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食物過敏,如何看解讀化驗單

2020-11-24 澎湃新聞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展、環境惡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致的飲食結構的改變,過敏性疾病越來越多,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尤其是過去20年,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成倍增加,嚴重危害兒童健康,影響兒童的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了很大經濟負擔,過敏性疾病已然成為危害兒童健康的主要非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小嬰兒特別容易發生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診斷主要根據寶寶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來確定,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皮膚點刺試驗和特異性IgE檢測等。當然,食物激發試驗才是診斷食物過敏的的金標準。那麼臨床上,如何來解讀這些檢查報告呢?

1、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一定是過敏麼?

很多寶寶的過敏都是就醫時發現血常規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才被發現的。那麼,什麼是嗜酸性粒細胞呢?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一定是過敏麼?

血液中的細胞大致可分為三類: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白細胞又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粒細胞再細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再細分為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以及NK細胞;單核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根據免疫細胞所行使功能的不同,將吞噬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NK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歸於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而將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歸為適應性免疫應答細胞(圖1所示)。簡單的講,可以將這些細胞認為是國家的不同兵種,各司其職,兵種不同,其功能和殺傷力不一樣。

▲ 圖1.外周血免疫細胞分類

那麼嗜酸性粒細胞在其中發揮什麼作用,充當什麼角色呢?

嗜酸性粒細胞(圖2)具有殺傷細菌、寄生蟲的功能,也是免疫反應和過敏反應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可以釋放顆粒中的內容物,引起組織損傷,促進炎症進展。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表現為晝夜周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這種細胞數的周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有關的。當血液中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性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嗜酸性粒細胞數增加。

▲ 圖2.嗜酸性粒細胞形態

外界過敏原進入機體,引起體內一系列瀑布式免疫應答反應,嗜酸性粒細胞在細胞因子的招募下,進入炎症部位,同時被活化,釋放胞內顆粒物質,這些顆粒物質會導致局部炎症反應。

應當說,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對提示過敏有重要意義。比如,我們經常看到1歲以內溼疹的寶寶,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會增高,3-4個月便血的寶寶嗜酸性粒細胞增高,還有就是喘的寶寶嗜酸性粒細胞也可能增高,這幾種情況的嗜酸性粒細胞增高都可能與過敏有關。

但是,並不是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就一定是過敏。當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5-15%時,提示過敏反應;佔16-40%時,提示存在過敏反應或其他情況(如藥物超敏反應、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寄生蟲感染);佔50-90%時,多見於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或內臟幼蟲移行症。因此,在判定時,需結合寶寶的臨床表現,有時候甚至需要做些檢查排除其他情況。

外周血塗片:在做血常規的同時可加做外周血塗片,一方面可了解外周血中是否有原始的幼稚的細胞,排除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另外可了解異常淋巴細胞的比例,排除藥物過敏(藥疹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系統症狀異常淋巴細胞>5%);

血、糞寄生蟲檢查:排除寄生蟲感染;

骨髓穿刺及活檢:若高度懷疑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時,或者外周血塗片發現幼稚的嗜酸性粒細胞時,需行骨髓穿刺或者活檢明確疾病類型。

基因檢測:很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寶寶,可能存在基因異常,尤其是那些持續增高超過半年,又找不到其它原因的寶寶,需要做個基因,看看是不是存在基因突變。

2、皮膚點刺試驗結果解讀

皮膚點刺試驗是一種體內試驗(圖3),主要用於診斷IgE介導的食物過敏。

▲ 圖3.皮膚點刺試驗示意圖

那麼如何判定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呢?根據風團大小對其反應進行分級,如表1所示。

表1 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判定及分級分級風團直徑(mm)紅暈直徑(mm)-<5<5+5-910-19++10-1420-29+++15-1930-39++++>20

>40

那麼,是不是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就一定是對該食物過敏呢?是不是陰性就一定能排除該食物過敏呢?答案是否定的。皮膚點刺的敏感性非常高,若風團<3mm,95%可除外IgE介導的過敏,而若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卻不一定就是食物過敏,假陽性的概率非常高,這是因為,皮膚點刺陽性代表機體已被致敏,臨床並不一定過敏。

另外,皮膚點刺試驗受幹擾因素多,比如機體的免疫狀態以及藥物等,口服抗過敏藥物可能導致皮膚點刺試驗假陰性。應當說,皮膚點刺陰性對於排除食物過敏更有意義。

3、特異性IgE結果解讀

▲ 圖4.特異性IgE檢測結果示例

圖4是我們食物和吸入性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的化驗單,我們可以看到,它包括總IgE的檢測和19種常見食物過敏原(牛奶、雞蛋白、蝦、牛肉、青貝、蟹、芒果、腰果、菠蘿)和吸入性過敏原(戶塵蟎、屋塵、混合黴菌、混合草花粉、混合樹花粉、桑樹、狗毛皮屑、貓毛皮屑、蟑螂、反枝莧)特異性IgE的檢測。

總IgE反映的是機體的總的過敏狀態,總IgE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總IgE不是簡單的各種特異性IgE相加的結果,因為臨床上可能遇到很多總IgE很高,而特異性IgE幾乎沒有的情況,如何來解釋這種情況呢?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有導致過敏的過敏原,可能是吸入性的,也可能是食物性的,但是由於我們檢測手段有限,未能包括在這19種過敏原中。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注意仔細觀察,寶寶平時日常生活中,接觸什麼物品或者進食什麼食物可能出現過敏反應,避免就可以了。

如圖4所示,對於特異性IgE,根據過敏程度的不同,將其分為6個等級,如表2所示:

表2 特異性IgE分級級別數值(IU/ml)0級<0.351級0.35-0.72級0.7-3.53級3.5-17.54級17.5-505級50-1006級>100

圖中患兒戶塵蟎43.58IU/ml,表明該患兒對塵蟎中重度過敏(4級),同時,我們也看到該患兒牛奶0.50IU/ml,那麼是不是寶寶就不能喝牛奶和進食牛奶製品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食物過敏雖然發生較早,在嬰兒早期就可以出現,以雞蛋、牛奶過敏最為常見,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食物過敏會逐漸耐受,雖然有些食物會終生過敏(表3)。

表3 食物過敏的轉歸預後食物種類時限緩解牛奶>50% 5-10歲

雞蛋50% 2-9歲

小麥50% 7歲

大豆45% 6歲持續存在花生20% 4歲

堅果10%

魚終生

貝類終生

因此,對於5歲寶寶而言,吸入過敏原是主要的過敏原,食物過敏原特別是牛奶已逐漸耐受,若寶寶進食牛奶沒有反應,牛奶是可以進食的。

那麼,特異性IgE對食物過敏診斷的準確性如何呢?是不是過敏原陽性一定是該食物過敏呢?是不是級別越高,過敏的程度越嚴重呢?是不是過敏原陰性,就一定能排除該種食物過敏呢?

首先,食物特異性IgE檢測陽性,僅僅表明寶寶已經被致敏,並不能代表寶寶對該食物一定過敏。根據食物激發試驗陽性結果來反推食物特異性IgE對食物過敏的診斷預測價值,發現,只有超過一定數值才具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如表4所示。

表4 常見食物特異性IgE陽性預測值過敏原陽性預測水平

(IU/ml)陽性預測值

(%)雞蛋(≥2歲)798雞蛋(<2歲)295牛奶(≥2歲)1595牛奶(<2歲)595花生14100魚20100大豆3073小麥2674

就如圖4所示的寶寶,雖然牛奶0.50IU/ml,但是對於大於5歲的寶寶來講,只有牛奶大於15,才具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而該患兒只有0.50,對牛奶及奶製品過敏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因此,還是那句話,若該患兒進食牛奶和奶製品沒有反應,是可以進食的,不需要忌口。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根據檢測值的不同,對其進行了級別劃分,對個體而言,當然是級別越高,過敏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在不同個體之間可能存在差異,比如一個牛奶5.8IU/ml和另外一個牛奶9.5IU/ml的患兒,不能說後者過敏的可能性一定比後者大,這可能是個人基因及耐受性所決定的。

那麼,是不是特異性IgE陰性,就一定能排除該食物過敏呢?也不盡然,應當說,食物特異性IgE陰性,75%的可能性對該食物不過敏,還可能漏掉25%。另外,我們知道,我們的食物過敏分為IgE介導、非IgE介導和IgE/非IgE混合介導的,而特異性IgE只能檢測IgE介導的,因此,特異性IgE檢測陰性,並不能完全排除食物過敏。特別是1歲以內的小寶寶,這個年齡段最常見的過敏是雞蛋和牛奶,而牛奶蛋白過敏可能是IgE介導的,也可能是非IgE介導的,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特異性IgE檢測常常都是陰性的,這並不能說明寶寶就是什麼食物都不過敏,而是有可能是非IgE介導的過敏,目前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尚沒有很好的檢測手段,因此無法判斷。

4、特異性IgG檢測有必要麼?

既往,我們把食物特異性IgG檢測稱為食物不耐受,隨著人們對食物不良反應的認識,發現,這個概念是完全錯誤的。我們的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均屬於食物不良反應的範疇,無論是IgE介導的還是IgG介導的,都有免疫機制的參與,因此都歸於食物過敏的範疇。而食物不耐受是指由於機體本身的不良狀態或者某些食物的毒性反應導致的食物不良反應(如圖5所示)。因此,食物不耐受和特異性IgG沒有任何關係。

▲ 圖5. 食物不良反應的分類及示例

而我們所說的IgG檢測屬於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那麼IgG檢測的意義何在?IgG陽性就一定是食物過敏麼?

首先,應當說,從理論上講,IgG檢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但是,我們知道,IgG是一種抗體,我們在進食某些食物後,體內都會產生該食物特異性的IgG,但是我們到底對這種食物是不是過敏呢?不確定。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小明11月了,生後3月起反覆溼疹,一直母乳餵養,媽媽未忌口。長期反覆溼疹,不僅使寶寶皮膚粗糙,而且嚴重影響了寶寶的睡眠,一到夜間,瘙癢難以忍受,生長發育也受到了影響,至今才8公斤,小明媽媽苦惱至極,煩惱異常,偶然間發現溼疹與過敏相關,於是帶寶寶到過敏免疫科就診,抽血檢查後,小明的化驗單如圖6所示。

▲ 圖6. 壹例過敏寶寶化驗示例

如圖6a所示,小明總IgE不高,但是牛奶和雞蛋特異性IgE輕度升高,我們前面已經說過,1歲以內有一部分寶寶是非IgE介導的過敏,因此寶寶總IgE不高就容易解釋了,那麼雞蛋和牛奶有輕度的升高,當如何解釋呢?這個年齡段最常見的過敏原是牛奶和雞蛋,但是小明的雞蛋和牛奶的指標不是非常高,也沒有到達陽性預測值,因此不能說就一定牛奶蛋白過敏,只能根據臨床表現,進食牛奶和雞蛋溼疹如果有加重,可以認為有雞蛋和牛奶過敏,這時候再進行飲食迴避。

6b和6c都是食物特異性IgG檢測的化驗單,同特異性IgE檢測一樣, 根據數值不同,也進行了相應的等級劃分,如表5所示。

表5 食物特異性IgG分級級別數值(IU/ml)陰性<50輕敏(+)50-100中敏(++)100-200高敏(+++)>200

小明的牛奶81U/ml,西紅柿59 U/ml,燕麥209 U/ml,這三種食物小明可以吃麼?這時候就需要結合小明平時的臨床表現,若進食這三種食物沒有反應,溼疹沒有加重,就是可以吃的,因此IgG的檢測僅供參考。

但是,臨床上,我們也發現很多腸道症狀非常明顯的食物過敏患兒,其IgG水平異常增高,往往超過200 U/ml甚至更高,這種情況下,忌食該食物對減輕過敏症狀可能有一定幫助。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免疫學組

作者:金瑩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

原標題:《【掌健識】六一兒童節:如何解讀食物過敏寶寶化驗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很多寶寶感冒發燒去醫院,經常要做這一項檢查:血常規。面對滿是數字的化驗單,家長們往往是一頭霧水:化驗單上的數字說明了什麼?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有細菌感染?是不是就得用抗生素了?……雖然並不太推薦家長自己去試圖解讀化驗單上的數字,但鑑於諮詢這方面問題的家長有很多,所以,今天還是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解讀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化驗單上的箭頭說明了什麼?
  • 肝功能化驗單 如何正確看肝功能化驗單
    很多人每次去看病都是檢查,但是因為看不懂,都是把化驗的單子送給醫生看是什麼情況,其實可以自己學會看化驗單,比如說肝功能化驗單,那您知道怎麼看肝功能化驗單才是正確的嗎?很多人不知道上面的數據哪一個是用得著的,哪一個是不用的,那就來學習一下如何看肝功能化驗單吧。
  • 寶寶到底貧不貧血?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好的,之前一直沒有專門說過這個問題,今天糕媽就來手把手實例分析,教大家初步讀懂寶寶的血常規,心裡先有個底,跟醫生交流時也更能理解醫生說的話。
  • 寶寶化驗單看不懂?醫生來不及說的,都在這裡!
    孩子的身體狀況都寫在了化驗單裡!可是,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詞語、數字和火星文似的符號,真得很讓人惱火,根本看不懂好嗎?!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態,今天科長用「人話」翻譯化驗單上的重要指標!① 平均紅細胞容積(MCV)↓②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③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建議:讓寶寶適當進食含鐵豐富食物。六個月嬰兒開始添加輔食時,首選富含鐵的嬰兒營養米粉。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上)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如何看肝功化驗單 肝功能不好有什麼症狀
    那麼,應該如何看肝功化驗單呢?肝功能不好有什麼症狀?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如何看肝功化驗單在看肝功能化驗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參照檢查單上面的正常範圍或者是參考值,在和自己的檢查結果比對,以此來查看結果是否正常。
  • 孩子疑似食物過敏?學會3步法找準過敏原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和食物不耐受檢測?過敏原化驗單該怎麼看?需要嚴格遵守食物過敏、不耐受清單嗎?家長自己能判斷的。  我的觀點是:家長懷疑孩子因吃了某種食物導致輕度不適,不建議第一時間帶孩子去醫院抽血檢測過敏原。更建議用「追溯-試探-規避」的方法,自行找準過敏食物。  追溯:回憶孩子有不適症狀前吃的食物,列入懷疑清單;  試探:有意識地給孩子少量懷疑清單中的食物,細心觀察孩子反應,最終鎖定過敏食物。
  • 如何看寶寶是否對牛奶蛋白過敏?過敏原測試並不是金標準!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很多寶寶喝配方奶會出現各種各種的過敏症狀,然後去醫院,醫生診斷為:牛奶蛋白過敏,建議喝特殊配方奶。這時候很多家長懵圈了,腦袋裡各種問號「怎麼辦、怎麼做、會不會營養不良、會不會影響智力和身體發育…」丨科普:什麼是牛奶蛋白過敏?
  • 預防寶寶食物過敏,從出生就要開始!兒科學會教家長這樣做
    面對孩子越來越高的食物過敏率,家長也是膽戰心驚,生怕自己寶寶不幸中招!如何預防寶寶食物過敏呢?又是眾說紛紜!水解奶粉、益生菌、孕期飲食控制、羊奶粉等等,又讓父母挑花了我眼,在生命早期,家長該如何幫助寶寶呢?
  • 「三大常規」之一的尿常規指標如何解讀?化驗單可看出這4類疾病
    一說起去醫院看病很多人都有點頭大,醫院不僅人滿為患,弄不好又要做這樣那樣的檢查和化驗,好不容易等來了化驗結果,可這化驗單又長得像天書。 而尿常規是我們常說的「三大常規」之一。檢查單上除了數值,還有「+」號、「-」號,很多朋友一頭霧水,都想了解一下這些符號都說明什麼問題?
  • 驗血IgE 升高就是過敏體質嗎?醫生:看這2點,幫你正確解讀
    臨床上,檢測血清總 IgE 和特異性 IgE,對診斷速髮型過敏反應、鑑別常見的過敏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讀 IgE相關的報告呢? 一項研究觀察到,與IgE 水平相對較低(1000~4000 kU/L)的兒童相比,超過 10000kU/L的患兒發生重度特應性皮炎、食物和吸入過敏原致敏、全身性過敏反應的風險更高[2]。
  • 崔玉濤揭秘嬰幼兒食物過敏 康萃樂益生菌給寶寶腸道專業呵護
    寶寶過敏問題多發,除家庭遺傳因素和生活環境影響外,大多數還與寶寶腸道免疫系統和腸道屏障功能不成熟有關。  針對這一問題,11月26日,美國益生菌領導品牌--Culturelle康萃樂特邀到著名育兒專家崔玉濤來到深圳開設育學園講座專場,舉辦《如何進行科學餵養•揭秘過敏的秘密》主題講座,向寶爸寶媽們分享預防寶寶過敏的正確育兒法。
  • 寶寶是牛奶蛋白過敏嗎?需要喝「特醫奶粉」嗎?
    這些孩子因被診斷為「牛奶蛋白過敏」被醫生建議食用「特醫奶粉」,沒想到買到的卻是根本不符合嬰幼兒食品要求的「固體飲料」!這次事件的真相尚有待調查,但牛奶蛋白過敏作為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類型,也的確是近年來家長關注度越來越高的話題。 「寶寶長溼疹了,是不是因為牛奶過敏?」 「寶寶總吐奶,是牛奶過敏嗎?」
  • 寶寶過敏原檢查的真相你知道嗎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患過敏性疾病的寶寶也越來越多,在門診經常碰到媽媽帶著寶寶過來查過敏原。那麼過敏原的檢測有哪些?哪種適合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檢查了過敏原就能知道寶寶的過敏情況,「一勞永逸」?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過敏原檢查的真相吧!過敏原檢測有哪些?
  • 過敏?早產?乳糖不耐受?這些特殊體質的寶寶如何選奶粉?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關於過敏據資料顯示,近20年來兒科疾病譜發生改變[1],過敏性疾病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續增加,其中過敏性疾病累積約25%的兒童,對於這類寶寶最好採取嚴格的食物規避,但是由於每個寶寶對食物蛋白的耐受性有所差異,所以我們分情況來說說不同程度乳蛋白不耐受嬰兒該如何選擇奶粉~
  • 孩子過敏性哮喘,看我如何輕鬆應對……
    到了醫院開了一大堆的化驗單,女兒倒是很堅強抽血拍片不哭也不鬧。最後結果出來我跟老公都驚呆了,女兒得了支氣管肺炎,特別是右側比較嚴重,肺部三分之一都發炎了。我跟老公趕緊給女兒辦理了住院手續,終於在醫生的治療下女兒康復出院了。可是出院的第三天女兒又開始咳嗽,嗓子裡咕嚕咕嚕的有痰,我跟老公商量了一下,決定去哈爾濱給女兒做個全面的檢查。
  • 8款水解奶粉深度評測|過敏寶寶該選哪款?
    這類特配粉適用於哪類寶寶呢?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奶粉適用於預防乳蛋白過敏高風險嬰幼兒。那如何判斷寶寶有高風險患有過敏呢?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的奶粉適用於診斷出對乳蛋白過敏的寶寶。如何判斷寶寶牛乳蛋白過敏呢?注意:媽媽們看清楚哦,這裡是乳蛋白過敏的寶寶哦,現目前有研究表明:牛羊奶交叉過敏率為92%,乳蛋白過敏包括牛乳蛋白和羊乳蛋白。
  • 寶寶吃聖女果嘴巴紅、長小疙瘩,是食物過敏嗎?
    ,從此不讓寶寶再接觸這類食物。 實際上,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有諸多不同: 食物不耐受不由免疫機制介導,而食物過敏則包括由IgE介導、IgG介導、細胞介導等多種免疫細胞、免疫介質參與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 食物過敏用益生菌進行調節幹預有效果嗎?
    食物過敏主要是由於機體攝入的食物中所含的外源性蛋白質進入腸道黏膜免疫系統後,導致機體免疫應答向Th2型免疫反應發展,使Thl/Th2免疫動態平衡失調,過度分泌細胞因子(IL-4、IL-5和IL-13),產生特異性抗體IgE,導致肥大細胞脫粒,組胺釋放,腸道微生物菌群變化等,從而產生食物過敏症狀。
  • 寶寶吃雞蛋過敏?爸媽別急!
    ,尤其是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嬰幼兒食物過敏就是其中一種。寶寶一旦出現食物過敏,除了面頰皮膚發紅、瘙癢、脫皮,有時還會漫過脖子到腹部、腿腳,甚至出現嘔吐、便血、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那麼,當寶寶發生食物過敏或者懷疑食物過敏,爸媽應該怎麼辦呢?來聽聽北大國際醫院兒科醫生的辦法吧!多大的寶寶易發生食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