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該如何進行營養幹預?竟然與菌群、過敏、不耐受有關

2021-01-20 母嬰放大鏡

之前有家長也諮詢,有沒有適合自閉症孩子吃的奶粉或者特殊飲食,現在特殊奶粉那麼多,有沒有一種能夠幫助自閉孩子的,哪怕僅僅為他補充營養,讓他好好吃飯也行啊!

面對家長的疑問,也讓我陷入了深思。特殊醫學食品發展到現在,確實解決了很多特殊寶寶的問題。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證明營養與自閉症也是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很遺憾,目前並沒有針對自閉兒童成熟的產品問世!

從自閉症的某些原因來看,的確與營養、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不喜歡與人交流、對視。與正常孩子相比,自閉症孩子存在更多、更嚴重的餵養問題。

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是處於小範圍數據,很多關聯性都沒有結論。不過小編總結了可能影響自閉症孩子的幾大營養要素,希望能夠幫助家長,避免家長盲目購買營養品。

一、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生物性障礙類疾病,可導致嚴重的社會交往行為變化,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溝通困難、重複和刻板行為以及言語發育遲緩。

與正常兒童相比,自閉症兒童存在更多、更嚴重的餵養問題,患兒普遍表現出飲食品種範圍狹窄傾向。

調查數據顯示,自閉症幼兒存在更為突出的飲食問題,在自閉症幼兒童中,有3/4患兒均次在較為嚴重的飲食行為異常問題,有超過l/2的患兒均存在食譜狹窄問題,l/3的患兒表現為通過質地選擇食物。

自閉症的發生率到底有多高?

兒童孤獨症多於30月齡前發病,偶見4~5歲兒童,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國外報導男女之比約為4:1。

各國報導的自閉症患病比例不同,英國約為1.57%,在韓國高達2.64%,且患病人數逐年明顯增加。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統計,截止到2013年,美國6~17歲的孩子中,每50個孩子中就有1個患有自閉症,並且男性患病比例是女性的4~5倍。

我國缺乏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據估計約1%的兒童患自閉症.隨著發病率的持續升高。據估計我國有嚴重兒童孤獨症患者約65萬,症狀較輕者則有500多萬!

引起自閉症的原因有哪些?為何連年上升?

很遺憾。引起自閉症的具體原因暫未明確!

誘發因素:

社會心理學——不良的生活環境或不恰當的教養方式

遺傳因素——雙生子、同胞風險、細胞遺傳學(基因表達異常)

神經因素——腦部結構異常、神經遞質代謝異常(5-羥色胺、穀氨酸)

孕產期因素——精神抑鬱、吸菸史、病毒感染、高燒、服藥史、剖宮產、有產傷等

剖宮產與自然分娩出生的嬰兒腸道菌群存在顯著差異,而剖宮產是誘發自閉症的影響因素之一。多數孤獨症患兒發病在3歲以內,甚至部分孤獨症患兒在1歲前發病,推測孤獨症可能是由於嬰兒早期腸道微生物的發育異常導致,尤其是剖宮產患兒。

免疫因素——免疫障礙,異常於正常兒童

新生兒狀態——新生兒體重異常即過輕或過重都會對其未來健康成長造成影響。

營養因素——90%的孤獨症患兒在飲食問題

嬰幼兒期尤其是3歲前因養育不當所造成的。

養育不當主要是指飲食不當而造成的營養失衡,並由此導致神經系統發生病變。研究發現,母乳餵養不足、飲食不合理與自閉症呈一定的正相關。

1995年Buie對111名自閉症患兒研究發現50%以上患兒有胃腸道症狀,如食物過敏,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等,

腸道微生物的異常可能與自閉症相關

人一生中腸道微生物是變化的,從嬰兒出生後微生物開始定殖,1歲左右才趨於穩定,3歲左右才接近成人。而自閉症孩子發病也多集中在3歲前後!

自閉症兒童在腸道症狀出現的同時,腸道微生,物可能已經紊亂,紊亂的腸道微生物可能通過腦腸軸或者菌腸腦軸參與了自閉症的發生。

目前的研究發現自閉症與腸道菌群之間存在聯繫,但並不清楚腸道菌群是自閉症的發病原因還是結果,或者只是一種混淆因素.後續研究仍需進一步擴大樣本數量,

飲食對自閉症的影響研究

飲食可能通過蛋白質和胺基酸代謝、能量代謝、脂肪酸代謝、維生素、氧化還原/甲基化等代謝通路以及腸道微生物對自閉症產生影響。

(1)谷蛋白和酪蛋白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加重自閉

自閉症患兒可能由於感染有毒化學物或某種食物引起胃腸道炎症或過敏,不能將谷蛋白(來源穀類食物麩質)和酪蛋白(牛奶或奶製品)徹底分解,產生病理改變,形成谷咖肽和β酪咖肽(4-6個胺基酸),具有阿片活性。

谷咖肽和β酪咖肽是2種具有神經毒性的阿片樣物質——外咖肽,通過「腸漏」狀態的腸道後進入大腦,幹擾大腦正常工作。引起行為和大腦發育異常。同時也可能伴有谷蛋白或酪蛋白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類似過敏),對大腦直接造成損傷。這樣,最終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出現兒童自閉症的障礙表現。

研究發現,無麩質和無酪蛋白飲食是可改善自閉兒童的症狀,有效率達到51%。

2、能量供給不足可能加重神經損傷。

大腦是人體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特別是大腦發育過程需要大量能量,孤獨症患兒更傾向於脂肪、澱粉類高熱量的食物。

孤獨症患兒體內的能量代謝異常,能量供給不足,還有可能缺氧,導致腦中神經代謝出現紊亂並損傷神經系統從而加重自閉症反應。

因此對於存在挑食、偏食的孩子,需要家庭進行及時幹預、矯正,保證充足能量,飲食幹預對改善自閉症的情緒行為問題與生物學症狀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如人際關係、情感反應、視覺反應、焦慮反應、語言交流、非語言交流、活動水平等。

生酮飲食(高能量)也被用作自閉症孩子治療中,有一定效果性!近來研究發現 KD具有神經保護機制, 這就提示 KD在其他 神經性疾病也有其發展空問。KD既可改善成人神經系統退行性 疾病 , 如阿爾茨海默病、 帕金森症候群, 也可治療兒童神經發育性疾病 , 如孤獨症。

3、自閉兒童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困難或攝入量過低:

不飽和脂肪酸在大腦的發育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發現,孤獨症孩子較正常孩子血漿中不飽和脂肪酸水平明顯降低。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α-亞麻酸為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表,其中以DHA下降尤為明顯。

體內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懷疑可能與孤獨症孩子體內脂肪代謝困難或攝入不足有關。且孤獨症患兒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如進攻、閱讀困難、注意力缺陷障礙、動作協調差等均與脂肪酸代謝異常或攝入不足有關。

建議自閉症兒童補充不飽和脂肪酸(DHA、EPA、ARA)!

缺乏必需脂肪酸的典型西方飲食可能促進精神疾患的發生。給孤獨症患兒服用Omega一3不飽和脂肪酸6周後,孤獨症兒童在刻板、多動和不當言論等方面表現良好,幹預12周,孤獨症患兒的多動行為明顯減少。

4、多糖/澱粉影響腸道微生物,增加自閉風險

食物是腸道微生物的重要影響因素,而腸道微生物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且通過微生物.腸道一腦軸(菌腸腦軸)影響大腦的正常工作和發育。

食物中的抗性澱粉(如纖維素、半纖維素和膠質等)、寡糖(如寡果糖和菊粉等)、不溶性糖類等植物多糖類碳水化合物不能被人體消化、分解和吸收,而腸道微生物能將它們轉化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鏈脂肪酸,並為宿主提供能量和多種營養物質.其中,丁酸是結腸細胞的最主要能量來源,具有抑制結腸癌、防止感染、降低氧化應激和增強結腸免疫屏障等作用。

在人們治療自閉症的實踐中出現了一些飲食療法.其中,特殊碳水化合物飲食療法,儘可能減少飲食中未消化的澱粉和多糖,從而抑制酵母菌以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減少產生的神經毒性物質傷害大腦.在抑制有害菌生長的同時,還提供促進有益菌增殖的方法,幫助腸道菌群恢復健康,提高患者的行為、感知和語言發展能力。

5、維生素:

研究表明,維生素c、葉酸和其他B族維生素對大腦發育非常重要,也是聰明的營養物質。

維生素B6成為目前國內外治療兒童自閉症的常用藥物。大劑量使用B6,能使兒童自閉症的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如眼睛目光對視增加,自我興趣減少,脾氣暴躁減弱,對外界興趣增加,語言交流增等,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B族不能在身體內長時間儲存,需要經常補充。

用VitB6治療自閉症始於60年代,多年的臨床研究顯示大劑量口VitB6(0.2-1g/d),特別是與鎂聯合治療自閉症,患兒的許多方面可得到顯著改善,這證明了VitB6對患兒和成年人有很大好處,且無毒副作用。

維生素D在維持大腦內穩態、促進胚胎和神經發育、免疫調節(包括大腦自身的免疫系統)、抗氧化、抗凋亡、影響神經分化及基因調控方面都有獨特作用。母孕期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以及懷孕期間母親免疫系統的狀態,是引起ASD的環境危險因素之一。

維生素C維持腦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日本健腦食品研究專家坂野節夫使用大量攝入維生素C的療法對患自閉症的孩子進行了治療,結果表明他們在語言和行動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善,獲得了一定效果。

6、礦物質

礦物質中的鈣、鐵等是重要的健腦幹將。如果缺少鉀、鈉、鈣、鎂、鋅等鹼性礦物質,即缺少了大腦發育和維持大腦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對兒童自閉症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可能是現代社會兒童自閉症的發病率有所增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的Padhye(2003年)提出飲食中過量攝入鐵會增加自閉症的患病率。因為鐵是強的免疫調節因子,過多的鐵會使免疫系統功能過強,與未消化的食物肽發生強烈的免疫反應,釋放一些化學物質損傷身體其它組織如神經系統,自由鐵基團也會引起氧化應激或化合反應來使神經組織發生變性,並發表鐵螯合劑治療自閉症的有效報導。

因此家長注意在營養素補充時,也並不是多多益善。

飲食對ASD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食物中的某些物質可能引起自閉症兒童出現食物不耐受或過敏,其中的某些添加劑和生物異源物質也可能對大腦造成傷害;

另一方面,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物質滿足了自閉症JL童生長發育必需的各種營養需求,並為大腦的發育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生物活性物質.

此外,食物中的各種成分通過影響自閉症兒童的免疫、能量和內分泌代謝等過程參與自閉症的發病.食物還為腸道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和促生長物質,食物本身的微生物也能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並通過腦腸軸影響大腦正常的工作和發育

自閉症兒童如何進行飲食幹預?

1、SCD療法

Gottschall於2004年首次介紹和描述了SCD療法,其目的是緩解患者的吸收障礙症狀並防止致病性腸道微生物的增長.此療法比GF/CF飲食要求更嚴格,不僅完全無麩質,也無澱粉.

研究者認為某些腸道微生物(腸道病原體)引起了胃腸道異常,並產生一些神經毒性物質影響自閉症兒童的大腦,而這些有害腸道病原體的生存需依賴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因此,減少這種碳水化合物能夠斷絕這些有害腸道病原體的食物,「餓死」它們,從而抑制這些有害腸道病原體產生神經毒性物質傷害大腦。

自閉症患者腸道微生物發生紊亂時,腸道微生物不能分解那些未消化的澱粉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質,這些物質進入大腸內可能被有害菌加以利用生成毒性物質.

SCD療法嚴格限制了所有的澱粉和多糖類,絕大部分的酵母菌以及其他有害腸道病原體得以抑制,進而保護腸道微生態系統,減少腸道感染,恢復腸道健康.

同時也建議攝入單糖、酸奶、酸乳酪或益生菌等,促進腸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有助於消化功能的恢復,改善行為、感知和語言發展。

研究發現,無麩質和無酪蛋白飲食是可改善自閉兒童的症狀,有效率達到51%。

2、如何選擇奶製品?

如果條件允許,堅持母乳餵養至2歲!母乳不足或者斷奶,建議選擇深度水解奶粉!

我們前面說到了自閉症應該迴避谷蛋白和酪蛋白!嬰幼兒普通奶粉中都含有酪蛋白,因此不適合自閉症嬰幼兒,此時建議選擇深度水解奶粉,既能補充乳蛋白營養,又能到迴避酪蛋白和谷蛋白的目的。

深度水解奶粉中不含有谷蛋白和酪蛋白?

深度水解奶粉屬於我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國家要求原料不能含有有谷蛋白。

至於酪蛋白,有的配方中完全不含有,有的配方中幾乎100%酪蛋白,要注意!

選購時建議最好選擇是100%乳清蛋白水解的配方,防止酪蛋白水解配方中含有殘留肽段。而且建議選擇無乳糖配方,不含多糖,減少腸道細菌發酵的機會,且有助於消化吸收。

關於深度水解奶粉品牌,對比了幾款在國內比較熱銷的額,建議選擇雀巢藹兒舒或者紐迪希亞紐太特。

具體食用量,根據孩子年齡,按照居民膳食指南攝入即可!

3、生酮配方怎麼用?

生酮飲食是一個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合適的配方飲食。最初用在抗癲癇,但是隨著研究發現,其對兒童大腦發育障礙自閉症也有效。

動物實驗顯示:幼齡BTBR小鼠按控制組與對照組分別給予正常飲食及KD3周後,社會交往、交流及刻板重複行為均有改善。

生酮模擬了人體飢餓的狀態。脂肪代謝產生的酮體作為另一種身體能量的供給源可以產生對腦部的抗驚厥作用。脂肪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重量比為4:1,精確配比,更易在機體內分解代謝產生酮體。

不建議家長進行飲食配比,可以選擇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生酮配方,可以作為自閉兒童飲食的一種嘗試!

請在醫生或者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作為一種飲食參考!

4、家庭飲食幹預,糾正偏食、挑食!

從膳食調查的結果看膳食營養素攝人量存在明顯的缺陷,長期下去不但可直接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還可進一步促進孤獨症的發生發展。

建議家長給自閉症兒童積極嘗試不同的療法或者採取多種療法組合.在進行飲食幹預時也要遵循多樣性原則,多樣化的食物不僅能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多樣化的全面的營養物質,並且能提供多樣化的微生物和促進多樣化微生物的增殖。

(1)養成「吃」的基本素養

「吃」是有規範要求的,比如飲食衛生、飲食科學、飲食營養等,這些都需要早期的家庭教育。否則,孩子胡吃、亂吃、海吃都是有害的。

在飲食前不讓患兒 吃任何零食,合理搭配患者喜歡和不吃食物的比例,喜歡的食 物多點,不吃的食物少點。在進食過程中,餵食或讓患兒獨自 吃些不吃的食品之後,立即給他吃喜歡吃的食品。遵循循序漸 進原則,堅持每天讓患兒吃點平時不吃的食品,並給喜歡吃的 食品作為獎勵,直至患兒接受不吃的食品。

(2)糾正偏食與誤食

飲食上的認識誤區即孩子「不懂吃」,比如,用飲料代替白開水;經常食用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偏愛色彩鮮亮、形體碩大的果蔬等。錯食即孩子普遍對於「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缺乏科學常識。

偏食即「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久而久之,孩子易形成偏愛某一種或某一類食物,這樣極易導致孩子某~方面營養過剩而另一方面營養不良的後果。

可先觀察什麼是自閉症患兒能夠欣然接受的食物,然後從這些食物往外類推,擴展其承受性。譬如某患兒喜吃葡萄乾,就可逐步引入其他小的幹水果,進而擴展其能夠接受的食譜。

(3)集中精力進食進食法

幫助患兒在進餐過程中集中精力,對其偏食行為的矯治具 有重要意義。飯前,應儘量不安排患兒看書、看電視、玩遊戲等 活動,將書籍、玩具等收起,關掉電視、收音機等。在進食過程中, 避免在餐桌上批評或指責患兒,使其能夠儘量集中精力進食。

(4)飢餓療法

面對自閉症幼兒的偏食行為,家長應該學會充分尊重患兒的腸胃,等到他們真正產生飢餓感的時候在提供食物,且應該合理控制患兒的進餐時間,時間超過後就將食物拿走,並告知其需要等到下次吃飯時間才能再吃東西。

應用飢餓療法時,大人需做好榜樣,同時必須言而有信,不能因孩子的哭鬧而將定好的進餐時間改變。適當的飢餓能夠讓自閉症幼兒體會到吃東西的幸福,並使其逐漸認識到吃飯時間不好好吃飯就會挨餓,進而使其逐漸改變偏食行為。

該種方法已經被公認為可促進孤獨、自閉症兒童不良飲食行為得到有效改善的一種最有效幹預措施。

如何降低孩子自閉風險?

密切關注母親懷孕前和懷孕期間的腸道微生物,飲食和營養狀況,降低剖腹產機會,堅持母乳餵養等,都是降低ASD風險的積極舉措.

孕產期危險因素可能不是自閉症發病的「直接原因」,它只是加強了已存在的遺傳易感性,增加自閉症發生的危險性,影響其患病的途徑,可能是重要的「輔助原因」。

多給孩子吃富含益生元和益生菌的發酵食物或服用一些益生菌,同時儘量限制或避免使用抗生素,不吃含酒精或加工食品;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讓孩子多接觸土壤,以獲得更多的環境微生物。

對自閉症的常規治療通常是基於行為療法、飲食療法與藥物治療的組合療法.而飲食療法相比其他療法更經濟、更安全、幾乎沒有可預見的風險和副作用,能與其他療法同時使用,所以更易被家長或社會福利團體採用,適當的飲食能幫助患者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改善心理和胃腸道症狀。

從矯治的角度來看,儘管人們相信,自閉症兒童病症無法徹底治癒,但食育仍可大有作為。

家長需要客觀的看待飲食幹預自閉症,營養起到的作用不是百分百,但是可以作為其餘治療時期的一種輔助吧!

希望此篇文章能夠對自閉症家長有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段雲峰,吳曉麗,金鋒.飲食對自閉症的影響研究進展[J].科學通報,2015(30):2845-2861.

[2]張玉,劉芸,黃浩宇.孤獨症病因學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11):1392-1397.

[4]龐偉,康倩倩,郭嵐敏,等.孤獨症兒童血漿多不飽和脂肪酸水平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8):742-744.

[5]戴旭芳.自閉症的病因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6(03):86-90.[

6]湯廣全.自閉症兒童家庭食育幹預初探[J].南昌師範學院學報,2016,37(2):135-140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過敏意味著更大的問題?
    包括過敏、自身免疫、抑鬱焦慮等神經或精神問題。 麩質敏感: 你身體對麩質的反應有一半是取決於你的腸道菌群。 雙歧桿菌能夠分泌分解麥醇溶蛋白的酶 自閉症兒童常常伴有各種食物過敏或敏感,包括麩質敏感。
  • 懷疑朋友家孩子有自閉症,該不該和她說?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但是我總覺得她家孩子怪怪的,孩子已經快到3歲的年紀了,但卻過於安靜了些,一點也不像同齡孩子一般活潑好動,而且我發現他對什麼都不是很熱情,包括他媽媽和他說話,他也不怎麼回應,總是自己在那玩一個小瓶蓋,而且一玩就是一個多鐘頭,這正常嗎?之前聽說這好像是自閉症的症狀,但我的朋友是個馬大哈的性格,我不知道該不該和她說,關鍵是我也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正常的表現…..」
  • 70%嬰兒腹瀉與乳糖不耐受有關,你卻在給孩子傻傻吃藥
    就這樣孩子前前後後持續了半個月,直到鄰居說,你家孩子最近怎麼瘦成這樣了?她才著急忙慌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發現是竟然是乳糖不耐受,根本不需要用抗病毒藥物,醫生囑咐注意補水,讓她暫停普通奶粉餵養,去購買無乳糖特殊醫學配方粉。李阿姨還是不放心,問道:「這個孩子真的不用吃藥了嗎?」
  • 天津自閉症機構:當你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該怎麼辦?
    當你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該怎麼辦? 一時著急,也解決不了問題眼下家長需要自己對自閉症有初步的認識,至少需要具備一定的甄別能力 第二 不要輕信廣告,偏方,神仙藥。另外,有關自閉症的書籍資料並不是看的越多,學的越多越好,找2-3本國際知名自閉症書籍深入的去學習,去領悟,遠比不斷看各種雜亂無章的信息要好,避免到最後心態更加糟糕。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免疫系統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的免疫系統以非常複雜的方式保護我們的健康,比我們之前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健康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成功的消滅外來入侵者甚至癌症。當我們的免疫系統不恰當地攻擊身體的健康組織時,就會產生自身免疫;而當免疫系統錯誤地對不構成威脅的東西(比如食物)做出反應時,那就是過敏。
  • 預防寶寶食物過敏,從出生就要開始!兒科學會教家長這樣做
    面對孩子越來越高的食物過敏率,家長也是膽戰心驚,生怕自己寶寶不幸中招!如何預防寶寶食物過敏呢?又是眾說紛紜!水解奶粉、益生菌、孕期飲食控制、羊奶粉等等,又讓父母挑花了我眼,在生命早期,家長該如何幫助寶寶呢?
  • 兒童時期的飲食模式及其對腸道菌群的影響——亞洲人群的過敏分析
    一項涉及從東南亞移民到美國的亞裔少數民族的大型隊列研究表明,生活在西化環境中與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本土腸道菌群物種和植物纖維降解功能的喪失有關。這些變化可能與亞洲傳統飲食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植物性食物的攝入減少有關,或者與西化飲食中的基質纖維總體缺乏有關。
  • 孩子確診自閉症,到底要不要用ABA來幹預?
    最近總有家長產生疑問,對我們說:「老師,我感覺ABA很刻板,我家孩子已經很刻板了,我感覺ABA 不適合我家孩子;」「老師,我不能接受用ABA來幹預孩子,看上去像在訓練動物;」「老師,我家孩子沒那麼嚴重,我認為只有重度自閉症的孩子才適合ABA……」相信很多家長因為對ABA的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而對ABA產生誤解。那麼什麼是ABA?
  • 過敏?早產?乳糖不耐受?這些特殊體質的寶寶如何選奶粉?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世衛組織建議最初的六個月應該進行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至少持續到兩歲,但是有一部分沒有母乳或處於特殊體質無法母乳餵養,比如寶寶對乳蛋白過敏、早產/低出生體重、乳糖不耐受,甚至有些寶寶無法代謝苯丙氨酸。那這些寶寶應該食用哪種類型的奶粉呢?
  • 當你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該怎麼辦?讓過來人告訴你
    ,該怎麼辦?………星悟說圖片來源於網絡星悟說以眾多過來人的視角告訴你,當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時,家長該怎麼辦?另外,有關自閉症的書籍資料並不是看的越多,學的越多越好,找2-3本國際知名自閉症書籍深入的去學習,去領悟,遠比不斷看各種雜亂無章的信息要好,避免到最後心態更加糟糕。星悟說這麼說並不是讓各位不去接受先進的信息,二是要具備進行嚴格的甄選,有錢買不來你孩子的幹預時間。
  • 寶寶過敏體質如何選奶粉?歐洲77年嬰童營養專家歐迪賽實驗室建議這...
    按照國家標準分類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細分為六種:無乳糖或低乳糖配方:適合乳糖不耐受嬰兒。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過敏高風險嬰兒。這類針對易敏寶寶的特殊配方嬰兒奶粉,可以使大部分孩子解除過敏狀態。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孩子過敏情況會好轉。臨床上,嚴重過敏的嬰幼兒,會吃一段時間的完全特配奶粉,隨著年齡增長帶來的消化、免疫、皮膚保護層的不斷發育完善,在醫生指導下再漸漸恢復正常餵養。
  • ...微生物群|腸道菌群|過敏性|益生菌|細胞|丁酸|嬰兒|-健康界
    在前一篇文章 生命早期微生物接觸和過敏風險:如何預防,我們已經了解了微生物與過敏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構建微生物開始,到影響微生物的因素,過敏機制的闡述以及預防過敏的措施等都有了基本的認識。
  • 當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這三點你必須了解
    早期發現、早期行為幹預和教育可顯著改善自閉症患兒的不良預後達到融入正常社會生活,但是多數自閉症人士成年後仍需不同程度的支持。 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最有徹底治癒希望的高功能孩子,他們的語言能力很好,但是他會做事不著調,會在現實的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煩和困難。
  • 當你有個自閉症孩子,這幾點你需要了解
    因此對待自閉症的正確態度是:早期診斷,科學幹預,終生支持。2、積極幹預的價值相對於同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的腦癱,智力障礙,自閉症的孩子是否進行康復訓練反差很大。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是社交障礙而不是智力障礙,所以這給自閉症孩子很多可能,比如說我們進行了科學訓練,提升了自閉症孩子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而他本身的智商又不錯,擁有比普通孩子更好的專注力,他就可能取得很好的成就;而如果沒有進行康復訓練,隨著長大,孩子可能除了社交障礙,還會出現智力落後,以及嚴重的情緒問題,不能生活自理,甚至出現攻擊行為,這簡直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孩子食物過敏...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文利平說,兒童的食物過敏原以雞蛋、牛奶、小麥、花生為主,大部分可以隨年齡增長逐漸耐受,這也是成人食物過敏患病率低於兒童的主要原因。專家還提示,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反應,並不是食物過敏。常有家長錯將食物不耐受症狀當作食物過敏,徒增煩惱。到底是不是食物過敏、對何種食物過敏,需要到醫院確診。
  • 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 兩者區別在哪?
    而食物不耐受更為普遍,至少5%的成年人和8%的兒童發生過食物不耐受,且可能因其症狀的隱匿性而被嚴重低估。  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都是因攝入某種食物(或其中某些「正常」的成分、添加物)而引起的特殊異常反應――食物超敏反應,嬰幼兒和兒童更易出現。這種反應與食物中的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成分如細菌或黴菌毒素、病毒、化學汙染物等無關,也與因主觀厭惡某種食物而引起的心理反應無關。
  • 食物過敏用益生菌進行調節幹預有效果嗎?
    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機體對牛奶蛋白不恰當的免疫應答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可涉及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個不同的器官、系統。臨床表現非特異性,症狀體徵多種多樣,涉及到消化的,往往易和感染性腹瀉病混淆,給診斷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 自閉症該不該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做好這幾點就可以
    自閉症患兒往往都有社交功能缺陷,在學校患兒需接觸老師、同學,可刺激孩子的社交功能發展;在學校就讀上學對自閉症孩子是有益處的。所以自閉症的患兒是肯定要上學的。顯然,他們是有區別的: 有的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導致課堂無法正常上課;有的智力發育落後,成績跟不上,拖了全班同學的「後腿」…… 想讓自閉症兒童正常入學,到底該怎麼辦?
  • 腸道菌群的恢復力:定義,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幹預策略
    本文綜述了復原力的概念,有關彈性菌群特徵的已知知識,以及如何使用高脂飲食幹預的人類模型,通過實驗評估微生物菌群的復原力。理想情況下,一個人應該能夠在不施加壓力的情況下評估個人的微生物群彈性。綜合大數據的機器學習可以幫助設計基於微生物群和宿主參數的算法,用於預測微生物群的彈性。其中一個參數是α-多樣性。這一點得到了一項人類研究的支持,該研究表明,抗生素引起的微生物群擾動較弱,與幹預前較高的微生物群α-多樣性有關。
  • 功能醫學可以診治自閉症
    這項研究強調了一個問題:兒童如何獲得影響整個系統的能量缺乏,而不僅僅是大腦?  線粒體功能障礙的原因是眾所周知的,特別是因為它與新陳代謝和大腦有關。這些原因包括環境毒素、汞、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潛在的感染、麩質、過敏原(引發炎症)、糖和加工食品、營養缺乏的飲食以及營養缺乏,這些都是已明確記載的線粒體功能障礙的可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