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迎高溫,清淤泥,在一線

2021-01-20 農家知曉事

近日洪峰過境重慶,一度讓山城重慶演變成「水城」重慶,所幸洪水已退,為恢復城區原本的樣子,重慶各個區全力實施退洪後的修復工作。自8月21日南岸區城市管理局接到負責清理南濱路(上索路——騰濱路口段)清淤工作任務後,區城市管局領導班子第一時間趕赴受災區域實地研究制定詳細整治方案,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召集局下屬所有基層單位、全區環衛作業公司集合整治隊伍,第一時間投入到受災區域開展清淤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共計投入各類大型環衛作業機具90餘臺,一線作業人員485餘名,清淤距離達5600餘米、6.63萬餘平方米、2337立方米。

記者看到,在南濱路參與清淤工作的有重慶環衛、南岸區環衛,有民警,也有社區志願者等。今日重慶氣溫高達38攝氏度,毒辣的太陽加大了清淤工作難度,但這群清淤工作者沒有絲毫怨言,反而是哪兒缺人手往哪兒搬。一位工作者告訴記者,自己前兩天不在南濱路清掃淤泥,是另一邊工作完成後馬上趕過來的。

區城市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趕緊完成道路淤泥清理工作,還重慶一個美麗的南濱路,他們都是通宵達旦。社區志願者也是從早上七八點,一直忙到晚上七八點。

清掃淤泥的工作從2020年8月21日開始。施工第一天,淤泥深度達到了半米,根本邁不開腿,到今天淤泥明顯減少,甚至一些道路可以用潔淨來形容。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多數環衛工人都赤腳上陣,詢問緣由得知,不穿鞋是為了更快速的清掃,因為這個鞋子穿在腳上很滑,既影響效率,又不安全。

在清掃淤泥的同時,也在進行南岸區住房災後重建工作,從8月21日早間起,分4個片區小組展開房屋安全檢查,現已完成6個物業項目安全查驗,配合街鎮完成多個超市、拆遷區域、私房等零星房屋安全查驗,住房、建築工地等等都在一一檢查。環境整治工作也提上日程,目前已出動人員1102人,清理淤泥面積27.32萬平方米。每個項目在汙泥濁水清理完成後平均進行3輪消殺,現共計完成23次消殺。

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工作者都在為城市的復健默默奉獻著,在災難面前我們絕不後退,在困難面前我們絕不怯懦,在城市修復建設中,重慶人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志在必勝。

圖文編輯:姜鳳

相關焦點

  • 「鐵腳飛行連」:洪水不退我不退
    自7月10日接到指令以來,武警安徽省總隊安慶支隊執勤二中隊、機動中隊牢記黨和人民囑託,迅速前往一線開展抗洪搶險、轉移受洪水圍困群眾,緩解鄰省抗洪搶險壓力。六次參與抗洪搶險任務,「鐵腳飛行連」再出發這是一支紅色歷史悠久、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的隊伍。
  • 東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洪峰後清理淤泥工作情況
    記者從東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了解到19日上午,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孟軍、區城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謝萍帶領10名黨員志願對來到東興區臨江路,協助環衛工人清理洪水退去後馬路及人行道的淤泥,確保道路早日通暢。18日下午,洪水水位有所下降,各公司立即組織應急小組成員及工人到達現場清淤,水退人進。從18日下午5點到晚上12點,共計出動管理人員30人,工人150名,水車10 臺,清理淤泥約30噸。今天早上六點不到,到達現場繼續戰鬥,30名管理人員,160名工人,水車10臺,三輪衝洗車12臺在一線奮戰,截止目前,共清理淤泥約65噸,現場正在緊張忙碌但又有序地開展清理、整改工作。
  • 兩江過境重慶洪水:除一個水文站外其餘水位均退至警戒以下
    圖為洪水過後,重慶巴南消防救援隊員開始清除淤泥。重慶巴南消防救援供圖中新網重慶8月22日電 (記者 劉相琳)記者22日從重慶市水利局獲悉,長江、嘉陵江過境重慶洪水,目前除長江長壽(二)站超保外,長江寸灘站、菜園壩站、朝天門站,嘉陵江磁器口站等其餘站點水位均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 迎高溫戰酷暑人定勝天 促出口保增長眾志成城
    迎高溫戰酷暑人定勝天 促出口保增長眾志成城2014-07-29 | 發布者:柴喜男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進入7月份,洛陽氣溫持續走高,驕陽似火,熱浪襲人。筆者在國機洛建裝配車間看到的卻是一番迎高溫、戰酷暑、忙生產的景象。   夏日炎炎,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車間作業更是揮汗如雨。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連續奮戰搶險救災一線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多路出擊連續奮戰搶險救災一線解放軍報訊連日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多路出擊,在四川、重慶、雲南、甘肅等受災地區連續奮戰,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8月20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過境重慶主城區,多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西部戰區空軍某預備役高炮師官兵受命奔赴巴南區展開救援工作,共轉移受災群眾370餘人。重慶警備區累計出動官兵和民兵3600餘人次參與駐地搶險救災工作,積極做好轉運群眾、沿江巡邏、搶運物資等工作。
  • 齊手清淤泥|營造優質環境
    冬季湖水漸退,但留下的很厚的淤泥,嚴重影響了整體的環境,為了儘快恢復整潔、優美的容貌,美林物業員工直接上崗,
  • 專家解讀:重慶本輪洪水 為啥漲得高退得慢?
    記者 張錦輝 攝8月20日凌晨2時-8時15分,重慶主城磁器口、菜園壩、朝天門、寸灘等多處水文站點相繼出現洪峰水位,這意味著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和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洪峰相繼過境重慶主城。洪峰過境後,磁器口、長濱路、菜園壩等低洼地段已逐漸退水,各地積極組織人員開展清淤消殺工作。長江、嘉陵江主城中心城區段江水何時能退至正常水位?
  • 2020年大火,高溫,洪水等都來了,科學家還能「科學解釋」嗎?
    2020年以來,確實地球出現很多大事,怪事,最為典型的例子如:澳大利亞大火、高溫、乾旱、火山噴發、地震等等,這些都是具有極強破壞性的自然災難,而怪事也主要就是異常的一些氣候現象偏多,如北極甲烷爆發,38度高溫,珠穆拉瑪峰長草等等。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全球出現了生物滅絕或消失,科學家們也發現了第六次生物滅絕可能已經加速,這都說明了2020年可能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是意味著什麼嗎?
  • 淤泥處置的「浙江經驗」:3.5億方淤泥有望變廢為寶
    要完成全域剿劣、全面提升水質,「截、清、治、修」四個重點環節缺一不可。「清」指的就是清除底泥,消除水體汙染的病灶。據省水利部門統計,僅2016年全省水域清汙(淤)量就超過1億立方米,平均淤積深度約為0.8米。另據估算,「十三五」期間,全省河道清淤量將達3.5億立方米。
  • 淤泥壓縮處理 淤泥乾濕分離清理 淤泥淨化處理
    無錫汙泥池清理清掏、沉澱池清理清掏、酸鹼汙水池清理清掏、汙泥固化處理、淤泥脫水處理、淤泥壓縮處理、汙泥淤泥乾濕分離處理、無錫工業汙泥無害化處理、生活汙泥無害化處理、無錫糞便無害化處理、淤泥汙水無害化處理等等服務,承接全國各地工程。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泥沙淤積的處理,確保河道的暢通無阻,提高河湖水域的水質,應當對淤泥進行有效的利用和進一步的處理。
  • 河北悲傷家庭:洪水中子女穿睡衣遇難 夫妻抱樹生還
    2016年7月23日中午,河北邢臺市經濟開發區東汪鎮大賢村的洪水已退,留下滿目瘡痍。天氣異常炎熱,隱約聞到一股腐臭味。村民張二強家位於大賢村村口,緊靠龍王廟橋,對面是七裡河。在7月19日晚-20日凌晨的洪水襲擊中,他失去了9歲的女兒和6歲(虛歲)的兒子。孩子的名字,如今出現在邢臺市「7·19」洪澇災害死亡人員名單中。
  • 【增援滁州】山東消防堅守抗洪一線24小時——只為洪水早日褪去...
    【增援滁州】山東消防堅守抗洪一線24小時——只為洪水早日褪去,百姓重返家園 2020-07-23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道淤泥無處堆放?江幹引入淤泥幹化新技術 減量7成淤泥
    河道淤泥無處堆放?江幹引入淤泥幹化新技術 減量7成淤泥發布時間:2018-05-05 13:19:10 Sat  來源:杭州網杭州網訊 「你們這些清出來的淤泥放哪裡去啊?」這是河道清淤中市民常問的一個問題,雖然清淤工作開展多年,設備、技術都有長足的進步,幹清、溼清、機械、人工……但都繞不開淤泥——泥漿的模式。尷尬,河道清出的淤泥沒處放放在以前,河道工作人員要在河道邊找到一個大面積的場地用來堆放淤泥,直至變成泥餅。
  • 衝鋒,在新一輪洪水來到之前
    新華社武漢7月12日電 題:衝鋒,在新一輪洪水來到之前  新華社記者黃豔  驟雨暫歇,烈日爭空。雖然部分地區開始退水,但是抗洪搶險人員還在增加。「天公可以喘息,搶險不能喘息。」  從7日開始,湖北迎來5天左右的晴熱天氣,為迎戰新一輪洪水提供大好戰機。
  • 大禹治理的洪水,和《聖經》中記錄的大洪水,是同一場洪水嗎?
    如果說大洪水只是發生在中華大地上遠古時期的孤立事件,那麼再加上《聖經.舊約》記載的諾亞建造大方舟的故事,足以讓大洪水事件成為信史。除此以外,世界其他的民族也有關於大洪水的記錄,但是都沒有上述兩件來的著名。
  • 洪水消退中 四川樂山大佛重新露出腳趾
    8月19日,大佛重新露出腳趾8月18日上午11點,記者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獲悉,洪水已淹至樂山大佛腳趾,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樂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腳趾。岷江一、二、三橋恢復通車後,部分路段淤泥較多,環衛工人正在清理,對車輛通行有一定影響。受停電影響,中心城區有25個路口信號燈暫未恢復,請司機朋友服從現場交警指揮,有序通行。【責任編輯:郭豔麗    流程編輯:郭豔麗】
  • 洪水不退他不退 餘干大屋村民兵隊長江海輝幾天僅睡4小時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塗文華、實習生計丹丹報導:洪水無情面對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鄱陽湖濱湖地區幹部群眾聞「汛」而動,武警官兵火速支援,愛心志願者接踵而來,眾志成城,抗擊洪水。  22年前,他曾為抗擊洪水,三天三夜未合眼;現如今,又是因為抗擊洪水,4天3夜僅睡4小時。7月13日,在餘干縣楓富聯圩滑坡搶險現場,記者見到了這位54歲的老黨員,因為中暑和沒有好好休息的原因,步履蹣跚,但仍是堅守堤上,有條不紊地調度群眾抗險和做好官兵後勤保障工作。
  • 長江洪水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底是誰說的?有人見過千年洪水?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我國的氣候是明顯的季風氣候,夏季,來自於海洋的暖溼氣流,從東南沿海深入影響到西北內陸,高溫多雨,夏季的氣候呈現出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冬季,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則受大陸乾冷空氣的控制,寒冷乾燥,冬季的氣候則呈現出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 洪水圍困汙水處理廠 一線人員如何自救?
    年僅25歲的楊航在洪水來到時就機警地穿上了救生衣,另一個同事來不及穿上救生衣,在洪水越來越大二人尋求機會逃命時,楊航卻脫下了救生衣給同事。"救生衣給你,你不會遊泳,我可以遊過去",這是楊航留給同事的最後一句話。年僅25歲的他終因體力不支被洪水帶走。同事有了救身衣,堅持與洪水抗爭,最終被獲救了。
  • 福州八一水庫「清腸」完成 清出12.6萬立方米淤泥
    記者29日從市城鄉建總獲悉,目前水庫已清出12.6萬立方米淤泥,相當於再挖了一個澗田湖。八一水庫應急清淤已完成。記者 葉義斌攝2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新店鎮赤橋村的八一水庫,剛剛完成清淤的水庫沿線看上去「一馬平川」,東南片的蓄水區域與遠處的青山相互映照,景色頗美。「上一次清淤還是15年前。上遊來水衝刷,經年累月積下來的泥沙漸漸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