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 可以高深但拒絕高冷

2021-01-19 中國網財經

  文·本報記者 張蓋倫

  拋棄宏觀世界的一切「常識」,掙脫由傳統經驗構築的枷鎖,保持「腦洞大開」的狀態,文科生也要「咬牙堅持」,相信我,這一次你會發現量子通信,原來如此!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被頒給了這樣一個項目:「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該項目由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帶隊,彭承志、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共同完成。

  獎項頒出後,各類科普文章紛紛出爐。簡單來說,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就是根據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並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

  但是要真正理解這段話,並不容易。第一個問題就是,量子物理原理是什麼?

  在推開神奇量子世界的大門前,你需要輕裝上陣:拋棄掉你在宏觀世界所獲得的一切「常識」,掙脫掉那些由傳統經驗構築的枷鎖,保持「腦洞大開」的狀態,並隨時準備接受各種「這怎麼可能?」

  然後,開始吧。

  第一站 波粒二象性——看與不看很重要

  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單位。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教授陳宇翱說過,微觀粒子都是量子,我們在初中化學書上接觸過的原子、電子和光子,均屬量子大家庭。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是由量子組成的。不過,由於量子太小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微觀粒子,有個神奇的屬性,叫作波粒二象性。

  雙縫幹涉實驗證實了這一點。想像一下,你手中有一臺電子發射器,面前擺著一個開了兩條縫隙的隔板,隔板後放置了一塊屏幕。當你打出的電子足夠多,屏幕上應該出現什麼景象?

  如果電子是粒子,那麼屏幕上應該出現兩條條紋——電子隨機選擇穿過兩條縫隙中的哪一條,並在屏幕上留下痕跡。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屏幕上留下了明暗相間的多條「幹涉條紋」。研究這些條紋的分布後,人們驚訝地發現,光子似乎在穿過縫隙時,具有某種「波」的特性。也就是說,它並非在兩條縫隙中選擇了一條穿過,而是以「波」的形式,同時穿過了兩條縫隙,並且自己與自己發生了幹涉——如果一條波的波峰恰好遇到另一條波的波谷,亮度剛好抵消掉,形成了屏幕上的「暗處」。

  但是,電子又明明白白展現出粒子的特性。當我們逐個發射電子時,你就會發現,電子穿過隔板縫隙後,會在感應屏上的某個位置打出一個亮點。只是它的分布符合幹涉條紋的分布規律:落在亮區的概率高,落在暗區的概率低。

  為什麼?科學家給出了一個大膽的解釋:在撞上感應屏之前,無人幹擾,電子確實以波的方式,穿過了兩道狹縫;但一旦它撞上了感應屏,波函數立刻坍縮成為一個點。

  感應屏在這裡,扮演了「觀測者」的角色。換個說法——電子呈現出什麼狀態,取決於「觀測」。

  觀測很重要嗎?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那個女孩都不簡單啊?可是在微觀的粒子世界,任何一種介入,都會對測量對象產生致命幹擾。你永遠無法得到一個粒子的全部信息——當你知道了它的位置,它的速度也因為你的「知道」而發生了改變——這也是鼎鼎有名的「不確定性」原理。

  第二站 量子糾纏——逆天的心靈感應

  帶著一點朦朧的感悟,我們繼續上路。

  疊加態,如同孫悟空的分身術。因為有著72分身,孫悟空可以同時既在此地,又在彼方。但是,如果唐僧想看清孫悟空究竟在哪裡,這調皮美猴王的所有分身都會隨機消失,只留下一個。

  講到這裡,量子糾纏的概念就該登場了:相互獨立的粒子可以完全「糾纏」在一起,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觀測可以即時影響到其它粒子,無論它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此無法接受,稱其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要繼續開始想像了:現在有一個大粒子衰變成了兩個小粒子,它們倆關係不和,朝著相反的方向飛開去。假設這種粒子有兩種可能的自旋——「左旋」和「右旋」。根據總體守恆,如果粒子A為左旋,那麼B一定為右旋;反之亦然。

  可是,在我們沒有對A和B進行觀測之前,它們的狀態都是不確定的,每個粒子都處於一種左/右可能性的疊加態。

  接下來,出現的就是連愛因斯坦都無法理解的一幕了——一旦我們觀測粒子A,它的波函數瞬間坍縮,並隨機選擇了一種狀態——比如說「左旋」;此時,儘管已經和A相距遙遠,粒子B的狀態也就瞬間確定了——它是「右旋」。

  就算這兩粒子分別處於宇宙的兩端,它們同樣可以保持這樣可怕的「默契」——一旦你隨機選擇了左,那我一定會選擇右。任何所謂的心靈感應,都比不上「量子糾纏」來得深刻。

  第三站 量子隱形傳態——一場「神奇變變變」

  終於,我們接下來要進入核心景點了——如果,我要在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之間通信呢?

  此時,我們製備出了處於量子糾纏狀態的光子α和光子β,並且把α給了身在北京的甲,把β給了身在上海的乙。我們實際上想傳遞的東西,是光子γ。

  首先,我們讓光子α和光子γ產生幹涉,並記錄下幹涉結果;然後,甲需要用經典通信的方式,比如打電話、發簡訊、傳電子郵件等,告訴乙這一結果。

  拿到結果之後,我們就可以期待一場「光子變身秀」了。乙會操作一種叫作波片的東西,把β變成γ。

  什麼?這是什麼意思?不要慌,可以這麼理解:α和β處於糾纏態;所以當α和γ發生幹涉時,γ和β也就自動具有某種關係了;甲告訴乙α和γ的幹涉結果,其實是告訴乙,β和γ應該具有怎樣的關係。於是,乙通過「反推」,就能將β變成γ。

  請注意,量子隱形傳態,並沒有真正傳遞出去了什麼東西,而是一場「神奇變變變」。在這場「通信」中,α和β都是為了主角γ而犧牲的「炮灰」。最終目的,是讓β成為γ,讓乙能夠獲得有關γ的一些信息。

  但是,目前能用量子隱形傳態傳輸的東西相當有限。獲評2015年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十項重大突破之首的,是潘建偉和陸朝陽等人的科研項目「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這項工作的突破性,在於它首次傳送了光子的兩個性質——「自旋」和「軌道角動量」。

  真正的應用,確實任重道遠。

  第四站 量子密鑰分發——不可竊聽,絕對安全

  不過,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的景點大門已經打開,率先走進去的,叫作「量子保密通信」。它與經典通信最為不同的地方在於,用量子的方式來傳送密鑰。

  潘建偉在2015年中國計算機大會上作過一次演講。他表示,信息科學方面有信息安全的瓶頸:用晶片可能有後門,用光纖可能遭到無感竊聽;就算我們把信息進行加密,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上認為難以破解的東西,可能成了窗戶紙,一捅就破。

  不過,如果我們用量子的方式傳送密碼,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中科大量子信息實驗室博士趙義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量子密鑰分配是把一個信息編碼在一個光子上,一個光子有著不同的量子態,代表著0和1;把光子通過光纖發射過去,接收方接到密鑰後進行解碼。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一個量子的狀態是未知的,根據「不確定性原理」,我們無法獲得一個量子的所有狀態信息,因此,量子也就無法被準確測量和精確複製;而量子不可能繼續分割,竊聽者也就不可能把它分成兩半,一半拿走,一半傳給運輸方;更絕的是,在這一傳輸過程中,一旦有人竊聽,微小的光子立刻就能做出反應——因為在量子尺度上,竊聽者的存在感實在太強了!

  所以,量子保密通信的安全性,能夠得到極大保證。如今,量子保密通信甚至被資本市場稱為「下一個萬億藍海」。

  現在,我們已經在量子通信世界遊覽了四個景點,鑑於腦細胞死傷無數,這段旅程也就告一段落。

  在宏觀世界裡,我國遠距離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正在建設之中,預計將於2016年建成;同樣是2016年,我國還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預計完成三大任務:衛星和地面絕對安全量子密鑰分發、驗證空間貝爾不等式和實現地面與衛星之間隱形傳態。

  下一次,再進入量子通信的世界,看點將越來越來多了。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自《上帝擲骰子嗎》(作者:曹天元,遼寧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量子通信,可以高深但拒絕高冷
    簡單來說,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就是根據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並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  但是要真正理解這段話,並不容易。第一個問題就是,量子物理原理是什麼?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裡面產生一系列與常識相悖的現象,以致量子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等人都拒絕接受。特別是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剝奪了愛因斯坦一貫信奉的決定論。更有趣的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波動力學的創立者薛丁格也拒絕接受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提出的波動力學能完美描述微觀粒子在被測量前的行為,但是一旦發生測量,波動力學好像就失效了。然後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又完美接棒解釋了測量後的粒子行為。
  • 量子通信還是量子加密通信?
    通信的基本解釋是將信息從信源(發信者)經過信道(有線和無線兩種)傳到信宿(受信者)。說到量子,它並不是存在的一種粒子。我們知道,在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構成,例如原子是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如果一個粒子小到不可再分(依據現有科學技術),那麼它也許是最基本的單位,稱之為量子。
  • 直道超車,量子通信跑在世界前列
    高冷的量子物理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其實,過去的一百多年,量子力學的發展,所催生的各種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時鐘回撥至三年前,那年8月我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量子通信的問與答(上) 什麼是量子通信
    ,它利用量子力學原理對量子態進行操控,在兩個地點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可以完成經典通信所不能完成的任務。Bennett)和布拉薩德(Gilles Brassard)不僅是已經實用化的量子密鑰分發方案(即BB84協議)的提出者,同時也是量子隱形傳態的最早提出者。 量子密鑰分發可以讓空間分開的用戶共享無法破解的密鑰,因此量子密鑰分發始終是量子通信的一個重要方向,這個早已在國際上達成共識。
  • 「高大上」的量子通信,被質疑是偽科學,是真的嗎?
    量子技術是建立在量子力學原理基礎之上的一門前沿技術,在現實應用方面,它有兩大主要分支,第一是量子通信,第二是量子計算。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的糾纏效應、不可複製性以及測量的隨機性這些特性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訊方式。與經典通信相比,量子通信採用的是「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
  • 漲知識|量子是什麼?為什麼可以用來給通信加密?
    一個光子可以同時處於兩個狀態的疊加,而一旦對該光子的狀態進行測量,它就會隨機坍縮到其中一種狀態。而兩個光子之間建立起更為奇妙的量子糾纏。處於糾纏態的兩個量子不論相距多遠都存在一種關聯,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改變(比如人們對其進行測量),另一個的狀態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仿佛「心靈感應」。
  • 2019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分析:中國領先全球發展,有些技術難題...
    ,它有兩大主要分支,第一是量子通信,第二是量子計算。目前,量子通信是唯一被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那麼,量子通信是不是只用於通信領域呢?——而這領域需要嚴格保密的也就國防、政務等國家級保密通信領域,我們普通人通個電話似乎也用不上這麼高級別的保密措施。實際上,除了國防、政務,量子安全技術還可用於涉及秘密數據或票據的金融、電信、電力、電子信息等領域和部門,可能還會滲透到個人應用領域。
  • 量子通信是什麼意思?量子通信概念股一覽
    量子通信是什麼意思?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是什麼意思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
  • 量子通信要了解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通信系統
    概率論,量子數學和量子力學也要學習。量子信息包括量子資訊理論,量子邏輯和量子理論。量子通信要了解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通信系統,可以是光纖和無線電子。量子計算,主要是數學方面,主要包括量子場論,量子退火理論和高維拓撲場論。量子力學,主要包括基礎概念qed,薛丁格方程和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
  • 量子糾纏的量子通信原理以及多重態和量子多粒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一種新型通信方式,是在光傳播的狀態下可測量發送和接收的光信號的特定頻率的狹義量子基態的能量演化的多重態的糾纏態通信,包括向不同方向發送光,只要有一個方向是穿透了的,就可以達到分布式的量子糾纏態。
  • 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突飛猛進!那到底什麼是量子通信?
    近年來,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發展速度早已走在了世界的前沿,量子通信產業化如火如荼。這項新技術對於傳統通信方式而言是顛覆性的。但具體顛覆在哪裡,似乎也很難用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作為一個非行業內人士,我其實也只懂得一些最粗淺的皮毛,不過這或許有助於我利用儘可能淺顯易懂的表述以便讓更多人了解量子通信的偉大之處。
  • 量子通信科技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量子通信與科技。 達·文西曾經提到過,大膽和堅定的決心能夠抵得上武器的精良。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既然如何, 卡耐基曾經說過,我們若已接受最壞的,就再沒有什麼損失。這啟發了我, 量子通信與科技,到底應該如何實現。 所謂量子通信與科技,關鍵是量子通信與科技需要如何寫。
  • 量子通信原理
    由於2016年8月16號墨子號衛星的升空,很多人對量子通信非常感興趣。量子通信是建立在量子糾纏基礎上的,而量子糾纏不是容易理解的物理現象對其真實性一直就存在懷疑的聲音。因此對量子通信衛星也出現了懷疑和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是量子通信本身就是一個忽悠。本文試圖從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出發介紹量子通信物理原理以及墨子號衛星可能要進行的物理實驗。
  •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量子通信概念股龍頭解析
    量子通信產業鏈的相關個股在周五漲勢居前。周末,機構也沒有閒著,不斷拋出研報,曾經提出TMT熱門概念VR的安信證券再次發文表示,「哪怕錯過VR,不要錯過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技術一夜成名  關於量子通信技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手一翻,發現其來歷還真不小!
  • 中國在量子通信獨佔鰲頭,量子通信到底有多重要呢?
    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這不僅讓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通過量子通信的國家,更是我國走在世界量子通訊最前沿的象徵。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科學有可能成為未來引發第4次工業革命的事物,量子通信就是基於量子科學的一種新技術,下面小編就向大家淺要的介紹一下量子通訊。
  • 「量子通信」不懂通信原理
    「量子通信」不懂通信原理:首先我們來分析通信原理,我們的手機無線通信,是手機發射能量信號,這個信號能量扇動空氣,空氣振動傳播至遠方,被遠方接收器感應到此能量的空氣振動信號,從而產生通信。信號是能量,能量強弱及強弱變化頻率可以代表無數的信號。什麼信號,在於人設定它的強弱與頻率,並告知對方,從而產生通信,知曉信號意思。
  • 原子之間驚人的通信可以改善量子計算
    來源:德尼茲·亞武茲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組物理學家已經確定了相對遙遠的原子之間相互交流的條件,這種方式以前只在原子之間更緊密地看到,這種發展可以應用到量子計算。物理學家的發現發表在10月14日出版的《物理評論A》雜誌上,為產生糾纏原子開闢了新的前景,這個術語被賦予了遠距離共享信息的原子,這對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非常重要。
  •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量子通信如何實現?
    在量子糾纏理論的基礎上,1993年,美國科學家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信(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概念。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態攜帶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糾纏原理實現保密通信過程。
  • 量子密碼是量子通信嗎?其實真正的量子通信離實際應用還很遠
    那麼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確保密鑰分配是安全的?有,這就是「量子密鑰分配」(縮寫為「QKD」)!「量子密鑰分配」應用到量子力學的基本特性(如量子不可克隆性,量子不確定性等)來確保任何企圖竊取傳送中的密鑰都會被合法用戶所發現,這是QKD比傳統密鑰分配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後者原則上難以判斷手頭的密碼本是否已被竊聽者複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