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對話鄭方:要讓冬奧場館成為運動員最好的舞臺

2020-11-30 新京報網

11月7日,冬奧組委,北京2022年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冰壺賽場設計總負責人鄭方(左)與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楊揚會談。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2020年11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紀念郵票在首鋼冰球館發布。作為著名冰上運動員的代表、在冬奧會賽場上為中國摘得首金的女子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現場揭幕了該套郵票的第一張郵票。

 

楊揚作為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一項重要工作職責,就是帶領運動員委員會對冬奧籌辦的各項工作提出建議。因為,以運動員為中心,是北京冬奧會的重要辦奧原則。

 

結束了上午的郵票發布,楊揚在冬奧組委和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鄭方聊了聊冬奧會場館設計建設方面的工作。鄭方是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國家遊泳中心冰壺賽場(冰立方)設計總負責人。

 

隨著冬奧會開幕日期的日益臨近,楊揚和鄭方的工作日程都越來越滿。今年年底前,北京冬奧會的各場館將陸續竣工。如何在場館的設計、運行等方面體現運動員為中心,滿足運動員的使用需求?運動員和場館設計者在這個初冬的下午進行了深入交流。

 

鄭方告訴楊揚,運動員的目標是更快的速度,設計的時候也把運動員的目標當成設計非常重要的點。設計者、建設者會想很多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設計建設出最快的冰場。而楊揚也從場館的設計、運行以及賽後可持續利用等多方面提出了運動員的需求。

 

對話嘉賓

 

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楊揚。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楊揚:中國前國家短道速滑隊運動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


楊揚是我國在冬奧會上的第一枚金牌得主,她2002年在鹽湖城冬奧會上奪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的金牌。在楊揚的整個運動生涯裡,她一共獲得過59個世界冠軍,是獲世界冠軍最多的中國運動員。

 

楊揚退役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她參與北京冬奧會籌辦,擔任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今年1月1日,楊揚又上任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


北京2022年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國家遊泳中心冰壺賽場設計總負責人鄭方。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鄭方: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資深會員,建築師分會、體育建築分會理事。一級註冊建築師,正高級建築師。

 

鄭方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國家遊泳中心冰壺賽場(冰立方)設計總負責人。他曾主持北京2008年奧運會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國家網球中心等5個競賽場館設計,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等榮譽,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北京奧運會、帕運會先進個人。


為運動員設計建設「世界上最快」的冰場

 

楊揚:冰絲帶的設計,當時您是怎麼會有這樣的熱情,我覺得這種設計肯定不容易,它專業性很強,它是唯一在北京市新建的場館,肯定壓力很大吧?

 

鄭方:現在國家速滑館的地方,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2008年時是曲棍球場和射箭場,那兩個是臨時場館,也是我負責設計。2008年我負責5個場館的設計。這次因為冬奧會新建速滑館,所以曲棍球場和射箭場的使命完成就拆除了。作為建築師,我覺得我在這個地方做過一次設計,一定要繼續在這裡做設計。

 

楊揚:前面還是臨時場館,對您來說稍稍還有點遺憾要拆了自己曾經的設計,現在又把它變成永久的,而且是北京冬奧會唯一在北京市建的冰上場館,肯定特別興奮。

 

鄭方:是這樣的。冰給我們一種特別美好的感覺,純淨、潔白的,尤其在上面有那麼快的速度。我記得你的速度差不多時速40公裡了。我跑是跟不上的。

 

楊揚:肯定跟不上,我現在也跟不上。

 

鄭方:運動員的目標是更快的速度,設計的時候也把運動員的目標當成設計非常重要的點,其實就是冰絲帶的來源。北京冬奧會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是以運動員為中心,這是運動員委員會提出來的,能不能跟我們講講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是怎麼提出來的?對場館有什麼要求,有什麼希望?

 

楊揚:以運動員為中心是我們申辦時候的三條理念之一,當時辦一屆可持續發展的奧運會,辦一屆廉潔的奧運會,再加上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奧運會。以運動員為中心,我作為運動員代表聽了以後特別興奮,這樣的理念也是跟國際奧委會近些年所推的奧運理念高度吻合。

 

我在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那八年參加過夏季、冬季奧運會,每次作為委員去參加奧運會,一個任務就是帶著各個承辦國、承辦城市的代表團去走訪奧運會,其中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運動員的事情在奧運會當中作為頭等大事被解決了,奧運會就成功了95%。

 

2022年冬奧會以運動員為中心作為特別實際的目標來設立了,設立以後又成立了運動員委員會,運動員委員會19個人,覆蓋了冰雪,包括帕運會的運動員,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在組委會籌備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吃住行還是所有相關的辦賽,都要把運動員為中心這樣的原則落實到位。

 

你剛才基本上回答了運動員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關於冰場速度的問題。我還記得運動員委員會每年會有兩次會議,去年一次會議的時候,我們去走訪場館,其中也有冰絲帶,當時冰絲帶的負責人就問張虹,她是速滑運動員。說冰場什麼設施對你們最重要,或者什麼對你們最重要。張虹說——速度。

 

其實場館設計可以說有很多方面,包括各種區域劃分、設計理念、包裝、地面。最重要的還是最後四百米一圈的冰,冰的設計非常重要,尤其在奧運會期間,有很多機會打破紀錄,我們雖然是平原冰場,但還是有機會打破世界紀錄的,畢竟整個運動是超前發展的。

 

鄭方:我們在奧運會上,能看到人類最高的、最快的、最強的、最美的畫面。所有這些畫面,都是由運動員提供給我們的。場館是運動員的舞臺,能讓我們看到這些,尤其是比賽場館,能看到這些更高更快更強的畫面,看到人類能達到的極限。

 

在每一個場館設計的時候,我們至少會在兩個方面上去考慮這個問題,第一個我們要確保為運動員提供最高標準的場景,對奧運會來講是毫無疑問的,我們要嚴格控制比賽場地的建設,包括製冰系統,場地周圍的環境,溫度、溼度、風速,確保場地是世界最高標準的場地,把現在的建設技術、設計技術都來保障場地完美。

 

楊揚:您剛才說保障速度是用什麼來保障?場館設計肯定會有相關標準的,怎麼讓它成為世界上最快的冰場?

 

鄭方:我們會想很多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看怎麼樣做到最快的冰場。像2008年之前,我負責水立方設計,最初提出來一個目標我們要做世界上最快的遊泳池。現在遊泳池50米長,25米是一個方塊,運動員從這端出發往下跳水,如果遊泳池是橢圓形的,仍然是50米長,會不會遊得快一點。當然這個不符合標準,但是不影響我們用最開放的方式,用我們所能獲得的任何技術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也許聽起來挺沒邊的,但是我們認真的去想可能影響速度的有什麼,我們不能把400米的冰道做得短一點。在12000平方米的冰場裡,整個場地誤差不超過5毫米,這是非常精確的表面。確保製冰的管路,在整個場地裡面是完全均勻分布的,這樣冰也是完全均勻的。


鄭方與楊揚會談。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不同的速滑運動,準備區和熱身區要有區別

 

鄭方:我們還要通過跟場地有關的一系列技術來保障比賽的環境。運動員在場館裡面會有很多事情做,更衣室,賽前的熱身訓練,有的時候會休息一下,運動員的休息室裡面,有的時候相互之間也會有一點交流,也會開會,我們為這些空間提供儘可能好的條件。速滑館裡面,為運動員提供680平方米的健身房,供運動員賽前熱身用,差不多是平常的兩倍。

 

楊揚:我自己參加過幾屆奧運會,我都不記得有健身房。

 

鄭方:這是王北星(中國女子速度滑冰隊運動員、目前擔任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堅持要做的。

 

楊揚:這次奧運會幾個項目的負責人、項目經理,都是前運動員,尤其冰上這塊。王北星也是拿過世界冠軍的運動員,所以她作為速滑館的項目經理,肯定對您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

 

鄭方:她提的要求都是特別細緻和耐心的要求,健身房裡需要為運動員提供什麼樣的器材,它的規模,需要跑道,運動員更衣室更衣櫃的安排,衛生間的安排都認真地在現場一點點去體驗,看一看會不會給運動員提供最舒適的環境。

 

楊揚:我記得有一次北星在開會的時候曾經提過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平昌冬奧會的時候,速滑場地的經理是我們短道速滑的運動員。我們雖然都是滑冰的運動員,但兩個項目在熱身方式上有很大區別,短道相對跑得會多一點,速滑用自行車比較多。而那屆奧運會速滑的熱身器材區域規劃是短道速滑的習慣,出現器材設施閒置或者不夠用的現象。

 

她就提出來短道和速滑不一樣,不要以為都是滑冰,最後全部變成了速滑和短道熱身區器材都是一樣的,確實項目和項目之間差別還是挺大的。

 

鄭方:都是速度滑冰,但是有各自的特點。


鄭方與楊揚會談。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賽後冬奧場館將保存比賽時的「歷史影像」

 

楊揚:我記得我在做運動員的時候破過幾次世界紀錄,但都是在高原冰場,比如卡爾加裡冰場。冰場很注重文化的傳播,專門給我們這些在它的冰場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做了一枚戒指。我在那裡破了幾次世界紀錄,有了三枚戒指,等到第四次破紀錄之後,冰場經理說你破太多了,戴不了這麼多戒指,你再破一次我就在你戒指上放一個小鑽石,我就把戒指給他,他在邊上做了一個鑽石。

 

我想,一個冰場看上去是一個設施,也似乎是為了2022年準備,這是一個永久性場館,未來對運動的整體發展,作為奧運的遺產計劃,會有很長的時間去使用。場館的文化呈現也非常重要,你們在前期設計的時候有沒有這樣一些項目呢?

 

鄭方:這個太重要了,說到北京冬奧會另外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可持續的理念。這一次北京冬奧會除了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新建場館,其他場館都是利用2008年時的場館繼續做冬奧會比賽,這在世界範圍裡是奧運場館可持續利用,城市可持續運營的典範。

 

我們在改進場館時會想怎麼把冬奧會的精神和遺產在賽後長久地、可持續地傳承下去。以水立方為例,我們在科技部支持下做一個增強現實觀賽的研究。這一次冰壺比賽,中國隊的比賽影像會記錄下來,冬奧會以後這些影像通過三維眼鏡,通過高科技的裝置,讓觀眾在賽後仍然把水立方這些場館和當時的影像疊加在一起,就像親身經歷冬奧會一樣。

 

我們用科技的方法讓影像和場館永遠地裝在一起,成為場館的一部分,這樣就不僅僅有一個房子是奧運會留下來的遺產,這些偉大的場景也是這個場館的一部分,畢竟隨時可以看到。

 

楊揚:太好了。您剛才講這個我想起前年帶孩子去了當年獲得冠軍的地方,就是美國鹽湖城,這一塊有一點點遺產。當時的場館是職業籃球比賽場館,臨時轉換的場地。奧運會結束之後又回到籃球主場的樣子,這次去想告訴孩子們我曾經在這裡輝煌過,但是找不到一點痕跡,我似乎都不認識這是當年的場館了,因為整個樣子都不一樣了。

 

我覺得所有參賽的人都應該留下一個痕跡。這也是我們在運動員委員會裡面提出的其中一條。我們提了四十多條意見和建議,其中有一條也是關於後奧運的,我們希望能夠把運動員名字留下,不光是獎牌獲得者。這些參賽者作為奧運選手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當然獲得獎牌是更高的榮譽。

 

希望他們無論以什麼樣的身份,有一天回到場館的時候都會看到自己的名字或者痕跡,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特別難忘的事情,特別感動的事情。我在這裡給您也提一個建議,除了獎牌選手,這些普通運動員一定要把他們留下。


鄭方與楊揚會談。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場館建設和運行都將重點考慮運動員需求

 

楊揚:設計和運營絕對是不能分開的,整個設計我相信肯定是為了奧運賽事能夠更好地運行。您從設計的角度覺得奧運在賽事期間會有什麼樣的難度,或者會遇到什麼情況?

 

鄭方:奧運會是一個非常複雜,很多很多利益相關方的大型活動,今天上午剛從工地到這裡,實際上我們是建築主體的設計和運行設計一起做的,還有一個團隊在持續不斷地和組委會各個運行部門一起完成我們冬奧會運行期間的設計。

 

在奧運會運行期間,每一張桌子,每一個工位,每一位志願者的位置,都會在這個階段固定下來,確保我們有一個精彩的冬奧會。對設計來說,我們盡力去跟每一個業務口對接,把每個業務口的需求,包括體育的、媒體服務的、志願者的、工作人員的、為大家提供服務的,把所有的這些都預先在運行設計裡協調成完整的整體,確保運行順利成功。

 

楊揚:奧運會是一個特別複雜的運行項目,我對媒體區比較感興趣,您覺得在設計媒體區這塊如何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

 

鄭方:你能不能先給我們講講,因為你每次比賽的時候都會經過媒體的混合區,講講那個時候的心情,和那個時候想看到的,想表達的。

 

楊揚:說心裡話,進入媒體區的時候沒有任何準備,我還記得當時很醜地出現在媒體面前了,現在想是不是應該在進入媒體區之前,至少讓運動員有一個鏡子。現在運動員很注重自己各方面,比賽是一方面,形象也非常重要。

 

另外,在運動員委員會內部討論的時候,我提過一個建議,運動員贏了以後最想分享的人是誰。我們現在是獲勝完了就進入媒體區,實際上運動員最想分享的是家人、朋友。奧運會期間會有很多的運動員家人朋友去奧運賽場,我在想能不能有固定的區域,專門給運動員的家人和朋友。

 

鄭方:我們這個話題是從混合區和媒體的交流開始的。實際上剛才有一個我印象特別深的地方,提到比賽完了會不會頭髮很亂。

 

從場館的角度來講,我們用場館所有的空間和條件來展示運動員,你在賽場上已經提供了最精彩最美的那部分了,現場的觀眾,還有全世界通過電視機來看比賽的人,他們希望看到真實的運動員、真實的人。那樣仍然是漂亮的,讓我們看到運動員最生動最美好的那一面,不僅僅是特別美。

 

驗收階段盡力讓場館成為運動員最好的舞臺

 

楊揚:疫情之後出差少多了,以前幾乎每個月都要去趟洛桑,出次國。去年年底我去參選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職務,今年1月1日正式上任,我們開了一次執委會,後來所有的會議轉線上了,讓我有更多時間去做跟冬奧相關的事情。

 

比如說,前兩天倒計時五百天我做一場直播,在線上用直播帶貨的方式來帶奧運會,因為是奧運的特許商品,其實每一個小的特許商品都是奧運的傳播。

 

今天剛剛從冰球館出來,我們做了冬奧冰上項目郵票的發布,以冰上幾個項目為主,短道速滑是我的項目,還有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冰壺、冰球。我想請您籤個名,我留個紀念。

 

鄭方:場館很快就要驗收,冰絲帶和冰立方也會在今年年底做好全部準備,我們非常期待。年底各個場館都會準備就緒,那個時候帶大家看完成的場館。我今天是從冰絲帶的工地到這裡,到臨近完工的時候還有非常多的細節,我們盡力把思考或者希望在奧運會裡實現的這些設計目標,儘可能在這段時間做到我們能做到最好的程度,讓場館成為運動員最好的舞臺。

 

楊揚:期待,也感謝。

 

鄭方:冰絲帶是冰做的絲帶,所以我做了一個小禮物送給楊揚。這個書籤是冰絲帶表面的印刷圖案,和水立方有點像,水凍成冰就是這樣。

 

楊揚:跟您聊下來,我替這代運動員感到期待,同時有一點嫉妒他們,能夠有這麼好的場館,希望運動員在裡面創造最好的成績,我相信這也是所有運動員正在為之努力的。代表所有的運動員向你們表示感謝,因為奧運會確確實實不單單是運動員表現的舞臺,這個舞臺是你們搭建起來的。

 

新京報記者 吳為 攝影記者 陶冉

編輯 陳思 校對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科技專家合力 冬奧場館由「水立方」變「冰立方」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由水到冰,水立方「變形記」剛剛過去的元旦,對於所有為冬奧場館奔忙的人來說是個大日子:北京冬奧會全部競賽場館於202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工。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是第一個實現完工改造的場館,也是世界上首次採用智能化技術建立泳池轉換冰場。現在,它有了一個新名字——「冰立方」。
  • 上海有個北京冬奧「補給站」,楊揚5年創業培養冰雪人才
    上海有個北京冬奧「補給站」,楊揚5年創業培養冰雪人才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8-07-19 14:06 來源:澎湃新聞
  • 「繼承」與「創新」成為冬奧組委關鍵詞,這五年,「冬奧人」是這樣...
    我們參與到了整個奧林匹克的創新當中,這需要眼界,而我們國家這麼多年來所經歷的一切,讓我們成為了世界體育推廣、體育賽事管理和運行的新生力量。」 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冰壺項目競賽主任 王冰玉角色轉變快 事事都精細「當運動員的時候我只需要了解冰壺的技戰術就可以,現在更多的是要知道如何舉辦一場成功的賽事。」
  • 北京冬奧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完工,「冰菱花」幕牆驚豔亮相
    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坐落於長安街沿線五棵松橋邊,位於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的東南側,總建築面積約3896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兩層。地下兩層為冰場;地上兩層為體育文化配套用房和一個900座的劇場。
  • 國際奧委會主席:北京冬奧場館準備就緒
    我們看到我們中國夥伴和朋友的承諾和決心,全部冬奧(競賽)場館已為全世界最出色的冬季項目運動員做好準備。」他在談及東京夏季奧運會時強調,從舉辦奧運會的角度來說,日本首都仍然是有史以來籌備最佳的城市之一。東京奧運會計劃於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辦。【來源:參考消息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因冬奧而火熱的人生:成為14億人中僅有的20個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因冬奧而火熱的人生:成為14億人中僅有的20個  新華社記者張驍、沈楠、牛夢彤  他們從未想過參與北京冬奧會籌辦,直到進駐北京延慶小海陀山,成為「14億人中僅有的20個」。他們腳踩冰爪、攥緊冰刀,將長1975米、零下10攝氏度的冰道打磨成中國首條雪車雪橇賽道。他們背後印著5個醒目的粗體字:中國製冰師。
  • 北京冬奧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據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場館,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
  • 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完成首航
    據北京冬奧組委介紹,「冬奧冰雪號」是北京冬奧組委攜手航空客運服務合作夥伴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設計噴塗的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的名字源於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首字,既體現了冬奧會冰雪運動特點,又緊扣北京冬奧會「純潔的冰雪 激情的約會」的美好願景。
  • 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正式亮相
    9月5日下午,中國國航「冬奧冰雪號」航班順利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圓滿完成了首航任務。「冬奧冰雪號」飛機是北京冬奧組委攜手航空客運服務合作夥伴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航」)設計噴塗的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
  • 冬奧森林公園亮相 延慶賽區已呈現「最美冬奧城」
    四大場館完工,24項配套保障項目中23項完工,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94%以上,冬奧森林公園主體工程完工……目前,2022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基本建成,延慶區已做好服務保障冬奧會的準備,全力打造「最美冬奧城」。
  • 相約冰雪助力冬奧——兩岸媒體參訪北京冬奧會場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王麗麗)以「相約冰雪助力冬奧」為主題的第四屆兩岸媒體參訪活動11月25日至28日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媒體記者赴河北崇禮、懷來等地,圍繞北京冬奧會主題開展相關參訪交流活動。目前,冬奧會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作為北京冬奧會的聯合舉辦地,河北崇禮、北京延慶兩地的冬奧會籌備工作同步推進,當地的冰雪運動參與度進一步提高。在張家口冬奧會賽區規劃展廳,臺灣導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蔡淑娟在展板前駐足觀看。
  • 「水立方」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驍、夏子麟)記者27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曾舉辦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奧運水上比賽,為迎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2019年首次實現「水冰轉換」並舉辦賽事,在北京市冬奧場館中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防水、膜維修等多個工程領域,改造面積約5萬平方米。
  • 首屆冬奧會冠軍楊揚反興奮劑應該讓「落後者受到懲罰」
    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他表示反興奮劑教育將在未來加強楊洋:反興奮劑將懲罰「幕後黑手」今天,中國首位冬奧會冠軍楊洋正式成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以下簡稱WADA)副主席,這是中國人首次進入該機構最高領導層。在最近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楊揚表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將運動員放在首位,其工作將轉向預防、教育和保護的角色。運動員不可能第一次知道反興奮劑是因為被調查。
  • 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圓滿完成首航任務
    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中航集團總經理、國航總裁宋志勇,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呂爾學等嘉賓,以及眾多媒體記者共同見證了「冬奧冰雪號」的首次亮相。「冬奧冰雪號」是北京冬奧組委攜手航空客運服務合作夥伴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航」)設計噴塗的首架冬奧主題彩繪飛機。
  • 「水立方」向「冰立方」華麗轉身,北京冬奧的腳步更近了
    「『冬奧我來了』——2022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體育展示和頒獎儀式全民行動」在此次峰會上隆重啟動,標誌著通過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體育展示與頒獎儀式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