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甘羅十二為使臣》
老一輩是我們一輩子的楷模,那新一輩就是我們國家的希望。在華夏千年發展歷史中,年輕人始終扮演著推進歷史的角色。正是如此,在《少年中國說》中才有"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歷久彌新,當今時代,少年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若是少年以追星、遊戲為樂,國家當陷入危局。
但我輩少年,不乏天才英豪。有少年幼童之姿斬獲大賽金牌;有少年年少成名,一路高歌猛進。而我們要說的這位少年,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是我們國家之希望、未來所在。
要說現在什麼技術最牽動人心,那5G技術首當其衝。從最開始的5G建設,到如今5G網絡,5G幾乎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因為這項技術不單單代表了更便捷的生活水平,更是一項技術革命。所以但凡參與到5G建設的科學家,幾乎都是赫赫有名之輩,而申怡飛就參與其中。此時的他,不過22歲,所以他也被譽為5G技術"最年輕"的研發者。
1997年,申怡飛出生於邯鄲。若說年少成才值得讓人羨慕,那申怡飛就是讓所有人羨慕的那一位。2012年,尚不滿15歲的申怡飛被素有中國三大少年班之一的吳健雄學院錄取。吳健雄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作為一個以培養拔尖創新優秀人才的學院,吳健雄學院小而精,故能考上這所學院,代表著非凡的天資。
申怡飛進入這所學院後,不過15歲,相較於多數大學生來說,他就是一個"小孩"。所以初上大學,他顯得自負了些。所以在大一的學習生涯中,申怡飛採取以玩為主、以學為輔的模式。這種心態持續到大二上學期,申怡飛遭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滑鐵盧——他期末考試掛了兩門。
作為一名天才,申怡飛有著自己的驕傲。這看似平常的掛科,讓他自尊心受到了打擊。痛定思痛之後,他轉變思維,決心搞好學習。原本的玩樂,被摒棄。從那個時候開始,申怡飛的休息時間幾乎用在了學習上。若是周末、節假日,在圖書館四樓的249號,一定能見到他。除了必要的吃飯、睡覺,他會在這裡從早上一早,待到晚上十點。
學霸想學習,那幾乎勢不可擋。努力之後,在大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方見成效。九門考試,申怡飛無一例外全在90分以上,其中8門都是滿績點。即便是最難的《電磁場與電磁波》,他依舊輕鬆拿下。但這並非全部的申怡飛,在生活中他更是一個熱心的朋友、同學。
作為一名學霸,身邊總是有很多的求知同學。面對他們的每一個問題,申怡飛都會認真回答。在解答的過程中,同學們豁然開朗。而他,則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所謂"查漏補缺",這種方式無異於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正因為熱心幫助他們解答,申怡飛在東南大學還創造了不少神話。有人曾撞見他在24小時ATM機前,給同學講題講到兩點。也曾給同學梳理知識點,長達五小時。這放在多數大學生身上,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即便是90分鐘的課堂,多數人都會拿出手機看上無數眼。而申怡飛卻能枯坐一天,講題五小時,這無疑證明了他的學霸之名不單單來源於天賦,更多的還是靠努力。
但人生努力依舊不夠,還得拼。申怡飛面對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個敢於拼搏的人。2004年,申怡飛和同學參加數學建模比賽。從來沒有接觸過MATLAB的他,僅僅一天就成為了能夠熟練使用的老手。而橫亙在申怡飛和同學面前的,還有6天之內必須完成的課題。
剛開始都很容易解決,但是面臨最後一個問題,申怡飛團隊陷入了困境,但是比賽時間只有最後三天。在最後幾天時間裡,他們50多個小時沒有合過眼。餓了點外賣、困了塗風油精。最後問題被找到,並被解決。這次比賽,他們獲得了一等獎。藉此,他們參加了更高規格的國際建模比賽,並獲得二等獎。而就在回來的幾天後,他又再次投入到電子設計大賽中。
這股子衝勁,成為了申怡飛成功的秘訣。2005年,申怡飛毫無意外地以成績第一名保送為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而他的導師正是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獲得者、"中國4G技術掌門人"尤肖虎教授。也正是這次機會,讓他接觸到了更為高深的5G技術。
就我們普通人的認知,5G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在科學家眼中,5G技術卻是一次真正的技術變革。所以從2012年開始,歐盟就宣布將加快5G技術的研發,計劃推出成熟的標準。但是綜合現有的信息來看,中國在5G標準這條路上,著實走了很遠。
通信,在網際網路時代,和一個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但中國通信的核心代碼一直引用自他國,這無異於受制於人。這對於我國的戰略布局等,都具有一定影響。因此我國在通信方面,向來不遺餘力。而5G技術,作為大國必爭的項目,自然更重要。而申怡飛能參與其中,甚至握有自己的專利,這無不揭示著申怡飛特有的天賦、出眾的能力。
2019年,申怡飛所在的團隊提供的方案被寫入5G行業標準,並被應用於5G平臺。而申怡飛個人在SIC上發表了論文一篇,國際會議論文兩篇,受理髮明專利達3項,這都說明申怡飛是一個真正的天才。
結語
愛國家,是我們必備的使命。作為天才科學家,申怡飛面對鏡頭,也曾說過"我們應該扛起責任,學好專業,增強本領,在青春時代不懈奮鬥。"作為萬千中國人的一員,我們當以中國夢為核心,努力提升自己。
參考資料
《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申怡飛同學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