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共析鋼的組織超細化討論

2021-01-14 每天學點熱處理

過共析鋼(含碳量>0.77%,質量分數)的平衡組織為網狀滲碳體和珠光體,網狀滲碳體對鋼的強度和韌性有很大危害。Shery等使用熱機械處理工藝,如多道次熱軋變形、等溫軋制、離異共析轉變、伴隨變形的離異共析轉變或珠光體冷軋加退火等工藝,將過共析鋼處理成由細小的等軸鐵素體(0.5-1.0um)和均勻彌散分布的球狀滲碳體顆粒(0.1-0.5um)組成的復相組織。具有這種超細組織的過共析鋼表現出優異的高溫超塑性和良好的室溫力學性能。但是,這些工藝中都需要先變形將網狀先共析滲碳體破碎,總變形量大,工藝複雜。本文基於「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的學術思路,對過共析鋼(T10)在Acm-Arcm溫度區間(過冷奧氏體狀態)進行變形,研究其組織演變的規律。

一、 實驗方法 

實驗用材料為普通T10鋼,化學成分(質量分數,%)為C 0.97,Si 0.26,Mn 0.31,S 0.004,P 0.0056。使用Thermo-Calc計算出試驗鋼的Acm和A1點分別為816℃和730℃。在Gleeble1500熱模擬機上用熱膨脹法並結合金相觀察確定了試驗鋼以30℃/s的冷速冷卻時的Arcm和Ar1點分別為600℃和560℃.在Gleeble1500熱模擬機上進行單軸壓縮實驗,使用的試樣為直徑6mm、長15mm的圓柱。以20℃/s的速度將試樣加熱至1000℃並保溫5min,再以30℃/s的速度快冷至變形溫度(650℃、700℃),分別以0.1s-1和0.01s-1的應變速率進行變形、將變形後的試樣立即投入冰水,以固定其高溫組織。將冰水冷卻後的變形試樣從中心沿壓宿軸方向剖開,分析中心處的組織。

 

二、 結果與討論

在試驗鋼的爐冷組織中,在原始奧氏體晶界上存在網狀滲碳體(圖1a中的白色組織,約佔3.5%)。將試驗鋼以20℃/s的加熱速度加熱至1000℃並保溫5min,隨後以30℃/s的冷速快冷至650℃等溫5min,在原始奧氏體晶界上仍存在一定量的先共析滲碳體(圖1b箭頭所指)。

試驗鋼過冷奧氏體在650℃、0.1s-1形變初期,在原奧氏體晶界上直接形成珠光體,並逐漸向晶內推進(圖2a),沒有形成先共析滲碳體(圖2b),即過共析鋼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的產物只有珠光體。其可能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先共析滲碳體的形成受碳的長程擴散影響,過冷減緩了碳的擴散過程,從而使晶界先共析滲碳體不易形成;其次,在形變過程中形變儲存能的增加,使Fe-C合金共析點右移(即共析點碳含量增大),也抑制了過共析鋼中先共析滲碳體的形成。隨著應變量的繼續增大,在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持續進行的同時已形成的珠光體經歷變形,其中的滲碳體片層發生扭轉、彎曲、溶斷和球化,鐵素體基體發生動態再結晶。當應變為ε=0.92時(圖3a),珠光體轉變完全,並有大部分片層狀滲碳體發生球化,鐵素體基體部分等軸化。當應變繼續增加至ε=1.61時,片層滲碳體已完全球化,鐵素體基體等軸化也基本完成(圖3b)。


鐵素體基體與滲碳體片層之間的界面能是珠光體球化的驅動力。在等溫退火過程中,滲碳體片層的球化開始位置主要是滲碳體片層中的相變缺陷處,碳原子主要通過相界面擴散,球化速度緩慢,一般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小時。已有的研究表明,形變對珠光體球化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與等溫球化相比,熱變形可以使珠光體球化的速度提高四個數量級左右。由於形變使珠光體中的位錯等晶體缺陷密度提高,一方面增加了滲碳體片層的球化開始位置,另一方面,促進鐵、碳原子的擴散。分布在鐵素體晶界上的尺寸較大的滲碳體粒子,主要是由滲碳體片層球化得到的。而且形變使鐵素體基體內產生大量位錯,促使鐵素體基體發生動態回復和動態再結晶,形成細小鐵素體晶粒,實現鐵素體基體的等軸化。另外,在變形過程中,鐵素體基體內部的高密度位錯是碳原子快速擴散通道。片層滲碳體中的碳原子不斷擴散進入位錯,並在位錯周圍聚集形成Cottrell氣團,也導致滲碳體溶解。隨著鐵素體的動態回復和動態再結晶,鐵素體晶內位錯的密度降低,碳原子又以滲碳體的形式重新析出,在鐵素體晶粒內部形成細小滲碳體粒子,這種現象在中碳鋼及共析鋼中均有出現。上述三種過程基本上是同時進行的,最終導致超細化復相組織的形成。



從以上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過共析鋼過冷奧氏體變形過程中主要發生兩個過程: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和相變得到的珠光體動態球化。這兩個過程都是熱激活過程,受到變形溫度和變形速率的影響。提高變形溫度使過冷度減小,導致相變驅動力降低,阻礙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的進行。

結論

1. 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可以抑制過共析鋼網狀滲碳體的形成,過共析鋼過冷奧氏體形變過程中的組織演變主要經歷了動態相變和相變得到的珠光體動態球化過程。

2. 降低變形溫度使過冷度提高,降低應變速率使變形時間增加,均有利於動態相變的進行,使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在較小的應變量下完成,有利於珠光體的動態球化,得到超細化復相組織。


end





相關焦點

  • 鋼中常見組織之亞(過)共析鋼的珠光體轉變
    亞(過)共析鋼的珠光體轉變和組織形態非共析鋼中的珠光體轉變情況,基本上與共析鋼相似,但要考慮先共析鐵素體
  • 熱表面處理之共析鋼為什麼不能用於完全退火
    熱表面處理之共析鋼為什麼不能用於完全退火 發布時間:2015/6/6 10:35:20 點擊次數:2216次 完全退火簡稱退火,是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隨後緩慢冷卻(隨爐、埋入砂、石灰中),以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退火方法。實際生產時,為了提高生產率,退火冷卻至600℃左右即可出爐空冷。
  • 共析鋼、亞共析鋼、過共析鋼
    1.共析鋼碳溶解在鐵的晶格中形成固溶體,碳溶解到α——鐵中的固溶體叫鐵素體
  • 鋼鐵中常見的金相組織
    晶界比較直,呈規則多邊形;淬火鋼中殘餘奧氏體分布在馬氏體間的空隙處2.鐵素體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體。亞共析鋼中的慢冷鐵素體呈塊狀,晶界比較圓滑,當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時,鐵素體沿晶粒邊界析出。3.滲碳體碳與鐵形成的一種化合物。
  • 45號鋼油淬和水淬
    45號鋼的水淬處理,就是把45號鋼加熱到Ac3溫度以上,使之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然後再把它丟到水裡面去冷卻。
  • 什麼樣的材料才能做登山杖杖尖:杖尖的材質的討論
    圖一 亞共析鋼圖二 珠光體  鋼的分類很多,按金相組織分,可以分為亞共析鋼,共析鋼,過共析鋼,按含碳量的多少可以分為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等等,還有沸騰鋼什麼的不說了。從10-85號鋼之間,碳含量是越來越高的,而鋼的組織會隨著含碳量的變化而變化,當碳含量在0.77%以下時為亞共析鋼(圖1),其組織為鐵素體和珠光體,隨著含碳量的增加,珠光體增加,鐵素體減少。當到達0.77%時,全部都轉變為珠光體(圖2),在0.77%-2.11%之間為過共析鋼(圖3),鋼的組織中,除了珠光體還有二次滲碳體,隨著含碳量的增加,二次滲碳體會越來越多。
  • 鋼鐵中常見的金相組織,你應該都了解吧
    晶界比較直,呈規則多邊形;淬火鋼中殘餘奧氏體分布在馬氏體間的空隙處2.鐵素體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體。亞共析鋼中的慢冷鐵素體呈塊狀,晶界比較圓滑,當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時,鐵素體沿晶粒邊界析出。3.滲碳體碳與鐵形成的一種化合物。
  • 熱處理的四把火之鋼的淬火
    基本概念 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共析鋼與過共析鋼加熱到Ac1以上(低於Accm)的溫度,保溫後以大於Vk的速度快速冷卻,使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熱處理工藝叫淬火。馬氏體強化是鋼的主要強化手段,因此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馬氏體,提高鋼的機械性能。淬火是鋼的最重要的熱處理工藝,也是熱處理中應用最廣的工藝之一。
  • 茂名市304卷板鋼價也是易跌難漲
    茂名市304卷板鋼價也是易跌難漲   無錫新同巨不鏽鋼有限公司專業生產茂名市304卷板,價格實在,質量可靠,型號齊全,支持加工定製,歡迎來電選購!    茂名市304卷板現階段,焦炭市場看漲情緒高漲,預計下周國內焦炭市場將穩定中強。
  • 金相組織名詞解釋,搞機械的有不懂的嗎?
    名稱定義特徵奧氏體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體,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較直,呈規則多邊形;淬火鋼中殘餘奧氏體分布在馬氏體針間的空隙處。鐵素體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體亞共析鋼中的慢冷鐵素體呈塊狀,晶界比較圓滑,當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時,鐵素體沿晶粒邊界析出。
  • 國外對 「鋼的退火」 的認識及具體做法 值得學習收藏!
    圖3 所示,為普通共析碳鋼奧氏體化速度與溫度的關係。▲圖3 普通共析碳鋼奧氏體化速度與溫度的關係註:採用 875℃ (1610℉)正火後,原始組織為細片狀珠光體。在過共析鋼中,在A1 和Acm 兩相溫度區加熱,碳化物和奧氏體會共存,奧氏體的均勻性取決於時間和溫度。影響組織均勻性的奧氏體化溫度是影響退火組織和性能的一個重大因素。更高的奧氏體化溫度下可獲得更均勻的組織,便於冷卻時形成片狀碳化物組織。處於兩相區的低奧氏體溫度下獲得不太均勻的奧氏體,便於形成球狀碳化物。
  • 軸承鋼冶煉過程中的基本技術和注意事項
    軸承鋼冶煉過程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一、嚴格的化學成分要求 一般軸承用鋼主要是高碳鉻軸承鋼,即含碳量1%左右,加入1.5%左右的鉻,並含有少量的錳、矽元素的過共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