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成最年輕教授還獲獎金百萬,他如何走出天才「捧殺」魔咒?

2021-01-13 我是科學人

幾乎每年,「天才少年」的消息都會在各個媒體平臺刷屏一波。

最開始是「十幾歲少年考上某某名校」,後來逐漸演變到「最年輕博士」「最年輕博導」……只要掛上了「最年輕」三個字,似乎就成了「高流量」的保證。

然後呢?然後他們怎樣了?是泯然眾人,還是繼續大力出奇蹟?很少有人關心,莫名其妙走紅之後,他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比如,還有人記得劉路嗎?10年前那個在本科階段就解決掉國際著名的「西塔潘猜想」、22歲就當上中國最年輕教授的劉路。

10年過去,曾經也被稱作「天才少年」的劉路,現況又如何呢?

20年,「西塔潘猜想」終於等到解謎者

20世紀90年代,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提出了一個反推數學領域關於拉姆齊二染色定理證明強度的猜想。

在這個猜想裡,西塔潘想解決一個問題:找到一個最小的數N,滿足N個人裡一定有K個人互相認識或者I個人互相不認識。

「西塔潘猜想」一出,立刻引來國際數學界的關注。可直到這個猜想被提出的第20年,它才等到了它的解謎者——1個出生在1989年的中國小夥:劉路。

劉路在解開「西塔潘猜想」時,剛剛上大三。

據說,2010年10月的某天,劉路靈光乍現,他稍加改動了以前的一套證明方法,連夜寫出了「西塔潘」猜想的證明過程,以「劉嘉憶」的筆名投稿給了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

但在「一夜解謎」的傳奇背後,是劉路從小到大與傳統應試教育的抗爭之路:

——初中二年級,劉路邂逅了自己數學道路上的啟蒙之作:美國數學史家M·克萊因的《古今數學思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對當時的他來說,平時學校的練習作業可以不做,但數學不能不學。初中自學數論,高中就開始嘗試閱讀全英文數學書籍……隨之而來的是,劉路的數學功底更紮實了。

——順利考入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後,劉路的成績表現平平,平時的校園生活也不怎麼合群,經常獨來獨往。唯一能讓他感興趣的,是從圖書館抱回的一堆堆全英文資料。

——2010年,劉路開始自學反推數學。第一次接觸到「西塔潘」猜想時,以往的自學經驗讓他把基礎部分交給了大量文獻,等文獻也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他自己通過郵件聯繫到了南京大學的一名副教授。直到把研究成果投稿到國際權威雜誌。

解謎帶來的人生轉折

解開「西塔潘猜想」,一下子把這個22歲的少年推到了聚光燈下。

他首先迎來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讚譽。

《符號邏輯》的雜誌主編鄧尼斯·漢斯傑弗德給劉路回信:「我是過去眾多研究該問題而無果者之一,你給出如此漂亮的證明,請接受我對你令人讚嘆的驚奇成果的祝賀!」

論文審稿人、芝加哥大學博士達米爾·扎法洛夫也同意:「這是一個重要的成果。該問題的研究促進了反推數學和可計算性理論方面的研究。」

緊接著,是巨大的榮譽和豐厚的獎勵。

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聽說劉路解出了「西塔潘猜想」,專門從外地趕回來,請劉路吃了一頓飯。在考察了劉路的學術水平後,連夜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介紹劉路的情況,請他們致信教育部,申請破格錄取劉路為碩博連讀生。

中南大學還獎勵了劉路人民幣100萬元。劉路最後決定把其中的50萬拿出來,改善學校的科研環境,剩下的50萬用來改善生活條件。

2012年3月20日,22歲的劉路還被中南大學破格聘請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從此,他的頭上又多了一頂「中國最年輕教授」的頭銜,在他本科畢業之前。

但在媒體的巨大流量下,劉路的第一反應卻是關掉手機,切斷與外界的聯繫。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怕事情被扭曲了。」

保持清醒,才有不被「捧殺」的人生

在動輒以「流量」衡量人物價值的媒體環境下,從來不缺少被「捧殺」後「泯然眾矣」的天才。

還記得16歲考上博士的張煬嗎?

成名後的他要求自己收入不高的父母為自己在北京買一套房子,如果父母不能滿足他的願望,他寧可退學。為了讓張煬能繼續學習,父母迫於壓力給他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騙他說這是買的。

可直到24歲,「有了房」的張炘煬既沒有畢業,更沒有拿到博士學位。

張炘煬和父母

和張煬相比,劉路在面對榮譽和流量紅利面前,顯然更清醒。

他不拒絕讚譽和獎勵:「別人是想要對你好。我覺得這個沒有什麼道理去拒絕,這對我是有利無害的。」

但他卻始終保持清醒:「過段時間,這種關注會慢慢地減少。」

解開「西塔潘猜想」後,劉路並沒有執著於數理邏輯領域,而是轉為研究數據挖掘。數據挖掘通常與計算機科學聯繫密切,雖然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但實用性也更強。

2013年,他的新論文《避免計算——集上的所有成員》在國際數學權威雜誌《美國數學學會會刊》發表。這篇新論文標誌著劉路在計算理論領域發明了一項全新的計算技術,可以解決計算理論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

《美國數學學會會刊》的雜誌評審一致評價,劉路的這項新研究成果,是計算理論和相關領域近年來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2012年,劉路被評為「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希望之星」

在劉路的成績面前,曾經那些質疑中南大學「破格提拔」的人,沉默了。

他們曾叫囂:中南大學開了一個壞頭。聘請一個沒有博士學位的劉路做教授,沒有成果、論文支撐,就是一場作秀!

甚至連美國芝加哥相關領域的教授都站出來表態:像劉路這樣的經歷,想在美國的任何一所大學獲得教授職位,都是天方夜譚!

劉路發表獲獎感言

但在中南大學,「破格」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劉路的導師侯振挺,本來就是因為提出「侯氏定理」從一名助教直接晉升為教授的。中南大學原校長張堯學也提到過,學校曾經因為一篇論文,直接把寧波的一位工人聘為學校的副教授。

在總有看客既想讓你「破格」,又不想你「出格」的時代,中南大學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和走出「捧殺」魔咒的劉路,給了我們希望。

《我是科學人》紀錄片由長安信託特約贊助。

相關焦點

  • 「天才」尹希: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年輕教授,為何不回國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殘酷的邏輯,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天才,而且天才的厲害之處真的讓我們這些平凡人都感覺到難以企及,這似乎是一種以努力和智慧都無法比擬的天賦。例如我們本期要聊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8歲就自學微積分,31歲居然就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他是北大天才,上哈佛,成UCLA最年輕正教授,兩個月後卻離奇去世
    留學字典 2020-03-16 20:39:22「天才總是特立獨行」,許多人一直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為什麼天才總是和常人不同?筆者覺得,可能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超越平常人,因此曲高和寡,倍顯孤獨。中國歷來有很多天才,但其中不少天才的人生多是悲劇收尾,比如馮奚喬,這位北大校史上最有名的天才,34歲在巴黎突然離世,死後美國頂尖高校加州大學為其降半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如何連美國人都為他的離去扼腕嘆息,咱們一起來聊一聊。17歲上北大20歲上哈佛的天才少年馮奚喬於1960年10月1日出生在北京。
  • ...22歲解世界難題,有望成最年輕諾獎得主,這位中國天才科學家牛!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諾貝爾獎獲得者」《自然》創刊於1869年,不僅是集世界範圍內廣泛影響力和高含金量內容於一身的著名學術期刊,更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之後,他又用了7個月的時間反覆實驗,最終在2018年3月完成了全部實驗,並將其整理成學術論文投給了《自然》雜誌。《自然》雜誌編輯收到論文後,都沒來得及排版,直接將其中一篇文章提前發到了雜誌網站上,隨後通過另外一篇文章進行評述。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天才總是少數,但是對於天才自身而言,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許多人都喊著80後「老了」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物理學界令人驚嘆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尹希。一個從小就戴著天才光環的人。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終身教授),公派留學的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據說他崇尚美國給他灌輸的,科學無國界。難道美國一系列對中國的留學生,華裔科學家以及對中國的科技的打壓,都沒能讓他看清美國的嘴臉嗎?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文/一度歷史觀V在美國出版的《探索》雜誌中,評選出了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其中,數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而這位陶哲軒,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主角。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 祖籍上海的華裔天才數學家:24歲成美國名校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有這麼一位華裔,他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31歲獲得了菲爾茲獎。這個傳奇的數學天才,名字叫陶哲軒。然而,菲爾茲獎於1936年首次頒發,截止2018年,世界上也只有60位數學家獲得。
  • 16歲被哈佛錄取,25歲成最年輕教授,智商超高的他,最後成為美國史上...
    原標題:16歲被哈佛錄取,25歲成最年輕教授,智商超高的他,最後成為美國史上最難抓的殺手… From:最英國(UK-News) 天才和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 我國22歲天才科學家,21歲便成了博士,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
    他們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推動了關鍵技術的發展,如今年22歲的申怡飛,他是我國5g技術的推動者之一,更是眾多研發員的一個。在這位少年的身上,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一,少年天才展翅翱翔 少年天才申怡飛97年生人,他從小就展現出優於同齡人的天賦和才能。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一年取得碩士學位;17歲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1歲博士畢業,24歲即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上最年輕的教授;31歲那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對於天才,我們往往的印象是天賦異稟,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領域上的極大成就。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加入美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番話引人深思
    在中國地質大學,就有一位天才物理學家,他就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他是誰呢?他就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尹希,在他成才之後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有了良好的老師,再加上尹希從小打好的基礎,他很快在數理數學物理兩項當中嶄露頭角,每每能夠在試卷當中考到極高的成績。終於在12歲的時候,這個天才少年通過了高考,並且成功的考中了當時的中科大少年班。
  • 劉路:不是「天才」,卻在大四時破解世界難題,23歲成最年輕教授
    2012年,對於年輕僅為23歲的劉路而言,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這一年,原本求學路上一直寂寂無聞的他,先是在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的宣布中被破格聘任為正教授級研究員,還獲得了100萬元獎勵,而這也讓他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教授;隨後從「2012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到「希望之星」、「影響世界華人」等大獎他盡收囊中,他也因此名動天下。
  • 劉路:不是「天才」,卻在大四時破解世界難題,23歲成最年輕教授
    2012年,對於年輕僅為23歲的劉路而言,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 這一年,原本求學路上一直寂寂無聞的他,先是在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的宣布中被破格聘任為正教授級研究員,還獲得了100萬元獎勵,而這也讓他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教授;隨後從「2012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到「希望之星」、「影響世界華人」等大獎他盡收囊中,他也因此名動天下。
  • 中國數學天才,大三破解世界級難題,22歲破格成中國最年輕正教授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數學天才,年僅22歲就破解了世界性數學難題,他的成就讓世界矚目,他的名字叫劉路。熱愛執著劉路出生於湖南省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上過大學的高知分子,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了他閱讀的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平日裡熱愛數學的劉路,一些思路和解題方式方法也讓老師覺得特別新穎,因此也給了他許多指導和鼓勵,這些都促進了劉路數學水平的增長,也更加讓他堅定了攻克數學難題的信心。在劉路研究數學的過程中,有一些先輩們留下的數學猜想與難題,劉路對此頗感興趣,其中讓他最著迷的就是西塔潘猜想。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加入美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令人深思
    河北少年尹希,12歲時以572分成績從七百餘名少年中脫穎而出,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三次參加複試,物理兩次奪得第一名。十七歲時,尹希同時收到包括耶魯、哥倫比亞、芝加哥在內的多所大學錄取通知書,隨後進入美國哈佛攻讀物理博士學位。31歲時,成為哈佛最年輕的教授。2007年,奪得物理科學突破獎。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令人深思
    31歲時,成為哈佛最年輕的教授。2007年,奪得物理科學突破獎。我們又應該怎么正確地看待那些,選擇留在外國,不回國的天才呢? 一、人才的培養需要環境 再好的種子也需要適合生長的土壤,才會開花結果。天才尹希出生於1983年。河北保定人。父母都是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是勘探院的工程師。 從基因學的角度上來講,他一出生就獲得了最優良的基因。
  • 研製石墨烯超導體,打破困擾世界107年魔咒的科學家,只有22歲
    曹原當之無愧屬於是第二類,他22歲就登上《Nature》年度人物榜首。不僅如此,他的整個人生履歷都令人瞠目結舌。少年天才天才的人生步伐總是快於常人,曹原從小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學習天賦。他的老師在回憶時稱,曹原是「很聰明的傢伙」。讀本科時,曹原利用一個寒假,就完成了計算物理課程中的課題研究,並發表了相關文章。中科大物理學院教授曾長淦也教過曹原——「他是在我實驗室混過的娃」。據他回憶,「曹原在我們實驗室還發了一篇PRB理論文章。當時就覺得他太厲害了。」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教授,看尹希的開掛人生
    有這樣一個人9歲,他連跳N級考進了智力超常實驗班,學著很多大學生都不一定看得懂的微積分;12歲,他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當時該校年紀最小的新生;17歲,他完成中科大的五年制本科畢業,他放棄了耶魯、哥大、芝大等多所世界名校,選擇了哈佛,他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赴哈佛大學碩博連讀;31歲,他正式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一舉創下哈佛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的記錄。
  • 中國22歲天才科學家,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21歲成博士
    老一輩的革命先烈用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年輕一輩的翹楚則承載著我們國家在未來的發展希望。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申怡飛出生於97年,是5G技術開發團隊裡最年輕的一員。申怡飛是邯鄲人,他少年得志,15歲就被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