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變遷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有些人每到特定季節就苦不堪言,他們對於季節變化的感知能力都非常強,他們就是易過敏人群。很多人認為春季是過敏高發季節,其實過敏不僅僅發生在春季,每一個季節都有高發的過敏性疾病。
過敏也叫變態反應,是遺傳、環境和氣候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正常情況下,當外來的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後,機體的免疫系統會立即做出反應,將其驅除或消滅。但是如果免疫系統對無害物質進行攻擊時,這種情況稱為變態反應。變態反應是一種疾病,因為無端的攻擊也會損害正常的身體組織,對人體的健康非常不利。
常見的季節性過敏症狀
1.春季易發生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
春季微生物類、花粉、柳絮等容易引起過敏性皮炎和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皮炎通常表現為患者身上、臉上出現大片紅斑疙瘩,皮膚奇癢,甚至連頭皮都發癢。皮膚過敏患者不應該過度清潔皮膚,人體皮膚表面的皮脂膜和角質層是保護皮膚的第一道屏障,過度清潔後,屏障功能被破壞,對外界氣溫等各種刺激不耐受,容易出現過敏反應。
過敏性結膜炎是由風中播散的草木花粉引起,主要症狀是眼睛發癢、有刺激感、畏光、流淚等。患者在出行時應當戴眼鏡、太陽鏡以減少眼睛接觸過敏原,並且應少戴隱形眼鏡和美瞳。
2.夏季容易引起多種過敏性皮膚病
夏天衣物較薄,與外界物質接觸較為直接,陽光容易直射皮膚。可能會造成易過敏人群發生接觸性皮炎和光化性皮炎,患者會感覺皮膚瘙癢,有些人一曬太陽就會起紅疹,甚至皮膚化膿結痂。易過敏人群應當多注意防曬措施,避免和自身過敏原的直接接觸。與此同時,夏季蚊蟲肆虐,也需要注意防護,儘量避免蚊蟲叮咬。過敏性體質的人被蚊蟲叮咬可能引發全身過敏反應,出現風團樣皮疹,嚴重者眼瞼、口唇還出現明顯水腫。
3.秋季是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高發季節
過敏性鼻炎主要是由花、草、樹木等引起,其發病有著明顯的季節性,多在春秋兩季發生,又以秋季為主。秋季天氣忽冷忽熱,周圍環境出現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微改變,如溼度相對小、浮塵相對多,以及花草樹木新一輪的新陳代謝等,都可能造成過敏原增加。預防過敏性鼻炎,首先要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對於因天氣變涼沒法適應而出現過敏的,需保持室內空氣的溼度,不要讓鼻子太乾燥。
過敏性哮喘的過敏原主要有花粉、塵蟎、病菌、氣候等。秋季的氣溫不穩定,晝夜溫差大,哮喘患者往往還對空氣的冷熱刺激過敏,這樣容易引起哮喘發作。秋季的浮塵較多,90%以上蟎類存在於屋塵中,屋塵蟎是持續潮溼的氣候中最主要的蟎蟲,所以對於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建議謹慎單獨於家中掃塵。
4. 冬季應當警惕蕁麻疹
冬季天氣寒冷,毛孔收縮,汗腺分泌減少,是皮膚病的高發期,而在眾多的皮膚病中,蕁麻疹當屬最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覆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皮膚過敏,屬於一種過敏性疾病。誘發蕁麻疹的因素有很多,也很複雜。急性蕁麻疹過敏原相對容易確定。相關過敏原包括食物因素,如魚蝦蛋類、調味品、添加劑等;生物因素,如花粉、灰塵、動物皮屑、昆蟲叮咬等;化學因素,如青黴素、嗎啡、化妝品等;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機械等物理刺激;以及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均可能引起蕁麻疹。
很多人以為過敏無法治癒,其實不然,過敏是可防可治的。目前主要的治療包括預防、對症治療和特異性免疫治療。如若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應當及時去醫院就醫,並查明自身過敏原,避免和過敏原再次接觸。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