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記憶中,西方國家發生嚴重食物過敏的人相對較多。今天是因為沾了花生醬,明天是因為誤食了含過敏成分的餅乾,後天是因為進食了飛機上提供的某些乾果。而隨著工業水平的發展,我們國家發生食物過敏的人也越來越多。
案例一
1月前,一個同事的孩子在外就餐後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倒在路邊,還好有好心人幫助了他,聯繫到了孩子的媽媽,及時把孩子送到急診。來到急診時孩子已經有些意識不清了,呼吸微弱,口唇發紺,立即應用腎上腺素強心擴血管,生理鹽水擴容,孩子才逐漸恢復過來。
案例二
1周前有個8個月的孩子突然出現過敏,呼吸微弱,同時伴有發熱,在這個特殊時期,還好婦兒醫院發熱門診有強大的兒科搶救團隊,孩子才轉危為安。
案例三
1天前,一個9歲的大女孩乘飛機時就出現了蕁麻疹,下飛機後感覺到呼吸困難,幸虧婦兒醫院距離首都機場比較近,家長打車來院後醫生立即給予搶救,患兒才脫離了危險。
這些過敏的孩子相對還是幸運的,還有的人因為過敏就將生命徹底定格住了。這麼多因為進食食物出現過敏反應,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孫雪梅帶您一起了解一下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由於某種食物或食品添加劑等引起的IgE介導和非IgE介導的免疫反應,而導致消化系統內或全身性的變態反應,其中多數是由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所致。食物過敏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疾病,該病易反覆發作,重者危及生命。不同地區、不同人群間發病率有所不同,國外的資料顯示,美國兒童發病率6-8%,總人口發病率3.5-4%;法國在校中學生發病率為4.7%。而且近年食物過敏的發病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比如英國、美國近5年花生過敏發病率上升了1倍。國內的局部地區調查資料表明,重慶地區2歲以內的幼兒食物過敏患病率為5.2%;瀋陽在校學生15-24歲年齡段健康人群食物過敏患病率為6%。
引起兒童或成人的食物過敏原具有不同的特點
兒童的常見食物過敏原為:雞蛋、牛奶、花生、小麥、海鮮,成人則主要為海鮮、花生、堅果類等。此外,不同地區的致敏食物種類有顯著不同,除雞蛋牛奶外,在美國、英國花生過敏最多,而在中東是芝麻,日本則為小麥。
無論兒童或成人,食物過敏均可誘發以下症狀:1.表現在口腔,我們稱之為「口腔過敏症候群」,出現口部、嘴唇或咽喉有瘙癢、刺痛或腫脹;2.表現在皮膚,稱為「蕁麻疹」,老百姓俗稱「風疙瘩、潮疙瘩」,出現皮疹、皮膚紅腫、瘙癢;3.表現在消化道,出現腹瀉、嘔吐、腹痛,嚴重的可能出現嘔血;4.表現在鼻部,出現流鼻涕、鼻癢、打噴嚏、鼻塞;5.表現在眼部,出現眼部發紅、眼癢、流眼淚;6.表現在呼吸道,出現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窒息、休克。
患食物過敏的兒童在其成長的不同年齡段中,常會發生特應性皮炎、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這一現象被稱為「過敏進程-ALLERGY MARCH」,有研究表明,積極的預防診治食物過敏,有助於切斷「過敏進程」疾病鏈,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目前食物過敏診斷主要依據包括以下方面
1.詳盡的病史對診斷食物過敏有重要意義。在詢問病史時應注意食物與出現症狀之間的因果關係,一般來說,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潛伏期短,但要從某些混合食物中尋找真正的過敏原,常常依靠更多的輔助檢查。
2.皮膚試驗:對於食物過敏來說,尤其提倡點刺試驗,點刺試驗具有更好的靈敏性、特異性、重複性和安全性,對於某些過敏原(特別是水果、蔬菜)可用新鮮榨取的果汁代替過敏原浸液做點刺。如遇患者對某種食物高度過敏(如食後出現哮喘、喉水腫、暈厥或休克),可不做皮試,直接進行體外試驗。
3.體外試驗:根據病史,症狀、體徵以及皮膚試驗結果的提示,選擇特異性IgE檢測項目。對於特異性IgE檢測結果應結合臨床給予合理的解釋。
4.飲食日記:飲食日記可視為對臨床病史的補充,要求病人對一日三餐的食物種類以及症狀的有無、性質和程度詳加記錄,從中發現一些規律。
5.食物激發試驗:由於激發試驗對醫患雙方均存在極大風險,且對於實施食物激發試驗所要求的條件很高,食物激發試驗在臨床中相對很少做。
對於食物過敏的診斷主要基於詳細病史症狀的詢問、皮內試驗、皮膚點刺、及特異性IgE檢測,綜合判斷是否為食物過敏。
那麼一旦我們發現了食物過敏又該如何處理呢?這一生都不再吃了嗎?
李雪梅醫生介紹說:不完全是這樣的。隨著兒童消化道和免疫系統發育完善,部分食物過敏到一定年齡會自發緩解消失。如牛奶過敏到5-10歲會有50%以上緩解率;雞蛋過敏到2-9歲會有50%緩解率;小麥過敏到7歲有50%緩解率;大豆過敏到6歲有45%緩解率。但有一些食物過敏緩解率較低或持續存在,如花生過敏到4歲約20%緩解率;堅果過敏約10%緩解率;種子食物、海魚、甲殼類食物過敏通常持續存在。
對於食物過敏,我們一定要嚴格避免已知過敏食物,記飲食日記,定期評估過敏狀態(3-6個月),發生嚴重過敏及時就醫。
文字|兒科 孫雪梅
【來源:順義區婦幼保健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