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在茂名發現一片「火星地貌」

2020-09-09 南粵直擊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了火星科學探測之旅,將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等方面的科學探測。這是繼月球探測任務之後,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火星不僅有季節和晝夜,而且發現火星南極冰蓋表面下存在液態水湖,火星的地表也很像地球,有峽谷、山谷、沙丘和河流等的痕跡。因為人類至今還未登上過火星,雖然已有發射過幾十次的火星探測器,拍攝到一些圖像,可以讓我們在以光年計數的遙遠距離之外看到火星表面存在的地形地貌特徵,但更多的火星風景,還是需要大家去想像:被描繪為沙漠行星、砂礫遍布的火星,更似是戈壁荒原,這樣不可思議的環境是否真的適合生命生存嗎?「天問」,引發了大家對火星這個遙遠星球的好奇。

一般人現在還去不了火星,於是就有些人在地球上探尋一些與火星地形和地貌外觀類似的場所,並希望從這些被稱作「地球上的火星」的地方獲得一些對未來的火星任務有幫助的發現。據說國外已經發現了8個酷似火星地貌的「奇蹟之地」。今年由於新冠疫情不能出國旅行探險,於是一些「流浪火星」迷就一路向西,去祖國的大西北探奇獵勝,最後竟然在柴達木腹地輾轉「發現」了一片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把青海、甘肅、新疆的西北荒原帶成了「熱點」。

火星遙遠,西北的柴達木也是很遠,距廣東足足有3500多公裡啊。今年5月出遊粵西,我竟然在茂名「發現」了一片好似火星地貌的神奇所在。看看這些照片,怎麼樣?還須遠行嗎?去茂名探秘就行了。

說真的,茂名的這片「火星地貌」,還真的與玉門關外的那片「火星地貌」有著某種神奇的關聯。

話說茂名有個「好心湖」,位於茂名市區西北角,是一個很大的湖,面積達10.07平方公裡,湖水碧藍,湖岸周圍遍植花草樹木,環境優美。我相信許多遊人也會同我一樣,認為這就是一個新建的郊野生態公園。如果不是聽朋友的介紹,再看到公園地圖上標示有座茂名露天礦博物館,我真不知道這裡就是曾為共和國石油工業做出重要貢獻的油頁巖礦區。

原來,茂名之所以成為「南方油城」,就是由於茂名油頁巖露天礦的發現。1954年國家派出鑽井隊進駐茂名,歷時3年探明了適宜大型露天開採、年產100萬噸原油、可開發100年的茂名露天油頁巖礦。茂名油頁巖的發現,為國家甩掉「貧油國」帽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茂名也因此興起。後來隨著國內油田的發現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茂名露天礦的油頁巖開發逐步停止,至1992年底停產,這個中國第二大、南方最大的露天礦坑淪為了廢棄礦坑。由於露天礦開採造成周邊生態惡化,土地荒蕪,而廢礦積水酸化,礦坑周邊水土流失嚴重,對周邊地區造成嚴重安全隱患。因此,2013年茂名市確立「引水、種樹、建館、修路」的思路對廢棄礦坑進行修復,築渠引水,2016年引入高州水庫水源把礦坑湖注滿,讓一個荒廢礦坑蛻變成為一座庫容達1.6億立方米的水庫、一個美麗的露天礦生態公園,創造了工礦遺址生態修復的全國典範。為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嶺南聖母」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銘記當年建設者們好心採礦煉油、好心建設茂名精神,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2017年8月茂名露天礦坑湖被正式命名為「好心湖」,變身生態公園。

「神奇之地必有神跡」。正是因為「好心湖」原來有著如此神奇的歷史,在公園的步道上漫行,我就望見湖邊的景色不同尋常,那些裸露出來的地方,溝壑縱橫,龕巖凹凸,砂礫土呈現赤橙黃褐白,色彩斑斕,與張掖戈壁荒漠的五彩雅丹極其相似,十分上鏡,可惜由於公園顧慮遊客安全,把湖岸全部用圍欄隔離了起來,不能靠近拍攝,相當遺憾。

有句話說:上帝把門關上了,天使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我們走到湖邊一個舊磚廠旁邊的小土丘時,我驚奇地「發現」,這個不怎麼顯眼的地方,竟然蘊藏著十分詫異的景色,是可以媲美西北「火星地貌」的微縮版風景。於是,就和學生蘇惠分頭走進了這座土丘,用攝影的「發現眼光」,去覓取、拍攝一幅又一幅的「火星風光大片」,直至滿載而歸。

照片拍得相當滿意。但看著這些景色萬千的「火星風光」,我的思緒也隨之飄遠了:這碧水之下,淹沒了多少好東西?據說,茂名露天礦截至1992年底停產,開採量僅佔總儲量的2%,勘探表明從表層往下220米就有礦藏,挖了30多年平均只挖了40米,最深的地方也才挖了100米;除了油頁巖之外,還有豐富的高嶺土和煤炭儲量。把那些還沒開採的地球資源封存起來,留給後人,難能可貴,真真要點讚。但把這麼一個具有非凡歷史意義和迥異景色的中國第二大、南方最大的露天礦坑,完全就用水淹沒覆掉,我就覺得十分可惜了。現在到處都在提振興文化、留住歷史,尋找發展新亮點;把茂名露天礦坑變為「好心湖」,雖然也是「好心」為市民做的好事,但把什麼都淹掉了,後來人就唯有眺望著茂石化不斷吞雲吐霧的油城廠區,面對碧水,望湖興嘆……

慶幸,我們「發現」了這裡還留有一片神奇的、一般人「看不見」的 「火星地貌」。

茂名「好心湖」 吳呂明攝影

茂名「好心湖」的湖邊景色 吳呂明攝影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1)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2)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3)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4)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5)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6)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7)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8)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蘇惠 攝影 (9)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1)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2)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3)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4)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5)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6)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7)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8)

在茂名發現的「火星地貌」 吳呂明 攝影 (9)


(文:吳呂明)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火星,中國來了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中國最強大的火箭之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送,在為期 7 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它將到達美麗的紅色星球: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火星車的國家。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美國NASA公布18億像素火星地貌全景照 網驚:超震撼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不曾停止,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射到火星上的探測器「好奇號」,近日傳回一張史上最清晰的火星地貌全景圖,畫質高達18億像素,引發網友熱議。NASA也上傳火星影片,短短一周已累積400萬觀看次數。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今天,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運載遙四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自主探測火星,6個多月後成功抵達,我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歐洲、印度、日本後第6位「國際火星俱樂部」成員。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中國人早已許下雄心壯志:下一站,火星!▲中國深空探測已拉開帷幕,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后,探月工程五戰五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完成將標誌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社區曬單更有機會贏價值萬元「AJ1 倒鉤」潮鞋!點擊進入蘋果教育商店。(注意:若威鋒 App 端無法直接點開連結,請嘗試長按)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預計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 探索火星|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傳回降落片段 讓人類首次聽見火星表面聲音
    「毅力號」(Perseverance)上周四成功著陸火星並傳回照片,NASA周一公開一段長達3分25秒「毅力號」降落火星的影片。NASA工程師周一播出高清影片,「毅力號」相機和麥克風系統的首席工程師格呂爾(Dave Gruel)指:「你聽到的這10秒,是麥克風將火星表面上的實際陣風傳回給地球。」雖然只是短短10秒,卻是人類首次聽見來自火星的聲音。格呂爾續指:「想像你坐在火星表面,聆聽著四周。這真的很美妙。」
  • 港理大研火星相機助力監視「落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餘韻)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昨日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當中的關鍵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是由香港理工大學所研發,而該校亦是本港唯一擁有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的高等院校。容啟亮帶領科研團隊研發「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支持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
  • 電影「火星異種」預告片解禁 與火星小強戰鬥等場景公開
    電影「火星異種」預告片解禁 與火星小強戰鬥等場景公開 2016-03-03 10:15
  • 【重磅】Elon Musk 公布其「火星殖民」計劃,20 萬美元成為「火星人」
    「殖民火星」從來就是他的目標,這一點從他 2002 年成立 SpaceX 起就未改變過。今天,他在於墨西哥城舉行的第 67 屆國際宇航大會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IAC) 上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火星殖民」計劃,從其中,我們大概可以了解這個項目的具體細節。
  • 「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升空 火箭殘骸都去了哪裡?
    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周四(23日)中午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國家航天局指,經過2167秒飛行,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展開超過半年的長途旅行,預計會在明年2月抵達火星。
  • 「科普新知」奇特的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個地理學名詞,它是乾燥地區由風沙刻蝕出來的,主要是由連片的風蝕丘、臺組成的特殊地貌。這種地貌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大自然神奇的塑造力,有的看起來似人,有的像動物,有的酷似古城堡、廟宇……千奇百態,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如此奇特的雅丹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呢?
  • 實寫版火星小強來了!日本計劃拍攝電影「火星異種」
    實寫版火星小強來了!日本計劃拍攝電影「火星異種」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5-02-09 11:10:02
  • 點亮手機就能俯瞰地球、火星……
    So,下面要說的這就是一款幫你把整個地球(甚至火星)塞進自己的手機裡的 App。 「WLPPR」是一款為用戶提供超高清星球鳥瞰照片的壁紙應用,「Breathtaking」這是「WLPPR」對自己壁紙的形容詞。
  • 中國「天眼」:發現神秘信號
    英國物理學大師霍金(Stephen Hawking)雖然過世,但他對科學做出很多重要貢獻,包含「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此外他也堅信「外星人真的存在」我國近日宣布,「捕捉到了距離地球約30億光年的神秘信號」。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
    火星探測本就是航天領域的一大難點,完成「天問一號」任務的火箭也非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莫屬。今天,「胖五」再次出徵,也創下了兩個首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中國在短短四年之間就建立起了包含環繞飛行器 、著陸器、火星車等設備的火星探索基礎體系。在天問一號項目啟動之前,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都對火星進行了深入調查,掌握了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貌情況,並且對火星大氣有了深入研究,發現火星大氣壓強僅為地球氣壓的0.6%,相當於地球表面35公裡的氣壓,非常稀薄;火星地表溫度晚上會降低到零下132攝氏度,赤道一些地區會高一些,平均在零下52攝氏度,但其白天溫度可達28攝氏度,一些地區可滿足液態水的存在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