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人了解「食物不耐受」,而知道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二者之間區別的人更是寥寥無幾,甚至會有人認為二者是一樣的。
實際上,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雖然他們在臨床表現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二者其實有著特別明顯的不同。
錯誤的認知會導致錯誤的行動,所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幫助大家深入認識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
1、抗體不同: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之間最重要的不同在於它們兩者會使人體產生截然不同的抗體。食物過敏時,人體會產生免疫球蛋白 IgE 介導;而在食物不耐受的情況下為免疫球蛋白 IgG介導。
簡單來說,就是當身體對某種食物過敏時,體內會分泌抗體小E來排斥、抵抗該食物;而當人體對某種食物不耐受時,體內分泌的是抗體小G。二者分泌的抗體不同,他們發揮的作用自然也就不一樣。
2、過敏原不同:食物過敏原一般是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像雞蛋、牛奶、黃豆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也不排除海鮮類等。但食物不耐受卻無法一概而論。
比如,很多人喝了牛奶會腹瀉或者嘔吐,這多半是由於人體內缺少一種分解乳糖的乳糖酶,這便是乳糖不耐受。截至目前,已經發現的過敏原有水楊酸、乳糖等。然而即便是一種食物,其成分也是相當複雜,因此當人體對某種食物出現過敏症狀的時候,很難確定其本源。
3、發作時間不同:食物過敏發生較為迅速,一般在吃下食物後很短時間內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如對海鮮過敏的人,剛吃下海鮮幾分鐘,就會出現嘴唇麻木、腫脹等情況。食物不耐受通常在攝入後相對較長時間內才會產生症狀。
但由於人們吃過東西後需要工作、學習等,等症狀發生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所以第一次發生時,人們很難通過時間去判斷。
4、症狀不同:雖然以上兩種情況均會導致皮疹、腹瀉以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然而,當人體對某種食物產生不耐受時,體內分泌IgG抗體與食物結合,其中等分子免疫結合物會引發腎小球濾過壓上升、繼發性血壓上升、膽固醇沉積,長期以往會導致一系列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腸病、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和肝硬化等。
現在大家知道了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之間的區別主要是抗體不同、過敏原不同、發作時間不同以及症狀不同。希望大家重視起來,若發現過敏情況儘快入院檢查,配合醫生對症下藥,注意飲食,一定要對中度、高度敏感的食物警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