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五訣:龍、穴、砂、水、向.

2021-01-15 一明風水

堪輿家選擇吉地一般要察看地理五要素:「龍、砂、水、穴、向」,即「地理五訣」。風水中的「龍」(即尋龍)、「穴」(點穴)、「砂」(查砂)、「水」(觀水)、「向」(立向)是風水必不可少的五要素。

中國的地理形勢,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於西北的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臺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

在龍脈集結處有朝案之山為佳。朝山案山是好似於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擁著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擋風,並且很有曲趣之情。如《朱子語類》論北京的大環境云:「冀都山脈從雲中發來,前則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案,江南五嶺諸山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過於冀,所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

覓龍:

龍是吉祥物的象徵,堪輿家將山脈比喻龍,用龍代表山脈走向、起伏、轉折的變化。龍分三大幹龍。以崑崙山為起點,長江、黃河之間的山脈為中幹龍,餘為北幹龍、南幹龍。每幹龍按遠近大小又分遠祖、老祖、少祖,穴後一節稱主山。主山頂向左右分開為大八字、小八字,稱護帶或蟬翼、左右肩、左右臂。好龍必須植被蔥籠,充滿生氣,「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石潤而明」。

「龍者何?山脈也。山脈何以龍為?龍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巒,通常為氣脈流貫的山體。到了平原,沒有山體的地方,也是有「龍」的。此時的「龍」已經轉入地下,是指地下的巖土層,地下巖土層也是有走向的。「莫道高山方有龍,卻來平地失真蹤。平地龍從高脈發,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認星峰起,平地兩旁尋水勢。從地質構造來看,水往低處流,巖層的走向也一樣。我們的成語裡也有「來龍去脈」的說法,可見,「龍」是有走向的,「氣」依附於「龍」,走向和「龍脈」一致。「龍」也分吉兇,吉龍為光肥圓潤、尖利秀美、勢雄力足、雄偉磅礴的山脈,這樣的龍稱為「真龍」,能夠迎氣生氣。兇龍為崩石破碎,歪斜臃腫、勢弱力寡、枝腳瘦小、樹木不生的山脈,這樣的龍稱為「老龍」、「死龍」,迎接到的氣也是不好的兇氣。我們通常都說「青山綠水」,「青」就是指山的綠化狀況。山上有大量的樹木就稱為「青山」,樹木能夠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如果山上沒有樹木,就會造成水土流失,「青山綠水」變成「窮山惡水」。山體出現衝溝、滑坡、崩塌等不利於建設的現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風水學認為,「龍」不能斷,「龍」斷則「氣」斷。以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龍」斷處其實就是指地震斷裂帶、地裂縫等不良的地質狀況,是不宜建造房屋的。進一步說,地下巖土層的結實與否,直接關係到地基承載力的情況。可見,所謂「龍」,就是指我們在建設中所提到的工程地質條件,風水學中對「龍」的研究其實就是現代科學中地質科學的一部分。

點穴:

穴位概念源自西周,堪輿家稱宅地為穴,相地為點穴。穴有高、低、寬、窄。要高而不危,低而不沒,顯而不揚,靜而不幽,奇而不怪,巧而不劣。穴不可太溼、太浮、太頑。穴位理想條件是來龍源遠,蜿蜒奔向吉地;主山莊重能傳生氣;青龍白虎環抱吉地以聚氣;朝山朝揖侍奉主山下的穴位;穴地內外須有緩流的水道;無風吹進穴內;穴的土壤堅實細膩;上述地形與吉利方位相配合。

「穴」與「明堂」

「穴」 是「氣」隨著「龍」而來所聚集的點,「明堂」才是我們所選擇適合我們居住、生活、工作的地點,它是指「穴」前靠山近水的平坦之處。而「穴」則往往成為城市中比較重要的地點,利於「氣」的集聚。「穴」與「明堂」的關係是「點」與「面」的關係。「穴」起到了一個「控制點」的作用,是明堂的前提。「明堂」的位置也符合西方學者所提出的「邊緣效應」。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說明山與水能夠提供給人類必要的生活、生產資料。近水,則有了生命的保障;近山,則提供給人類各種食物。不能離山太遠或離水太遠,這也是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道」的體現。上海浦東的陸家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黃浦江從西南往東北方向流過,成為傳統風水學中的「玉帶水」模式,後建立起的眾高樓圍繞著一個中心綠地,這個中心綠地就可以認為是「明堂」的位置,從而形成一個典型的「聚氣」的模式。從城市經營的角度來看,它改善了小區域的環境,從而增加了其周圍土地的經濟價值。 「穴」與「明堂」的選擇其實是我們現代城市建設中的選址科學,需要從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察砂:環繞風水穴的所有山體稱砂,作用是捍水、擋風、聚氣。風水穴後的主山稱玄武砂,應向穴垂頭(有坡度)基址才幹躁,並向穴送氣;穴前的山(案山、朝山)稱朱雀砂,案山應小於朝山,更靠近風水穴;穴左的左肩、左臂稱青龍砂;穴右的右肩、右臂稱白虎砂;青龍、白虎抱穴藏風聚氣。四座砂的作用很大,故稱 「四神砂」。流水去處的兩岸之山稱「水口砂」,應險而美,有大橋、佛祠、臺塔以崇其勝和禦敵。

「砂者,穴之前後、左右山也。「砂」是構成穴場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風水學中以中華傳統文化中代表四方的四神獸來命名穴場周圍的砂山:前(南)朱雀,後(北)玄武,左(東)青龍,右(西)白虎,並配以五行學說對砂山所構成的環境做出邏輯的分析判斷。風水學的原則是儘可能利用好的地形建設,對於一些不好的地形環境條件做出相應的改造。這裡對地形的考慮就涉及到日照、氣候、土壤、風向等要素,與現代科學提倡的生態建築的基本要求吻合。

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然則地理以前山為朱雀、後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別四方之山,非謂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一個典型的風水模式除了有靠山(鎮山)之外,左右兩側還應該有起護衛作用的山,使整個穴場成兜抱狀,來擋住「風」對氣場的破壞,達到更好的聚氣作用,讓人們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同時也能夠提供給人類一些維持生存的物質資料。

觀水:

吉地前必有水,水止氣;水來處,稱天門。天門開,財源來。流連平緩,蜿蜒屈曲為吉水,水流湍急為兇水。無山的平原,曲水處是好氣場。堪輿家要嘗水辯味,酸澀發餿者絕不能在此居住。

水者,龍之血脈。穴外之氣,龍非水送,無以明其來;穴非水界,無以明其止。」 (《周易陰陽宅》)風水學認為,氣也是隨著水而走的,有水必有氣。水的走向,就是「氣」的走向。而「氣」又是和水的走向相同的。 「氣」 是貫通於水的,水的流動帶動「氣」的流動。而不同的水所聚到的「氣」所具有的性質也是不同的。水質清明,味覺甘甜為吉;水質濁暗,味覺苦澀為兇。水還具有交通的作用,不論古今中外、內河外海,凡是具有良好的水利交通條件的城市,經濟都比較發達。在城市中,道路也被風水家們當作水來看待,凡是交通便利的城市,經濟也較一般地區發達,從歷史上看,各個城市的發展無不與交通的發達程度相關。前面已經說過,山能夠提供給人們必要的生存資料,這也正好體現了民間流傳的「山管人丁水管財」的說法。水對人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選址時儘量選在河道的凸岸,而不選在河道的凹岸,是為了避免洪水的侵襲,別的文獻裡已經說的很多,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擇向:

住宅要坐北朝南(子午向),採光才好,夏可避陽光輻射,冬可避風、取暖、殺菌,遠古用立竿見影法、觀北鬥法擇之,西周開始用圭表、日晷擇之,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代用「磁石招鐵」,發明了羅盤擇向,這是堪輿學的偉大貢獻。「吉山自吉位,吉水向兇方」只有羅盤才能測出。羅盤的應用,促進了天文、曆法、氣象學(如二十四節氣等)的發展,可能測出了地球表面是個大磁場,平原磁力弱,較穩定,山區磁力強,不太穩定。磁力過強對人體健康和一切生物不利,故選擇磁力適中的地方居住。

向指的是朝向,它具有矢量性。同一物體,在風水家們利用羅經(羅盤)進行選址,或是對某建築進行定向分金時,就是以其手中的羅盤建立起一個相對的坐標系,從而對穴場進行一些邏輯性的、適用性的分析和評價。看周圍的環境是否能夠滿足「聚氣」的要求,即整個穴場是否能夠滿足人類生存的各種需要。可見,朝向的吉兇選擇也是從人的根本生存需要來說的,其本質就是對天文、地磁的選擇,所以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水模式,不能一成不變。


相關焦點

  • 尋找傳說中的風水寶地--龍,穴,砂,水,向
    經過古人們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把風水中最重要的五大要素合稱為「地理五訣」,即龍,穴,砂,水,向。
  • 二十四山葬法、排龍立穴訣
    穴宜高遷,深開金井,謂之黃金登水墓登砂是也。八、騎 龍:龍神盡處有突兀之結,案迫前砂,而穴露其氣不聚,後龍壘來,草蛇灰線,過脈分明,穴須退後高扦,取騎龍下,深井放棺,填補明堂,以全造化也。十三、擔 凹:龍橫過,轉跌降脈,穴情有若蜂腰之勢,合天財兩頭金樣,後有正託樂,於仰掌中直扦開井,不用太深,吞棺三分之一,太深則反傷穴也。前關住堂氣不洩,發福永久。若砂水直去 為兇,此天財相似也。十四、抱 兒:來龍上急下緩,雌雄交度,堂氣分明,應案秀出,龍虎面前迫逼,扦穴可上穿龍虎腰,下取交合水,橫抱 如人抱兒之狀也。
  • 風水中,龍砂穴水向,五要素中的「砂」,又是什麼意思?(一)
    古時,運用地理形勢、形態的各類專家,如,風水師、軍隊將帥、水利專家等,常以沙堆成山巒形勢圖,用於研究。研究堪輿風水學的先輩們就將「龍穴」周圍的山巒,特指定義為「砂」。砂所指極為廣泛,穴周圍護衛之山水,都包含在內。堪輿風水學的古時著名的風水大家,都在論著中有專門論砂的章節。宋代張子微著的《玉髓真經》、明代徐善繼、徐善述著的《人子須知》、徐試可著的《天機會元》(顧陵岡原著)等書內有很多圖形可以參考。
  • 《地理五訣》卷四 砂形貴賤地位失位
    砂訣歌驗地吉兇並無他,上隨而起見於砂。人云識得真須識,斷人禍福始無差。論砂以形有至道,古人砂法已微妙。圓淨迎向吉之微,醜惡皆馳兇之兆。我亦留心砂有年,好砂不發又何緣?曾向人家墳上看,催官貴人空自傳。是誰悟得擒拿法?向首龍身本局察。三吉六秀共推詳,許他富貴即便發。因此著為《看砂經》,砂法於今始得真。
  • 丹霞源風水:朝拜砂與羅星砂
    《地理五訣》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是書思想源於葬經、玉尺經、一粒粟、青囊經、雪心賦、披肝露膽、玉髓經、青鳥經、天玉經、黑囊經、黃囊經、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頂門針、天機會元、人子須知、一貫堪輿、三才發秘、司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彈子等書。
  • 《入地眼全書》 水法卷七
    然又必辨水神之出入,向何方而朝會,或出於大江,或出於大湖,辯明方位,則知龍穴之美惡也。古云:「揚揚悠悠,顧我欲流。」大地必有逆龍之水,好地必有逆砂之流。龍逆為上,砂逆次之。龍得水,水得龍,是夫婦配合,水逆龍,龍逆水,是夫婦交感。百川同歸者親而又親,來而不去者,戀而又戀。水若屈曲有情,必合星卦為吉也。九穴結於前,易近易發。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此看陽基之法也。
  • 陰宅風水砂水看法
    首先要明白的:1、穴位前面的山叫朱雀;2、穴後的山叫玄武;3、穴左的山叫青龍,穴右的山叫白虎;4、還有穴前近山叫案山,遠山叫朝山,穴後一般叫樂山,或鬼星;5、穴左右,除龍虎砂之外還有曜星,探頭星,鬼耀之稱;6、在水口內外的山叫禽星。
  • 二十四山劫煞歌 都天大卦 三合法之七十二龍解秘水口點穴法
    排龍訣中龍之五行與後天不同,貪狼屬木,巨門屬土,祿存屬土,文曲屬水,廉貞屬火,武曲屬金,破軍屬金,左輔屬土,右秦屬土。如得貪狼龍宜水形宅,或木形宅。生我,比和。餘仿。排龍立穴三星訣,又叫;都天大卦。為審龍立穴消水之訣,凡龍合向,向合水之宅,必是三元法真龍之正結。否則是虛花之地。歌訣雲;龍對山山起破軍,右貞武貪又左文。再加巨祿星十二,地支為陰順時針,八幹四維逆時針,五吉七兇定乾坤。
  • 陳益峰:烏龜下河,梁平區雙桂堂風水地理格局分析
    側看雙桂堂,外拱千重,不如眠弓一案,此穴妙在穴前砂腳回頭,眠弓一案,金銀千萬。眠弓案主富又主貴,吉利無比,力量最大,主雙桂堂,聚四方財源,救渡十方苦難    側看雙桂堂,寺廟建築在烏龜背上,穴前水繞抱如束帶,又稱金城水,外側有眠弓案彎抱,主雙桂堂的貴人扶持
  • 風水懸案系列:怎麼測來龍和入首?
    因為地理著作上大多不以言明,不同流派有著不同的測量方法,沒有師承關係的大多也支支吾吾,自此,這原本入門級的操作似乎成了一宗懸案。幾個概念主要講山龍來龍:龍脈來的方向或者說方位。一節龍:"一個星辰一節龍,龍來長短定枯榮。節數多時富貴久.一代風光一節龍",也就是說起一星,過一峽,即為一節。太極點:簡單理解,就是一股能量的聚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