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機體對牛奶蛋白不恰當的免疫應答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可涉及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個不同的器官、系統。臨床表現非特異性,症狀體徵多種多樣,涉及到消化的,往往易和感染性腹瀉病混淆,給診斷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食物過敏主要是由於機體攝入的食物中所含的外源性蛋白質進入腸道黏膜免疫系統後,導致機體免疫應答向Th2型免疫反應發展,使Thl/Th2免疫動態平衡失調,過度分泌細胞因子(IL-4、IL-5和IL-13),產生特異性抗體IgE,導致肥大細胞脫粒,組胺釋放,腸道微生物菌群變化等,從而產生食物過敏症狀。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過敏性疾病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食物過敏和相關疾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增加,但其發病機制仍不清楚。其治療策略仍是以排除致敏食物為主,但效果欠佳。
由於益生菌所具有的生物學特點和腸道黏膜免疫反應的特異性,使得益生菌在腸道食物過敏中的治療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研究顯示,食物過敏時腸道存在菌群改變、腸道屏障功能破壞,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而雙歧桿菌等可明顯改善這些狀況。
益生菌作為一種腸道共生菌。可能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比例,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抑制外周血Th2細胞激化,誘導口服耐受等多方面預防和治療食物過敏。
為什麼食物過敏寶寶可以用益生菌調節?
引起食物過敏的食物很多,目前還沒有徹底治癒食物過敏的手段,只能靠不吃引起過敏食物的方法。過敏體質的寶寶選擇食物需要謹慎,並學會看食物包裝中的配方。儘量避免選擇引起過敏的食物種類。
另外補充益生菌是很好地可以改善過敏症狀的一個手段。人體免疫B細胞是一種中性粒細胞,在受到外體刺激後會產生不同的抗體,受到細菌的刺激,會產生抗感染的IGG、IGA、IGM,受到過敏原刺激會產生誘發過敏的IGE,只有當B細胞在抗感染方面發揮作用大了,在致過敏那邊發揮的作用才會減少。當身體處於無菌或少菌的環境,B細胞沒有了足夠的細菌刺激,就不會產生過敏抗體,一旦受到過敏原刺激,就很容易激發其產生致敏的IGE,醫學研究發現,免疫球蛋白E(IGE)超標的過敏體質,存在腸道菌群失調的現象。補充益生菌有助於改善過敏體質,可適量為寶寶補充益生菌。
嬰幼兒建議選擇具有抗過敏效果的益生菌,含量至少大於200億以上,菌種應該選擇衛生部食品名單裡面嬰幼兒專用的菌種,通過調節體內微生態平衡,保護腸道健康,提高抵抗力最終改善過敏體質。
息敏樂複合益生菌凍乾粉,調節腸道內的益生菌菌群,對人體的免疫力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對抗過敏、緩解便秘、腸絞痛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方鐵夫,楊敏,龔四堂.牛奶蛋白過敏致嬰兒食物誘導性小腸結腸炎 症候群 1 例[J].臨床兒科雜誌, 2014,32(11):1072-1073.
[2]崔玉濤.兒童牛奶蛋白過敏的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的解讀[J].中國 兒童保健雜誌,2013,21(2):116-117.
[3]陳同辛,張慧.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症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實用兒 科臨床雜誌,2009,24(21):1698-1699.
[4]趙曉明.嬰兒牛奶蛋白過敏 15 例回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 學,2011,3(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