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2歲天才科學家,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21歲成博士

2020-10-07 史家霸唱

一百年前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梁啓超,曾說過一句讓人振聾發聵的話:「少年強則國強。」老一輩的革命先烈用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年輕一輩的翹楚則承載著我們國家在未來的發展希望。

在如今的十四萬萬中國人中,自然也誕生了無數的天才少年,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世界的主要科技學技術進步水平還是得依靠那麼一些具有獨特才能的人,他們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望,肩負起了讓祖國興旺發達的重擔。

今天,咱們就帶大家了解這麼一位少年,他年紀輕輕就取得了許多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成就。他就是我們國家5G技術的大功臣申怡飛。

我國自鴉片戰爭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落後於西方的發達國家;不過隨著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騰飛,我們國家科學技術也迎來了爆炸式發展,而5G技術更是我們國家引以為豪的前沿科技。

每一個參與到5G技術研發的科學家,都是名震海外的大佬級人物,申怡飛就是其中之一。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申怡飛出生於97年,是5G技術開發團隊裡最年輕的一員。

申怡飛是邯鄲人,他少年得志,15歲就被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錄取。吳健雄學院是我們國家一個專門為選拔頂級人才而設立的特殊院校,屬於東南大學,只招收全國各地的頂級精英,每年能入學的人屈指可數。

在其他人還在上初三、高一的年紀,申怡飛就已經開始學習大學課程了。申怡飛的求學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在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志得意滿的申怡飛對學習產生了懈怠的情緒。但連續兩門掛科通知書,讓申怡飛徹底慌了手腳。

痛定思痛的申怡飛明白了自己所謂的「神童光環」在絕對實力面前並沒有什麼用,於是開啟了廢寢忘食模式,只要醒著,腦子裡就在想怎麼學習。原本就天資聰穎的申怡飛,拿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使得在大二那年的成績突飛猛進,十幾門功課門門九十分以上,甚至還有八門直接滿分。

當然了,申怡飛可不是什麼只會讀死書,不通人情世故的書呆子。生活中的他儒雅隨和,對待同學、朋友等都非常善良、熱心和仗義。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其他,只要你去找他請教問題,他都會知無不言。甚至曾有人撞見他在自習室關門以後,不得不輾轉到學校的24小時ATM機前給同學講題,把路過取錢的人都給嚇了一大跳。

2018年,別的21歲小夥子可能還沒本科畢業,但申怡飛卻已經成為了一名博士。並且早在申怡飛讀研的時候就加入了5G研發團隊,為我們國家的5G技術領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說起來他對通訊技術的興趣,還是來自於平常跟同學講題呢。

除了團隊共享的一些榮譽之外,申怡飛的個人科研成績更是相當矚目,其中就包括三項至關重要的專利技術與不計其數的學術論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5G技術或許對老百姓的生活可能沒有什麼直接影響。但它作為一條新的更快更便捷的信息高速公路,對於任何一個大國強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性項目。

我們國家顯然也意識到了5G的重要性,因此便一直在大力扶持5G技術研發。而申怡飛作為年輕一輩的科研人才,他不僅能夠參與這一項目,而且還在該領域中開發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專利技術,能得此人才實乃國之大幸也。

相關焦點

  • 我國22歲天才科學家,21歲便成了博士,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
    他們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推動了關鍵技術的發展,如今年22歲的申怡飛,他是我國5g技術的推動者之一,更是眾多研發員的一個。在這位少年的身上,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一,少年天才展翅翱翔 少年天才申怡飛97年生人,他從小就展現出優於同齡人的天賦和才能。
  • 我國天才科學家,21歲便成了博士,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
    他們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推動了關鍵技術的發展,如今年22歲的申怡飛,他是我國5g技術的推動者之一,更是眾多研發員的一個。在這位少年的身上,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一,少年天才展翅翱翔少年天才申怡飛97年生人,他從小就展現出優於同齡人的天賦和才能。
  • 中國22歲天才科學家,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21歲便成了博士
    一百年前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梁啓超,曾說過一句讓人振聾發聵的話:「少年強則國強。」老一輩的革命先烈用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年輕一輩的翹楚則承載著我們國家在未來的發展希望。
  • 我國一位天才科學家,5G核心技術的研發者,年僅21歲成為博士
    科技強國,在這個21世紀的信息化時代,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就急劇增加。科技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也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迅速發展起來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極其重視高科技人才的培養,一大批年輕的科學家出現在了我國的科技一線,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22歲的申怡飛就是其中之一。
  • 中國22歲天才科學家,5G技術"最年輕"的研發者,21歲讀博
    在近代社會中,由於中國長時間處於戰爭當中,因此,我國的發展水平相比於那些發達國家而言也有著一定的落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現如今,中國社會的科技發展水平也在一些高端人才的幫助之下得到了提升。在中國社會中,有這樣一位二十二歲的天才科學家,他十五歲就考入了名牌大學,而二十一歲時更是開始了博士的學習生涯。
  • 中國23歲天才科學家,5G技術「最年輕」的研發者,21歲讀博
    正是如此,在《少年中國說》中才有"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歷久彌新,當今時代,少年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若是少年以追星、遊戲為樂,國家當陷入危局。但我輩少年,不乏天才英豪。有少年幼童之姿斬獲大賽金牌;有少年年少成名,一路高歌猛進。而我們要說的這位少年,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是我們國家之希望、未來所在。
  • 中國天才科學家,21歲讀博士,是5G技術「最小」開發者
    這位可謂是中國的天才科學家,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就讀於博士了,同時也是5G技術「最小」的開發者,他就是申怡飛。最後在15歲那年,申怡飛直接參加了高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進入到了東南大學去學習,未來前途一片光明。
  • 15歲考上東南大學,21歲讀博士,5G核心技術的研發者
    在漫長的研發事業當中,有無數的「天才」,為了這項技術默默奉獻著他們的青春,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隨著5G技術的公開,參與到這一項目中的科研人員的名字,也開始漸漸為公眾所熟知,並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榮耀。這批人裡,有勤懇踏實,為5G技術打下堅實基礎的前輩,也有銳意進取、天資縱橫,不斷在技術上取得突破的天才。
  • ...22歲解世界難題,有望成最年輕諾獎得主,這位中國天才科學家牛!
    兩年讀完初高中課程,14歲時以理科總分669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到MIT攻讀電氣工程學博士……曹原永遠都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中國潛在的最年輕諾貝爾獎獲得者」《自然》創刊於1869年,不僅是集世界範圍內廣泛影響力和高含金量內容於一身的著名學術期刊,更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文/一度歷史觀V在美國出版的《探索》雜誌中,評選出了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其中,數學家陶哲軒位居榜首。而這位陶哲軒,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主角。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760分,21歲成博士,24歲成頂尖大學教授!
  • 22歲成最年輕教授還獲獎金百萬,他如何走出天才「捧殺」魔咒?
    幾乎每年,「天才少年」的消息都會在各個媒體平臺刷屏一波。最開始是「十幾歲少年考上某某名校」,後來逐漸演變到「最年輕博士」「最年輕博導」……只要掛上了「最年輕」三個字,似乎就成了「高流量」的保證。然後呢?然後他們怎樣了?是泯然眾人,還是繼續大力出奇蹟?很少有人關心,莫名其妙走紅之後,他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比如,還有人記得劉路嗎?
  • 年僅22歲的中國天才科學家,解決了物理學科的百年難題
    曹原是我們中國一名1996年出生,才剛剛22歲的年輕科學家。但是年紀輕輕的他,卻解決了困擾世界物理學家107年的難題,取得了物理學科在石墨烯超導領域中的重大突破,轟動了世界,成為當今世界科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 智商力壓愛因斯坦和霍金,21歲成博士,這位數學天才現狀如何
    而後陶哲軒的發展也完全證明了這一點,天才的人生果真像是開了掛一般。 在10歲、11歲、12歲時連續參加了三屆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在未滿13歲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人。
  • 天才!14歲進中科大,18歲讀麻省理工,22歲當選十大科學家
    天才少年,我們見過不少,那些在學校裡連續跳級,最終被北大、清華等名校少年班錄取的,不在少數。但是,要做真正的天才,不僅僅只能是曇花一現,還需要不斷綻放光彩,才能被人們認可。還有一點,天才,要能夠造福於社會,要能夠為國效力,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貢獻!
  • 「天才」尹希: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年輕教授,為何不回國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殘酷的邏輯,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天才,而且天才的厲害之處真的讓我們這些平凡人都感覺到難以企及,這似乎是一種以努力和智慧都無法比擬的天賦。例如我們本期要聊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8歲就自學微積分,31歲居然就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海嘯級後浪」中國22歲少年或將成為最年輕諾貝爾獎得主
    在最新一期發行的Nature雜誌中,有一位中國少年一次性連發了兩篇論文。這位少年被稱為「海嘯級後浪」。他就是曹原。1996年出生的曹原,14歲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併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畢業後又赴美國MIT攻讀博士學位。
  • 祖籍上海的華裔天才數學家:24歲成美國名校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可見數學的重要性,數學被視為工業的基礎,是各門科學和技術的語言和工具。而數學領域的人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絕對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有這麼一位華裔,他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31歲獲得了菲爾茲獎。
  • 四川少年天才22歲破解100年的世界難題,為何在麻省理工被嘲笑?
    進入21世紀,中國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以中國高鐵、中國支付、共享經濟、網購為代表的"新四大發明",更是打出了中國科技的名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今天我要介紹的,便是來自四川的少年天才曹原。他14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8歲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2歲就成了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
  • 中國數學天才,大三破解世界級難題,22歲破格成中國最年輕正教授
    自古以來,中國在探索數學的歷程中,就從不缺乏優秀的數學家,到了科技教育發達的今天,自然也是人才輩出。而今天要說的這個數學天才,年僅22歲就破解了世界性數學難題,他的成就讓世界矚目,他的名字叫劉路。高考那年,班中不少同學都進了清華、香港理工、斯坦福等國際一流院校,而劉路考進了中南大學,選的是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專業。按理說,有了紮實的數學基礎以及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劉路應該在同學面前嶄露頭角,但在與數學有關的奧數領域,劉路的成績並不拔尖。
  • 14歲上中科大,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副教授,華人女天才的開掛人生
    是中國人1997年美國頒發的羅伯特·裡得獎獲得者蔡天西,22歲獲國際生物統計學協會頒發的極大成就&34;獎,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女性副教授,香港、美國、著名學術刊物《Referee for professional journals》等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