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KDD 2017:九篇錄用+雙料博士論文獎

2021-01-10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KDD 2017 已於近日落下帷幕,作為數據科學、信息檢索、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頂級會議,KDD 為學術界和工業界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機會。

一直以來,谷歌都是 KDD 的積極參與者,自然,今年的 KDD 也不例外,一起和筆者來看看谷歌是如何深度參與 KDD 的吧。

以下是谷歌深度參與或介入的 KDD 活動議程全名單,筆者編譯如下:

組織委員會

Panel 主席: Andrew Tomkins 

研究程序委員會主席: Ravi Kumar 

應用數據科學程序委員會主席: Roberto J. Bayardo 

研究程序委員會: Sergei Vassilvitskii, Alex Beutel, Abhimanyu Das, Nan Du, Alessandro Epasto, Alex Fabrikant, Silvio Lattanzi, Kristen Lefevre, Bryan Perozzi, Karthik Raman, Steffen Rendle, Xiao Yu

應用數據科學程序委員會: Edith Cohen, Ariel Fuxman, D. Sculley, Isabelle Stanton, Martin Zinkevich, Amr Ahmed, Azin Ashkan, Michael Bendersky, James Cook, Nan Du, Balaji Gopalan, Samuel Huston, Konstantinos Kollias, James Kunz, Liang Tang, Morteza Zadimoghaddam

博士論文獎

Bryan Perozzi  

論文名稱:Local Modeling of Attributed Graph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論文地址: http://perozzi.net/publications/16_thesis.pdf

SIGKDD 2017 的博士論文獎被谷歌的 Bryan Perozzi 摘得,這一獎項被授予在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領域有所建樹的傑出博士生。

這一獎項是為了肯定他在石溪大學跟隨 Steven Skiena 教授所做的圖表機器學習研究課題《Local Modeling of Attributed Graph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是 Perozzi 在 Google 實習期間完成的。

這一研究課題使用局限圖原語(例如 ego-network 和截取的隨機散列)有效地利用每個頂點周圍的信息進行分類、聚類和異常檢測。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工作在 DeepWalk 中採用了神經網絡圖形嵌入的隨機遊走範式。

《DeepWalk: Online Learning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實際上是 Bryan Perozzi 最初在 KDD』14 投遞的一篇論文,論文使用從截斷的隨機遊走獲得的一系列本地信息,以學習圖中節點的潛在表徵(如社交網絡用戶)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將隨機遊走的每一段都視為「圖形語言中」( 「in the language of the graph」 )的句子,然後可以使用這些片段作為神經網絡模型的輸入來學習圖形節點的表徵。這項研究將繼續在谷歌進行,比如最近的 Learning Edge Representations via Low-Rank Asymmetric Projections。

博士論文獎候選

Alex Beutel

論文名稱:User Behavior Modeling with Large-Scale Graph Analysis

論文地址: http://alexbeutel.com/papers/CMU-CS-16-105.pdf

錄用論文

(斜體為非谷歌員工)

Alessandro Epasto, Silvio Lattanzi, Renato Paes Leme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ego-splitting-framework-from-non-overlapping-to-overlapping-clusters

Edith Cohen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hyperloglog-hyper-extended-sketches-for-concave-sublinear-frequency-statist

Daniel Golovin, Benjamin Solnik, Subhodeep Moitra, Greg Kochanski, John Karro, D. Sculley

論文地址: 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3098043

Sandeep Tata, Alexandrin Popescul, Marc Najork, Mike Colagrosso, Julian Gibbons, Alan Green, Alexandre Mah, Michael Smith, Divanshu Garg, Cayden Meyer, Reuben KanPapers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quick-access-building-a-smart-experience-for-google-drive

Denis Baylor, Eric Breck, Heng-Tze Cheng, Noah Fiedel, Chuan Yu Foo, Zakaria Haque, Salem Haykal, Mustafa Ispir, Vihan Jain, Levent Koc, Chiu Yuen Koo, Lukasz Lew, Clemens Mewald, Akshay Modi, Neoklis Polyzotis, Sukriti Ramesh, Sudip Roy, Steven Whang, Martin Wicke,  Jarek Wilkiewicz, Xin Zhang, Martin Zinkevich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tfx-a-tensorflow-based-production-scale-machine-learning-platform

Balint Tillman, Athina Markopoulou, Carter T. Butts,  Minas Gjoka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construction-of-directed-2k-graphs

Amr Ahmed, James Long, Dan Silva, Yuan Wang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a-practical-algorithm-for-solving-the-incoherence-problem-of-topic-models-i

Heng-Tze Cheng, Lichan Hong, Mustafa Ispir, Clemens Mewald, Zakaria Haque, Illia Polosukhin, Georgios Roumpos, D Sculley, Jamie Smith, David Soergel,  Yuan Tang , Philip Tucker, Martin Wicke, Cassandra Xia, Jianwei Xie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train-and-distribute-managing-simplicity-vs.-flexibility-in-high-level-mach

Yaniv Ovadia, Yoni Halpern, Dilip Krishnan, Josh Livni, Daniel Newburger,  Ryan Poplin, Tiantian Zha,  D. Sculley

論文地址: http://www.kdd.org/kdd2017/papers/view/learning-to-count-mosquitoes-for-the-sterile-insect-technique

Workshops

受邀講者:Vahab Mirrokni - Distributed Graph M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contributed talks:

HARP: Hierarchic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Networks

Haochen Chen, Bryan Perozzi, Yifan Hu and Steven Skiena

Contributed talks:

Fair Clustering Through Fairlets 

Flavio Chierichetti, Ravi Kumar, Silvio Lattanzi, Sergei Vassilvitskii

Data Decisions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when Adversarially Learning Fair Representations

Alex Beutel, Jilin Chen, Zhe Zhao, Ed H. Chi

Tutorial

Rajat Monga, Martin Wicke, Daniel 『Wolff』 Dobson, Joshua Gordon

相關焦點

  • 谷歌的KDD 2017:九篇錄用+雙料博士論文獎,超百位員工參與
    博士論文獎Bryan Perozzi  論文名稱:Local Modeling of Attributed Graph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論文地址:http://perozzi.net/publications/16_thesis.pdfSIGKDD 2017
  • 中國軍團稱霸KDD:華人博士獲最佳論文,清華北大華為等榜上有名
    其中,據已公開消息,KDD研究賽道共收到1179篇投稿,其中111篇被接收為Oral論文,63篇被接收為Poster論文,入選率14.8%。應用賽道收到700餘篇論文,其中大45篇被接收為Oral論文,100篇被接收為Poster論文,接收率20.7%。相較而言,KDD 2018年研究賽道接收181篇,接收率為18.4%,應用賽道接受112篇,接收率22.5%。
  • AAAI 2018全揭秘:1242篇中國投遞論文領跑全球,錄用數和美國平分秋色
    大會概況AAAI 2017 的註冊參會人數達到 1692 人,收到投遞論文 2571 篇,兩者都創下了歷史新高;AAAI 2017 最終收錄的論文總數為 639 篇,平均錄取率為 24.9%。而在 AAAI 2018,論文投遞數和錄用數呈現了一個新的高峰:註冊人數達到 2296 人次,相較去年提升了 34%;而收到的投遞論文為 3808 篇,提升了 47%;今年的錄用論文數共有 938 篇。
  • NIPS 2017錄用結果全公布,清華北大10篇,BAT 4篇(附詳細名單)
    雷鋒網AI科技評論按:NIPS 2017 將於 12 月份在美國長灘舉行,本屆NIPS共收到 3240 篇論文投稿,錄用 678 篇,錄用率為 20.9%;其中包括 40 篇口頭報告論文和 112 篇 spotlight 論文
  • 優必選斬獲 IJCAI 2017最佳學生論文獎,13篇論文入選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和學者也在積極參與 IJCAI 並發表論文。今年,IJCAI共收到2540篇論文投稿,再創歷史新高,最終錄用660篇,錄用率為26%。其中,由優必選AI首席科學家陶大程博士領導的優必選雪梨AI研究院有13篇論文被接收,同時陶大程博士還擔任了此次會議的Area Chair。
  • 優必選獲IJCAI 2017最佳學生論文獎 13篇論文入選國際頂級人工智慧...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和學者也在積極參與 IJCAI並發表論文。今年,IJCAI共收到2540篇論文投稿,再創歷史新高,最終錄用660篇,錄用率為26%。其中,由優必選AI首席科學家陶大程博士領導的優必選雪梨AI研究院有13篇論文被接收,同時陶大程博士還擔任了此次會議的Area Chair。
  • 電子信息學院博士生馬明陽獲國際會議IEEE ISPACS2017最佳論文獎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7日電(梅少輝 田仲琪)11月6日至9日,IEEE智能信號處理和通信系統全球專題會(IEEE ISPACS2017)在中國廈門召開。以電子信息學院博士研究生馬明陽同學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Video Summarization via Temporal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of Adjacent Frames》獲得了大會頒發的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馬明陽博士由梅少輝副教授和萬帥教授共同指導。
  • 論文主題、引用量、中國機構 & 華人學者,KDD 2020 關鍵數據搶先看
    前兩個月,KDD 2020 官方發布接收論文,共有1279篇論文提交到Research Track,共有216篇接受,接受率16.8%。而在去年,Research track 共收到約 1200 篇論文投稿,其中約 110 篇被接收為 oral 論文,60 篇被接收為poster 論文,接收率僅為 14%。今年的接收率有所提升。
  • 何愷明包攬全部兩項最佳論文獎!清華北航上交論文活躍...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報導:ICCV 2017前線發回消息,何愷明包攬了大會全部兩項 Best Paper Award!今年3月上傳Arxiv的 Mask R-CNN 獲得了最佳論文獎,一作就是何愷明!8月的 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獲得了最佳學生論文獎。
  • 成都電子科大學霸發表30篇SCI論文 又獲王大珩光學獎
    4月13日,第十五屆王大珩光學獎評審會在北京召開,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推薦參評的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永團隊李劍峰教授指導的博士生羅鴻禹從來自35所高校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光學獎」。
  • KDD 2020創新獎、時間檢驗獎等六項大獎出爐!
    團隊獲得了最佳論文獎:AI科技評論之前對此篇論文做過專門解讀:《SIGIR 2020最佳論文解讀出爐,可緩解排名問題的馬太效應?》Rediet Abebe 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系新任助理教授,她的博士論文獲得了今年的ACM SIGKDD學位論文獎。Abebe是第一位入選哈佛研究員學會的女性計算機科學家,並與他人共同創立了社會公益機制設計(MDSG),這是一個多機構倡議,旨在改善歷史悠久,服務水平低下的弱勢社區的機會。
  • 剛剛,NIPS 2017 結果出爐,默默看各路大神公布喜訊
    Facebook AI實驗室研究員田淵棟博士錄用一篇 oral paper:連結:https://arxiv.org/abs/1707.01067宋佳銘,斯坦福博士一年級,現在在OpenAI實習,錄用兩篇NIPS論文:連結:https://arxiv.org/abs/1703.08840
  • 【ICCV2017視覺盛宴概況】何愷明博士包攬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獎!Facebook成大贏家!
    大會公布了各獎項包括最佳論文獎(Marr Prize)、最佳學生論文獎、Honorable mentions、Azriel Rosenfeld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award 、Everingham prize 、Helmholtz prize.
  • 2019 ACM博士論文獎公布,MIT學霸吳佳俊獲榮譽提名
    2019 ACM 最佳博士論文獎這篇論文的主要貢獻是設置了測試布爾函數單調性的複雜度,並在解決 UGC(Unique Games Conjecture)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UGC 是近似算法和複雜性理論中的最核心問題之一。
  • 新聞 | 浙大首篇!海洋學院博士生論文被ISSCC錄用
    相關論文以他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厲敏為第一作者被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高級別會議IEEE ISSCC(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錄用,將於2021年2月正式發表。據悉,這將是浙江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的身份在ISSCC發表論文。
  • 論文詳解:滴滴大數據預測用戶目的地,準確率超90% | KDD 2017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將對這篇論文進行詳細解讀。論文解讀相比於在搜尋引擎中找到一個想要的網頁,在茫茫車潮中匹配到一輛載你去目的地的車輛會更加複雜。因為網頁可以持續呈現一整天,甚至半個月;但車輛是高速移動的,乘客和司機的相對位置一直在實時變動。
  • 交大90後男神博士:3年看1800篇論文,研發成果超越谷歌,還入選福布斯精英榜
    他就是曠視科技研究院基礎模型組負責人、西安交通大學2017屆校友張祥雨。&34;組合在導師孫劍的指導下獲2016年CVPR最佳論文獎,單篇引用超20000,ResNet 也成為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流行的框架之一。
  • 本科博士聯手!西電陳渤團隊兩篇論文被頂級會議錄用
    今年,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陳渤教授課題組的兩篇文章被NeurIPS2020錄用。(a) bi-CPGDS模型的整體結構;(b) bi-CPGDS的生成模型(左)與推理模型(右)的具體結構值得注意的是此工作是本科生參與合作完成的,來自電院16級的劉毅成同學於2019年因為對相關方向的濃厚興趣加入陳渤教授團隊從事概率統計模型科研實習,本篇論文也是他繼今年人工智慧頂級會議IJCAI2020之後參與的又一篇成果。
  • GPT-3獲NeurIPS最佳論文獎,華人學者獲經典論文獎
    包括GPT-3在內的三篇獲得最佳論文獎,一篇2011年論文獲得時間檢驗獎。>(Test of Time Award,也稱經典論文獎),以表彰這篇論文對AI學界產生的持久而深遠的影響。,而是在谷歌工作了一年,之後和他的導師Christopher Ré(也是論文作者之一)等人共同創立AI公司Lattice Data。
  • 9篇論文、12個workshop、2個Tutorial,谷歌是 ACL 2017上亮眼的...
    雷鋒網 AI科技評論將赴前線帶來一手報導,並對論文及大會概況進行梳理。ACL 2017中,谷歌的參與力度極大在剛剛結束的 CVPR 2017中,來自各大科技界公司的論文就數量眾多;ACL 2017 中業界公司們同樣是一股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