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過敏離你家孩子很遠!這些常見「小毛病」都是過敏徵兆!

2020-12-05 醫知袋鼠

最近,知乎上有個話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就是關於花生過敏

一位醫生答主敘述:有個患者本來就對花生過敏,卻在沒有醫學常識的母親錯誤對待下,最終發生急性過敏、多器官衰竭致死的悲劇。患者母親一直信奉「過敏不存在,醫生是騙人的,孩子吃了不舒服,多吃幾次、頻繁吃就好了」……的錯誤觀念,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過敏這個病,在沒有急性發作之前,好多人都對它不夠重視,但如果放任不管,後果卻會超出你的想像。

過敏,已經被稱為」21世紀最具流行性的疾病之一「,而且它特別愛找寶寶的麻煩。中國疾控中心對我國33個城市0~24個月的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症狀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兒童曾發生或正在發生過敏性疾病的比例為40.9%,其中因為食物過敏的孩子佔比很大!

那麼,食物過敏到底是什麼?寶寶出現哪些表現提示有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又該怎麼治療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說說食物過敏這個話題。

食物過敏是什麼?

食物過敏是指人體進食某種食物時,由這種食物或其中的某種成分引起的對人體有害的免疫反應,從而引發的一系列症狀。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成分是如何引起過敏反應的:

食物通過食道、胃進入腸道,而腸壁的細胞之間並不是嚴絲合縫的,都存在著間隙。如果未經消化的食物顆粒通過這些縫隙到達血液系統,就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細胞產生很多IgE抗體,當這些抗體累積到一定量,免疫系統會將食物當作敵人進行攻擊,從而使身體產生不適。

那為什麼大多數人沒有過敏反應呢?全靠腸壁表面附著的細菌和黏液,它們的存在,好比是給腸壁罩上了一層保護膜,食物顆粒無法通過腸壁縫隙,也就不會發生過敏反應了。

但寶寶和成人不大一樣。在剛出生時,寶寶腸道內是沒有細菌的,而腸道菌群的建立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在建立之前就給寶寶接觸了這些致敏的成分,或者在建立之後人為地破壞了腸道菌群的平衡,比如總是給寶寶用消毒劑清洗日常用品,用溼紙巾給寶寶擦嘴擦手等,就會讓食物顆粒輕而易舉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引發過敏。

出現哪些症狀提示寶寶食物過敏了?

如果寶寶嘗試一種新的食物後,身體出現了以下反應,應該考慮他是否對這種食物過敏:

●眼睛、嘴部水腫;●皮膚症狀:如溼疹、蕁麻疹;●腸胃不適:如嘔吐、噁心、腹痛、腹瀉、便秘;●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喘鳴、呼吸困難等;●甚至出現血管擴張,頭暈和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

這些過敏症狀出現的時間,從接觸食物後幾分鐘到幾小時均有可能,但一般不超過72小時。如果寶寶吃了某種食物72小時之後才出現腹瀉、溼疹等症狀時,多半不是因為過敏,家長要考慮是否由其它原因引起的。

另外,食物過敏的嚴重程度,不受吃進去食物量的影響,只要是吃了自身過敏的食物,哪怕只是一顆花生米大小,也會出現「瀑布式的反應」,就像瀑布飛速流下一樣,反應迅速而強烈。如果孩子有時候吃海鮮過敏,有時候就沒事,很可能與自身過敏體質無關,而是食物不新鮮造成的。

食物過敏有必要去查過敏原嗎?

不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或出現過敏症狀小於6個月的孩子,去查過敏原,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過敏原檢測結果未必準確

現在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常用的方法是: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液免疫球蛋白E(lgE)檢測。

1)皮膚點刺試驗

皮膚點刺試驗將過敏原試劑點刺於挑破的皮膚表皮內,觀察皮膚的反應情況。如果寶寶進行測試前服用抗過敏藥物,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2)lgE血液檢測

lgE血液檢測是直接測定,不受藥物影響。但是,lgE的量需要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時才能檢測出來,所以對於2歲以內的孩子或出現過敏症狀小於6個月的孩子,採用這種檢測方法未必準確。

另外,血液檢測需要用到的試劑都是人為加工出來的,未必和寶寶日常吃的食物所含成分完全相同。比如,要做一個花生過敏測試,試驗中選擇的用來做試劑的花生產地、品種可能和寶寶日常吃的會有差別,這就會對試驗結果造成一定偏差。

2、孩子的免疫系統不斷完善

2歲內的孩子正處於免疫系統建立和成熟期,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因此這期間的過敏原檢測結果,也無法如實反映孩子的真實過敏情況。

那麼,有什麼不限制年齡和過敏時間的檢測方法嗎?

世界過敏學會將「食物迴避+激發試驗」定義為食物過敏檢測的金標準。對孩子而言,這種檢測方法得到的結果最準確;對家長而言,這種檢測方法最簡便易操作。

「食物迴避+激發試驗」做法:孩子吃了某種食物→出現了過敏症狀(一般在進食72小時內)→停止進食該種食物→等待孩子過敏症狀完全消失後,再餵食這種食物→如果孩子出現了和之前相同的過敏症狀,基本可以認定孩子對這種食物過敏了。

對某種食物過敏,以後還吃不吃呢?

1. 「少量添加寶寶過敏的食物可以增加寶寶的適應性,吃著吃著就不過敏了吧?」

這種做法不可取!

食物過敏不同於一般的消化系統疾病,它本身是機體免疫系統的錯誤應答。如果在明知過敏的情況下,還堅持「以毒攻毒」,給寶寶吃誘發過敏的食物,持續的過敏原刺激會讓寶寶的病情更加嚴重,就很可能會出現咱們開篇講的那種嚴重後果!

2. 「既然過敏,我們就不吃了唄,免得以後又過敏遭罪!」

這種做法也不可取!

如果確定某種食物確實是引起過敏的真正原因,應暫時停止食用這種食物,及含有這種食物成分的相關食物,但並不意味著一直不能吃。

前面講到了,導致食物過敏的」罪魁禍首「並不是食物,而是免疫系統。寶寶的免疫系統會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完善,過敏程度也會逐漸改善甚至消失。因此,家長需要對寶寶定期進行食物過敏原的重新評估,根據結果和醫生的建議判斷是否需要繼續迴避該食物。千萬不要因噎廢食,為了避免寶寶發生過敏,一直不給寶寶吃這種食物,或者人為延遲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不然寶寶無法獲取全面的營養,反而影響生長發育。

食物過敏使用抗過敏藥物管用嗎?

寶寶過敏後,可以使用抗組胺的藥物進行治療,但它只能緩解過敏的症狀,不能逆轉過敏的反應過程。簡而言之,就是治標不治本。

打個比方,農田裡有很多雜草,放一把烈火將其燒掉,雖然暫時看起來沒有雜草了,但埋在地下的草根過一段時間又會冒出來,用抗組胺藥治過敏就是這個道理。

食物過敏首選脫敏治療嗎?

目前,國內的醫療機構還沒有針對食物過敏原的脫敏治療。美國及歐洲的某些免疫治療機構有針對食物性過敏原的脫敏研究,但還沒有出現標準化的食物性過敏原的製劑。因此,針對食物過敏,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我們還是建議進行食物迴避,比如,寶寶對蛋清過敏,那就不要吃蛋清,以及含有蛋清成分的食物。

最後總結一下:

寶寶出現溼疹、腹瀉或嘔吐等疑似食物過敏症狀時,應採取「食物迴避+激發試驗」檢測寶寶是否出現了食物過敏。一旦確定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應立即停止該種食物的攝入,日後根據寶寶的適應情況再決定何時恢復添加。

除此之外,其他種類的輔食應該繼續嘗試添加,以免寶寶失去接觸更豐富食品的機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最後,如果寶寶一直對某種食物有明顯的過敏反應,應該考慮用其他營養組成類似的食物代替,保證營養均衡。

相關焦點

  • 孩子疑似食物過敏?學會3步法找準過敏原
    我的觀點是:家長懷疑孩子因吃了某種食物導致輕度不適,不建議第一時間帶孩子去醫院抽血檢測過敏原。更建議用「追溯-試探-規避」的方法,自行找準過敏食物。  追溯:回憶孩子有不適症狀前吃的食物,列入懷疑清單;  試探:有意識地給孩子少量懷疑清單中的食物,細心觀察孩子反應,最終鎖定過敏食物。
  • 孩子如出現這些異常別不當回事 很可能是過敏體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孩子如出現這些異常別不當回事 很可能是過敏體質!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過敏體質一詞。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父母在護理時更要多花點功夫。這種體質的寶寶稍不留神就會出現過敏反應,出現各種不適。
  • 5歲娃特殊體質對10餘種常見食物過敏
    「罪魁禍首」是過敏  「後來,一位老人提醒我,孩子這種情況是不是過敏啊。」霍女士說,有病亂投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她帶歡歡做了過敏源檢查。結果出來後,霍女士大吃一驚,十餘種常見食物都會導致歡歡過敏,其中包括大米、雞蛋、牛奶等歡歡每天都要吃的食物。
  • 牛奶過敏怎麼辦?別擔心,雀巢來幫你
    一些小寶寶在喝了牛奶或換了奶粉後會有起紅疹,嘔吐,腹瀉的反應,很多家長會以為是孩子「上火」了,但是,飲用牛奶或普通奶粉後孩子身體不適,可能是寶寶牛奶蛋白過敏的信號,不能大意!因此,如果寶寶出現了紅疹,嘔吐,腹瀉等不適,建議去醫院檢查是否為過敏反應。牛奶過敏怎麼辦?別擔心,雀巢來幫你。
  • 任何過敏原檢測 都不能直接確定過敏原
    說到過敏,大家都不會陌生,溼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食物過敏等過敏性疾病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很多人的健康。由於環境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等,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2005年6月28日,世界變態反應組織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 男童聞到魚腥致死 這些常見過敏原你清楚嗎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澳《星島日報》1月4日報導,日前,美國一名11歲男童去祖母家慶祝新年,不料當時家中正在煮魚,男童因對濃烈的「魚腥味」嚴重過敏而當場昏迷,經過急救後仍不治,令家人悲痛萬分。  皮埃爾的爸爸回憶稱,皮埃爾在失去意識前給了他兩個吻,還氣喘著說了一句「爸爸,我愛你」,令他十分不舍,也成為最心痛的回憶。  報導指出,根據醫學期刊《臨床及分子過敏》發表的研究,氣味也能引發過敏反應,以前也曾發生類似死亡個案,希望民眾多加小心。
  • 運動也會誘發食物過敏?專家告訴你如何對付過敏
    你還知道嗎?兒童食物過敏較成人多見;特應性體質的人也常發生食物過敏。孩子食物過敏,尤其對牛奶、雞蛋、小麥、大豆過敏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在3-10歲以內逐漸好轉。成年後出現的食物過敏往往意味著持續終生。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特診部副主任醫師趙醴醫生為我們詳細講解食物過敏。
  • 生物共振儀測過敏原 嚴重不靠譜
    在過敏疾病家族中,發病率最高、知名度最高的成員當屬過敏性鼻炎。有調查顯示,廣州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很高,約每十人中就有一名患者。  家有過敏兒,無論是預防疾病發作,還是急性期治療,都令父母愁腸百結,也容易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誤入歧路。
  • 生活中兩個常見的症狀可能並非小毛病,而是甲醛中毒的徵兆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小毛病,像是感冒發燒,頭暈頭痛等,但這些常見的小毛病可能會引發大問題。因為當我們甲醛中毒時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若是對其忽視了,那長時間下去就會引發癌症、白血病等更大的問題。所以當我們無端出現這些症狀時,那我們就要警惕室內的甲醛情況了。
  • 原來,「過敏」是這麼一回事
    就算有一顆吃貨的心 為了生命安全也不敢隨意造次 那麼這些食物都是怎麼跟人過不去的? 看看你就知道了 海鮮過敏——缺失消化「組織胺」的酶 奶製品過敏——人體對牛奶中的異性蛋白過敏 抗生素、蛋類過敏——體內存在與雞蛋這個抗原相對應的抗體,抗原、抗體結合後會產生不良反應 有辛辣氣味的食物(辣椒、洋蔥、芥末等)
  • 為什麼孩子會對某些食物過敏?
    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90%以上的食物過敏由牛奶、雞蛋、魚、貝殼海產品、花生、大豆、核果類和小麥等八大類食品引起。我國食物過敏患病率排第1位是雞蛋過敏。(圖片來源於網絡) 哪些人更容易發生食物過敏 與其他過敏性疾病相同,遺傳因素仍然是食物過敏的常見原因 比如,父母或同胞有花生過敏者,其患病的危險性將上升7 倍;若同卵雙生子之一對花生過敏, 另一子患病風險較正常人群高10 倍 另一方面是環境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剖宮產;嬰幼兒過早或過晚進食固體食物;過多攝人維生素製劑;菸草煙霧暴露等均可能會增加食物過敏的發病風險
  • 【過敏系列】過敏症狀有哪些,你都了解嗎?
    在日常生活中,皮膚過敏是非常常見的。皮膚過敏會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生命危險。過敏又稱「變態反應」,是身體受一種或多種物質(也稱過敏原)刺激後引起的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過敏發生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 家裡這8個地方最容易讓寶寶過敏,你忽略了嗎?
    家有過敏體質的寶寶,一定要多加注意,下面這8個地方就非常導致寶寶過敏:蟎蟲造成寶寶過敏的危害,甚至超過霧霾、二手菸、柳絮花粉等,排在第一位!有90%的寶寶過敏病症都是因為塵蟎導致的!你以為最乾淨的嬰兒床其實是這樣的▼如果寶寶一上床玩,或者睡覺前特別容易打噴嚏、咳嗽,就要高度懷疑是不是因為寶寶的床單被褥被汙染,誘發了寶寶過敏症狀的發作。除了勤洗、勤換,那就是一定要定期除蟎。
  • 過敏寶寶越來越多?兒童過敏有3種類型,你的錯,孩子來承擔後果
    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往往在易出現過敏性疾病和過敏反應,又無法找到明確的發病根源。有的孩子偶然會對一些已知的因素產生高反應性,並不是過敏體質。寶寶嬌嫩的皮質,受到太陽的直曬和風吹導致兒童過敏體質,這些情況寶寶要注意避免。
  • 近50%的人是過敏體質 你躺槍了嗎?
    因為你是過敏體質呀!突然噴嚏不停、換季時哮喘復發、吃了某種食物渾身發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是過敏體質呀!可是你知道嗎,一項針對過敏人口的調查顯示全世界人口中近50%的人是過敏體質。還有很多沒發生過敏性疾病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是過敏體質,於是過敏性疾病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先來了解下什麼是過敏體質?
  • 過敏原檢查有異常,就一定是過敏嗎?
    項目中有總IgE和各項過敏原(例如牛奶、雞蛋等食物,蟎蟲、花粉等吸入過敏原)的特異性IgE的數值。如果發現了有某項或者某些數值增高,家長會疑惑:這是不是說明我孩子一定對這種物質過敏,以後要完全迴避呢?數值正常的是不是代表肯定沒有過敏,以後也不需要擔心呢? 下面我來解答這些常見的疑問。
  • 越來越容易過敏,是什麼原因?4種過敏原,你可能不曾想到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當中都曾經遇到過過敏的情況,一般表現為渾身瘙癢或者起一些紅色的小疙瘩等。其實,導致過敏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大自然當中的某些東西引起的,也可能是家裡某些東西造成的。在很多人的家裡,都可能會存在導致過敏的過敏原,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都有哪些吧。
  • 男童聞魚腥味過敏致死!警惕4大「黑名單」食物!家長務必收藏!
    不僅已知對這些過敏的娃不能碰,剛剛添加輔食或首次嘗試這些食物的寶寶也同樣要謹慎: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這2類致敏兇手比較常見了,我國食物過敏患病率排第一位是雞蛋過敏,第二就是牛奶過敏。值得注意的是,在給過敏寶寶購買各種零食之前,就要看好配料表,是否含有牛奶、雞蛋等成分。
  • 別以為這種"過敏"只是皮膚病!會讓人窒息,甚至死亡!
    大家常用「來無影,去無蹤」來形容急性蕁麻疹這個皮膚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和它不熟,當它悄悄地從你身體中穿過時,可能你都不知曉,二是來得太快,忍一忍,就風平浪靜了。它很脆弱,脆弱到很多誘因都可以引發;它很強大,強大到可以奪取你的性命。別以為蕁麻疹是小小的皮膚病,它可是猝死的重要原因,是隱藏在你身邊的「殺手」。蕁麻疹真的是越撓越癢嗎?在家就能自測蕁麻疹的訣竅有哪些?
  • 孩子食物過敏,長大就自然好了嗎?
    來到急診時孩子已經有些意識不清了,呼吸微弱,口唇發紺,立即應用腎上腺素強心擴血管,生理鹽水擴容,孩子才逐漸恢復過來。案例二1周前有個8個月的孩子突然出現過敏,呼吸微弱,同時伴有發熱,在這個特殊時期,還好婦兒醫院發熱門診有強大的兒科搶救團隊,孩子才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