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電影從來刺激不了你的淚腺,但卻能保證你的腎上腺一直處於燃燒狀態。影迷稱他為爆炸狂人,血脈賁張的激戰與極具破壞力的動作場面是他的看家絕活。與他共事過的人稱他為片場暴君,他那火爆的脾氣和驚人的效率在業內名聲響亮。好萊塢片商稱他為繼
史蒂文·史匹柏之後好萊塢吸金力最強的導演,與他合作,只要你肯花錢,他就一定會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麥可·貝,他從來都不是一位電影藝術大師,但他絕對是好萊塢體系下誕生的一名異類匠才。
出道:MV導演
麥可·貝是個土生土長的洛杉磯人,童年時期的小貝最愛擺弄火山模型,還曾將家裡的地板燒穿險釀慘劇,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其超強破壞欲早已現出端倪。名導
大衛·芬奇在19歲時就成為了
喬治·盧卡斯工業光魔特效公司的一員,而比芬奇小三歲的麥可·貝卻是名副其實的「師兄」,他15歲那年就在盧卡斯影業當起了檔案管理實習生。這份工作給學生時代的麥可·貝所留下的最深刻記憶是:有一次放映
《銀翼殺手》,看完電影觀眾都是帶著困惑的神情退場的,並沒有像
《星球大戰》的觀眾那樣興奮地討論個沒完。15歲的小貝已經在心裡做出決定:我也要拍一部能讓觀眾High起來的大片。
麥可·貝在衛斯理大學主修電影和英文,與很多一畢業就失業的導演同學不同,他在領完畢業證的兩周後就接了導演生涯的第一單生意——為70年代紅星Donny Osmond拍攝MV。唱片公司老闆甩給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16萬美元,讓他自己掂量著辦,要知道,此前麥可·貝拍片的成本從未超過5000塊錢。提著這筆「巨資」,他精打細算地完成了任務,也賺到了人生第一桶導演佣金——500美元。
年少輕狂的麥可·貝靠MV拍攝迅速在業內打出知名度,之後,Nike、Reebok、可口可樂等大牌公司的廣告片邀約也接踵而至,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麥可·貝就已拿到過廣告界的金棕櫚(坎城廣告界金獅獎)。在一部部廣告片的拍攝中,麥可也在磨練著邁入好萊塢的個人能力,比如如何布置燈光、如何捕捉鏡頭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如何對明星大腕指手畫腳。
一次在莫哈維沙漠拍攝廣告期間,麥可·貝的媽媽前來探班,看著兒子指揮著兩百多號人馬在片場跑來跑去,一架直升機在他周圍起起落落,媽媽震驚了。麥可對媽媽說:「這簡直是一場酷斃了的燒錢大戰,而且還有人付錢請我幹這個,你相信嗎?」
成功:從打工仔到大股東
1994年,好萊塢金牌製片人
傑瑞·布魯克海默向麥可·貝伸出了橄欖枝,一部名為
《絕地戰警》的劇本擺在了他的面前,講的是兩個邁阿密黑人警察緝捕毒販的警匪故事。由於原劇本實在夠爛俗,聯合製片人之一唐·辛普森在正式開拍前甚至拒絕在片中署名。麥可·貝決定從演員入手,他選中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電視劇演員
威爾·史密斯和
馬丁·勞倫斯,兄弟三人大步流星奔赴邁阿密,先把預告片拍了出來,然後再逐步豐富劇本細節。這也從側面定下了麥可·貝電影的基調:視覺為王。而縱觀當今影壇,繼承這種瘋狂創作方式的人似乎只有墨西哥怪才導演
羅伯特·羅德裡格茲(代表作有
《彎刀》)了。
在拍攝片尾激戰一幕時,片場突降暴風雨,置景毀於一旦,而此時劇組的前期資金也已經見了底。眼看大銀幕處女作就要砸鍋,麥可·貝一拍大腿,從自己12.5萬美元的導演費中拿出2.5萬美元完成了拍攝。最終,《絕地戰警》以1900萬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豪取1.4億美元,麥可贏得了開門紅。不過,在影片大賣之後,人前風光的麥可卻如民工一枚,向製片方追討那兩萬五千美金欠款。這一被動經歷給初來乍到的麥可·貝上了重要一課。
和
《絕世天劫》兩部票房炸彈的誕生,讓麥可·貝成了史上最年輕的「10億元票房導演」,擺到麥可手頭的大製作也是一個接一個,而此時的他,決定跳脫為大製片廠打零工的角色,準備嘗試一次屬於大導演的新玩法。
2000年,麥可·貝接拍二戰大片
《珍珠港》,該片投資高達1.4億美元,這次他要求得到扣除拍攝和廣告費用後50%的利潤分成。一躍成為影片股東的他,當然更加精打細算,力求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拍攝過程中他利用高層公關手段搞定了美國軍方,為影片節省了上千萬美元的成本。最終這部暑期票房大鱷讓麥可·貝撈到了高達4000萬美元的財富。
下一頁 吸金:麥可·貝的生意經策劃/暖晴 文/大頭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