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著名的打假鬥士,除了315的相關暗訪調查人員,再有就是方舟子了。自1999年開始,方舟子就一直致力於打假事業。但是,要說方舟子到底打了哪些假,一時之間,又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其實,方舟子的打假事業,實在是過於繁雜了,有一種到處都有他的存在。從中國科學界到娛樂界,從新聞界到教育界,凡是引起他質疑的人,都被他「罵」了個遍。按理說,敢於揭露事實真相的人,還是值得欽佩的。但是,方舟子的的打假事業,已經不再純粹,而且,他的做事風格,讓他一直活躍在非議之中。
方舟子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不願意道歉。質疑癌症女孩的募捐行為,存在暗箱操作,然而,事情經過調查,並不是暗箱操作。但是,直至癌症女孩去世,方舟子也沒有進行道歉。而這種不願道歉的行為,方舟子還在延續。
在華為事件上,華為開啟備胎計劃,引發無數的讚譽。但是,方舟子不知是想蹭熱度,還是為了賺「華為錢」,公開打假華為的備胎計劃:備胎如果好用,何必等到破胎了再用?怕美國公司賺不到錢?
萬萬沒想到,針對方舟子的質疑,任正非也進行了回覆:如果都用備胎,就是體現了你們所說的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們想朋友遍天下。方舟子的質疑,可能因為不了解我們的戰略部署吧!
任正非和方舟子的認知不同,觀點不同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過,方舟子的質疑,引發了沸反盈天的譴責。和博人眼球的羅玉鳳一樣,方舟子的帳戶,最終也走向了封號。但是,方舟子沒有尋找自身的原因,也沒有道歉行為,而是進行了甩鍋,聲稱不允許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存在,更是稱此為網際網路寒冬。
其實,方舟子帳戶被封,只是早晚的問題。作為一個在美華人,的確可以自由發布言論。但是,並不代表不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方舟子發表一些激進的言辭,蹭一波熱度都是小事,但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還是容不得混淆的。
再者,方舟子自我標榜「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人物,卻忘記了人們關注他的本質問題,他是靠打假聞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求關注的一種。廣大網友的追捧,可以為其賦予光環,也能令其走下神壇。可以說,方舟子逐漸走向沒落,主要是自己一手作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