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子看起來十分不起眼,普通沙子的直徑僅為0.9毫米,其質量只有1毫克。如果一粒沙子以光速擊中地球,結果會怎樣呢?
事實上,沙子撞擊地球的事件十分普遍,每天都在上演。太空中遍布著大量與沙子差不多大小的巖石微粒,它們會被地球的引力吸引過來,與地球發生相撞。
由於地球有稠密的大氣層,當這些太空微粒以每秒十幾公裡的速度撞上地球時,它們會在大氣中劇烈燃燒殆盡,成為一閃而過的流星。據估計,每天有2500萬顆太空微粒進入大氣層,它們都會在高空燒毀,不會到達地面。
如果地球沒有大氣層,一粒沙子撞上地球會造成多大的破壞呢?
考慮一粒沙子從相對於地球靜止開始落向地球,那麼,它的引力勢能會全部轉變為動能:
由此可以算出沙子撞擊地面時的速度為11.2公裡/秒,這個速度剛好與第二宇宙速度相等。
這並非是巧合,因為第二宇宙速度的定義與之相反。地球上的物體以某一初速度無動力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逃脫到無窮遠的地方,把所有動能轉化為引力勢能,由此算出的速度即為第二宇宙速度。
計算可知,沙子撞擊地面時,其動能約為63焦耳。這個能量對於地面的破壞很有限,但足以對被擊中的地球生命造成一定傷害。
如果沙子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其動能約為4.5×10^10焦耳,相當於10.7噸TNT當量。當沙子撞擊地球大氣層時,將會發生一定規模的空中爆炸,不會威脅到地面。
要知道,人類曾在太空中引爆的氫彈當量為150萬噸TNT,2013年在30公裡空中爆炸的車里雅賓斯克隕石的當量為45萬噸TNT,只有這種級別的爆炸才有可能波及到地面。
不過,這個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以光速運動的沙子不止那麼些動能,它的動能其實是無窮大的。原因在於上述經典物理學只適用於宏觀低速的情況,在接近光速時,相對論效應會變得非常顯著,由此會帶來很大的變化。
根據狹義相對論,物體的動能(E)表達式為:
其中m0為物體的靜質量,v為速度,c為光速。
如果只是涉及到生活中的一些運動現象,速度很低,可以對上式進行泰勒級數展開,然後進行簡化:
這樣就能得到我們在中學物理中所學的動能表達式。這個公式很簡潔,而且在低速情況下精度很高,所以經常被我們使用。
但如果速度接近光速,就只能用相對論。從相對論公式中可以看到,一旦沙子的速度達到光速,分母變為0,這意味著沙子的動能為無窮大。如此的動能會把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宇宙摧毀,儘管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
但在數學中,分母為0,分子不為0的情況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靜質量不為零的沙子不可能被加速到光速。只有當靜質量為0時,表達式變為0/0型未定式極限,這在高等數學中可以求解,所以只有光子這樣無靜質量的東西才能以光速運動。
不過,當速度足夠接近光速時,沙子的動能也會變得極大。它擊中地球時將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只要超過地球的引力結合能,就能摧毀地球。《三體》中摧毀恆星的「光粒」就是基於這樣的原理。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愛因斯坦的動能公式絕非臆想出來的,而是從狹義相對論中嚴格推導出來的,並且世界上的各種粒子加速器都能證明其正確性。除了這個公式之外,著名的質能方程也是出自狹義相對論,而質能方程的成功無需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