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和諧社會的建構,中國的城市越來越高大,越來越漂亮起來。每到一座新的城市,你都會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寬敞整潔的街道,嶄新而精緻的標示牌,都會使你賞心悅目,流連忘返。也許是和國際接軌,也許是國人的英語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標示牌上都附上了英語,乍一看顯得時尚而有檔次。當你定神細看時,就發現問題多多,多得出奇,多得無邊。從街道到商店,從飯店到旅館,從公園景區到機場車站,從影院劇院到歌廳茶樓,從機關到學校,可以說四面八方,鋪天蓋地。你躲都躲不開,不想看都不行,城市已經淪為問題英語的重災區。
一、 街道小區的英語標示牌
街道小區是在城市人每天必須出入的地方,它是我們生活的基地,不少標誌也許會讓我們熟視無睹。
由於號稱「泉城」,在濟南街頭,不少地方都帖有「節水保泉」的公益廣告,但相應的英語則是「Save the Water」。怎麼能虎頭蛇尾,應該是「Save the Water to Protect the Springs!」。 在一個小區的門口,「保安員」被譯成「Bodyguards」(保鏢),應為 「 Securities Custody Clerk」。 濟南的垃圾桶上都標有「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提示語,譯文是「Protect pircumstance, Begin with me」。應為複數,即為「Protect circumstances, Begin with me」。
山東大學東鄰的一處廁所標有「tolite」,應為「toilet」。北京的一家收費廁所,門口的標示牌為「fee-paying public toilet」。 一般情況下,廁所只需標明「toilet」即可。因為除了美國,其餘國家的廁所都是收費的。標示語前面的一大串修飾性定語多餘外,實在是畫蛇添足。按字面解釋,「fee-paying public toilet」,不是「廁所收費」,而是「上完廁所可以給錢」,天底下哪有這般好事?在北京某汽車城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出口處,立的指示牌上赫然寫著 「Export」。而「Export」的本意是「外貿出口」,用在這裡,就意味著「逛市場的人都要被當成商品被動參與交易」.實在是駭人聽聞!停車場標的是Car Park,老外只能理解為 「小汽車公園」。要知道,「parking」或「parking lot」才是停車場.
南京最近新開通的地鐵裡,有這樣一條提示語:小心縫隙!結果翻譯成「Care the Gap! 」就成了「關心縫隙!」應為「Take Care the Gap! 」
西安市許多城門樓子的翻譯都出了錯: 「HanGuangGate」(含光門),正確的提法應當是「Hanguangmen Gate」,翻譯特色名稱要以當地的慣用叫法為準,這樣更便於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
山西省的洪洞縣的街頭被都成了Hong Dong ,「Dong 」「 Tong」不分,莫名其妙?
在濟南市、青島市,合肥市街頭,一抬頭就會發現,街頭上的路名標牌大多是中文拼音,什麼「LISHAN LU」、「HUAYUANZHUANG LU」、 「BAOTUQUAN BEILU」、「DONGGUAN DAJIE 」什麼「ZHONGSHAN LU」、「JIANGXI LU」、 「XIZANG LU」、「XINJIANG LU 」、 「FUJIAN LU」、什麼「HUBEI LU 」、 「YUNNAN MINGHUNAN LU」、「HEILONGJIANG LU」「Laodong Lu」等等.一個買菜的大嫂說,英語這不也好學嗎,怎麼我兒就學不會呢?
從實踐上來看,路字漢語拼音較好,如必須要英文轉寫時,在 「路」 字後再加上英文「路」 的英文轉寫,也就是說對「路」 字(含巷、街等)要重複譯,既要音譯又要意譯,如省略,只能省略意譯,而不能省略音譯。「少年路」最好譯成「Shaonianlu Road」, 一般不要搞成「Shaonian Road」。「銅元局前街」是一條小街,卻譯成了「Tongyuanjuqian St」,最好譯成「Tongyuanju Qianjie Alley」。 一般不要搞成有人會認為這是畫蛇添足,經過多年來許多對外開放城市的實踐經驗表明,這裡的路既要音譯又要意譯。如少了這個「足」 ,某某路譯成某某 Road,中國人外國人都聽不懂,因這裡的路已成為一個地名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把它們分割開來。翻譯應按照國際慣例,遵循英語習慣,路名應譯為 「Road(Rd)」,「街」、「大街」譯為「Street(St)」,「小街」、「巷」一般譯為「Alley」。
廣州市的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濟南市的緯一路、緯二路,原則上數詞也應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一律音譯。但由於我國大力推廣數字阿拉伯字母化,數字均可用阿拉伯數表示,而阿拉伯數字是世界通用語,不須翻譯,所以在路名中出現數字時,也可用阿拉伯數字代替,表述上可按我國的習慣,數字在中間和原位置上,筆者認為也可尊重國際習慣,即數字在後,如中山一路為在中山路漢語拼音後加1,一環路在環路拼音後加1。類似的有我國國道,現都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濟南廁所上標有「WC」的英文字樣,即「watercloset」。國際通用的標準翻譯為「Toilet」,美國人習慣的用法是 「RestRoom」,「watercloset」在歐美國家都不使用。還有,殘疾人專用衛生間門外的英文標牌竟然是「Deformed Man」,翻譯過來成了「畸形人士專用」。這不明明就是人身攻擊嗎?
南京的江邊有提示牌:No, Jumping! 怎麼,是勸告人去跳江,還是不讓跳下去?
在號稱江湖菜一條街重慶南濱路:一塊指示牌上「Welcome nanbinlu」正確的應譯為「Welcome to NanbinRoad」。而在新世紀百貨旁一愛心獻血廣告牌上,有英語為「blood donatlon」,正確的應譯為「blood donation」。
鄭州某賓館的衛生間居然是「MAN'S」, 就為一個男人,我能用嗎?應該用複數。
原來上海處於長江三角洲的灘頭,所謂「上海灘」是對它的最合適。曾幾何時,在上海幾個馬路上逛街,猶如行走在外國。如:Avenue Foch (福煦路),Route Pershing (潘興路),Avenue Joffre (霞飛路),Avenue Petain (貝當路 ) ,Route des Soeurs (聖母院路 ),Route P.Henry (亨利路) ,Route Pere Robert (金神父路) ,Route Mgr Maresca (趙主教路),Route Mgr.Prosper Paris (姚主教路) ,Route Pere Huc (古神父路)等等。
據報,蒙古一女青年頗好舶來品,賣東西總要帶上外文字母才喜歡。一次,她穿了件自以為很酷的上衣,上印有「Butterfly」的字樣。後來,發現不斷有不三不四的人騷擾,問題就出在上衣上。原來「Butterfly」的意思就是「交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