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 兩者區別在哪?

2021-01-08 新華網山東頻道

  食用某種食物後,突然出現噁心、腹痛和嘔吐等表現,全身或局部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丘疹,紅癢腫脹,鼻、咽或眼睛發癢,哮喘,心慌,甚至昏厥、休克,嚴重時危及生命,這可能是食物過敏惹的禍。如果下次攝入同種食物後再次出現以上不適症狀,就是食物過敏的典型特徵。

  據估計,全球近3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一次或多次食物過敏,成人和兒童的患病率分別為1%~3%和4%~6%。而食物不耐受更為普遍,至少5%的成年人和8%的兒童發生過食物不耐受,且可能因其症狀的隱匿性而被嚴重低估。

  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都是因攝入某種食物(或其中某些「正常」的成分、添加物)而引起的特殊異常反應――食物超敏反應,嬰幼兒和兒童更易出現。這種反應與食物中的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成分如細菌或黴菌毒素、病毒、化學汙染物等無關,也與因主觀厭惡某種食物而引起的心理反應無關。

  但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又是有區別的。

  誘發機制不同

  食物不耐受主要是由於人體缺少某種消化酶,或自身消化道存在問題,而引起的非過敏性的食物超敏反應。當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某些食物大分子不能被充分消化,刺激胃腸道黏膜淋巴組織產生免疫球蛋白G(IgG)並與之結合形成大量的免疫複合物而引起組織、器官慢性炎症反應。

  食物過敏是由食物中的過敏原引起的速髮型過敏性免疫反應。這些過敏原進入人體後,免疫系統會將其認定為外來入侵者,會產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E對抗,導致多種症狀迅速出現,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

  誘發的食物或成分不同

  最常見的食物不耐受是乳糖不耐受。由於人體腸道乳糖酶缺乏,牛奶中沒有消化的乳糖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發酵分解產氣,引起腹脹、不規則疼痛和腹瀉等消化道不適症狀。其次是因二氨基氧化酶缺陷引起的組胺不耐受,在攝入富含組胺酸或組胺的食物後,組胺蓄積,引起支氣管痙攣、鼻黏膜充血、低血壓、心律失常、皮膚瘙癢、蕁麻疹等症狀。此外,穀物麩質如全穀物、玉米等,以及豆類、堅果和種子、茄科植物、酒精和一些食品添加劑等,也可引起食物不耐受。

  引起食物過敏的過敏原多是食物中特定的蛋白質,常見食物有花生、堅果、雞蛋、牛奶、海鮮,其次是魚類、芝麻、大豆、小麥等,部分水果蔬菜如萵苣、芹菜、菠蘿、芒果等也會引起過敏。

  臨床表現不同

  食物不耐受可發生在進食後半小時之後,通常在數小時到數天之後,發病緩慢、隱匿,症狀多樣,比如皮疹、蕁麻疹等皮膚症狀;鼻塞、哮喘、咽部異物感等呼吸道症狀;口腔潰瘍、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狀。正因為如此,食物不耐受易被忽視,被稱為人體健康的隱性「殺手」。

  食物過敏在接觸到過敏原後的幾分鐘至數小時內就會出現,發病急,症狀明顯,主要表現為嘴部皮疹、臉部紅腫和體表蕁麻疹等,以及呼吸道水腫、鼻炎、咽喉幹癢疼痛、呼吸困難、哮喘、血壓下降、嘔吐,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和死亡。此外,食物過敏具有「記憶」效應,當第二次接觸過敏原時,即使少量也可迅速引起嚴重的反應。

  處理方式不同

  出現食物不耐受或過敏時,可到醫院檢測食物特異的IgG和IgE抗體,可以較好地區分出不耐受或過敏性食物。防止食物不耐受的方式比較簡單,那就是飲食調整,避免不耐受食物及含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各類食物並堅持半年,多數人症狀可完全消退。此後可嘗試逐步輪替、回添少量不耐受的食物,有可能實現逐步適應和耐受。

  食物過敏往往具有長期甚至終生「記憶性」,因此需要更為嚴格地避免過敏原並長期堅持,必要時採用藥物脫敏治療。

相關焦點

  • 食物不耐受就是食物過敏嗎?如何正確辨別
    少人了解「食物不耐受」,而知道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二者之間區別的人更是寥寥無幾,甚至會有人認為二者是一樣的。實際上,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雖然他們在臨床表現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二者其實有著特別明顯的不同。
  • 寶寶吃聖女果嘴巴紅、長小疙瘩,是食物過敏嗎?
    ,從此不讓寶寶再接觸這類食物。在成年人中,我們也會見到類似的現象,比如吃2-3個草莓沒有任何不適,但吃一大碗草莓就出現口周紅疹、腹部不適的症狀,這很可能就是食物不耐受的表現。 Q&A Q1: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有什麼區別呢?
  • 專家筆談|食物過敏的免疫治療
    與傳統食物過敏採用嚴格避免接觸過敏原的治療方法不同,近年來採用的特異性過敏原免疫治療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SIT) 方法是通過逐漸增加接觸過敏原,從而最終達到免疫耐受的一種方法[4]。
  • 為什麼孩子會對某些食物過敏?
    近年來,食物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呈上升趨勢。 如何識別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症狀可能立即出現,也可能在吃完食物後兩小時才出現。食物過敏最開始的特點是手心、腳心發癢,或頭皮發癢、發麻;緊接著會嘴唇紅腫,全身起紅斑、風團,眼睛紅腫,有人還會出現嘔吐、腹瀉、打噴嚏、咳嗽、喘不上氣、 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嚴重時可能出現眼睛看不清或者意識喪失;最後可能導致休剋死亡。
  • 孩子疑似食物過敏?學會3步法找準過敏原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和食物不耐受檢測?過敏原化驗單該怎麼看?需要嚴格遵守食物過敏、不耐受清單嗎?家長自己能判斷的。  家長自己能判斷的  就不需要做過敏原檢測  有相關困擾的家長一定對IgE和IgG兩項檢測不陌生。一般我們說帶孩子去醫院查過敏原、查食物不耐受,其實就是去醫院進行IgE抗體檢測和IgG抗體檢測。
  • 運動也會誘發食物過敏?專家告訴你如何對付過敏
    兒童食物過敏較成人多見;特應性體質的人也常發生食物過敏。孩子食物過敏,尤其對牛奶、雞蛋、小麥、大豆過敏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在3-10歲以內逐漸好轉。成年後出現的食物過敏往往意味著持續終生。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特診部副主任醫師趙醴醫生為我們詳細講解食物過敏。食物過敏vs食物不耐受很多人認為自己食物過敏,但事實上是食物不耐受。
  •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孩子食物過敏...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食物過敏的發病在全球呈逐年增高趨勢,在低齡人群尤為明顯。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沙莉介紹,西方國家約8%的兒童受到食物過敏影響,而我國的一個單中心橫斷面研究顯示兒童食物過敏患病率已升至7.7%。
  • 食物過敏會伴隨終生嗎?專家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
    兒童時期食物過敏多與牛奶、堅果等八類食物有關食物過敏的發病在全球呈逐年增高趨勢,在低齡人群尤為明顯。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沙莉介紹,西方國家約8%的兒童受到食物過敏影響,而我國的一個單中心橫斷面研究顯示兒童食物過敏患病率已升至7.7%。
  • 過敏?早產?乳糖不耐受?這些特殊體質的寶寶如何選奶粉?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世衛組織建議最初的六個月應該進行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至少持續到兩歲,但是有一部分沒有母乳或處於特殊體質無法母乳餵養,比如寶寶對乳蛋白過敏、早產/低出生體重、乳糖不耐受,甚至有些寶寶無法代謝苯丙氨酸。那這些寶寶應該食用哪種類型的奶粉呢?
  • 寶寶食物過敏,如何看解讀化驗單
    這是因為,食物過敏雖然發生較早,在嬰兒早期就可以出現,以雞蛋、牛奶過敏最為常見,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食物過敏會逐漸耐受,雖然有些食物會終生過敏(表3)。,吸入過敏原是主要的過敏原,食物過敏原特別是牛奶已逐漸耐受,若寶寶進食牛奶沒有反應,牛奶是可以進食的。
  • 預防寶寶食物過敏,從出生就要開始!兒科學會教家長這樣做
    ,與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口服耐受未完全建立、消化道黏膜屏障通透性較大、腸道菌群未完全建立有關;也與嬰幼兒時期食源性蛋白質(牛奶、雞蛋和其他主要致敏食物蛋白)暴露時機、途徑、劑量有關。 注意市面上「部分水解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與「部分水解嬰幼兒奶粉」區別 很多媽媽可能有意識給寶寶選擇部分水解奶粉進行預防過敏,可是當購買具體產品時,不幸又踩「坑」。注意了,只有通過我國特殊醫學配方註冊的部分水解產品才具有預防過敏的作用,而有些打著部分水解概念的嬰幼兒奶粉不適合用來預防過敏!
  • 當食物過敏遇上溼疹,這個診療流程要記住
    中國<2歲的中重度AD患兒經食物激發試驗證實的食物過敏患病率為49.7%。丹麥過敏出生隊列(DARC)中對於AD和過敏關係的研究結果顯示:AD先於食物過敏發生,兩者可能具有因果關係。世界各地均報導了AD和食物過敏的關係2.AD越嚴重,孩子食物過敏風險越高!
  • 吃了就過敏、發病,發物到底包括哪些?4種食物「榜上有名」
    當然,除了以上幾種發物之外,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過敏原來確定發物,常見的過敏為皮炎、蕁麻疹等,若吃了某些事物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也叫食物過敏。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食物都可能造成過敏,只是人的體質不同,所以過敏原不同,因此發物也是不同的。如果您是「過敏性體質」,那麼以上六大過敏原一定要注意。
  • 認識一下花粉——食物過敏症候群
    與花粉相關的食物過敏在醫學上叫作花粉-食物過敏症候群(pollen -food allergy syndrome,PFAS),過去也被稱為口腔過敏症候群(OAS),是指水果/植物果實與花粉間產生的交叉反應,約佔青少年和成年人食物過敏的30%-60%。PFAS可以累及一個或多個器官,包括口腔黏膜、皮膚、胃腸道、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系統。
  • 食物過敏症狀是什麼?英國一女子竟對所有食物過敏?盤點10種易致敏...
    食物過敏症狀是什麼?英國一女子竟對所有食物過敏?英國一女子竟對所有食物過敏?盤點10種易致敏食物】因進食某種正常狀態的食物引起的不正常反應,如享麻疹、溼疹、哮喘、過敏性鼻炎、血管性水腫、皮炎、腹脹、腹瀉或腹痛、偏頭痛等,而且這些反應只在一部分敏感人群發生,稱為食物過敏。
  • 食物過敏用益生菌進行調節幹預有效果嗎?
    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機體對牛奶蛋白不恰當的免疫應答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可涉及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個不同的器官、系統。臨床表現非特異性,症狀體徵多種多樣,涉及到消化的,往往易和感染性腹瀉病混淆,給診斷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 食物過敏很兇險!最好的治療方法是……
    有人說沒有小龍蝦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不過有些人要度過「完整」的夏天可得當心。前不久有一位江蘇的姑娘,吃完小龍蝦後出現了過敏症狀——全身起蕁麻疹、心慌、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資料圖。圖片來源:中新網食物過敏現象現在越來越普遍,輕則影響生活質量,重則威脅生命健康。
  • 8款水解奶粉深度評測|過敏寶寶該選哪款?
    有一部分普通奶粉中也會加入適度水解的蛋白質,但適度水解與部分水解有本質區別:1、適度水解允許添加,但不允許宣稱;2、普通奶粉中的蛋白質依舊以完整蛋白為主,添加極少量水解蛋白;3、極少量的水解蛋白不具有預防過敏的作用,媽媽們要記住哦~碳水化合物部分:超啟能恩、菁摯呵護、雅培親護
  • Immunity:食物過敏!為什麼?
    2015年9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immunity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類型可能在食物過敏反應的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一發現或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而其他人卻不會
  • 組胺食物 易引起過敏4種天然食物
    資料圖原標題:容易引起過敏的四種天然食物然而有一種人一進食此類食物,便會出現皮膚發癢、起風疹塊或發燒、頭暈、噁心、嘔吐,有的還會誘發支氣管哮喘。甚至有人一接觸到某種食品就會出現過敏症狀。這種過敏的發生,一般與食物的新鮮程度及質量好壞並無多大關係。同時,有過敏體質的人大多也只對某種異性蛋白食品特別敏感。預防這種過敏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忍痛割愛」,任何時候都不吃那些能夠引起你過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