勢的作用,幫助龍更加聚氣。砂對龍還有守護、使龍發福的作用。有了砂,龍可以更好的吸收天地靈氣,錦上添花。
砂在風水中的作用
砂的作用就是保護穴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以達到「藏風聚氣,能量內斂不外洩」的目的。
《葬經翼》云:「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如雲青龍婉蜒,白虎馴俯」,「玄武垂頭」、「朱雀翔舞」。言簡意賅,生動說明了砂山完美,作用是相當大的。按照中國的地理位置來說,在西、西北、北、東北四個方向有剛烈之風,風水學稱之為大剛風,在這些方位有山屏護自然有利於安居樂業,這正是一個半圓環,護住了中原。由此也見,風水源於生活。
用現代物理學詮釋砂,即:砂之峰巒有釋放電離子和負離子、臭氧、營養等物質的功能,這些物質組合成一個能量場,而這些物質與能量是萬物良性生存的必需品。
砂的種類
龍法「觀勢」,砂法「喝形」,形如玉臺、華蓋、寶蓋、寶頂、寶椅、印鬥、文峰、文筆、筆架、三臺、玉鬥、錦屏、錦帳、鳳凰等等。
砂隨位置、形狀不同而有區分,《博山篇·論砂》云:「兩邊鵠立,命日侍砂,能遮惡風,最為有力;從容擁抱,命日衛砂,外御凹風,內增氣勢;環抱穴後,命日迎砂,平低似揖,拜參之職;面前侍立,命日朝砂,不論遠近,特來為貴。」
朝砂,要有情朝拱,特異眾山而獨秀者,凡迢迢遠來,兩水夾送,拜伏而至者謂之「特朝山」,為最上格。
「穴」前再遠處的山巒稱案山,與主龍脈相對的穴前之山,總要的護「穴」砂,其形要低小形美,如:玉兒、橫琴、眼弓、峨眉、三分、筆架、天馬、龜蛇、金箱、玉印、書筒、席帽之類形。
中國風水學對於「穴位」之前的朝山、案山的苛求,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穴前收拾周密,無元辰直長、明堂曠闊、氣不融聚之患」。中國風水學的龍、砂、穴法,對人聚環境「生氣、納氣、聚氣」的要求,以今日現代建築的景觀、外部空間設計等理論比較,其意匠也是相當高明的。
樂山,亦稱樂砂,為穴後襯託之山,近穴處貼身蓋應託帳之小山,乃「橫枕穴之砂」。
根據風向,又以擋風者為上砂,反之為下砂。
又按五行原則,將砂山形態歸納為:木形砂山,頭圓身直;金形砂山,頭圓足闊;火形砂山,頭尖足平;水形砂山,頭平生根;土形砂山,頭平體秀。
在所有環繞吉祥地的「砂」中,最重要的當屬所謂「四神砂」,它們是位於「穴位」左右前後四個方向的小山,風水學中假借天上的四方星宿的名字為它們命名:青龍(位於「穴位」之左的山)、白虎(位於「穴位」之右的山)、朱雀(位於「穴位」之前的山)、玄武(位於「穴位」之後的山)。
還有一些砂,如,人丁砂:指穴前方朝山左右前後山峰;禽獸砂:飛禽走獸之稱,象飛禽走獸,守衛在水口旁邊,如,水口左右突起高尖峰巒,叫華表,左邊圓,右邊回落下砂嘴邊,為獅象,左邊做長帶回,右邊山低。屈曲的叫龜蛇,山高聳帶欹斜,分數高山而下,左右高圓者為鼓,欹斜者為旗,兩山裡峰對峙;鬼砂:指穴後出現的山;官砂:官星是指前案背後凸起拖出的山峰;人丁砂:指穴前方朝山左右前後山峰;印砂:取官印之名,在「穴」前朝山處;水口砂:流水去處的兩岸之山;
(。。。待續)
下期:
如何觀「砂」,如何分辨「砂」的兇吉。請多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