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過敏體質的寶寶,一定要多加注意,下面這8個地方就非常導致寶寶過敏:
蟎蟲造成寶寶過敏的危害,甚至超過霧霾、二手菸、柳絮花粉等,排在第一位!有90%的寶寶過敏病症都是因為塵蟎導致的!
一條嶄新的被子(或褥子)每天在上面睡足7小時,1個月後,蟎蟲和細菌的數量就能達到幾百萬個;使用3個月,蟎蟲和細菌的數量會上升30%!6個月後,數量將上升60%!而在潮溼悶熱的春夏季是一年中蟎蟲繁殖的最高峰。
你以為最乾淨的嬰兒床
其實是這樣的
▼
如果寶寶一上床玩,或者睡覺前特別容易打噴嚏、咳嗽,就要高度懷疑是不是因為寶寶的床單被褥被汙染,誘發了寶寶過敏症狀的發作。
除了勤洗、勤換,那就是一定要定期除蟎。經常把寶寶的被褥床單枕頭等拿到戶外陽光下晾曬,或使用專業除蟎儀/產品給被褥除蟎。
黴菌也是極易導致寶寶呼吸道過敏的一大元兇,而且黴菌很「狡猾」,經常藏在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地方。
之前的「蘇菲小鹿」事件,想必很多媽媽聽說過,再簡單回顧一下:
一位牙醫媽媽偶然聞到她家蘇菲長頸鹿咬膠發出的怪味,好奇的將其「解剖」,結果沒想到這隻號稱5000萬寶寶都在用的嬰兒牙膠肚子裡,竟然布滿了黑色的黴菌。
後來,網上開始掀起一股「曬發黴的寶寶物品」風潮,陸續有人發出了寶寶吸管杯、鴨嘴杯、牙咬膠、浴室玩具的照片,真是看得人頭皮發麻!
1. 儘量做到每天清水清潔,每周用高溫徹底清潔。清潔後,一定要徹底晾乾,避免水分殘留,不給黴菌繁殖提供機會。
2. 這類玩具2個月更換一次,最多不要超過半年。
3. 儘量挑選結構簡單的,零部件都可以打開的,避免密閉死角。
毛絨玩具算是小寶寶們的最愛了,尤其是女寶寶,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出去玩,走到哪抱到哪。
可愛的毛絨玩具
確是最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重災區
毛絨玩具的毛毛裡面很容易藏汙納垢,比如灰塵、蟎蟲、食物殘渣,加上寶寶不讓洗,日積月累下來的這些髒東西,就會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導致過敏反應。
1. 最好不買帶毛的毛絨玩具,寶寶實在喜歡的話,可以用布制玩具替代。
2. 勤洗、勤曬,定期更換新的玩具。寶寶不讓洗的毛絨玩具,最好備2個一模一樣的,替換著給ta玩。
寶寶的毛巾、浴巾這些東西,長期放在浴室潮溼的環境中,容易滋生黴菌和真菌。小寶寶呼吸道敏感,吸入黴菌後,可能會引發過敏性鼻炎,皮膚接觸後還可能導致過敏性蕁麻疹。
1. 使用的毛巾一定要每周徹底清潔,可以用蒸、煮等高溫消毒的方式,再放到有陽光、通風的地方晾乾。
2. 一條毛巾使用不能超過2個月就必須換新的了。條件允許的家庭,可以給寶寶使用一次性的棉柔巾,替代毛巾。
花粉是引起過敏性鼻炎的「元兇」之一。別以為花粉只在戶外有,可能被你搬回家的花花草草也有。開頭提到我朋友家孩子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過敏原就是她心血來潮買了一盆花放到客廳,結果孩子對花粉過敏。而且花盆中的溫溼泥土,容易滋生各種黴菌。
不要把香氣濃鬱的花卉搬回家,儘量選擇水培綠植養。如果發現寶寶一靠近植物就咳嗽、打噴嚏,就要立馬把植物搬走。
有的家長擔心寶寶摔倒、磕碰傷,就鋪上了柔軟的地毯。但地毯真的不適宜有寶寶的家庭使用!
地毯最容易成為細菌和蟎蟲的繁衍生息地。對於小寶寶來說,塵蟎會引起皮膚瘙癢等問題,對敏感體質的寶寶,反應可能會更大,比如咳嗽打噴嚏過敏等。
1. 最好別用地毯,可以選擇塑膠地墊。如果一定要鋪地毯,每天都要用吸塵器清潔。
2. 窗簾也要經常清洗、晾曬,或用百葉窗替代窗簾。
家中有個小寵物陪伴寶寶成長,特別好。但寵物身上的毛或皮屑,是很容易致敏的過敏原。寶寶吸入之後容易出現過敏性鼻炎,或者摸過貓貓狗狗後皮膚會出疹子。
確定寶寶對家中寵物毛或皮屑過敏,最好將寵物和寶貝隔離開。如果想讓小動物陪寶寶一起長大,建議先養魚、小烏龜這類不容易過敏的寵物。等寶寶長大,免疫系統發育完善,再嘗試飼養帶毛的寵物。
媽媽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門特別好,但是各種化妝品,尤其是濃鬱的香水味,對寶寶稚嫩的呼吸道來說就太刺激了,很容易導致寶寶過敏性鼻炎,甚至哮喘。