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努力向太空展望,探尋那些可讓那些類似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存在。讓我們在這個宇宙中,找到自己的鄰居與小夥伴,至少心靈上有個慰藉,人類並不孤單!
可如今有兩位科學研究者,用逆向思維思考:太陽系之外,那些系外的生命行星上的文明生物,會不會從遙遠的深處,正凝視著我們?
遵照這樣的思維角度,他們切換了角度,試圖從茫茫太空中,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地球。卻發現,足足有1004顆類似太陽這樣的主序恆星,或許會存在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若上面真有智慧生命,或者他們的文明如同我們人類那樣聰明的話。或許他們會看到我們,至少也是可以觀測到地球的。
當然,兩位學者拋出這樣這樣有意思的逆向思維角度,也是有範疇的,比如他們劃定的區域是,這些恆星距離地球大約在326光年的範圍之內。這1004顆「太陽」中,至少有508顆,它們在地球圍繞太陽所轉的一圈時間內,至少是有10個小時的觀測窗口期,來觀測我們的地球。這就像,我們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原理一樣,通過「凌日現象」——當行星穿過恆星,遮擋一部分光線的時刻,都會讓遙遠的觀測者引起注意。
就像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麗莎·卡爾特內格Lisa Kaltenegger,所說的那樣:如果觀察者,在那一頭,也像我們這樣展開對生命的搜索。或許,他們已經在我們的淡藍點大氣層中,看到生物圈的跡象。這個情形,就像每當夜空晴朗的時刻,我們甚至可以不用雙筒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就能看到夜空中最亮的那些星星一樣。
當然,若他們的文明足夠發達,他們會不會也為了發現與他們相似的「地球」。這些系外行星上的天文學家,也會像我們今天這樣子,會對一個遙遠的、可能存在生命的天體,進行相似的天文技術分析,比如:觀察地球在太陽前面經過時,計算出地球大氣層的組成,估量這個星球存在生命的概率?
若同樣的行為存在的話,是不是當我們找到他們的時候,其實我們早已經在他們的視線範圍內?換言之,當我們發現了一個具有充滿活力的、有著活躍的生物星球時,大多數人其實會很好奇:是否那裡也有人,正靜悄悄地看著我們。
就如同我們,如此迫切地去尋找宇宙中的智慧生命,它們會不會也同樣如此。若是這樣的話,在我們有機會碰面之前,他們其實可能已找到我們,同樣也很可能希望與我們取得聯繫。或許限於地域之隔,只能從遠處靜靜地對我們凝視。
當不管怎麼樣?在發現與被發現之間,我們更希望自己是觀察者,而不是被觀察者。我們將懷有善意去與宇宙生命共存,但也難免擔心,若是文明程度低於對方的時候,會不會是處於一個被動居民。就像美洲大陸被發現時,那樣的悲劇演繹呢?
但這些擔心,並不能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與其像鴕鳥一樣把腦袋藏在沙子裡,不如挺起胸膛,直面一切的可能,去探尋我們不知道的不知道,才能造就更多知道的知道。
就像我們非常期待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的那一刻那樣。這個背負著探尋地外生命的千裡眼,通過紅外光譜研究太空時,它或將給我們提供,更多關於系外行星構成和早期宇宙故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