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學霸真牛:他發表30篇SCI論文,發明專利28項,獲國內大獎!
4月13日,第十五屆王大珩光學獎評審會在北京召開,電子科技大學推薦參評的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永團隊李劍峰教授指導的博士生羅鴻禹從來自35所高校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光學獎」。在該研究方向上,羅鴻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Optics Letters等著名期刊已發表和錄用SCI論文30篇,EI論文6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Google Scholar總引用587次,SCI他引337次。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類」,並獲得「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
-
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一切皆有可能!
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你會遇見學生花開,成長最好的自己!有學生講:「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一切成功皆充滿可能!」2001年辦學至今,學院憑藉自身辦學資源、辦學實力先後獲得不少獎項,作為四川省內電子類第一獨立院校,更為社會培養出了不少優質電子信息和計算機類人才。今天,我們走進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一起聽「學霸」講述這裡精彩的大學生活!唐濤,學院「院長獎」獲得者科技學霸,詮釋本科新高度!
-
88名本科生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我電的這個學霸年級厲害了!
最近,有人在官微後臺留言, 說有時候都不敢打開官微 全是學霸,還全是高顏值…… 作為小編,小電也很無奈呢 誰讓我們是學霸遍地的電子科大呢 這不,又來了學霸年級
-
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教師在SCI一區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中國網4月21日訊(李小野)近日,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文理系教師楊晶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數學頂級學術期刊《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81期)發表學術論文《Tensor train rank minimization with hybrid smoothness regularizationfor visual data recovery》
-
青春之光,為打造科技強軍高地激情綻射 ——記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
在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 最年輕的剛剛過完30歲生日,卻都已經在各自的科技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譜寫出一曲曲科技強軍的青春戰歌! 在此期間,國內外和學校的創新活動為他提供了成才沃土,他先後在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中16次獲獎,先後發表SCI、EI學術論文60餘篇,博士學習階段獲得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獎,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並立二等功1次。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他榮獲2019年寶鋼優秀學生獎,優秀學生標兵以及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現保研至清華大學材料學院。8、許海龍,材料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2019獲研究生標兵稱號,他是老師眼中勤奮刻苦的學生,也是同學心目中最可信賴的朋友。目前共發表SCI論文17篇,含4篇ESI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總和117.4,公開2項國家發明專利。
-
北大/電子科大,中山大學,固體物理所,三篇Nature子刊齊爭豔
一篇來自北京大學劉開輝教授課題組與成都電子科大熊杰老師等團隊,報導了氟的添加極大地加快了二維材料的生長速度;一篇來自中山大學張杰鵬團隊,報導了一種可選擇性分離,中等尺寸分子的MOF材料,更大或更小的分子均無法通過MOF孔道;第三篇來自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的吳學邦及其合作者,為氫導致材料損傷的物理過程建立了可靠的模型方程。以下是研之成理小編帶來的快速解讀。
-
【重磅】2017年IEEE Fellow出爐,電子科大2人入選!(中國僅32名)
饒雲江教授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獲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2003年獲「全國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現為電子科技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光纖傳感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評選委員會委員,國際學術期刊Photonic Sensors(光子傳感器)創刊主編(ESCI
-
【姑蘇晚報】王大珩:中國光學之父(組圖)
在此期間,他創造性地開發了許多新型稀土光學玻璃,並獲得兩項英美專利。王大珩在英國學習和工作了10年,大部分時間是從事光學玻璃研究工作。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國防光學儀器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使光學玻璃製造技術成為秘密。因此,他在英國的許多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公開發表。他是英國最早研究稀土光學玻璃的。
-
【中國科學報】王大珩:情系光學中華魂
不久以後,他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名額,前往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學習,成為了一名光學研究生。 王大珩在英國的指導老師是光學專家馬丁,主要學習光學設計。在老師推薦下,1941年,他在《倫敦物理學會會刊》上發表了一篇令他在光學界嶄露頭角的學術論文《在有球差存在下的最佳焦點》。這篇文章當時被國際上譽為是對象差校正最佳方案研究中很有開創性的工作。
-
學霸:他以一作發表SCI論文多篇,全獎直博麻省理工學院,太優秀
大一就將寢室改造成小型「實驗室」,把各領域的學術論文當課外書讀,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多篇SCI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時刻關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焦點問題,這樣的學霸操作你見過麼?2019年2月4日農曆的除夕夜,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王金辰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EECS)系博士項目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資助,研究方向為毫米波/太赫茲集成電路與系統。據悉,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是全球該領域最頂尖的院系。
-
王大珩 —— 中國光學之父
王大珩先生是著名的光學家、教育學家。開拓和推動了中國的光學研究以及光學儀器的製造,特別是在國防光學工程事業當中,他領導研製出了聞名全國科技界的光學儀器「八大件」,它們是:一秒精度大地測量經緯儀,一微米精度萬能工具顯微鏡,大型石英攝譜儀,中型電子顯微鏡,中子晶體譜儀,地形測量用多臂航攝投影儀,紅外夜視儀以及系列有色光學玻璃。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和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
-
武大學霸:還在讀本科,他就已發表6篇SCI論文,獲「特獎」,太牛了!
大一時加入基礎醫學院張秋萍教授的腫瘤免疫實驗室,大二時發表兩篇SCI(分別為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國家級大創項目負責人,2019年夏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交流學習。目前還有四篇SCI論文已被接收,其中第三作者一篇、第四作者兩篇,還有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SCI論文正在審稿中。
-
王大珩:他用「光」改變中國
王大珩:他用「光」改變中國 1958年,長春光機所以研製高精光學儀器和光學玻璃的「八大件一個湯」而聞名全國科技界。「八大件」是指1秒精度大地測量經緯儀、1微米精度萬能工具顯微鏡、大型石英攝譜儀、中型電子顯微鏡、中子晶體譜儀、地形測量用多倍航攝投影儀、光電測距儀和高溫金相顯微鏡,「一個湯」是指融化態光學玻璃。
-
電子科大「開掛」的博士生,4年發表21篇SCI論文 - 紅星新聞
大三開始搞科研,大四「直博」成為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首名博士生。在直博的四年裡,童鑫共發表SCI論文21篇,其中9篇論文發表在研究領域高影響力(IF>10)的期刊上。在SCI上發表論文很難嗎?據該教授介紹,雖然發表SCI論文的難度確實因研究領域而異,某些學科領域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優勢,更容易做出成果。但童鑫能以如此高的速度發表SCI學術論文,還包含有一區文章(一區一般是各領域的top期刊),平均下來每年要發表5篇左右,這幾乎可以用「開掛」來形容。
-
中國科大林毅恆教授、何玉明研究員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微信公眾號10月27日消息 日前,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大林毅恆(05210)教授、何玉明(SA07234)研究員獲獎。
-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曹原為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並與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曹原成為通訊作者,表明他是論文的主要創意貢獻者之一。在另一篇Nature論文中,曹原與其他兩位作者並列文章第一作者。
-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olivia chan • 2020-02
-
本科生學霸:他發表SCI論文6篇,4篇一作,專業前3,保研中科院!
從那個對物理和化學充滿熱情的高中生,到如今在新能源領域找到人生奮鬥方向並取得初步成績的「學霸」,材料與能源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術茂在成電的這四年過得很充實。本科期間共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有4篇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16。現在,他被保送至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繼續深造。
-
電子科技大學一本科生在國際微波領域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英才實驗學院大三本科生唐得山同學,在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羅訊教授的指導下,於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MTT)發表題為 「Substrate-integrated def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