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衣服的白日夢,與蒂爾達·斯文頓的三次表演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Lens WeLens 收錄於話題#「這就是人生」52#在場44

蒂爾達60歲了,依然是許多人的時尚繆斯,她獨特的氣質讓人沉迷。當被問及要怎麼做才能更像「蒂爾達」,她的回答是:「非常簡單,卸掉睫毛膏就好。」

在時尚的世界裡,一切發展都顯得飛快,而蒂爾達卻顯得有些慵懶。她不太追求潮流,有相熟的設計師為她設計衣服,「他們了解我,知道如何設計衣服會讓我舒服。」

蒂爾達出生在一個有三個男孩的家庭,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也是唯一的女生。兄弟們會把穿不下的舊衣物給蒂爾達,而女孩的衣物則由她自己獨享。

也許正因為這樣,她對衣服的追求也十分簡單:任何可以快速穿上脫下的衣服就是好衣服,在家裡她也常常穿著孩子們淘汰下來的舊衣服。

蒂爾達上的中學有統一的制服。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期望著能夠與眾不同,學校制服恰恰束縛了大多數人的發揮。但蒂爾達卻喜歡這樣的「大眾」,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讓制服變得獨特一些。

蒂爾達的時尚觀讓許多人大跌眼鏡,蒂爾達也說過:就現在,停下吧,不要再把我當作時尚偶像了。

但和所有人一樣,蒂爾達也有自己喜歡的衣服。如果讓她挑出一款最適合自己的衣服,蒂爾達一定會選蘇格蘭短裙。

「它適合各種天氣,穿它跳舞也很不錯。」

不可思議的衣櫥

Impossible Wardrobe

在蒂爾達的家鄉蘇格蘭,每個男人都有一件蘇格蘭短裙,這些短裙通常可以在幾代人間傳承,有時是來自於父親,有時甚至來自於曾祖父。

傳承了幾代人的衣服往往會帶著家族的記憶,蒂爾達也說過,「我們脫下衣服的時候,誰能斷言可以任由蘊含其中的故事溜走?」

時尚卻是殘酷的,不管衣物中究竟有多少動人的故事,過季的衣物也面臨著隨時被丟棄的危險,但也有一部分被幸運地收藏在了博物館裡。

當蒂爾達第一次見到博物館中存放衣物的檔案室時,她將那裡形容為「太平間」,那是介於生與死之間的地方:這些衣服的主人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但衣服作為實體被保留了下來,與此同時,那些不再存在的身體也有幸與衣服一起留存了下來。

這些衣服也在問著現代人:當服裝不再被穿著的時候,它們還能被看作真正的存在嗎?為了探尋這個問題,巴黎時尚博物館館長奧利維爾·塞拉德(Olivier Saillard)與蒂爾達一起,做了一場名為《不可思議的衣櫥》的表演。

作為這場演出的導演,塞拉德並沒有讓蒂爾達穿上這些衣服,除了衣服作為歷史見證者的珍貴之外,現代人的體型早已不同於當時的人。「幾個世紀以來,人的身體形態變了又變,這讓最初的身體線條反而顯得過時而可笑。」

蒂爾達無疑是展示這些衣物最完美的「服裝底座」。拉塞爾說,蒂爾達的發色、皮膚、工作服都是米白色的,就像博物館石頭的顏色,「你是展示這些服裝的堅實基礎,當它們在你臂彎出現時,好似柔軟的雕塑一般。」

在表演中,蒂爾達穿著白色的工作服,模仿著博物館館藏者和保管員的樣子,用他們平時保管、觸摸服裝的動作去詮釋人與這些服飾的時空關係。

她也是這些服飾的愛人和引導者,有時候,她會短暫地停留在觀眾面前,向他們展示這些服飾,「我把它給你,你卻並不會擁有它。」

永恆之裙

Eternity Dress

《不可思議的衣櫥》可能是時間最短的一次展覽,45分鐘,56件單品,在蒂爾達的臂彎中短暫地重見天日。

但這場表演也是近年來與時尚相關的表演中,時間最長的一次。

拉塞爾曾經讓助手估算過現今時裝秀的數據,僅僅在紐約、倫敦、米蘭和巴黎這四座時尚之都,每季就有超過300場的時裝秀,在這些秀場中,大約有12236套服裝將被展示。時裝秀越來越多,但留給每件衣服的時間卻變得越來越少。

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一場迪奧的服裝秀可以持續兩個小時。而到了90年代,20分鐘的秀場展示已是極限。而網際網路與視頻轉播也在不斷地掠奪著觀眾們的注意力,秀場上的表演時間不會超過7分鐘。

2003年Viktor & Rolf 的秋季時裝展上,蒂爾達與一群與她長相相似的模特展示著設計師最新的設計。

過量的時裝秀,不斷被壓縮的展示時間,數以千計的衣服被生產出來,但人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新的衣服?

在《不可思議的衣櫥》中,拉塞爾打破了秀場的「禁忌」:沒有製作任何新的衣服,他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歷史衣物成為秀場的主角。這一次他決定再大膽一次,「如果我是一位服裝設計師,我會做一件禮服,僅此一件。」

拉塞爾與蒂爾達的第二次合作《永恆之裙》,兩個人用45分鐘的時間一起製作了一條「永恆之裙」。

為了這次表演,二人跟隨Chloè的菲利普·福徹(Philippe Foucher),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學習製作裙子的技術和姿勢。

對拉塞爾來說,一個秀場只展示一件裙子會更有力量,「裙子太多了」。快速發展的時尚產業也要求設計師每三個月設計出一個新的系列。但對於設計師來說,設計新衣服的靈感並不常在,阿瑟丁·阿拉亞也很反對這個系統,「如果我每年能想出一件新衣服的設計靈感,那就真是求之不得了。「

拉塞爾也貫徹著「只設計一件禮服」的理念,與蒂爾達一起在舞臺上完成了裙子製作的全過程。

最後,一件海軍藍的「永恆之裙」完成了,它之所以永恆,是因為它不只屬於特定的時代,不屬於拉塞爾和蒂爾達,它可以屬於任何人,它也可以被不同風格的設計師創造出來。

在表演的最後,蒂爾達站在舞臺上,一邊大聲地喊出那些知名設計師的名字,一邊變換著姿勢展示「永恆之裙」。

時尚的飛速發展,讓人人都可以找到為自己代言的獨特造型,但海量的選擇也更容易迷失。拉塞爾衷心盼望著,有一天設計師們都可以放慢腳步。

衣帽間

Cloakroom Vestiaire obligatoire

蒂爾達與拉塞爾的第三次合作發生在「衣帽間」,這是劇院、博物館裡為參觀者提供的衣帽寄存處,現在許多地方的衣帽間被自動寄存櫃取代了。但曾經,衣帽間裡,那些靜靜等待主人歸來的衣物,也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

衣帽間像個小小的展示間,裡面擺滿了那些被「選中」的幸運衣物,這些衣物被主人愛著,也被服務員精心保護著。

而衣服與主人之間的情感,從選定了衣服買回家的那一刻,就已經誕生了。這次表演的靈感,也來自於蒂爾達與她母親對於衣物的感情。

在《不可思議的衣櫥》表演結束後的一個月,蒂爾達的母親去世了。母親的死給蒂爾達很大的打擊,有時候她甚至會無意識地穿上母親的衣服,「有時候我會戴著她的圍巾,有時候是她的上衣。」

直到母親去世兩年之後,她還在不斷地整理著母親遺留下來的衣物。「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和她一生道別的工作,對我而言卻又是一種打開生活新篇章的方式。」

和蒂爾達一樣,母親也非常喜愛衣物,在整理這些衣物的時候,蒂爾達也在一邊思考,哪些衣物是她還可以穿的,哪些是可以留下的,而哪些是可以送人的,又該送給誰。

在這些衣物中,她也發現了母親沒有說過的故事:

「為某次出海度假準備的連身裙,連標籤還沒摘掉就一直掛在那裡,等著原本屬於它們的演繹時刻。滿滿一整個抽屜的手套,很多都只剩下單只。一整個五鬥櫃的抽屜裡滿是長筒襪和內衣物,曾經的歲月啊。」

蒂爾達和拉塞爾變成衣帽間的服務員,在表演開始前收集每一位來訪者身上精心挑選的衣物。

表演中,蒂爾達凝視著每一件衣服,輕輕觸摸,有時候將衣服穿在身上,也會仔細地留下一些痕跡:鼻息、香水餘味,甚至是對衣物的細語。

在這個「衣帽間」裡,平時為主人溫暖蔽體的衣物也有了休息的場所。在這裡,蒂爾達也試圖進一步探尋人與衣物之間的關係。

「通過穿衣造型,我們準確地表達自我。」這是她在母親去世之後對衣物的重新認識,她也希望更多人知道,一件衣物的價值,體現在身體對衣物的感受與表達。

在表演結束的時候,蒂爾達也會在這些衣物裡放上一些驚喜,可能是印著口紅印跡的手帕,也有可能是寫著詩句的紙片。

蒂爾達與拉塞爾合作的這三場演出,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蒂爾達說,這些演出是無法用文字簡單形容的,「如果這些表演可以用語言表達的話,寫篇文章就可以了,但它不行,所以我們只能表演。」

即使如此,仍然有影像被保存了下來,為彌補錯過現場者的遺憾,同名書籍《不可思議的衣櫥》出版,蒂爾達與拉塞爾二人關於服飾與人的思考也一同展示在這本書中。

《不可思議的衣櫥》中文版,可戳圖購買。

英文原版是分成了3本,每本100頁,中文版將其合成了1本,開本和頁碼基本沒有變化。其中一本(一個章節),原名是CloakroomVestiaireobligatoire。Cloakroom和Vestiaire這兩個詞一個是英文一個是法文,都是衣帽間的意思。而obligatoire是一個法語,有強制強迫的意思。書名前兩個此首字母都是大寫,第三個詞確是首字母小寫。

這個外文書名有點文字遊戲的味道——從書名就可以看出它有行為藝術的味道——這些,用中文無法翻譯,故只能在內容簡介中與大家分享。中文翻譯成「衣帽間」,名字沒有問題,但缺少了一點行為藝術的調調。我們曾想過,要不要叫「衣物存放處」用不同的顏色或字體標明存放這個動作,但這樣又顯得刻意,而且中文裡的「衣物存放處」總會讓人不禁聯想到學校體育課或健身房的更衣室……

這並不是一本為大眾準備的書,書頁的編排看上去並不太關心讀者的感受。書本的正文使用了銀色,在燈光下,如果讀書的角度不對,銀色字體的反光讓人根本無法仔細閱讀。

這看上去也像是一本排版無限「出錯」的書籍:字疊著字,一些標題上用特殊油墨做了壁畫疊加的效果,看起來就像是印歪了一樣。

原標題:《一場關於衣服的白日夢,與蒂爾達·斯文頓的三次表演》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女星蒂爾達·斯文頓在Moma上演行為藝術
    演員蒂爾達·斯文頓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上演行為藝術周六,曾出演《納尼亞傳奇》的女星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上演行為藝術《也許》每次斯文頓在博物館內表演此行為藝術時,展覽位置都會移動。該行為藝術展沒有公布時間安排,但還將在年底前上演6次。「這個設想的特徵就是不能提前公布,博物館也同樣如此,」一位發言人稱。斯文頓首次表演這一作品是在1995年,地點為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1996年,她又在羅馬的巴拉科古博物館(Museo Barracco)上演此作。
  • 兩大魔王神仙同框,凱特·布蘭切特為蒂爾達·斯文頓頒獎,氣場太強
    9月3日,有媒體曬出一組在威尼斯電影節中,凱特·布蘭切特為蒂爾達·斯文頓頒獎的照片。兩位女神各有各的風姿,兩大女王的同框也被網友稱為"活久見"。據悉,斯文頓獲得的是"榮譽金獅獎",對於演員來說這是非常高的榮譽。
  • 來一場白日夢,在白天做別人夢裡才敢做的事~
    俗話說的好: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2020年沉浸式旅行學院再次出發,重走絲綢之路從長安到羅馬,跨越東西方兩大文明在閱讀中行走,在行走中回望世界這一切,不只是白日夢,而且真的白日夢旅行可以為你實現~
  • 組圖:蒂爾達·斯文頓達抵威尼斯 做瓦坎達手勢致敬博斯曼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日,威尼斯,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本屆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的獲得者、奧斯卡女配角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穿風衣風塵僕僕抵達,做瓦坎達手勢致敬剛剛過世的《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
  • 白日夢不應該是醒了,而是該做了!
    現實告訴我們,那些夢想只不過是一場玩笑,慢慢地心中的夢被遺忘。如今的我們,用「喪文化」來刺激著麻木的自己;用「毒雞湯」告訴自己現實的殘酷;用「佛性」來治療滿身傷痕的自己。「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還記得嗎?
  • 組圖:蒂爾達·斯文頓威尼斯紅毯 著魚尾裙舉黃金面罩超酷
    當地時間2020年9月2日,威尼斯,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式紅毯,蒂爾達·斯文頓舉黃金面罩超酷。當地時間2020年9月2日,威尼斯,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式紅毯,蒂爾達·斯文頓著CHANEL白色娃娃衫搭配魚尾裙優雅端莊。當地時間2020年9月2日,威尼斯,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式紅毯,蒂爾達·斯文頓舉黃金面罩超酷。
  • 直男有話說 男人的白日夢不只是白日而已啊!
    不論可行指數多少,至少女生一直都將自己腦中的幻想或白日夢,大膽說出來。都說想像是大腦最頂級的功能,如果不多加以使用,則是浪費。可男生好像從未公開發聲表達自己的白日夢是怎樣。@劉林麟男人的白日夢很多,比如有的人想白日麻生希,有的人想白日天海翼。而我和他們不同,在我很小時候的白日夢是成為一名科學家,側面反映了我年少時的naive。
  • 古一法師扮演者蒂爾達·斯文頓的那些令人驚豔的角色
    古一法師這個角色是蒂爾達·斯文頓演的,她很優秀,是英國的演員、製作人、編劇。早年間的她憑藉著《卡拉瓦喬》正式進入演藝圈。 其實蒂爾達·斯文頓還演過不少的經典的角色,比如《雪國列車》中蒂爾達·斯文頓扮演了一位列車管理員,這部戲裡面的她有著泛黃的齙牙、佝僂的身形,完全將統治階級走狗的形象表現了出來,和曾經的時候的她的高貴的氣質很不一樣
  • 做羞羞的白日夢,究竟會有哪些好處?
    儘管在我們的認知裡,白日夢只是無意義的遐想,明尼蘇達大學的調查也指出,80%的受訪者並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做白日夢,只因為這會讓自己看起來很蠢。但事實上,白日夢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夢想成真的密碼,等待你去解鎖。想了解白日夢為什麼會發生,需要探索一下我們這顆神奇的小腦瓜。大腦結構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我們稱之為人腦的「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 許鞍華與蒂爾達·斯文頓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7月20日,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通過官網宣布,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授予導演許鞍華和演員蒂爾達·斯文頓。英國演員蒂爾達·斯文頓1985年出演首部電影《卡拉瓦喬》,1991年就曾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07年憑藉作品《麥可·卡萊頓》獲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 據了解,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將於9月2日至12日舉行。受疫情影響,本屆電影節展映規模和部分活動的舉辦方式有所改變,具體日程將於本月28日公布。
  • 火爆網紅展覽「白日夢·鏡」落地常州啦!免費打卡,還送冰淇淋!
    沒想到,我的白日夢成了現實光線散漫得恍惚,分不清夢境與現實。But why so serious?好春光,不如夢一場。折射出幻夢空間,送你一場奇幻的白日夢鏡,和你一起感受生長的力量。你的秘密、我的秘密、他的秘密,統統當做夢話,寫進白日夢信箱,窺看大家的夢。
  • 幻想帶給我很多的快樂和痛苦:了解一下非適應性白日夢
    我所有的白日夢都圍繞著這35個角色。他們生活在非虛構城市和州的虛構城鎮中。」個案2:「我的白日夢是根據我10歲時看的一個電視節目改編的。想像一下,30年來,一個電視節目年年更新。想想你會看到角色經歷的所有經歷。這就是我30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我覺得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描述這一切有多深入。有好幾天我一直在做白日夢。許多晚上,我強迫自己保持清醒,不睡覺,這樣我就可以有我的「白日夢」時間。」
  • 白日夢到底有什麼用?
    近期的研究發現,如果你花一整天放鬆大腦中的「任務專注網絡」,你更容易在方向明確的任務上取得成功。康奈爾大學的腦神經學家們近期發現,與所謂的「出神」的心理狀態(如走神、做白日夢或追憶往事)相關聯的活躍的大腦皮層——即那些與「大腦默認神經網絡」相聯繫的部分——事實上可以大大地提升處理有挑戰性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 特斯拉又「異想天開」,要顛覆汽車製造,員工:只會做白日夢
    但據說特斯拉現在要顛覆汽車製造,又開始異想天開了,但卻被自己的員工潑了一盆冷水,因為很多員工表示說只會做白日夢有什麼用?因為有一部分疼死啦的員工表示說,不要被特斯拉表面所欺騙,雖然特斯拉的汽車技術值得被肯定和讚揚,可實際上它的製造工藝的確有點說不過去。當然最近已經痛下決心,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改造。可其中佛蒙特工廠的問題,卻是治不好的癌症。
  • 用3D投影技術打造一場特殊的舞蹈表演
    原標題:用3D投影技術打造一場特殊的舞蹈表演 用3D投影技術打造一場特殊的舞蹈表演
  • 愛做白日夢的除了你,還有愛因斯坦和牛頓
    牛頓小時候並不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在學校裡的功課都很差,而且常常愛做「白日夢」,幾乎沒有出眾之處。他的老師曾給他的評價是:又「懶」又「無趣」。然而就是這樣的「懶」學生,某一天當他在蘋果樹下仰望月亮這個巨大的星球做著白日夢時,一個掉落的蘋果映入眼帘。於是,牛頓的「白日夢」又開始了,他的大腦開始想像,推論得到蘋果下落的力與使月球按軌道圍繞地球運轉的力是相同的。
  • 重溫肖戰《最美表演》生而驚豔之<家規><買耳朵>笑一場又哭一場
    此篇有個小故事,當時第一篇已完成,準備排版,結果不小心沒存到檔,當時想撞牆的心都有了,沒辦法,深呼吸,冷靜下來,重新又寫了這一篇……《家規》肖戰和老戲骨高曙光老師的一場父子間的暖心喜劇~大笑了一場此篇因為兒子貸款買了部車,得瑟的被老爸追打的情景,接而引發出來的更深的生活涵義
  • 一場小小的競技表演,小青蛙與甲蟲的較量
    一場小小的競技表演,小青蛙與甲蟲的較量攝影師亨迪·姆普拍到一隻青蛙試圖騎甲蟲的有趣場面,而且小青蛙似乎成功了!甲蟲背上有東西的時候是不能飛行的,這一切都像極了世界上最小的競技表演,至少青蛙似乎很喜歡。
  • 長春夜空1000架無人機表演,君子蘭、紅旗轎車,下一場別錯過
    10月15日晚7點多,在長春市市政府門前的友誼公園上空,1000架無人機上演了一場大秀,明晚還有一次表演,這次的無人機表演從10月14日至16日每晚7點進行,地點在長春市政府門前的友誼公園上空。7點20分開始,整個表演持續將近10分鐘,據了解,這大概是國內持續時間最長的大型無人機表演之一。
  • 三屆扣籃王被擊倒三次,無論你如何努力,最終看起來仍是一場鬧劇
    曾經的三屆扣籃王,在31歲的時候就被NBA拋棄了。2017年他去委內瑞拉聯賽大殺四方,拿到了總決賽MVP,然而又一次重返NBA失敗。他後來甚至去了退役球員老來樂一般的BIG 3聯賽,當時的他只有34歲。今年已經36歲的內特,似乎仍擁有一顆不老的心,這一次他轉戰拳擊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