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物共振儀能查出過敏原?專家:不靠譜
霧霾讓患有變態反應疾病的人們吃足了苦頭。「變態反應」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過敏」。發生了過敏,人們第一反應就是我究竟對什麼過敏?而要想知道答案,只能做過敏原檢測。
不過,記者調查中發現,如今各個醫院過敏原檢測方法不盡相同,一些醫院更是高調宣傳一種號稱無痛無創的生物共振儀檢測方法。但眾多專家表示,這種生物共振脫敏儀不科學、不可信。
生物共振儀受部分醫生推薦
劉女士三歲半的兒子老是流鼻涕,她懷疑是過敏引起的,於是帶著兒子去某三甲醫院做過敏原檢測。「我一去,醫生就推薦我用生物共振儀,說這是新技術,無需抽血,無痛無創。」
雖然做了過敏原檢測,但劉女士對這個檢測儀器和結果依然半信半疑。「我上網查了一下生物共振儀,看到很多文章說準確性不高,甚至檢不出過敏原。」
10月21日,記者在網絡上搜索過敏原檢測,發現不少醫院都打著「生物共振儀」的旗號招徠患者。
在北京某皮膚病醫院網站上,醒目位置介紹該醫院擁有「德國百康過敏原檢測系統」,即生物共振儀,並稱其有「四大技術優勢」、「準確度高達99.79%」。
記者以普通患者身份諮詢,該醫院於醫生表示,該醫院目前主要是通過德國百康2000生物共振系統進行過敏原檢查,取代抽血化驗,可以檢查出500多種過敏原,無痛無創,而且二三十分鐘就可出結果,檢測包括五大組(接觸類、吸入類、花粉類、食物類、化學類),每組費用大概在100元左右,全套檢查是500元左右。同時稱這種檢查手段是國際領先技術,目前還可享受半價優惠。
當記者以普通患者身份諮詢另一家醫院時,該院高醫生表示,他們醫院檢測過敏原既有傳統的抽血化驗、藥貼,也有現代化最先進的過敏共振儀。不過,這位高醫生稱「前兩種屬於傳統檢查方式,出結果慢、不準確,過敏共振儀是現在最先進的檢查方式,幾分鐘就能出結果,並且檢查沒有任何痛苦」。
隨後她開始向記者著重介紹這種號稱是德國引進的百康過敏共振儀。據稱檢查時,檢測儀器的探針與患者的手指相接觸,「通過檢測人體內存在的過敏信號可與何種過敏原的信號實現共振,從而找到導致受檢者過敏的過敏原和過敏程度。」治療則耗時更久,將探針與孩子的前胸及後背相接觸,號稱此舉可將過敏原所產生的「生物共振信息波」回輸入人體,通過消減過敏信號,將過敏痕跡抹去,經過多次治療,即使患者以後再遇見上述物質,也會變得較為「麻木」,從而不再出現過敏反應。
這位高醫生聲稱,通過這種生物共振儀檢測,不管什麼過敏,只要體內有過敏原存在,就能查出來。
業界多不認可生物共振儀
記者調查中發現,這種生物共振脫敏儀號稱無痛無創,並可測出四百多種過敏原,吸引了一些不願讓孩子受針扎之苦的家長。單單檢測就要花費四五百元,加上數次治療,家長就得付出不菲的費用。不過,這種號稱最新技術、檢測結果準確度高達99%的檢測儀器真的靠譜嗎?
望京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廣瑞告訴記者,對於目前充斥中國市場的德國產「百康生物共振檢測儀」,不僅我國醫學界早有共識:不科學、不可信,而且德國醫學界也沒有認可這種儀器。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也明確指出,不建議用生物共振儀查過敏原,「各國及我國過敏專業協會均不推薦用生物共振診斷過敏性疾病。」
據了解,早在六七年前,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會曾連續多次致函當時的國家藥監局,要求撤銷對這種設備的使用許可,但因為各種原因,最後沒了下文。為免患者受騙,時任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會主任委員的張宏譽教授要求,凡是開展生物共振波檢測治療過敏業務的醫院,都不得加入該學會。
經過中華醫學會的努力,這幾年生物共振脫敏儀從一些正規醫院撤退。然而,至今李廣瑞臨床上還會遇到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長拿著生物共振儀的過敏原檢測結果來找他,要求進行脫敏治療。
採訪中,不少採用生物共振儀檢測的醫院紛紛標榜該設備來自德國。不過,德國過敏和哮喘疾病聯合會新聞發言人藍莫女士早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強調,針對德國一些廠家推出的「生物共振過敏檢測和治療儀」,德國醫學界從來就沒有認可這種儀器,也從來沒有科學報告證明這種儀器能夠檢測和治療過敏疾病,相反,有大量的報告認為它並不具有其宣稱的功能。這種儀器在二三十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但德國沒有任何一家正規醫院使用它,也沒有任何一家醫療保險機構將這種儀器的檢查和治療列入保險負擔的範圍,也沒有任何一位專業醫生推薦使用這種儀器。這種儀器目前只是在個別私人開設的非醫療單位使用,費用完全由個人承擔。
至於部分醫院號稱生物共振儀幾乎可百分百檢測出過敏原的說法,李廣瑞表示,自然界萬事萬物,目前能查出的過敏原大約只有五六百種,因此不可能百分百地找到確切過敏原。而尹佳也表示,並不是所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都能找到過敏原。
這種生物共振儀還號稱檢測結果準確度高達99.79%,對此,英國著名的醫學雜誌BMJ曾對比過生物共振脫敏儀檢測出的過敏陽性案例和經典的點刺檢驗結果,結論是生物共振無法準確檢測出過敏原。
過敏原檢測公認只有兩大類
李廣瑞指出,治療過敏性疾病,首要的前提就是找到過敏原。
目前我國開展過敏原檢測項目的醫院不少,但不同醫院使用的機器和配套試劑可能各不相同。由於機器系統不同,各家的結果不具有可比性。病人在一家醫院查完,到另一家醫院往往不認,要重新查一遍,給病人造成很大困擾。
不過,綜合各種檢測手段,李廣瑞告訴記者,常用的有兩大類:一類是皮膚試驗,如常用的皮膚斑貼試驗。這種方法適用於金屬飾品、染髮劑、橡膠、化妝品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除了皮膚斑貼試驗,皮膚試驗還包括皮內試驗、點刺試驗。吸入性過敏、食物過敏都能用這種方法檢測。
另外一大類檢查就是抽血化驗,通過查患者體內的特異性抗體IgE來尋找過敏原。其道理在於,如果人體對某一種抗原過敏,身體會產生一種僅針對這種物質的抗體,因此最準確。
脫敏治療也非百分百根治
過敏了要吃抗過敏的藥物,服藥後多數病人症狀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也有些病人病情反覆發作,頗為痛苦,他們就會希望用「脫敏」的方法,來「根治」過敏。
李廣瑞指出,過敏原查出來後,就可以採用脫敏治療。脫敏治療就是在醫生的監控下通過讓患者攝入少量的致敏物質,讓人體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產生疲憊,從而逐漸適應它並增強對它的容忍度,最後使身體適應。
但李廣瑞提醒,雖然從理論上講,脫敏治療是目前公認的唯一能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方法,對於某一個患者來說,或許能夠根治過敏,但對所有的過敏患者來說,脫敏治療的作用依然非常有限。原因在於,首先,並非每個患者都能查出確切的過敏原。其次,即使有些過敏原能查出來,技術上也無法實現脫敏,比如對油漆、敵敵畏等過敏。第三,患者可能是對一種東西過敏,也可能是對幾種東西過敏,如果患者對一種東西過敏,脫敏療法的確能治療;如果對多種東西過敏,脫敏療法只能去除部分過敏原,患者一旦接觸其他過敏原,照樣會發病。最後,脫敏治療一般半年至一年起效,但整個療程需要3至5年時間,每周打一次針,很多患者不能堅持。
一歲後即可檢測過敏原
兒童是過敏的高發人群,專家指出,從安全性角度考慮,兒童脫敏治療最好在五六歲以後開始。
不少家長認為既然脫敏治療得到5歲以後才能做,那檢測過敏原也得等孩子5歲以後。專家指出,這是混淆了檢測和治療的意義。孩子從出生到三四歲,母體給予的抗體在減弱,孩子自身的抗體逐漸產生、增強,在此期間,孩子的免疫系統不太穩定。如果此時進行抗過敏治療,可能對其造成幹擾,影響孩子自身抗體的產生。但過敏原檢測並不會對幼兒免疫系統的發展造成影響。
專家提醒,過敏原檢測應該儘早進行,這樣才能避免過敏反應被多次激發。但從孩子配合治療的角度來說,也不能太早,最好是在一歲以後。
常用藥不如多運動
對於患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來說,做好預防過敏工作是重中之重。
專家提醒,如果能查出過敏原,預防過敏首先就是要迴避過敏原。其次要合理運動。常用藥不如多運動,最好能每天堅持一個小時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同時要少吃高蛋白食物、少食辛辣,多吃蔬菜。並保持居處清潔。(記者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