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過敏原,是治敏的關鍵
目前,多數過敏患者通常只做緩解症狀的治療,沒有找到引發過敏的真正原因,因而也就導致病情反覆加重、遷延不愈。實際上,經常過敏只有通過過敏原篩查檢測,查清楚到底是哪種過敏原引起的過敏反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目前臨床檢測過敏原方法主要有兩種:過敏原皮膚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皮膚試驗包括皮內試驗和點刺試驗兩種。皮內試驗是將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製成過敏原製劑,並注入患者皮膚內,如果過敏,皮試部位就會出現紅暈、風團反應。點刺試驗是將過敏原製劑滴在患者前臂內側皮膚上,用特製的點刺針在皮膚上做點狀刺傷,使過敏物質與人體接觸,陽性者可引發局部紅暈或風團反應,就此找出過敏原。血清檢測是通過抽血查找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來尋找過敏原。
尹教授特別指出,在臨床上診斷過敏性疾病,尤其在判斷食物過敏時,不能僅憑IgE陽性或皮膚試驗陽性就輕易得出對某種物質過敏的結論,一定要密切結合臨床症狀和患者的病史來綜合判斷。
蕁麻疹該查過敏原嗎?
對於蕁麻疹,尹佳教授也做了特別說明。尹教授稱,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塵蟎、食物、藥物、感染、自身免疫病、惡性腫瘤、內分泌疾病、壓力增大等都可以誘發蕁麻疹。在眾多蕁麻疹患者中,僅有10%可以找到明確誘因,而在人的一生中,很多人都曾有蕁麻疹一過性發作。
如果一發現蕁麻疹就要尋找誘因,可能會對患者本人及國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尹教授對每一位蕁麻疹患者問診時都會問到所有上述相關因素,如果能通過問診了解到誘因,她會儘量減少檢查項目,但對患者本人堅決要求或她認為必要的情況下,她會為患者做全面的檢查排除誘因。因此,尹佳教授建議情況不很嚴重的急性蕁麻疹患者可以先對症治療,如果症狀加重或長期反覆發作再進行過敏原測試和全身系統檢查。
尹教授說,我們經常能為蕁麻疹患者找到各種致病誘因,看蕁麻疹患者問診要很全面。正因為如此,尹教授每個門診單元最多能看10個初診患者,10位複診患者。
九種試劑獲批准,患者有了新福音
診斷和治療過敏性疾病的基礎是過敏原製劑。長期以來,由於缺乏過敏性疾病特異性診斷和治療技術及相關過敏原製劑,很多過敏性疾病患者無法得到確診和脫敏治療。為此,在協和變態反應科老一輩專家研究的基礎上,尹佳教授帶領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團隊,耗時十餘年,主持研究了《中國過敏性疾病診療體系建立及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率先驗證了國產過敏原製劑特異性診斷與免疫治療的臨床價值。目前北京協和醫院有九種過敏原製劑已獲批准文號,通過北京食藥監局批准在首都醫院間調劑使用,年內還將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在全國各大醫院調劑使用。
這九種製劑涵蓋了塵蟎、黴菌、春季花粉、秋季花粉、寵物皮屑等生活中最常見的過敏原。我國大批過敏患者將因此受益。這個課題被評為去年的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中華醫學會三等獎、中國醫學科學院轉化醫學成果獎、北京協和醫院醫療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