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6月29日消息,據《大西洋月刊》網站報導,谷歌為旗下的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新添了700萬億像素的衛星地圖數據。這兩項服務的用戶在使用時會發現,其中的衛星圖已更新,較舊版更詳盡和清晰,畫面的對比度也更高。而且新版地圖中出現的雲朵比舊版少。
這是谷歌第二次啟用「雲朵較少」的地圖。近三年來谷歌都未更新中低解析度的衛星地圖。
澳大利亞聖誕島的這兩張圖直觀地展現了衛星圖更新前後的區別。由於位於熱帶印度洋的中部,聖誕島常被雲層遮掩。這張更新後的俯拍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0.4平方公裡的移民拘留中心。但舊版中這塊區域被零落的雲層所覆蓋。此外,遍布舊版地圖的斜線在新版中不復存在。這些斜線是由於美國陸地探測衛星Landsat-7的設備故障造成的。更新後的地圖包含了新一代Landsat-8的數據。
谷歌如何生成這些幾乎不被雲層遮擋的地圖呢?這些圖像並非由某顆衛星一次拍攝而成。谷歌的工程師們採用了最近開發的製圖技術Mosaicking。
該技術以美國陸地探測衛星項目的大量存檔圖像為原始處理資料。該項目前後發射的數顆衛星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每隔16天就對地球表面展開觀測拍攝。
這些衛星傳感器單次拍攝時獲得的圖片都避免不了把雲也拍進去。這很正常,地球大約70%的地面都被雲層所覆蓋。不過, Mosaicking技術利用算法把數十年來海量數據中沒有被雲遮住的區域拼接了起來。
這種拼接算法查看了所有陸地觀測圖像中的每個像素。首先,它為某個像素設置了初始的平均顏色值。然後摒棄顏色比上述平均值淺得多的像素,因為這很可能是雲。接著為剔除雲層後的剩餘圖像設定最終的平均顏色值。最後通過程序,把過濾後的像素拼接成一張地圖。(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