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就是食物過敏嗎?如何正確辨別

2020-12-05 快速問醫生

少人了解「食物不耐受」,而知道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二者之間區別的人更是寥寥無幾,甚至會有人認為二者是一樣的。

實際上,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雖然他們在臨床表現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二者其實有著特別明顯的不同。

錯誤的認知會導致錯誤的行動,所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幫助大家深入認識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

1、抗體不同: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之間最重要的不同在於它們兩者會使人體產生截然不同的抗體。食物過敏時,人體會產生免疫球蛋白 IgE 介導;而在食物不耐受的情況下為免疫球蛋白 IgG介導。

簡單來說,就是當身體對某種食物過敏時,體內會分泌抗體小E來排斥、抵抗該食物;而當人體對某種食物不耐受時,體內分泌的是抗體小G。二者分泌的抗體不同,他們發揮的作用自然也就不一樣。

2、過敏原不同:食物過敏原一般是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像雞蛋、牛奶、黃豆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也不排除海鮮類等。但食物不耐受卻無法一概而論。

比如,很多人喝了牛奶會腹瀉或者嘔吐,這多半是由於人體內缺少一種分解乳糖的乳糖酶,這便是乳糖不耐受。截至目前,已經發現的過敏原有水楊酸、乳糖等。然而即便是一種食物,其成分也是相當複雜,因此當人體對某種食物出現過敏症狀的時候,很難確定其本源。

3、發作時間不同:食物過敏發生較為迅速,一般在吃下食物後很短時間內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如對海鮮過敏的人,剛吃下海鮮幾分鐘,就會出現嘴唇麻木、腫脹等情況。食物不耐受通常在攝入後相對較長時間內才會產生症狀。

但由於人們吃過東西後需要工作、學習等,等症狀發生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所以第一次發生時,人們很難通過時間去判斷。

4、症狀不同:雖然以上兩種情況均會導致皮疹、腹瀉以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然而,當人體對某種食物產生不耐受時,體內分泌IgG抗體與食物結合,其中等分子免疫結合物會引發腎小球濾過壓上升、繼發性血壓上升、膽固醇沉積,長期以往會導致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腸病、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和肝硬化等。

現在大家知道了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之間的區別主要是抗體不同、過敏原不同、發作時間不同以及症狀不同。希望大家重視起來,若發現過敏情況儘快入院檢查,配合醫生對症下藥,注意飲食,一定要對中度、高度敏感的食物警惕起來。

相關焦點

  • 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 兩者區別在哪?
    食用某種食物後,突然出現噁心、腹痛和嘔吐等表現,全身或局部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丘疹,紅癢腫脹,鼻、咽或眼睛發癢,哮喘,心慌,甚至昏厥、休克,嚴重時危及生命,這可能是食物過敏惹的禍。如果下次攝入同種食物後再次出現以上不適症狀,就是食物過敏的典型特徵。  據估計,全球近3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一次或多次食物過敏,成人和兒童的患病率分別為1%~3%和4%~6%。
  •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孩子食物過敏...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文利平說,兒童的食物過敏原以雞蛋、牛奶、小麥、花生為主,大部分可以隨年齡增長逐漸耐受,這也是成人食物過敏患病率低於兒童的主要原因。專家還提示,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反應,並不是食物過敏。常有家長錯將食物不耐受症狀當作食物過敏,徒增煩惱。到底是不是食物過敏、對何種食物過敏,需要到醫院確診。
  • 食物過敏會伴隨終生嗎?專家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
  • 運動也會誘發食物過敏?專家告訴你如何對付過敏
    食物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進食的某種物質過度反應,本質是免疫反應。大多反應溫和,如出現皮疹或胃部不適;少數情況下反應嚴重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快速治療。你知道嗎?食物過敏有家庭聚集現象:如果家庭成員中有枯草熱、哮喘或溼疹(特應性皮炎)等過敏徵象,那你出現食物過敏的可能性增加。
  • 過敏?早產?乳糖不耐受?這些特殊體質的寶寶如何選奶粉?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世衛組織建議最初的六個月應該進行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至少持續到兩歲,但是有一部分沒有母乳或處於特殊體質無法母乳餵養,比如寶寶對乳蛋白過敏、早產/低出生體重、乳糖不耐受,甚至有些寶寶無法代謝苯丙氨酸。那這些寶寶應該食用哪種類型的奶粉呢?
  • 寶寶食物過敏,如何看解讀化驗單
    皮膚點刺的敏感性非常高,若風團<3mm,95%可除外IgE介導的過敏,而若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卻不一定就是食物過敏,假陽性的概率非常高,這是因為,皮膚點刺陽性代表機體已被致敏,臨床並不一定過敏。另外,皮膚點刺試驗受幹擾因素多,比如機體的免疫狀態以及藥物等,口服抗過敏藥物可能導致皮膚點刺試驗假陰性。應當說,皮膚點刺陰性對於排除食物過敏更有意義。
  • 為什麼孩子會對某些食物過敏?
    近年來,食物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呈上升趨勢。 如何識別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症狀可能立即出現,也可能在吃完食物後兩小時才出現。食物過敏最開始的特點是手心、腳心發癢,或頭皮發癢、發麻;緊接著會嘴唇紅腫,全身起紅斑、風團,眼睛紅腫,有人還會出現嘔吐、腹瀉、打噴嚏、咳嗽、喘不上氣、 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嚴重時可能出現眼睛看不清或者意識喪失;最後可能導致休剋死亡。
  • 孩子疑似食物過敏?學會3步法找準過敏原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和食物不耐受檢測?過敏原化驗單該怎麼看?需要嚴格遵守食物過敏、不耐受清單嗎?家長自己能判斷的。  家長自己能判斷的  就不需要做過敏原檢測  有相關困擾的家長一定對IgE和IgG兩項檢測不陌生。一般我們說帶孩子去醫院查過敏原、查食物不耐受,其實就是去醫院進行IgE抗體檢測和IgG抗體檢測。
  • 專家筆談|食物過敏的免疫治療
    與傳統食物過敏採用嚴格避免接觸過敏原的治療方法不同,近年來採用的特異性過敏原免疫治療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SIT) 方法是通過逐漸增加接觸過敏原,從而最終達到免疫耐受的一種方法[4]。
  • 寶寶吃聖女果嘴巴紅、長小疙瘩,是食物過敏嗎?
    ,從此不讓寶寶再接觸這類食物。在成年人中,我們也會見到類似的現象,比如吃2-3個草莓沒有任何不適,但吃一大碗草莓就出現口周紅疹、腹部不適的症狀,這很可能就是食物不耐受的表現。 Q&A Q1: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有什麼區別呢?
  • 認識一下花粉——食物過敏症候群
    與花粉相關的食物過敏在醫學上叫作花粉-食物過敏症候群(pollen -food allergy syndrome,PFAS),過去也被稱為口腔過敏症候群(OAS),是指水果/植物果實與花粉間產生的交叉反應,約佔青少年和成年人食物過敏的30%-60%。PFAS可以累及一個或多個器官,包括口腔黏膜、皮膚、胃腸道、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系統。
  • 預防寶寶食物過敏,從出生就要開始!兒科學會教家長這樣做
    面對孩子越來越高的食物過敏率,家長也是膽戰心驚,生怕自己寶寶不幸中招!如何預防寶寶食物過敏呢?又是眾說紛紜!水解奶粉、益生菌、孕期飲食控制、羊奶粉等等,又讓父母挑花了我眼,在生命早期,家長該如何幫助寶寶呢?
  • 吃了就過敏、發病,發物到底包括哪些?4種食物「榜上有名」
    當然,除了以上幾種發物之外,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過敏原來確定發物,常見的過敏為皮炎、蕁麻疹等,若吃了某些事物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也叫食物過敏。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食物都可能造成過敏,只是人的體質不同,所以過敏原不同,因此發物也是不同的。如果您是「過敏性體質」,那麼以上六大過敏原一定要注意。
  • 孩子食物過敏,長大就自然好了嗎?
    來到急診時孩子已經有些意識不清了,呼吸微弱,口唇發紺,立即應用腎上腺素強心擴血管,生理鹽水擴容,孩子才逐漸恢復過來。案例二1周前有個8個月的孩子突然出現過敏,呼吸微弱,同時伴有發熱,在這個特殊時期,還好婦兒醫院發熱門診有強大的兒科搶救團隊,孩子才轉危為安。
  • 食物過敏用益生菌進行調節幹預有效果嗎?
    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機體對牛奶蛋白不恰當的免疫應答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可涉及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個不同的器官、系統。臨床表現非特異性,症狀體徵多種多樣,涉及到消化的,往往易和感染性腹瀉病混淆,給診斷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 孩子過敏源檢測,如何避免被坑?
    原創 黃志恆 兒科黃哥黃醫生 來自專輯牛奶蛋白過敏近年來,過敏寶寶越來越多,門診經常有家長要查過敏源。但是,你知道怎麼選擇過敏源檢查嗎?查的過敏源意義在哪裡嗎?今天就科普這個問題。
  • 食物過敏症狀是什麼?英國一女子竟對所有食物過敏?盤點10種易致敏...
    食物過敏症狀是什麼?英國一女子竟對所有食物過敏?英國一女子竟對所有食物過敏?盤點10種易致敏食物】因進食某種正常狀態的食物引起的不正常反應,如享麻疹、溼疹、哮喘、過敏性鼻炎、血管性水腫、皮炎、腹脹、腹瀉或腹痛、偏頭痛等,而且這些反應只在一部分敏感人群發生,稱為食物過敏。
  • 當食物過敏遇上溼疹,這個診療流程要記住
    食物過敏是指由食物蛋白引起的機體異常或過強的免疫反應,對孩子的皮膚組織、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統均有影響。近年來,隨著學界對兒童食物過敏和兒童皮膚疾病之間關係的不斷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到,兒童特應性皮炎(A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溼疹」)和食物過敏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對抗過敏「惡魔」 協和專家強烈呼籲正確診斷、規範治療
    食物過敏又稱食物變態反應,和食物耐受不良以及食物特異質均屬於食物不良反應範疇。三者的區別在於,發生機制不同。其中,食物變態反應是異常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各種免疫病生理機制均可涉及。大體上可分為兩類:IgE介導和非IgE介導,後者誘發過敏症狀所需食物量較前者大。臨床表現速髮型和遲髮型,以速髮型居多。
  • 薛丁格的「兒童牛奶過敏」
    說實在的,作為一名老母親,看到這條評論,我當時就會心地笑了:嘖,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如假包換的,怎麼也掩飾不住的羨慕妒忌恨嘛。。大家都懂的。 不過反過來說,這個年頭,當媽養崽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孩子出生前三年,老母親費的勁兒,大概夠讀個博士了。如果攤上一個高需求的魔鬼寶寶,那簡直可以博士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